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又是根根发现些野鸡松鼠了。”眼镜男虽然说得轻松,眼睛却向四周警惕的环视后,仿佛怕大家听不到一样大声说到:“好,既然李兄着急研究手稿,那就趁早赶路,祝李兄能就此建功立业啊。”
李皓被眼镜男拉着,向来路走去,众人都不知所以,跟在其后。
眼镜男边走边用其他人不可察觉的声音说到:“我相信你不是食言之人,现在我就告诉你那个秘密。那晚我父亲完成手稿之后,稿纸满屋都是,摆放得毫无章法。现在手稿的顺序是我父亲按自己思路整理之后的样子,如果你想从中找到寻灵线索,切记要自己反复揣摩,不可循规蹈矩。寻灵之路,艰险莫测,李兄多多保重吧。”李皓闻听,心中又是一惊,不知道这手稿中还有多少秘密,也不晓得前途有多少困难。
说话间,已经来到了当初众人经过的两块巨石夹缝前。眼镜男从一侧巨石下拎出一筐山杏,又不知从什么隐蔽的地方找到一个塑料袋,将山杏一股脑儿倒进袋中,交给于老师,说到:“这里有一些我早上刚采的山杏,也算是本地特产了,您一定要回家尝尝。”
于老师接过沉甸甸的袋子,看了一眼李皓,似在询问是否已经知晓了那个秘密。见李皓会心地点了点头,于是将袋子顺手交给何飞,说到:“大恩不言谢,他日我等寻有所获之时,再来拜访。还请转达我们对松涛先生的敬意和问候。再见。”众人一一摆手道别后,从原路返回,似乎隐隐还听到犬吠。
返回寺庙,于老师和李皓向道别了方丈,走到寺庙门口,忽然几名破衣烂衫的乞讨者闯上前来,不由分说,将二人围在当中,纷纷张口要钱,并在身上乱摸。于老师顿感腻烦,急忙后退,想要闪出空间,却动弹不得,原来身后也被乞讨者死死顶住。此时,李皓掏出一些零钱,扔在地上,叫到:"别挤了!地上有钱给你们。"
乞讨者却仿佛没有听到,仍然像苍蝇一样,在二人身边几番前呼后拥之后,才离开。
于老师看着地上的零钱一分未少,感觉到十分蹊跷,于是让李皓跟上去,看个究竟。
李皓向着乞讨者离开的方向紧跑起来,距离越来越近,李皓叫到:“要饭的站住!”可是乞讨者发现有人追赶上来之后,加快了速度,都是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
突然,从路边冲出四五个破衣烂衫的孩子,围住李皓,将大腿死死抱住。李皓发现是群小孩子,不敢发力,只得一个接一个地推开,哪知道小孩们趁李皓慌忙,竟然将他的两条鞋带系在一起,而后四散跑开。李皓心思全在乞讨者身上,根本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动作,身体前倾,想要发力追赶,却一个跟头跌倒在地。
李皓心中来气,爬起身子,一边解鞋带,一边看向远处。却发现那群乞讨者不但没有逃跑,却和一名年轻人打成了一团。
此时于老师赶了上来,扶起李皓,二人一起跑到打架的地方。
于老师叫到:“何飞住手!”
那名正打得热闹的年轻人看越来二十多岁,身手矫健,以一敌众,却不落下风。听到于老师的声音后,停止了进攻,抵挡了几招之后,闪身退出,站在于老师身旁。
“你们为什么要找我们的麻烦?”于老师掏出一张纸符,做出准备进攻的姿势,并怒斥乞讨:“如果不给个交待,我就不客气了!”
“兄弟们也是受人之托,如今所托之事完成了,当然要离开。”乞讨者中一名脸色铁黑、身材魁梧的大汉上前一步,神情坦然,从腰间拔出一把手枪,在手里晃了晃,笑道:“俗话说盗亦有道,我们从来干活用的是文道,不想见血。但是,如果你们纠缠不休,我可动武道了!”
