晚饭的时候,许慎言宣布了一个消息,他要出门一趟。(云来阁小说文学网www.yunlaige.com)

    许家大婶和许心兰都被惊住了,“去哪?”

    “四处走走,访访友,拜拜师,这叫游学。”

    “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访的哪门子友?拜的哪门子师?”许家大婶有点生气了。

    “您忘了,我前年到县里考学,认识了不少朋友,读书不能关在屋子里读,要大家一起互相讨论,互相学习,这叫学术交流。”

    许家大婶哪听过学术交流四个字,只觉得神圣无比,似乎自己只要出声反对,许慎言的举人考试铁定会考不好。这样一想,心里顿时慌乱起来,不迭声地说道:“你去吧。你去吧。”

    “您放心,我不去多久,少则十天,多则一个月,我就回来。”

    这事就算定了。

    许慎言其实不想骗母亲,他哪是出去游学,许家大婶说得对,他天天闷在家里读书,还真没几个认识的人。前年考学,全县童生齐聚,人是不少,可他与别人说不到一块去,到终了也没认识两个。这两年苦读,更是将那本就不熟的两人抛诸脑后了。

    他此次出去,为的是探矿。

    萍城多山,是罗霄山脉的尾部,山高林密,境内矿产丰富。许慎言的赚钱大计,就着落在这些矿产身上。

    他拉了一份清单,是生产玻璃需要的原料,诸如石英砂、长石、石灰石、硼砂、纯碱、碳酸钾、硝石之类,前四种都得找矿石,纯碱这个时代很少见,主要是北方的几个天然盐碱湖有产,估计城里包子铺里会有些,但量不会多。而生产玻璃要纯碱的量很大,得另想办法。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加纯碱,那样生产时要求的温度就会高很多,产品性能也会不一样。

    许慎言也想过自己生产纯碱,只可惜难度相当大。不要看现代社会纯碱生产规模极大,乃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但这是建立在现代化协作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于嘉靖年间而言,难度太大。因为按照侯式制碱法,生产纯碱需两种原料:工业盐和碳铵,就是这碳铵许慎言绝对解决不了,没有合成氨啊,要想合成氨,得有纯净的氮气和氢气,凭目前简陋的工具,他上哪制造去?

    久思不得其法,许慎言只得将纯碱暂时放下。倒是碳酸钾和硝石,两个用量本身不大,来源也不成问题。碳酸钾可从草木灰中得,到时雇人到处搜集即可,而且若纯碱实在不可得,用碳酸钾代替也行。至于硝石,萍城自古乃鞭炮之乡,不愁硝石来路。

    为今之计,就是将矿石找齐了。

    …第二天一早,许心兰收拾好包裹,里面是几件换洗衣服,两双布鞋,一些干粮,一些散碎铜板——几乎是家里大部分家当了——将包裏挂在许慎言身上。许家大婶坐在灶下,抹着眼泪。

    “娘,别哭了,我很快回来。”

    “娘不哭,”许家大婶抹掉眼泪,却是越抹越多,终于哭出声来,“你从没出过这么久的门……冷了怎么办?……病了怎么办?……崽啊,别逞强……盘缠不够了赶快回来。”

    许慎言应了,正要出门,贺小全进来了,将一小袋盘缠塞到包裏里,说道:“二哥、三哥都在老财家忙活计,过不来,叫我代他们送行。你在外要好好的。”

    许慎言“嗯”了一声,也不推辞,他跟他们极熟,情同兄弟,过分推辞反冷了兄弟的心。

    “对了,小花叫我告诉你,在外面打架输了来找她,她帮你打。”

    果然是典型的小花风格啊。

    三人将许慎言送到村口小桥边,酒肉和尚张也走出小庙,双手合什施了一礼,并未说话。许慎言冲大家长揖一礼,转身大踏步而去。

    四人久久注目。

    许慎言穿过李家村,穿过石湾村,又半个时辰,来到萍城。

    萍城很小,萍城很吵闹。

    在城门口,许慎言稍稍驻足。门口贴了张告示,乃海捕文书。上书:“悍匪袁子敬,啸聚山林,杀人越货。着各府县行文捉拿,凡捉其归案者,赏银二十两。”下面是袁子敬的头像,虬髯虎目,不怒生威。告示上一颗大大的印,却是江西提刑按察使司的大印。

    许慎言驻足看了看,心里暗暗称奇,这袁子敬看来也是一号人物,居然劳动提刑按察使司行文捉拿。许慎言对朝廷官制略有了解,知道这提刑按察使司就相当于后世的省公安厅和省法院的合体,职权不小。而赏银二十两者,更是不得了。

