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浩不依不挠的盘问之下,终于从寇凖的口中套出了他的那个意中人。

    结果自然很是失望,就像当初折惟信那样,也是在街上多看了某个女子而已,连名字都没敢上去问。

    不过不要紧,王浩知道那个被小寇同学看上眼的姑娘一定姓宋,而且连她上班的地方都了如指掌。

    于是很大方的表示这事就包在哥身上了,保证帮你促成这段好事。

    随后又领着小寇同学在县衙中里里外外的游览了一遍。

    至于寇凖明显是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又是困惑又是茫然,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惊喜。

    自从登岛之后,就感觉浑浑噩噩的,这翁山岛也仿佛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之地,一切都是那么的诡异。

    尤其是那个兰若寺,那个处处透着诡异的民俗文化交流部的地方,里面住着的分明是一群妖魔鬼怪。

    刚刚路过的时候,就听见里面传出一阵阵的怪叫声,像是在杀猪一般。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朝内张望了一番,原来真的是在杀猪,一群和尚摁着一头猪,在那里杀,猪的惨叫声夹杂着人群的因兴奋而发出的怪叫声,场面怪异至极。

    其中一个二十啷当岁的年轻公子,一手捧着一个大茶杯,一手在那里比划,嘴里叫嚣着猪耳朵给自己留着下酒吃……

    按照大司农的说法,是在教他们见血,因为这些所谓的访问团,不久之后就将出海远赴倭国。

    说是要与倭国交流民俗文化什么的?莫非是交流杀猪的文化?

    带着一脸茫然的寇凖最后被安置在了船上暂住,挑来挑去,还是船上的环境最好。

    不过也住了没几天,寇凖就提出要带着人亲自赴各岛屿为岛民们登记入册,纳入户籍,让他们正式成为有户口的大宋百姓。

    入秋之后的翁山海域,台风比较多发一些,所以王浩还特地给船上配了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做向导。

    从为岛民们纳籍入户开始,也就算是正式接手翁山县的吏治工作了。

    接下来寇凖寇县令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基本上一两年之内没什么放假的机会。

    新建县城,设立县衙只是个开始,之后除了纳籍入户之外,还要丈量田地,适当的还要修一些水利,开垦一些荒地,空闲的时候还要编写一下县志。

    帮助岛民们垦荒修水利之后,各大岛屿上的村落中,还要委任几个乡长里老,县衙新设,头三年说好了是免皇粮的,但以后多少还是会征一些的,征皇粮这种事,没有乡长里老牵头,就很难落实。

    麻雀虽小,整个县境内人虽然也没有多少,但该有的还是得有。

    所谓政绩,这便是了,也因此,来这样新设的县衙中任职,很容易就能干出成绩来,所以才会有很多官员争着来这荒岛上当渔民吧。

    兰若寺的雕像也筑的差不多了,因为是用木摸配合水泥浇筑而成的,所以这速度那是飞快呀。

    往木摸中擦上桐油之后灌入水泥浆,差不多半天就能开模了,然后然后再晒上几天就能上色了。

    简直跟流水线产品没什么区别,而且上色之后的塑像,无论是大小还是外观,几乎可以说是一摸一样,没有丝毫差别。

    在这个年代,能拿出一对一摸一样的石像,就能算得上巧夺天工,如果能拿出一百对一摸一样的石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因为如此,这些廉价的石像从某个方面来说,其实也算得上是稀世珍宝了。

    拿着这些稀世珍宝去海外施恩,必然能最大限度的增进两国的友谊,将两国间的友好往来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仙人转生成为高僧的改造工作也进行的异常顺利,李老神仙他们自从进了兰若寺之后,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持证上岗的工作。

    有吃有喝,还有一份不错的薪水拿着,更让他们无比享受这份可爱的工作,对出国考察这份差事同样也有着无比向往,无比迫切的心情。

    作为本次考察团的幕后领导,张顺也希望能够早点出发,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耽罗岛上征服那里的野人的。

    那里的野人可恶至极,每时每刻都在骚扰过往的商队,正义之剑早已经饥渴难耐,每多等一天,就是对正义的亵渎……

    苏杭两地,以及越州明州的不少商贾也早已经收到风声,这几天也都陆续赶来翁山港。

    能跟在市舶司水师后面出海,已经成为众商家心中最有保障的海贸之行。

    哪怕不能捡到战利品,能跟着水师一道出海,至少这安全问题是绝对有保障的,仅凭这一点,便足可以让众商贾趋之若鹜。

    陆续赶来的商贾刚到翁山港码头,就对眼前火热的景象给惊呆了。

    大司农就是大司农,不论到哪都是大手笔,即便是这样一个曾经鸟不拉屎的荒岛,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换了一副天地。

    只是一眼,就知道这里以后将有如何巨大的钱景,于是,去拜访大司农的时候,也都会提及码头边上那一排长长的商铺。

    尽管他们心里清楚,这排商铺,现在是绝对不会出售的,也知道等出售这排商铺的时候,大司农会在他们这帮商贾身上狠狠地拔下一根鹅毛。

    但他们还是忍不住要问一下,希望大司农突然来个大转折,划出几间卖给他们。

    买到就是赚到,这是众人一致的想法,之前广州港码头边上的那些商铺,只不过几年时间,那价格就已经翻了好几倍了,还有价无市,有钱都不一定买的到。

    由于商贾的陆续到来,本就繁忙的工地也一下子变得更加拥挤起来。

    这人一多,各种小摊小贩就像春天里的野草那样很神奇的冒了出来。

    有从明州城特地赶过来的,也有岛上原先的渔民,以及周边一些岛屿的渔民,各式各样的小摊贩,竟然在码头附近的一个空地上很快形成了一个露天市场。

    所以人气这东西啊,就是这么的神奇,人一旦聚集起来之后,即便你不去撮合,他们也会自然而然朝着互通有无的那个方向靠拢。

    七八月份正是起航远行高丽倭国的最佳季节,这个时候,普遍刮西南风,到了那里之后,住上两三月,也正好乘着东北风返回。

    只是这个季节出发,有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说来说去,还是台风。

    这些年一直忙着海贸这事,王浩甚至觉得古代的华夏一直很好的专注于海洋这块,会不会就跟这台风有关?

    小木床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遇到个台风,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台风还相当的频繁,单单我们的西北太平洋这一块,平均每年会生成三十个台风坯胎。

    而且这台风生成的时间跨度也长,最早每年五六月份开始就会有台风,要一直持续到十月份左右。

    尤其是七八月份这种最适宜出海的月份中,那台风更是频繁。

    再加上如今这年代,根本没有有效的预测及预防手段,没回出海,只能拢着双手祈求上天保佑这一个法子。

    唯一的法子,也是最不靠谱的法子,更是最无奈的法子。

    以至于这民俗文化交流团出海的日子,也只能一等再等,尽量等的迟一些再出发,这样遇上台风的概率也就会小上许多。

    这年头,要从大海上挣口饭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章节目录

北宋小商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一个苦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个苦力并收藏北宋小商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