于老师三人心知对方利害,这个亏是吃定了。等乞讨者离开后,急忙上下翻找,果然,刚刚得到的手稿不见了踪影。
回程的车上,于老师简单介绍了那名叫何飞的年轻人,一直未露面,是在暗中保护自己,没想到还是被人算计了。
李皓自责到:"都怪我警惕性太低,没看住手稿,这一趟白跑了不说,以后还上哪里去找手稿啊!"
于老师安慰到:"你不要过于自责,此番结果其实是高人给我们上的一课!”
"岂有此理!"李皓叫到:"难道他反悔了,又找人将手稿偷回去的?"
于老师挪动一下屁股,调整了坐姿,感觉更加舒服后,缓缓道来:"手稿当然不是他找人偷回去的,但是他却料到把手稿交给我们后,会有人来夺,所以他早就有所防备。不信你们打开装山杏的袋子,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真正的手稿应该就在其中。”
李皓顾不得吃惊,迅速打开身边的袋子,将里头的东西一股脑倒在身边的座位上,果然在众多的山杏里,出现个纸卷。将纸卷包装除掉,正是一套手稿。李皓将手稿托起,注视其中所写,眼前顿时模糊,整个人仿佛掉入了绿色的浩瀚空间中,茫然不知所措。
于老师见状,转身抬手,向李皓额头轻轻一拍。李皓感觉心神一震,缓过神来,说道:“没错了,这一定是真正的手稿,看着他,我能产生异样的感觉,与那份被偷走的完全不同。”
“那就对了,高人就是高人啊,又企能让肖小之辈得逞。”于老师也是长出一口气,“松涛先生一定早就知道会有人监视,就算隐居在深山,也会被人惦记。所以,便来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故意在室外将假手稿交给我们,却把真手稿和山杏一起放在不起眼的塑料袋中,并暗示我们一定要回家品尝。方丈大师也给了我们暗示,看来他们真是用心良苦啊。要知道这《黄之河》的书稿便是第二件宝物:寻灵之书,是极为重要之物,我们不可以再有闪失了。”
李皓不解,这书怎么看也不像从古代传下来的啊?
于老师道:“谁说寻灵宝物都是古代传下来的了?你是通灵之人,不也才三十多岁嘛!据我师傅讲,寻灵三宝中的书乃是黄河显灵之时方出世之物,我们统称为通灵之书。每次显灵时对应了不同通灵之书,但其内容必与天地、黄河有关,内容可长可短、形式多样,却都精深、奥妙,且处处显示古今传承,是寻灵的线索来源。据说《山海经》和《沟洫志》,甚至王之涣的《凉州词》都被公认为是通灵之书,为寻灵者或明或暗地提供了寻灵的时间、地点这些线索。”
回到家中,于老师问起眼镜男所说的秘密是什么,李皓犹豫再三,反复看了看何飞。
于老师明白李皓对何飞的顾及,说到:“我知道你不放心他。正好,也要给你详细讲讲第三件宝物的事。寻灵所需三件宝物,其一是通灵之人,其二是通灵之书,而第三件则是通灵之玉。前两件宝物,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更的,每次寻灵所用的人和书都不同。而这通灵之玉是一件古物,流传至今,始终是三宝之一。何飞的父亲是我师弟,为追寻通灵之玉,他做起了玉石生意,一方面便于收集相关信息,一方面积累资金,保障我们寻灵之需。我师弟便让他跟在我身边,一方面有人管教,一方面我也多了个亲近的帮手。三年前,师弟他得到消息,日本的伊藤国际拍卖公司即将组织一次私人拍卖,拍卖物中的一块古玉,与我们所了解的通灵之玉描述相符,于是师弟近乎变卖了全部家当,去日本参加拍卖会。在拍卖会上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拍回了通灵之玉。然而回国途中,师弟就昏迷过去,至今不省人事,我们也就无法得知究竟发生了什么。所幸,师弟在拍卖会之后,没有随身携带通灵之玉,而是立刻隐蔽地送回国内,才免遭更大损失。”
李皓此时才算是对寻灵有了全面的了解,也知道了何飞的来头,彻底放下心来。便问到:"通灵之玉现在什么地方,安全吗?"
