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推荐:百度搜索云来閣,看本书最快的VIP章节,或直接访问www.yunlaige.com】
朱由检所说的修路,可不是把现有的官道维护一下这么简单。他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在保持现有官道畅通的同时,一条从京师直至山海关的全新公路破土动工了。
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道路,一直是朱由检穿越以来的梦想。原因也很简单:这个时代的道路太简陋了。乡间小路就不用说了,即使是承担着连结全国各地重任的官道,也无一例外是土路。而土路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耐磨损性差,尤其怕雨,时间稍长就会变得坑洼不平。
就拿京师至通州的官道来说,自从洪武年间筑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屡经修葺,但随着车辆的碾压和雨水的冲刷,路面已经严重下沉,猛一看恰似一道壕沟。晴天时,车辆尚能循着深深的车辙缓缓通行;一旦下雨,干脆就变成了一条河,只能等积水蒸发渗漏掉之后才能恢复通行,其效能之低下可想而知。
其他地方的官道差些还好说,可是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担负着向辽东地区运输粮饷物资的重任,路面太差,已经对抗击满清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从京师向山海关增兵,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为五百多里,沿途又多是平原,按理说骑兵两三天就可抵达,步兵每天日行五十里,十天也该到了。
可是大军行动不光是人和马,更重要的是粮草辎重,这些东西自然是要用车拉的。如此破旧的官道上,辎重车辆每天能走二十里就不错了,像几年前朱由检代天子出征,几万大军抵达山海关之后足足二十天,辎重车辆才姗姗来迟,结果宁远之战早打完了,那些辎重根本没起到作用。
这还仅是五百多里,如果从江南甚至岭南来北方,路途两三千里,运输大宗物资更得走上好几个月。而在运输的途中,负责运输的人也是要吃饭的,等粮食运到目的地,往往都吃了小一半了。
而且这个时代可没有汽车,除了京杭大运河外,基本上全靠畜力。骡马拉着车,木质车轮在深深的车辙中骨碌着前进,只要想想就知道,速度根本不可能快。即便是空车,车夫还得控制着点牲口前进的速度,否则一旦撒起欢来拼命跑,跑不了多远,车就颠散架了。
所以朱由检早就想重修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现在京师保卫战已经结束,阿敏的镶白旗也早在他的算计之内,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彻底解决,短期内满清军队不可能再次入关,正是修路的好时机。之所以招募这么多工人,就是要充分发挥人多的优势,把这条路赶工修完,尽快投入使用。
但是这次朱由检不打算修类似在泾阳县搞的砖石甬路了,他要修的是沥青公路!
在修路之前,朱由检还安排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由工部牵头,在京师外城东南角紧挨通惠河的地方,开办一座炼钢厂和一座炼焦厂,由工部尚书徐光启亲自主持。现在炼钢厂还未动工建设,但炼焦厂已经开始投产。
这个时代当然是土法炼焦,简单说就是在用土坯垒成的炼焦炉内堆放大量煤粉,然后借助边墙上的点火孔人工点火,靠煤自行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把煤炼成焦炭。焦炭是冶铁要用到的重要燃料,它比木炭发热量更高,没有焦炭,炉温达不到足够的高度,冶炼出来的生铁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而在炼焦的过程中,还会得到一项副产品,那就是煤焦油。煤焦油俗称煤膏,是在焦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黑褐色粘稠状液体。过去工匠炼焦,对煤焦油都是当作废弃物扔掉,不但浪费,还污染了环境。
但是朱由检却凭借常识知道,对煤焦油进行蒸馏,就可以得到煤焦油沥青。至于煤焦油的其他用途,朱由检并不了解,但仅能得到沥青这一条,就足以让他建一个工厂了,因为沥青可是现代铺设公路的重要材料!
其实现代铺路用的主要是石油沥青,而煤焦油沥青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且不耐高温,容易晒软,属于要被淘汰的东西。但是在这个时空,石油还没有被大规模开采,自然也就没有石油沥青,所以朱由检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只要能制造出沥青,后面的事就简单了。朱由检小时候可没少看工人在马路上“炒油”,简单说就是用加热的沥青与混凝土、小石子等东西混合搅拌,然后趁热铺在路基上,用压路机轧平。等这一层混合物冷却以后,就形成了坚硬平整的路面。现在还没有混凝土,但是用沙子、石子与沥青搅拌,经过工匠试验同样可以使用,只不过强度较差罢了。
至于压路机,朱由检当然不可能鼓捣出这种玩意来,但是工匠们很快就想出了替代办法。那就是把路面用木板分隔成一个个小块,铺沥青时一块一块地铺,然后立刻用平整的木板压平,小块之间的缝隙以后再打“补丁”。虽然人力比压路机差得远,不可能压得那么紧密,但也能凑合着用,平整度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当然,煤焦油做为炼焦的副产品,产量非常之低,得到的沥青就更少了。以现有的炼焦规模,每天只能铺十几丈路。而“炒油”是需要一气呵成的,所以现阶段施工的主要内容还是修筑路基。
这个就简单了,主要是采土方并层层夯实。新招募的二万工人,再加上之前修建京师外城的一部分工人,几万人同时开工,那还不快?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也采取了分段作业、按工作量计酬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工人干起活来也有干劲,可不像以前出徭役那样出工不出力。
顾炎武做为通州同知,对这项大工程自然也要每天巡视。但是有一天他诧异地发现,在热火朝天的新公路工地北侧,还有几十名工人也在施工,并且已经筑成了一小段夯土路基。但是他们又在路基上撒了大量的石子,不知做何用处。
