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军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身边站着的是他五岁的稚儿,孩子翻看着成建军从1990年就开始绘制的杭州候车站的手绘。
说实话,成建军自己都忘记了花了多少张图纸,只知道每一张都是一个年代。
伴随着孩子奶声奶气的话语,成建军诉说着属于他的那个时代的故事。
这第一张是1990年的火车站,那个时候,还是绿皮火车,那个时候还没有特快列车。他第一年,因为家贫,坐的是硬座。
当时等火车不是难事,但是上火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门进入太难了,所以要从窗户钻进去的比较多。
是的,1990年的华国是一个贫瘠的国家,但是那个时候,每个青年的脸上都有希望,他们期待着改变这个世界对历史,他们切边改变着做国家的生活,如长辈们所说,楼上楼下电视电话。
成建军对着自己的儿子,小声说道:;毅毅,这个是爸爸上学时候绘制的图片,这个是火车,这个是爸爸当年见到的火车站。
;爸爸,火车站是什么?成弘毅看着成建军,一脸疑惑,在他幼小的年纪里,他不清楚二十四年前的样子。
;就是你和妈妈去姥姥家做的那个很快很快的大车,在铁轨上跑的那个大车。成建军笑起来,;大车在的地方就是火车站。
成弘毅小小的胖胖手指着一张图,这是1995年的火车站,这一年,成建军结束了大学本科,正式进入了硕士的生活。本硕连读的日子,就在这一年开始,发生了转变。
成弘毅歪着头看着成建军,;爸爸,这些人为什么跟那一张不同呢?
;是啊……为什么不同呢?成建军也在心里这么问着自己。
是心态变了吗?
1990年的自己是大学生,不安与懵懂充斥在18岁的年纪里,那个时候看什么都是新鲜的,看什么都是幸福的。
1995年的自己是硕士生,习惯与鉴定充斥在23岁的年纪里,这时候看什么都是烂熟于心的,已经没有了背上书包远走他乡的新鲜感,也没有了什么激.情,只剩下循序渐进或者……按部就班。
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眼里看着这些事情发生了模样的?
是面对制动技术研究的时候,还是面对新材技术试验的时候?不记得了,只记得,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对于很多事情没有激.情只有了安静,安安静静的看着一切事情,呆呆的看着一切事情。
是啊,灵动还没有了,所以看人也不一样了,所以这张图,只有繁华,不见灵动。
成弘毅回头看着成建军,;爸爸,你这张图里面还有小狗狗,为什么这张图里一个动物也没有呢?
成建军嘴角勾起,他也许真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吧?所以这个时候看到很多东西都是聊无趣味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成建军正面临着本科与硕士之间的鸿沟,他需要本硕连读,就要拿出更多的成绩,而这个成绩,对于他而言太难了吧?
;是啊,爸爸那个时候没有画上小动物呢。成建军也感慨一句,那个时候,学业压力,反应在了图纸上。
;爸爸,这张图里,画上有老爷爷拿着鸟笼子呢。成弘毅好奇的看着成建军。
这是1999年,成建军将入驻上海市铁路局,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件大事,落实工作。
忐忑的心情,一如笼子中小鸟,他想要自由,又担心自己的未来会一塌糊涂。
在寻找安稳中,竭尽全力,却又向往着诗歌与远方。
也因为羡慕鸟儿,所以图中的鸟比较多,有展翅高飞的鸟,有徘徊空中的鸟,有笼子中鸣唱的鸟,更有广场上吃着米的鸽子。
也许这个时候,自己的心境转变了,所以看着鸽子的模样,绘制鸽子的模样都不一样吧?