李皓被眼镜男拉着,向来路走去,众人都不知所以,跟在其后。
眼镜男边走边用其他人不可察觉的声音说到:“我相信你不是食言之人,现在我就告诉你那个秘密。那晚我父亲完成手稿之后,稿纸满屋都是,摆放得毫无章法。现在手稿的顺序是我父亲按自己思路整理之后的样子,如果你想从中找到寻灵线索,切记要自己反复揣摩,不可循规蹈矩。寻灵之路,艰险莫测,李兄多多保重吧。”李皓闻听,心中又是一惊,不知道这手稿中还有多少秘密,也不晓得前途有多少困难。
说话间,已经来到了当初众人经过的两块巨石夹缝前。眼镜男从一侧巨石下拎出一筐山杏,又不知从什么隐蔽的地方找到一个塑料袋,将山杏一股脑儿倒进袋中,交给于老师,说到:“这里有一些我早上刚采的山杏,也算是本地特产了,您一定要回家尝尝。”
于老师接过沉甸甸的袋子,看了一眼李皓,似在询问是否已经知晓了那个秘密。见李皓会心地点了点头,于是将袋子顺手交给何飞,说到:“大恩不言谢,他日我等寻有所获之时,再来拜访。还请转达我们对松涛先生的敬意和问候。再见。”众人一一摆手道别后,从原路返回,似乎隐隐还听到犬吠。
返回寺庙,于老师和李皓向道别了方丈,走到寺庙门口,忽然几名破衣烂衫的乞讨者闯上前来,不由分说,将二人围在当中,纷纷张口要钱,并在身上乱摸。于老师顿感腻烦,急忙后退,想要闪出空间,却动弹不得,原来身后也被乞讨者死死顶住。此时,李皓掏出一些零钱,扔在地上,叫到:"别挤了!地上有钱给你们。"
乞讨者却仿佛没有听到,仍然像苍蝇一样,在二人身边几番前呼后拥之后,才离开。
于老师看着地上的零钱一分未少,感觉到十分蹊跷,于是让李皓跟上去,看个究竟。
李皓向着乞讨者离开的方向紧跑起来,距离越来越近,李皓叫到:“要饭的站住!”可是乞讨者发现有人追赶上来之后,加快了速度,都是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
突然,从路边冲出四五个破衣烂衫的孩子,围住李皓,将大腿死死抱住。李皓发现是群小孩子,不敢发力,只得一个接一个地推开,哪知道小孩们趁李皓慌忙,竟然将他的两条鞋带系在一起,而后四散跑开。李皓心思全在乞讨者身上,根本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动作,身体前倾,想要发力追赶,却一个跟头跌倒在地。
李皓心中来气,爬起身子,一边解鞋带,一边看向远处。却发现那群乞讨者不但没有逃跑,却和一名年轻人打成了一团。
此时于老师赶了上来,扶起李皓,二人一起跑到打架的地方。
于老师叫到:“何飞住手!”
那名正打得热闹的年轻人看越来二十多岁,身手矫健,以一敌众,却不落下风。听到于老师的声音后,停止了进攻,抵挡了几招之后,闪身退出,站在于老师身旁。
“你们为什么要找我们的麻烦?”于老师掏出一张纸符,做出准备进攻的姿势,并怒斥乞讨:“如果不给个交待,我就不客气了!”
“兄弟们也是受人之托,如今所托之事完成了,当然要离开。”乞讨者中一名脸色铁黑、身材魁梧的大汉上前一步,神情坦然,从腰间拔出一把手枪,在手里晃了晃,笑道:“俗话说盗亦有道,我们从来干活用的是文道,不想见血。但是,如果你们纠缠不休,我可动武道了!”