    以前看那些网上奇葩文时,动辄为阳春面一碗,银五两,小菜一碟,银二两,许慎言几乎笑喷,这哪是吃的阳春面和小菜,这是吃山珍海味、琼浆玉液呢。明时物价极廉,一两银子可买田一亩多,买米一石有余。吃一碗阳春面,吃掉良田五亩,或大米五石,真够败家的。哥吃的不是面,是冤大头啊。

    后世对明朝时的银价颇有争论,说法很多,但无论如何也到不了一块人民币值一两白银的份上。

    赏银二十两,这是非常高的赏格了。非罪大恶极之徒,值不了这么高的价。

    许慎言不过略看一看,并未放在心上。一个文弱书生,自然捉不了江洋大盗,这赏格怎么也落不到他头上。

    …许慎言进萍城,为的是了解市井人情。看一看商贾店肆。

    他背着包裹,沿着街面慢慢行走。嘉靖年间,经济颇为繁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战火连绵,没有颠沛流离,人们自然安居乐业,街上店肆林立。商号、酒肆、茶楼、药房等,不一而足,生意颇为兴隆。

    许慎言一间间店铺看过去,时不时地走进店内,看一看商品质量,与店内伙计聊上几句。大抵是商品产自何处,运输是否容易,价格几何之类的。店内伙计们心里都很奇怪,看他脸色苍白,四肢纤弱,明显是一个文弱书生打扮,而且身上穿的是粗布衣服,不象个有钱人的样子,这就是“穷酸秀才”的标准模板啊。穷酸秀才问这些干什么?

    有些人耐烦,不管问什么,都笑眯眯地回答,等许慎言问完了要走时,还恭恭敬敬地送到门口。有些人不耐烦,粗声粗气地赶他走。许慎言也不恼,脸上带笑的退了出去。

    一路调查,许慎言走访了几十个铺子,眼看到了晌午,肚子饿了,他准备找个地方吃午饭。

    左近有一个面铺,木招牌上书“杨胡子米面”,许慎言走了进去。店内总共十张桌子,几乎已经被坐满了。店小二穿梭往来,用萍城话大声吆喝,面汤冒出腾腾的热气,一阵香气扑面而来。

    许慎言左右看了一圈,找了个空位,坐下来,招呼店小二先上一小碟水,再上一碗面。

    店小二颇为惊讶,这位客官要一小碟水干嘛?怪不得他惊讶,店门口放了个水缸,里面有个木瓢,过往行人随取随饮,也是个方便大家的意思。

    虽然惊讶,水还是很快送过来了。许慎言打开包裹,拿出纸墨笔砚,用水将墨汁化开了,开始写字,他要将今天上午的调查结果写出来。他的记性很好,包括铺子的名称,卖的商品有哪些,数量如何,产自何处,价格几何等等,都是他了解到的信息,一一列举,予以记录。信息就是财富,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名言,许慎言对此深以为然。就算他被赶出来的那几家铺子,他也详细列出了有哪些商品,多少数量。

    顿饭时间,他便已经写完,放下笔,轻轻地将纸上的墨迹吹干,松了一口气。

    “先生好一手蝇头小楷。”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许慎言惊讶地抬头一看,桌子对面坐着一人,粗布青衫,手拿折扇,面容颇为清秀,年龄二十六七岁。声音柔和,身材中等,浑身透着书卷之气。看许慎言抬头,便笑道:“先生一进来,便忙着写字。我这两碗面都已吃完,想寻先生说话,却是找不到机会。”

    许慎言慌忙拱手,说道:“不知兄台眷顾,小弟失礼。”

    青衫书生微笑道:“先生何必多礼。不才只见先生这手蝇头小楷写得精妙,一时心喜,忍不住叫了声好,倒是唐突先生了。”

    “惭愧惭愧,小弟胡乱涂鸦,岂能入兄台法眼?”

    “先生何必过谦?不才也念过几年书,要说这萍城地面,也认识不少前辈,说起这字,先生可拔头筹。”

    “兄台如此抬爱,让小弟如何自处?惟惶恐之至。”许慎言心中挺纳闷,这花花大轿抬来抬去,所谓何事?

    “先生,面已上多时,先吃为佳。”青衫书生笑道。

    “如此多有得罪,小弟先请了。”许慎言也不再废话,立即开动。他其实最怕和书生说话,满嘴文诌诌的,大不自在,倒是和自己家人及贺氏兄弟一起说话痛快。

    面很好,吃完齿颊留香。

    只可惜这个时代没有辣椒。辣椒要到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此时是没有的,虽有其他作料调辣味,但吃不到辣椒,始终是一种遗憾。

    该想个办法啊。

章节目录

明朝官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禹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禹嘉并收藏明朝官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