显然那个时候的成建军对于绘制鸽子更上心一点。
;你认识这些鸟吗?成建军询问着成弘毅。
;爸爸,这些鸟儿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成弘毅奇怪的看着成建军。
;你觉得呢?成建军看向自己的儿子。
;我觉得这些鸟更多的是开心的,好像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成弘毅是个敏.感的孩子,成建军一直都知道。
;是啊,那个时候杭州火车站的鸟儿很多。成建军笑起来,;生活很开心。
;那……爸爸,这个呢?成弘毅指着一张图询问着。
这是2005年,是成建军和苏建国一起研制火车制动时候,跟黄林频繁有摩.擦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成建军看着所有的一切有着气馁,也有着烦躁。
也因此用色是黯淡的,到处都是焦急的人,行色匆匆,完全没有闲适的样子,每个人目光怔忪,也没有了闲适的模样。
;爸爸,这是哪一年?成弘毅好奇道。
;2005年。成建军揉着成弘毅的脑袋,;这一年爸爸和妈妈认识不久。
;这一年,爸爸你是不是很不开心?成弘毅敏.感的觉察出这画里面的压抑。
;是的,这一年,爸爸的心情不太好。成建军点着头。
;爸爸,这一年呢……成弘毅又指着一张图,这张图是2008年,这一年,成建军和苏建国有了制动的思路,也是这一年,成建军和张媛订婚。
;嗯,这一年,爸爸妈妈和订婚。成建军笑起来,所以这一年里面,成建军绘制的花朵要多很多,天空湛蓝,春暖花开。
;怪不得,我看到了这么多鲜花,爸爸一定知道蛮喜欢花朵。成弘毅笑起来。
;是的,妈妈喜欢花朵。成建军觉得他的儿子应该是艺术细胞浓厚的孩子。
;爸爸,这一年你是不是有好事情?成弘毅指着一张图,这是一张满是笑颜的图。
这一年……是2009年……这一年成建军总算明白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而这一年最关键的是……他的儿子成弘毅出生。
;毅毅……成建军揉着成弘毅的脑袋,他的感情,原来会随着他的画笔融汇在过去的画作里,记录了他的心情,记录了他的人生。
;嗯?成弘毅抬起头看向成建军。
;这一年,你出生。你是爸爸生命的延续,也是爸爸的命。成建军将成弘毅抱紧。
;原来是我的生日。成弘毅笑得好不开心。
就在这个时候,张媛推门进来,;建军,我们该准备去建国的家里了,苏聪今天参加比赛,我们要去观赛。
;好。成建军点着头。
且说苏建国的家里,苏建国正准备带着儿子苏聪出门,此时电话响起来,这是他的三弟打来的电话。
;喂,大哥……苏建国的弟弟开口说道。
;嗯。苏建国轻嗯一声,;怎么突然打电话来了?
;大哥,我听说侄子今天参加青少年的比赛,我特地给我侄子摇旗助威。当下,我打开微信。
苏建国还没反应过来,电话挂断,微信发来了视频。
苏建国接起微信视频,苏聪走了过来,;二叔。
;聪聪啊,二叔知道你今天去参加比赛,记得加油啊。今天叔叔的产品也要下线,我们一起做二极管的研发,加油。
苏聪眨了下眼,笑道:;二叔,你答应带我去你的公司看看,可别骗我啊。
;大侄子,你可是我们苏家的骄傲,我肯定是去看你的,不骗你。好了,过几天,记得收我的礼物哦。
苏聪笑得好不开心。
苏建国看着自己的这个二弟,最小的弟弟,当年不考大学,去深圳下海经商。
沧海桑田,转眼十五年的时间,他已经是二极管领域的高级技工了。
是啊,很多时候,前沿科技离不开成建军那样的研发者,也同样离不开苏建国这样的技术传承者。
高级技工,他们的动手能力,研发能力,技术改进能力,更是国家需要的。
而这一次,苏聪参加的青少年比赛,就是一次有趣的技术比拼,比拼的是技工当年学习的技术。
但也比拼的是将技工的手工技术转化为电子技术的发明创造力。
苏建国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喜欢电子技术的孩子,是一个喜欢将电子技术转化为器械控制的孩子。
苏建国只以为苏聪是个对历史有天赋的孩子。
直到半年前,看到苏聪跟自己的弟弟讨论二极管及智能机器的发明时。
苏建国才明白,原来发明创造距离自己并不远。
原来创新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也是青少年的机会。
