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墓虽然是掩埋在水下,但是事实上,古墓的密封性非常好,在没有将甬道打开一个缺口之前,这古墓的具体情况谁也不清楚,但是霍思宁用天眼透视却能看到,这古墓的甬道内,并没有被水库的水涌入和灌满,里面是空的。
这个情况,在打开甬道之后进入后,谢教授和其他专家们也都发现了,因为他们进入甬道后,已经可以直观地看到,甬道的青石墙壁和地面都是干燥的,可见这里面并没有遭受到水流的侵蚀。
霍思宁拿着摄影仪,进入甬道之后就开始全方位地进行拍摄了。
这是考古过程中的规矩,在墓道打开之后,一旦进入,就需要将考古挖掘的过程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
这么做,一是为了防止过程中出现任何变故导致古董文物的遗失损毁后解释不清楚;
二来,也是为了将古墓里的情况完整地呈现出来,当做将来考古研究的资料。
事实上,考古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个情况,那就是有一些物件,在古墓里面埋藏了成百上千年,长时间没有与空气接触,一旦打开墓洞大门之后,空气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有强附作用,使得古董表面发生化学腐蚀和光腐蚀,会使得一些文物在瞬间被氧化,甚至直接风化成为碎片。
所以,使用摄影仪进行全程拍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如果发生氧化反应这样的紧急情况的话,摄影仪能够拍摄到一些珍贵的资料,对考古之后的还原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见到霍思宁拿着摄影仪,谢道远赞许地点了点头,指着这张大石门道:“这叫做挡风墙,也是墓道的第一个入口,这是一块巨石凿成的,这块巨石重达千斤,这样厚的石板,完全可以将整个墓洞与甬道外隔绝开。”
谢道远一边观察一边做出分析结论,说着他回过头冲季坤道:“小季,你去安排一下外面的工作人员将鼓风机打开,安排两个靠谱的人守在洞口,另外,带几个对讲机进来。”
季坤听到谢道远这话,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直接就点了点头走了出去。
鼓风机是考古过程中必须要用到的一个工具,古墓里面是密封的一个空间,里面历经成百上千年,空气稀薄,人进入墓室,如果没有空气的话,轻则窒息重则死亡,所以必须要用鼓风机将外面的空气引入到墓室内。
事实上,霍思宁他们才不过走了十多米,进入到这处甬道,还没打开主墓室,已经察觉到有些不适应了,甬道内的空气质量很差,还夹杂着一股子浓烈的腐朽气息,让让感觉非常难受。
季坤出去之后,很快鼓风机就打开了,新鲜的空气涌入,大伙儿都感觉到呼吸顺畅了不少,面色也轻松了下来。
霍思宁的目光却仍然是落在那石门的突起处雕刻着的那些文字上,有些好奇地问道:“谢教授,那门算有字,写的是什么啊?”
谢道远也早就注意到那石门上的字了,他原是打算等取完样之后再研究这些字的,但是霍思宁既然提了出来,他也就不想那么多了,直接拿出一支石墨笔,顺着那石门上雕刻的痕迹开始一笔一划地描摹。
谢道远描得很是认真,霍思宁和其他几个专家都认真地看着,几个字描写来,包括谢道远在内的专家们都下意识地皱紧了眉,看着这石门山的字,一脸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霍思宁原也是不怎么在意的,她以为那些字不过是暗示这石门的开启密码之类的,但是当她的摄影仪再一次调节了光线和焦距,对准了谢道远笔下的那一串文字的时候,看清楚谢道远用石墨笔描摹出来的古怪符号之后,霍思宁抓着摄影仪的手顿时一抖,险些没抓稳掉了下去。
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这张石门,一瞬间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眼神却是异常发亮。
这些文字,赫然跟她那几张牛皮纸还有那本闫老太太拿出来的《山海经》上面的文字属于同一种字体!
一个明代古墓,怎么会出现这样古怪的字迹?
一时间霍思宁脑子里百转千回,各种古怪的念头都冒了出来。
这让霍思宁非常困惑,原本她对那张牛皮纸里面写的东西虽然困惑,但是一直不温不火,也没想过要刻意去寻求一个什么答案的,但是眼前这石门山竟然又出现了这些字,这让霍思宁顿时就提起了浓厚的兴致,她很想知道,这些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将石门上的那些字都描摹完毕,谢道远和几个专家们都傻愣愣地站着,有些搞不懂这些像是鬼画符一般的字,究竟是啥玩意儿。
霍思宁心下也被这个字体吊足了胃口,她的脑子里蓦地想起了一件事,去年她和顾叙去周庄游玩的时候,在一个老妇手里捡漏了一个剔红漆器,里面藏着的,居然是沈万三的月下白玛瑙和一份航海图,那张航海图上面,也出现过这样的文字。
沈万三就是明朝人,现在这个古墓又是明代古墓,难道说,这个古墓和沈万三居然也有什么联系不成?!
霍思宁心下蓦地一跳,想到这种可能性,她几乎是带着一种寻求谜底的想法,四下开始搜寻起来,试图寻找到这个古墓和沈万三有没有哪怕一点共通点。
和霍思宁的目的性不一样,一旁的苏青青全然混沌地跟在霍思宁后面混,见霍思宁四下张望,顿时有些好奇:“宁宁,你在找什么?”
霍思宁没有回答她,苏青青也不觉奇怪,转而就走到了自家师父跟前,对着谢教授问道:“师父,这门起码得有上千斤重吧,这要怎么打开呀?”
