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

    公元前263年,秦昭襄王东出伐韩,这也是白起复出之后的第一战。那么,白起会如何打好这一仗。

    武安君白起,不愧是秦国的战神。

    一战,攻破韩国太行以西的重要城邑:韩陉、城汾,斩杀韩军六万。

    再战,攻破韩国太行以东的要塞。

    三战,攻占韩国野王,将韩国的上党和新郑,一分为二。

    白起不愧是秦国的战神,复出之战,打得韩国丢盔卸甲,割土求和。按照剧本发展,韩国太行以西疆域、太行以东部分疆域和上党十七邑,就会成为秦国的土地。白起三战,为秦国开疆数百里,彻底将韩国削弱。然,三个人的出现,擅自改变了剧本。

    1、 上党郡守靳尚,拒绝执行韩恒惠王的诏令,誓死不降秦。

    2、 新任上党郡守冯亭,将上党献给了赵国。

    3、 赵孝成王接纳。

    冯亭为什么要献上党?冯亭是一个怎样的人?赵孝成王为什么接纳上党?赵孝成王接纳上党是对,还是错?我在《赵国风云人物君王篇之赵孝成王篇》中,详细讲解,这里就不提了。

    靳尚、冯亭、赵孝成王,这三个人的出现,让秦韩之争,演变成了秦赵之争。

    赵孝成王虎口夺食,惹怒了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做出了一个举动:用武力驱逐赵军,夺回上党。

    然,秦昭襄王做了一道令人不解的政令:伐赵夺上党的任务,不是白起,而是左庶长王龁。

    论军功、论战力、论谋略,白起是最合适。奇怪的是秦昭襄王没有以白起为将,征伐上党。反而,重用了左庶长王龁。要知道,白起的战功,是有目共睹的。也是白起攻占了野王,才逼迫韩恒惠王割让上党。此时的王龁,并没有记载,他有何显赫的战绩。

    那么,王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秦昭襄王把攻伐上党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下面来介绍一下,历经秦国三代宿将王龁的个人简历。

    王龁的出生年龄,没有记载。死亡时间是公元前244年。

    功绩:长平伐赵、破赵武安、攻赵皮牢、出征邯郸、败魏。

    辅佐三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秦王政(秦始皇政)。

    王龁也是秦国战国后期的名将,也是历经三朝的宿将。此时的王龁,有什么功绩?史料没有记载,年龄有好大,也不知道。

    王龁的官职是左庶长属于第十个爵位。

    没有背景,没有强大家族做为后盾,还没有资历,想要爬到这个位置,只能凭借显赫的军功。侧面得出一个结论:王龁善战(至少跟过穰侯、武安君混过)、有军功(官爵左庶长)、苦熬资历、不会对秦昭襄王造成威胁、还听话。

    也可以说是后起之秀。

    再加上,秦昭襄王只想要上党,教训赵孝成王,也不想大规模开战。

    秦昭襄王以王龁为将,既可以试探赵国的实力,同时也可以试探出诸侯和赵国的关系。如果王龁打得不好,赵国抵抗强烈,诸侯也助赵伐秦。秦昭襄王再用白起出战也不迟。退一步说,他撤军也不丢脸。

    秦昭襄王以王龁为将,统兵二十万,用武力攻伐上党。赵孝成王以平原君接纳上党。秦赵两国争夺上党,不宣而战。

    王龁用兵能力也不弱,伐上党,表现也十分优秀。秦军势如破竹,攻入上党。

    赵孝成王为了守住上党,派了赵国最能打且富有勇冠诸侯的老将廉颇,前去迎战。这就是战国历史上,最出名、最惨烈,交战双方兵力加起来有百万之众的战役:长平之战。

    现在,走进战国那场最惨烈的大战:长平之战。

    时间: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

    交战方:秦国和赵国。

    君主: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在位)和赵孝成王(公元前265年在位),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对决。

    接下来,走近那段历史。长平之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交锋。

    君主:秦国秦昭襄王(六十多岁),赵国赵孝成王(二十多岁)。

    主将:秦王龁,赵平原君。

    战绩:王龁战功没记载,官爵是左庶长;平原君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功勋没记载。

    结果:野王沦陷。

    第二个阶段:僵持。

    战将:王龁对战廉颇。

    军功:王龁破野王,官爵左庶长;廉颇伐齐伐魏,勇冠诸侯,官爵是赵国上卿。

    从这份名单上看,赵国是势在必胜,派出了最能打的战将:廉颇。

    廉颇有战功,对战经验丰富。此战,赵国赢的机会很大。然,战争结果,总是出乎意料。廉颇对战王龁,并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相反,初期廉颇交战失利,折损了很多兵将。这也让赵孝成王在战与和面前,意志发生了动摇。

    廉颇击不退王龁,王龁攻不破廉颇。战事,陷入持久战。

    第三个阶段:决战。

    主将:秦将武安君白起对战赵将马服君之子赵括。

    军功:白起伊阙破韩魏、三战楚国、华阳败魏赵、重创韩国,累累战功,未尝一败,被封为武安君;赵括战绩没有记载,只有一句话,与其父及将者论兵,未尝一败。

    从这份名单上看,秦赵双方,势在必赢,都是举国之战。但,从主将的战绩来看,秦国赢的机会较大。这次结果,也没让人意外。

    这一仗,打得相当惨烈。赵括被围困四十多天,弹尽粮绝,军营之中出现人食人的现象。这位少年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还敢身先士卒,率军突围。

    可惜,他的对手是白起。

    等待他的结局:战死疆场(射杀)。

    赵括死,赵军群龙无首,数十万赵军只能降秦。降秦的赵军,等来的是大屠杀,只留下了二百四十个未成年,其余皆被坑杀。长平之战,随着赵括战死,赵军被坑杀,最终落下了帷幕。赵括也成为了纸上谈兵的反面教材,白起也一战‘封神’。

    这里有三个问题:

    1、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

    2、白起为何要坑杀降卒。

    3、赵国真的被坑杀四十五万将士。

    先来,讲解第一个问题。

    战国时代,是没有纸。纸上谈兵,这是后人对赵括的评论。难道,赵括真的是没有军事才华,是蠢材?