这一次,苏建国破天荒的邀请了自己的老师赵城、好友成建军,以及自己多年相处的科长张泓。
苏建国的目的很简单,让老中青三代人聚集在一起,让老一辈的工作者去看看未来的年轻人,当下的青少年是怎样的出色。
华国的未来,有时候不仅仅是寄托在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的身上,更重要的是寄托在十二三岁的青少年的身上。
下一代人的素质如何,下一代人的创新力如何,决定了华国百年复兴的速度如何。
而苏建国觉得,是时候让他的领导和好友去看看下一代华国人到底是如何的聪慧与睿智了。
说实话,成建军自己都忘记了花了多少张图纸,只知道每一张都是一个年代。
伴随着孩子奶声奶气的话语,成建军诉说着属于他的那个时代的故事。
这第一张是1990年的火车站,那个时候,还是绿皮火车,那个时候还没有特快列车。他第一年,因为家贫,坐的是硬座。
当时等火车不是难事,但是上火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门进入太难了,所以要从窗户钻进去的比较多。
是的,1990年的华国是一个贫瘠的国家,但是那个时候,每个青年的脸上都有希望,他们期待着改变这个世界对历史,他们切边改变着做国家的生活,如长辈们所说,楼上楼下电视电话。
成建军对着自己的儿子,小声说道:;毅毅,这个是爸爸上学时候绘制的图片,这个是火车,这个是爸爸当年见到的火车站。
;爸爸,火车站是什么?成弘毅看着成建军,一脸疑惑,在他幼小的年纪里,他不清楚二十四年前的样子。
;就是你和妈妈去姥姥家做的那个很快很快的大车,在铁轨上跑的那个大车。成建军笑起来,;大车在的地方就是火车站。
成弘毅小小的胖胖手指着一张图,这是1995年的火车站,这一年,成建军结束了大学本科,正式进入了硕士的生活。本硕连读的日子,就在这一年开始,发生了转变。
成弘毅歪着头看着成建军,;爸爸,这些人为什么跟那一张不同呢?
;是啊……为什么不同呢?成建军也在心里这么问着自己。
是心态变了吗?
1990年的自己是大学生,不安与懵懂充斥在18岁的年纪里,那个时候看什么都是新鲜的,看什么都是幸福的。
1995年的自己是硕士生,习惯与鉴定充斥在23岁的年纪里,这时候看什么都是烂熟于心的,已经没有了背上书包远走他乡的新鲜感,也没有了什么激.情,只剩下循序渐进或者……按部就班。
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眼里看着这些事情发生了模样的?
是面对制动技术研究的时候,还是面对新材技术试验的时候?不记得了,只记得,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对于很多事情没有激.情只有了安静,安安静静的看着一切事情,呆呆的看着一切事情。
是啊,灵动还没有了,所以看人也不一样了,所以这张图,只有繁华,不见灵动。
成弘毅回头看着成建军,;爸爸,你这张图里面还有小狗狗,为什么这张图里一个动物也没有呢?
成建军嘴角勾起,他也许真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吧?所以这个时候看到很多东西都是聊无趣味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成建军正面临着本科与硕士之间的鸿沟,他需要本硕连读,就要拿出更多的成绩,而这个成绩,对于他而言太难了吧?
;是啊,爸爸那个时候没有画上小动物呢。成建军也感慨一句,那个时候,学业压力,反应在了图纸上。
;爸爸,这张图里,画上有老爷爷拿着鸟笼子呢。成弘毅好奇的看着成建军。
这是1999年,成建军将入驻上海市铁路局,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件大事,落实工作。
忐忑的心情,一如笼子中小鸟,他想要自由,又担心自己的未来会一塌糊涂。
在寻找安稳中,竭尽全力,却又向往着诗歌与远方。
也因为羡慕鸟儿,所以图中的鸟比较多,有展翅高飞的鸟,有徘徊空中的鸟,有笼子中鸣唱的鸟,更有广场上吃着米的鸽子。
也许这个时候,自己的心境转变了,所以看着鸽子的模样,绘制鸽子的模样都不一样吧?