谢教授的眉头也皱紧,盯着那一串古怪的文字,末了才缓缓道:“这样的门,往往都是有机关的,机关应该就是这甬道内的某个地方,想要找到机关也简单,解开这段文字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就能找到了。”(未完待续。)
这个情况,在打开甬道之后进入后,谢教授和其他专家们也都发现了,因为他们进入甬道后,已经可以直观地看到,甬道的青石墙壁和地面都是干燥的,可见这里面并没有遭受到水流的侵蚀。
霍思宁拿着摄影仪,进入甬道之后就开始全方位地进行拍摄了。
这是考古过程中的规矩,在墓道打开之后,一旦进入,就需要将考古挖掘的过程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
这么做,一是为了防止过程中出现任何变故导致古董文物的遗失损毁后解释不清楚;
二来,也是为了将古墓里的情况完整地呈现出来,当做将来考古研究的资料。
事实上,考古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个情况,那就是有一些物件,在古墓里面埋藏了成百上千年,长时间没有与空气接触,一旦打开墓洞大门之后,空气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有强附作用,使得古董表面发生化学腐蚀和光腐蚀,会使得一些文物在瞬间被氧化,甚至直接风化成为碎片。
所以,使用摄影仪进行全程拍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如果发生氧化反应这样的紧急情况的话,摄影仪能够拍摄到一些珍贵的资料,对考古之后的还原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见到霍思宁拿着摄影仪,谢道远赞许地点了点头,指着这张大石门道:“这叫做挡风墙,也是墓道的第一个入口,这是一块巨石凿成的,这块巨石重达千斤,这样厚的石板,完全可以将整个墓洞与甬道外隔绝开。”
谢道远一边观察一边做出分析结论,说着他回过头冲季坤道:“小季,你去安排一下外面的工作人员将鼓风机打开,安排两个靠谱的人守在洞口,另外,带几个对讲机进来。”
季坤听到谢道远这话,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直接就点了点头走了出去。
鼓风机是考古过程中必须要用到的一个工具,古墓里面是密封的一个空间,里面历经成百上千年,空气稀薄,人进入墓室,如果没有空气的话,轻则窒息重则死亡,所以必须要用鼓风机将外面的空气引入到墓室内。
事实上,霍思宁他们才不过走了十多米,进入到这处甬道,还没打开主墓室,已经察觉到有些不适应了,甬道内的空气质量很差,还夹杂着一股子浓烈的腐朽气息,让让感觉非常难受。
季坤出去之后,很快鼓风机就打开了,新鲜的空气涌入,大伙儿都感觉到呼吸顺畅了不少,面色也轻松了下来。
霍思宁的目光却仍然是落在那石门的突起处雕刻着的那些文字上,有些好奇地问道:“谢教授,那门算有字,写的是什么啊?”
谢道远也早就注意到那石门上的字了,他原是打算等取完样之后再研究这些字的,但是霍思宁既然提了出来,他也就不想那么多了,直接拿出一支石墨笔,顺着那石门上雕刻的痕迹开始一笔一划地描摹。
谢道远描得很是认真,霍思宁和其他几个专家都认真地看着,几个字描写来,包括谢道远在内的专家们都下意识地皱紧了眉,看着这石门山的字,一脸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霍思宁原也是不怎么在意的,她以为那些字不过是暗示这石门的开启密码之类的,但是当她的摄影仪再一次调节了光线和焦距,对准了谢道远笔下的那一串文字的时候,看清楚谢道远用石墨笔描摹出来的古怪符号之后,霍思宁抓着摄影仪的手顿时一抖,险些没抓稳掉了下去。
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这张石门,一瞬间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眼神却是异常发亮。
这些文字,赫然跟她那几张牛皮纸还有那本闫老太太拿出来的《山海经》上面的文字属于同一种字体!
一个明代古墓,怎么会出现这样古怪的字迹?
一时间霍思宁脑子里百转千回,各种古怪的念头都冒了出来。
这让霍思宁非常困惑,原本她对那张牛皮纸里面写的东西虽然困惑,但是一直不温不火,也没想过要刻意去寻求一个什么答案的,但是眼前这石门山竟然又出现了这些字,这让霍思宁顿时就提起了浓厚的兴致,她很想知道,这些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将石门上的那些字都描摹完毕,谢道远和几个专家们都傻愣愣地站着,有些搞不懂这些像是鬼画符一般的字,究竟是啥玩意儿。
霍思宁心下也被这个字体吊足了胃口,她的脑子里蓦地想起了一件事,去年她和顾叙去周庄游玩的时候,在一个老妇手里捡漏了一个剔红漆器,里面藏着的,居然是沈万三的月下白玛瑙和一份航海图,那张航海图上面,也出现过这样的文字。
沈万三就是明朝人,现在这个古墓又是明代古墓,难道说,这个古墓和沈万三居然也有什么联系不成?!
霍思宁心下蓦地一跳,想到这种可能性,她几乎是带着一种寻求谜底的想法,四下开始搜寻起来,试图寻找到这个古墓和沈万三有没有哪怕一点共通点。
和霍思宁的目的性不一样,一旁的苏青青全然混沌地跟在霍思宁后面混,见霍思宁四下张望,顿时有些好奇:“宁宁,你在找什么?”
霍思宁没有回答她,苏青青也不觉奇怪,转而就走到了自家师父跟前,对着谢教授问道:“师父,这门起码得有上千斤重吧,这要怎么打开呀?”
谢教授的眉头也皱紧,盯着那一串古怪的文字,末了才缓缓道:“这样的门,往往都是有机关的,机关应该就是这甬道内的某个地方,想要找到机关也简单,解开这段文字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就能找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