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长谈后,看着除了没剪女真人那种野猪辫子外,上上下下都是一副女真装扮的姜新,祖大寿叹了口气,道:“你等力竭被擒,为保性命降顺东夷,甚是悲苦,我不怪尔。如今本将既然力竭智穷,有死而已。我知道你是为劝降我而来,我告诉你,我不降,死亦死在此城。尔不必再来了!”
“将军!”姜新泣道。
“不必多言了,去吧”,祖大寿挥挥手,眼中,也有些湿润。
姜新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哭着走了。
“总爷,卑职觉着降顺东夷,或许,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张存仁小心翼翼道。他是祖大寿的心腹副将,跟着祖大寿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所以,倒也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可以有什么说什么。
这时,何可纲突然沉声道:“不可!我等受袁督师教诲多年,精忠报国,誓灭建奴,今援尽粮绝,死则死尔,岂能降奴,玷污大丈夫清白之身!”
看到何可纲怒气勃发,祖大寿缓缓道:“何副爷所言不差,袁督师生前常言「大家把自家性命去在一旁,报效朝廷,纵然死了,留的好名在世」,今日粮尽援绝,大家各安天命,死亦无妨。本将祖上乃伐夷名家祖逖,断无降夷,辱没烈祖门楣的道理”。
“凌城被围已经三月,外援既绝,内又粮尽,如无转机,再过几日,将士尽数饿毙,我等皆化为恶鬼相见于九泉。为国不能尽忠,为子不能尽孝,妻子儿女尚在锦州无依无靠,如何生活?”张存仁道,“再说了,袁督师赤胆忠心,结果又如何?什么「纵然死了,留的好名在世」,他袁督师,死倒是死了,不过,却是被皇帝千刀万剐而死,一片丹心、血忠,还不是被说成是汉奸、狗贼,哪里又留下了什么好名在世?!这狗屁朝廷,有什么值得我等效死命的!”
听到张存仁说起袁崇焕的不是,何可纲怒哼一声,拂袖而去,他可是袁崇焕的死忠,最听不得别人对袁崇焕哪怕一点点的不敬。
看到何可纲离去了,祖大寿又默不作声,于是,张存仁继续道:“总爷莫听何副爷胡言。我等死则死矣,不过,这六千弟兄,可是我辽东的子弟兵,如今,他们命在旦夕,求总爷念在他们追随总爷多年、出生入死之情,毅然决策,救得满城生灵性命,为他们找条活路!”
祖大寿沉吟不语,半晌后,才道:“本将,原决意为圣上尽忠,今见尔等哀求,又不忍全城军民尽数丧命。有意降夷,怎奈何副爷执意不从,依你看,如何是好?”
“何副爷不愿降,想留得清名,但总不能让弟兄们都跟着陪葬吧。为今之计,也只有让何副爷他一人求仁得仁了”,张存仁沉声道。
“只能如此了”,祖大寿仰天长叹道,“老何,对不住了,为了六千弟兄,本将,我……”
翌日,张存仁手持何可纲人头,前往金营,正式拜表投降。随后,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等将领,亲赴金营,向金国大汗皇太极请降。皇太极与众贝勒、大臣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迎接祖大寿,然后设盛宴款待,宴后,双方登坛盟誓、祭天。
有了孔有德、祖大寿的先后来归,金国获得了不少大炮、火器、匠人,组织起了自个儿的火器营,女真人的金军,也有了攻坚拔城的能力。辽东战事,更为复杂了。
同时,祖大寿的降金,还有四次援辽的失败,让孙承宗不得不引咎、辞官,正式辞去辽东督师的职事,以太傅衔,退养故里。“辽东三杰”中的最后一人,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
「吴桥兵变」好不容易平息,「大凌河之役」则以关宁铁骑覆没为结局,可是,内阁里,正在值房中踱步的内阁次辅温体仁想的却是:不能让陆扬那东林余孽在登州待着了,现在孙元化倒了、谢琏死了,朝廷又迟迟没有任命新的登莱巡抚,如果还让陆扬在登州做知府,同时还兼着海道兵备道,只怕会慢慢坐大。现在,东林党,还没有被老夫斩尽杀绝,绝对不能让他们有一个强藩外援。虽然陆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府,但多年政争的敏锐嗅觉,让温体仁觉着,陆扬似乎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潜在敌人。对陆扬,他必须有所提防。
在温体仁的授意下,吏部建议提拔陆扬回京,任从三品的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府,乃东宫官,掌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而少詹事,则为詹事之副贰。显然,温体仁玩的是明升暗降那一套把戏。现在,崇祯帝还没有任何子嗣,将陆扬调回来詹事府,而且,做的,还是个副职,能干什么呢?显然是投闲置散。没想到,崇祯帝竟然同意了将陆扬调回的建议,只不过,他没有签署具体的任命,只是说让陆扬归京待命。
于是,陆扬,带着李玥、崔秀妍,又踏上了回京道路。至于已是庶民的孙元化,在陆扬的诚挚邀请下,也跟着进京了,陆扬决定将「海国图志」丛书的任务,交给孙元化,像孙元化这样,既通西文,又懂火炮的专家,在明朝,可不好找,必须得笼络在身边。
~~~
“微臣陆扬,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御书房里,陆扬伏地道。
“你在登州,差事办得不错”,看着伏地叩拜的陆扬,崇祯帝轻轻道。
“谢陛下”,陆扬道。
“此次将你召回,朕另有任命”,崇祯帝道,“先帝在时,对你赞誉有加,临终时,又叮嘱朕,说你是个可用之臣。在登州,你执掌一府之政,没有让朕失望,现在,朕便让你再掌理一院,你好好历练历练,若有成绩,朕自有嘉奖”。
“微臣,谢主隆恩”,陆扬再拜。同时,他心里暗忖:「掌理一院」?难不成是让我做都察院左都御史?那可是正二品的部堂高官啊!