于老师三人心知对方利害,这个亏是吃定了。等乞讨者离开后,急忙上下翻找,果然,刚刚得到的手稿不见了踪影。
回程的车上,于老师简单介绍了那名叫何飞的年轻人,一直未露面,是在暗中保护自己,没想到还是被人算计了。
李皓自责到:"都怪我警惕性太低,没看住手稿,这一趟白跑了不说,以后还上哪里去找手稿啊!"
于老师安慰到:"你不要过于自责,此番结果其实是高人给我们上的一课!”
"岂有此理!"李皓叫到:"难道他反悔了,又找人将手稿偷回去的?"
于老师挪动一下屁股,调整了坐姿,感觉更加舒服后,缓缓道来:"手稿当然不是他找人偷回去的,但是他却料到把手稿交给我们后,会有人来夺,所以他早就有所防备。不信你们打开装山杏的袋子,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真正的手稿应该就在其中。”
李皓顾不得吃惊,迅速打开身边的袋子,将里头的东西一股脑倒在身边的座位上,果然在众多的山杏里,出现个纸卷。将纸卷包装除掉,正是一套手稿。李皓将手稿托起,注视其中所写,眼前顿时模糊,整个人仿佛掉入了绿色的浩瀚空间中,茫然不知所措。
于老师见状,转身抬手,向李皓额头轻轻一拍。李皓感觉心神一震,缓过神来,说道:“没错了,这一定是真正的手稿,看着他,我能产生异样的感觉,与那份被偷走的完全不同。”
“那就对了,高人就是高人啊,又企能让肖小之辈得逞。”于老师也是长出一口气,“松涛先生一定早就知道会有人监视,就算隐居在深山,也会被人惦记。所以,便来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故意在室外将假手稿交给我们,却把真手稿和山杏一起放在不起眼的塑料袋中,并暗示我们一定要回家品尝。方丈大师也给了我们暗示,看来他们真是用心良苦啊。要知道这《黄之河》的书稿便是第二件宝物:寻灵之书,是极为重要之物,我们不可以再有闪失了。”
李皓不解,这书怎么看也不像从古代传下来的啊?
于老师道:“谁说寻灵宝物都是古代传下来的了?你是通灵之人,不也才三十多岁嘛!据我师傅讲,寻灵三宝中的书乃是黄河显灵之时方出世之物,我们统称为通灵之书。每次显灵时对应了不同通灵之书,但其内容必与天地、黄河有关,内容可长可短、形式多样,却都精深、奥妙,且处处显示古今传承,是寻灵的线索来源。据说《山海经》和《沟洫志》,甚至王之涣的《凉州词》都被公认为是通灵之书,为寻灵者或明或暗地提供了寻灵的时间、地点这些线索。”
回到家中,于老师问起眼镜男所说的秘密是什么,李皓犹豫再三,反复看了看何飞。
于老师明白李皓对何飞的顾及,说到:“我知道你不放心他。正好,也要给你详细讲讲第三件宝物的事。寻灵所需三件宝物,其一是通灵之人,其二是通灵之书,而第三件则是通灵之玉。前两件宝物,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更的,每次寻灵所用的人和书都不同。而这通灵之玉是一件古物,流传至今,始终是三宝之一。何飞的父亲是我师弟,为追寻通灵之玉,他做起了玉石生意,一方面便于收集相关信息,一方面积累资金,保障我们寻灵之需。我师弟便让他跟在我身边,一方面有人管教,一方面我也多了个亲近的帮手。三年前,师弟他得到消息,日本的伊藤国际拍卖公司即将组织一次私人拍卖,拍卖物中的一块古玉,与我们所了解的通灵之玉描述相符,于是师弟近乎变卖了全部家当,去日本参加拍卖会。在拍卖会上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拍回了通灵之玉。然而回国途中,师弟就昏迷过去,至今不省人事,我们也就无法得知究竟发生了什么。所幸,师弟在拍卖会之后,没有随身携带通灵之玉,而是立刻隐蔽地送回国内,才免遭更大损失。”
李皓此时才算是对寻灵有了全面的了解,也知道了何飞的来头,彻底放下心来。便问到:"通灵之玉现在什么地方,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