待走到跟前,顾炎武突然发现这几十人中有一个是他的老相识,不禁惊喜地叫道:“长庚兄,你怎么会在这里?!”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朱由检所说的修路,可不是把现有的官道维护一下这么简单。他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在保持现有官道畅通的同时,一条从京师直至山海关的全新公路破土动工了。
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道路,一直是朱由检穿越以来的梦想。原因也很简单:这个时代的道路太简陋了。乡间小路就不用说了,即使是承担着连结全国各地重任的官道,也无一例外是土路。而土路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耐磨损性差,尤其怕雨,时间稍长就会变得坑洼不平。
就拿京师至通州的官道来说,自从洪武年间筑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屡经修葺,但随着车辆的碾压和雨水的冲刷,路面已经严重下沉,猛一看恰似一道壕沟。晴天时,车辆尚能循着深深的车辙缓缓通行;一旦下雨,干脆就变成了一条河,只能等积水蒸发渗漏掉之后才能恢复通行,其效能之低下可想而知。
其他地方的官道差些还好说,可是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担负着向辽东地区运输粮饷物资的重任,路面太差,已经对抗击满清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从京师向山海关增兵,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为五百多里,沿途又多是平原,按理说骑兵两三天就可抵达,步兵每天日行五十里,十天也该到了。
可是大军行动不光是人和马,更重要的是粮草辎重,这些东西自然是要用车拉的。如此破旧的官道上,辎重车辆每天能走二十里就不错了,像几年前朱由检代天子出征,几万大军抵达山海关之后足足二十天,辎重车辆才姗姗来迟,结果宁远之战早打完了,那些辎重根本没起到作用。
这还仅是五百多里,如果从江南甚至岭南来北方,路途两三千里,运输大宗物资更得走上好几个月。而在运输的途中,负责运输的人也是要吃饭的,等粮食运到目的地,往往都吃了小一半了。
而且这个时代可没有汽车,除了京杭大运河外,基本上全靠畜力。骡马拉着车,木质车轮在深深的车辙中骨碌着前进,只要想想就知道,速度根本不可能快。即便是空车,车夫还得控制着点牲口前进的速度,否则一旦撒起欢来拼命跑,跑不了多远,车就颠散架了。
所以朱由检早就想重修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现在京师保卫战已经结束,阿敏的镶白旗也早在他的算计之内,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彻底解决,短期内满清军队不可能再次入关,正是修路的好时机。之所以招募这么多工人,就是要充分发挥人多的优势,把这条路赶工修完,尽快投入使用。
但是这次朱由检不打算修类似在泾阳县搞的砖石甬路了,他要修的是沥青公路!
在修路之前,朱由检还安排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由工部牵头,在京师外城东南角紧挨通惠河的地方,开办一座炼钢厂和一座炼焦厂,由工部尚书徐光启亲自主持。现在炼钢厂还未动工建设,但炼焦厂已经开始投产。
这个时代当然是土法炼焦,简单说就是在用土坯垒成的炼焦炉内堆放大量煤粉,然后借助边墙上的点火孔人工点火,靠煤自行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把煤炼成焦炭。焦炭是冶铁要用到的重要燃料,它比木炭发热量更高,没有焦炭,炉温达不到足够的高度,冶炼出来的生铁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而在炼焦的过程中,还会得到一项副产品,那就是煤焦油。煤焦油俗称煤膏,是在焦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黑褐色粘稠状液体。过去工匠炼焦,对煤焦油都是当作废弃物扔掉,不但浪费,还污染了环境。
但是朱由检却凭借常识知道,对煤焦油进行蒸馏,就可以得到煤焦油沥青。至于煤焦油的其他用途,朱由检并不了解,但仅能得到沥青这一条,就足以让他建一个工厂了,因为沥青可是现代铺设公路的重要材料!
其实现代铺路用的主要是石油沥青,而煤焦油沥青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且不耐高温,容易晒软,属于要被淘汰的东西。但是在这个时空,石油还没有被大规模开采,自然也就没有石油沥青,所以朱由检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只要能制造出沥青,后面的事就简单了。朱由检小时候可没少看工人在马路上“炒油”,简单说就是用加热的沥青与混凝土、小石子等东西混合搅拌,然后趁热铺在路基上,用压路机轧平。等这一层混合物冷却以后,就形成了坚硬平整的路面。现在还没有混凝土,但是用沙子、石子与沥青搅拌,经过工匠试验同样可以使用,只不过强度较差罢了。
至于压路机,朱由检当然不可能鼓捣出这种玩意来,但是工匠们很快就想出了替代办法。那就是把路面用木板分隔成一个个小块,铺沥青时一块一块地铺,然后立刻用平整的木板压平,小块之间的缝隙以后再打“补丁”。虽然人力比压路机差得远,不可能压得那么紧密,但也能凑合着用,平整度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当然,煤焦油做为炼焦的副产品,产量非常之低,得到的沥青就更少了。以现有的炼焦规模,每天只能铺十几丈路。而“炒油”是需要一气呵成的,所以现阶段施工的主要内容还是修筑路基。
这个就简单了,主要是采土方并层层夯实。新招募的二万工人,再加上之前修建京师外城的一部分工人,几万人同时开工,那还不快?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也采取了分段作业、按工作量计酬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工人干起活来也有干劲,可不像以前出徭役那样出工不出力。
顾炎武做为通州同知,对这项大工程自然也要每天巡视。但是有一天他诧异地发现,在热火朝天的新公路工地北侧,还有几十名工人也在施工,并且已经筑成了一小段夯土路基。但是他们又在路基上撒了大量的石子,不知做何用处。
待走到跟前,顾炎武突然发现这几十人中有一个是他的老相识,不禁惊喜地叫道:“长庚兄,你怎么会在这里?!”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