“将军!”姜新泣道。
“不必多言了,去吧”,祖大寿挥挥手,眼中,也有些湿润。
姜新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哭着走了。
“总爷,卑职觉着降顺东夷,或许,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张存仁小心翼翼道。他是祖大寿的心腹副将,跟着祖大寿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所以,倒也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可以有什么说什么。
这时,何可纲突然沉声道:“不可!我等受袁督师教诲多年,精忠报国,誓灭建奴,今援尽粮绝,死则死尔,岂能降奴,玷污大丈夫清白之身!”
看到何可纲怒气勃发,祖大寿缓缓道:“何副爷所言不差,袁督师生前常言「大家把自家性命去在一旁,报效朝廷,纵然死了,留的好名在世」,今日粮尽援绝,大家各安天命,死亦无妨。本将祖上乃伐夷名家祖逖,断无降夷,辱没烈祖门楣的道理”。
“凌城被围已经三月,外援既绝,内又粮尽,如无转机,再过几日,将士尽数饿毙,我等皆化为恶鬼相见于九泉。为国不能尽忠,为子不能尽孝,妻子儿女尚在锦州无依无靠,如何生活?”张存仁道,“再说了,袁督师赤胆忠心,结果又如何?什么「纵然死了,留的好名在世」,他袁督师,死倒是死了,不过,却是被皇帝千刀万剐而死,一片丹心、血忠,还不是被说成是汉奸、狗贼,哪里又留下了什么好名在世?!这狗屁朝廷,有什么值得我等效死命的!”
听到张存仁说起袁崇焕的不是,何可纲怒哼一声,拂袖而去,他可是袁崇焕的死忠,最听不得别人对袁崇焕哪怕一点点的不敬。
看到何可纲离去了,祖大寿又默不作声,于是,张存仁继续道:“总爷莫听何副爷胡言。我等死则死矣,不过,这六千弟兄,可是我辽东的子弟兵,如今,他们命在旦夕,求总爷念在他们追随总爷多年、出生入死之情,毅然决策,救得满城生灵性命,为他们找条活路!”
祖大寿沉吟不语,半晌后,才道:“本将,原决意为圣上尽忠,今见尔等哀求,又不忍全城军民尽数丧命。有意降夷,怎奈何副爷执意不从,依你看,如何是好?”
“何副爷不愿降,想留得清名,但总不能让弟兄们都跟着陪葬吧。为今之计,也只有让何副爷他一人求仁得仁了”,张存仁沉声道。
“只能如此了”,祖大寿仰天长叹道,“老何,对不住了,为了六千弟兄,本将,我……”
翌日,张存仁手持何可纲人头,前往金营,正式拜表投降。随后,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等将领,亲赴金营,向金国大汗皇太极请降。皇太极与众贝勒、大臣以女真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迎接祖大寿,然后设盛宴款待,宴后,双方登坛盟誓、祭天。
有了孔有德、祖大寿的先后来归,金国获得了不少大炮、火器、匠人,组织起了自个儿的火器营,女真人的金军,也有了攻坚拔城的能力。辽东战事,更为复杂了。
同时,祖大寿的降金,还有四次援辽的失败,让孙承宗不得不引咎、辞官,正式辞去辽东督师的职事,以太傅衔,退养故里。“辽东三杰”中的最后一人,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
「吴桥兵变」好不容易平息,「大凌河之役」则以关宁铁骑覆没为结局,可是,内阁里,正在值房中踱步的内阁次辅温体仁想的却是:不能让陆扬那东林余孽在登州待着了,现在孙元化倒了、谢琏死了,朝廷又迟迟没有任命新的登莱巡抚,如果还让陆扬在登州做知府,同时还兼着海道兵备道,只怕会慢慢坐大。现在,东林党,还没有被老夫斩尽杀绝,绝对不能让他们有一个强藩外援。虽然陆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府,但多年政争的敏锐嗅觉,让温体仁觉着,陆扬似乎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潜在敌人。对陆扬,他必须有所提防。
在温体仁的授意下,吏部建议提拔陆扬回京,任从三品的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府,乃东宫官,掌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而少詹事,则为詹事之副贰。显然,温体仁玩的是明升暗降那一套把戏。现在,崇祯帝还没有任何子嗣,将陆扬调回来詹事府,而且,做的,还是个副职,能干什么呢?显然是投闲置散。没想到,崇祯帝竟然同意了将陆扬调回的建议,只不过,他没有签署具体的任命,只是说让陆扬归京待命。
于是,陆扬,带着李玥、崔秀妍,又踏上了回京道路。至于已是庶民的孙元化,在陆扬的诚挚邀请下,也跟着进京了,陆扬决定将「海国图志」丛书的任务,交给孙元化,像孙元化这样,既通西文,又懂火炮的专家,在明朝,可不好找,必须得笼络在身边。
~~~
“微臣陆扬,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御书房里,陆扬伏地道。
“你在登州,差事办得不错”,看着伏地叩拜的陆扬,崇祯帝轻轻道。
“谢陛下”,陆扬道。
“此次将你召回,朕另有任命”,崇祯帝道,“先帝在时,对你赞誉有加,临终时,又叮嘱朕,说你是个可用之臣。在登州,你执掌一府之政,没有让朕失望,现在,朕便让你再掌理一院,你好好历练历练,若有成绩,朕自有嘉奖”。
“微臣,谢主隆恩”,陆扬再拜。同时,他心里暗忖:「掌理一院」?难不成是让我做都察院左都御史?那可是正二品的部堂高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