    答案:不见得。

    从这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赵括还是有相当优秀的军事才能:

    1、赵孝成王以赵括为将,得到大多数赵国朝臣的同意。

    据史料记载,赵孝成王以赵括为将,反对的有两个人:蔺相如和赵括母。

    都长君田单、平阳君豹、平原君胜、虞卿等人是什么态度,没有记载。

    史料还留下了一句话:赵括善兵法,与父及其他将领论战,未曾败绩。

    2、初出茅庐的赵括,敢和武安君白起对战,这份勇气不简单。

    白起的战绩,早已经威震华夏,也可以说白起是诸侯的噩梦,多少名将,都败在了他的手上。

    伊阙之战,韩、魏不敢与秦相争。

    三战楚国,打得楚顷襄王迁都。

    华阳之战,打得魏、赵联军没有脾气。

    听到白起的名声,很多人都不敢战。赵括明知道打不赢,还要打,也不降。这份亮剑的精神,令人追捧。

    3、赵括弹尽粮绝,坚守了四十多天。

    要知道,战场上有个现象:兵败如山倒。

    二战时期,欧洲大陆,号称最强的法国,建立了一条马奇诺防线。德国绕过这条防线,用了39天,就攻破号称陆军第一的法国。

    赵括被围困四十多天,不仅阻挡了秦军的攻势(武力和心理),还组织军力突围,消耗秦军的有生力量,这份军事才华,不简单啊!

    4、赵括选择战死,也不降秦。

    以上的几个观点,足以证明,赵括不是庸庸碌碌之辈,不只是会兵法,还能用兵法。只可惜,初出茅庐,年少气盛的赵括,首次出场秀就遇到了毫无败绩大神级别的人物白起。

    若用一个词来形容:生不逢时。

    通俗一点来说:运气不好。

    刚出道,就碰见了位居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

    我不是为赵括翻案,为他洗清骂名。我想表达一个观点:赵括以身殉国的节气,敢向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亮剑,这份精神,值得追捧。

    那么,赵括该不该被骂?

    答案:该骂。

    骂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观点:

    1、数十万赵军和数十万秦军,因他而死。

    长平之战,死了那么多人。赵括,不该被骂吗?身为将帅,不仅要打好仗,还要把带出来的人,活着带回去。做不到这点,被骂是应该的。

    2、身为统帅,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

    秦国秘密换将,以白起取代王龁,赵括出战,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工作不到位啊!

    3、按照兵法上说,十倍才能围之。结果秦、赵双方的军力比例是多少:1:1.5

    这个比例,说明白起是大神,用兵入神。也说明,赵括用兵,还是要好好学习。

    赵括被骂,是应该的。但,这个被骂的人,不是无能的人,而是一个充满热血的爱国青年。

    接下来,就是回答第二个一个问题,白起为什么要斩杀降卒。

    有以下观点:

    1、为了大秦能够兼并天下,承担起骂名。

    2、被逼无奈(秦昭襄王下令,他执行)。

    这两个观点,只能说是为了给白起坑杀降卒,找到了名正言顺的借口。要知道,坑杀降卒数十万,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白起坑杀降卒,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白起的性格嗜杀。

    从伐楚之战(掘楚王陵)、华阳之战(将两万赵军赶下黄河),可以看出,白起嗜杀的个性。

    2、秦国的军功制度。

    秦国的军功制度是按照首级多少来划分,其他人的脑袋是他们升迁的标准。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不是说他能打,而是这支军队是禽兽,要吃人的。

    3、秦国消耗太大,被杀红了眼。

    据记载:长平之战,秦、赵双方投入的兵力近百万。赵国被坑杀四十五万,秦国折损近半。不仅秦昭襄王亲征,还动员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参战。秦国建国至今,除了被吴起,打得没有脾气,何曾受过如此大的损失。

    斩杀赵卒,是形势所迫。

    4、第一次遇到如此多的降卒,如何处理没有参照、借鉴的历史经验。

    长平之战以前,很少遇见这种情况。尤其是数十万降卒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秦国坑杀降卒,也被称为三苗之乱,最大的灾难。

    当然,这对秦昭襄王和白起来说,是一道很难选的选择题。

    杀降卒,留下骂名。

    留下降卒,又会有隐患。

    这个问题,直到至今,都是很难选。

    那么,赵国被坑杀四十五万降卒,是真的吗?

    现代根据留下的史料考古后,对这个答案提出了质疑:假的。

    但,根据残存的史料记载:无论是来自赵国,还是秦国,甚至来自齐国的资料,以及活下来二百多个未长大的孩子,都证明是真的。

    坑杀,分开来解读:杀,战死;坑,活埋。

    这两个字会不会是说长平之战,赵国战死和被活埋的将士呢?

    至于真假,还有更多的史料来证明。

    战国时代,最惨烈、投入最大、牺牲最多、围歼的战役:长平之战。

    随着,赵括战死,赵国降卒被坑杀,长平之战,落下帷幕。同时,也印证了那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战,成就了白起最高的荣誉,一战‘封神’。也成就了赵括千年的骂名,‘纸上谈兵’。谁也没想到,这一战,会成为白起最后一战,,最终落得长剑自刎。那么,长平之战,为什么会成为白起的最后一战呢?

章节目录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傲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傲双并收藏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