显然那个时候的成建军对于绘制鸽子更上心一点。
;你认识这些鸟吗?成建军询问着成弘毅。
;爸爸,这些鸟儿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成弘毅奇怪的看着成建军。
;你觉得呢?成建军看向自己的儿子。
;我觉得这些鸟更多的是开心的,好像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成弘毅是个敏.感的孩子,成建军一直都知道。
;是啊,那个时候杭州火车站的鸟儿很多。成建军笑起来,;生活很开心。
;那……爸爸,这个呢?成弘毅指着一张图询问着。
这是2005年,是成建军和苏建国一起研制火车制动时候,跟黄林频繁有摩.擦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成建军看着所有的一切有着气馁,也有着烦躁。
也因此用色是黯淡的,到处都是焦急的人,行色匆匆,完全没有闲适的样子,每个人目光怔忪,也没有了闲适的模样。
;爸爸,这是哪一年?成弘毅好奇道。
;2005年。成建军揉着成弘毅的脑袋,;这一年爸爸和妈妈认识不久。
;这一年,爸爸你是不是很不开心?成弘毅敏.感的觉察出这画里面的压抑。
;是的,这一年,爸爸的心情不太好。成建军点着头。
;爸爸,这一年呢……成弘毅又指着一张图,这张图是2008年,这一年,成建军和苏建国有了制动的思路,也是这一年,成建军和张媛订婚。
;嗯,这一年,爸爸妈妈和订婚。成建军笑起来,所以这一年里面,成建军绘制的花朵要多很多,天空湛蓝,春暖花开。
;怪不得,我看到了这么多鲜花,爸爸一定知道蛮喜欢花朵。成弘毅笑起来。
;是的,妈妈喜欢花朵。成建军觉得他的儿子应该是艺术细胞浓厚的孩子。
;爸爸,这一年你是不是有好事情?成弘毅指着一张图,这是一张满是笑颜的图。
这一年……是2009年……这一年成建军总算明白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而这一年最关键的是……他的儿子成弘毅出生。
;毅毅……成建军揉着成弘毅的脑袋,他的感情,原来会随着他的画笔融汇在过去的画作里,记录了他的心情,记录了他的人生。
;嗯?成弘毅抬起头看向成建军。
;这一年,你出生。你是爸爸生命的延续,也是爸爸的命。成建军将成弘毅抱紧。
;原来是我的生日。成弘毅笑得好不开心。
就在这个时候,张媛推门进来,;建军,我们该准备去建国的家里了,苏聪今天参加比赛,我们要去观赛。
;好。成建军点着头。
且说苏建国的家里,苏建国正准备带着儿子苏聪出门,此时电话响起来,这是他的三弟打来的电话。
;喂,大哥……苏建国的弟弟开口说道。
;嗯。苏建国轻嗯一声,;怎么突然打电话来了?
;大哥,我听说侄子今天参加青少年的比赛,我特地给我侄子摇旗助威。当下,我打开微信。
苏建国还没反应过来,电话挂断,微信发来了视频。
苏建国接起微信视频,苏聪走了过来,;二叔。
;聪聪啊,二叔知道你今天去参加比赛,记得加油啊。今天叔叔的产品也要下线,我们一起做二极管的研发,加油。
苏聪眨了下眼,笑道:;二叔,你答应带我去你的公司看看,可别骗我啊。
;大侄子,你可是我们苏家的骄傲,我肯定是去看你的,不骗你。好了,过几天,记得收我的礼物哦。
苏聪笑得好不开心。
苏建国看着自己的这个二弟,最小的弟弟,当年不考大学,去深圳下海经商。
沧海桑田,转眼十五年的时间,他已经是二极管领域的高级技工了。
是啊,很多时候,前沿科技离不开成建军那样的研发者,也同样离不开苏建国这样的技术传承者。
高级技工,他们的动手能力,研发能力,技术改进能力,更是国家需要的。
而这一次,苏聪参加的青少年比赛,就是一次有趣的技术比拼,比拼的是技工当年学习的技术。
但也比拼的是将技工的手工技术转化为电子技术的发明创造力。
苏建国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喜欢电子技术的孩子,是一个喜欢将电子技术转化为器械控制的孩子。
苏建国只以为苏聪是个对历史有天赋的孩子。
直到半年前,看到苏聪跟自己的弟弟讨论二极管及智能机器的发明时。
苏建国才明白,原来发明创造距离自己并不远。
原来创新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也是青少年的机会。
这一次,苏建国破天荒的邀请了自己的老师赵城、好友成建军,以及自己多年相处的科长张泓。
苏建国的目的很简单,让老中青三代人聚集在一起,让老一辈的工作者去看看未来的年轻人,当下的青少年是怎样的出色。
华国的未来,有时候不仅仅是寄托在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的身上,更重要的是寄托在十二三岁的青少年的身上。
下一代人的素质如何,下一代人的创新力如何,决定了华国百年复兴的速度如何。
而苏建国觉得,是时候让他的领导和好友去看看下一代华国人到底是如何的聪慧与睿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