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何氏姐妹的请求,霍思宁原也就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国际竞赌,她最终却还是没能逃过。
水下古墓的开采挖掘仍在继续,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地下古墓就初见雏形。
这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水下墓葬群,值得让人感到庆幸的是,这个墓葬群因为深藏在水下,所以掩埋至今也没有遭到盗墓贼的光顾。
这一点,从古墓保存的完整度上就能看得出来,古墓里面如果被盗墓贼进入过,一定会在古墓附近留下盗洞,但显然,这座古墓并未有盗洞的痕迹。
显然,因为这座水库水位太深的关系,那些盗墓贼即便是发现了这座地下古墓的所在,也拿它无可奈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霍思宁这样能在水底行走自如的本事儿,盗墓贼也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开闸放水来盗墓,因此这座古墓成功地逃过一劫。
数十台机器通力合作,再加上开闸放水,这水库的水已经彻底清理干净,淤泥都被挖掘出去了,近三百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积内,如今空空如也,在水库正中央,一座座墓碑和石雕像露出了本来面目。
因为霍思宁有参与过咸阳云岭古墓的挖掘工作,尤其是霍思宁寻龙点穴一般的堪舆本事儿,让谢道远对霍思宁非常信任,所以在进入到考古现场进行露天发掘的时候,谢道远第一时间就让霍思宁走了下去,并要求她尽快找到古墓的真正入口。
原来,在河里的淤泥清理出来之后,谢道远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明面上所见到的墓碑和石像林,都是障眼法而已,真正的古墓,其实在这些墓碑和石像林底下藏着。但是这个古墓的真正入口在哪里,谁也不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霍思宁这个助手就终于派上用场了。
季坤和帝都来的另外几个专家也在场,这些人都听说过霍思宁在咸阳利用一双手就堪探并画出了云岭古墓的结构简图的事儿,对于这个看似不怎么起眼的牛人,这些专家们都是充满了好奇与佩服,所以对于谢道远的决定,大家都没有异议。
有几个跟着专家们来学习的学员们,看到霍思宁之后,也一个个露出了崇拜的眼神。
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了解霍思宁在云岭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早前在纽约的国际鉴宝大会上,霍思宁大放异彩,当时的直播,他们都看过。
这些学员们都年轻,看到一个跟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同龄女子,竟然打败了国内这么多年纪和资历都超过她的鉴宝高手,就这么不卑不亢地站在国际舞台上,而且还给国人大大长脸了。
这让学员们对霍思宁佩服得五体投地,俨然已经将霍思宁看成了是他们的偶像和想要超越的目标,而有一些心思活泛的,已经开始在心里暗悄悄琢磨着,想要趁这次的机会,和霍思宁打好关系。
霍思宁倒不知道那些学员们有这样多的心思,她接了谢道远的任务后,也没推辞,径直就跳下了水库,往古墓中央走去。
很快,霍思宁就动作麻利地判断出了古墓的真正入口所在。
谢道远没有多余的话,表明了充分相信霍思宁,直接就让考古人员现场开始处理。
并没有大刀阔斧地开凿,那些工作人员先是小心翼翼地将入口破开了一个非常小的入口,等到打开之后,有人立刻用特殊的勘测用具深入进去,进行了一番勘探之后,确定了准确无误,这才正式开挖。
“谢教授,没有错,这里就是墓葬的入口!”
那些考古人员手脚麻利地开始挖掘,这个墓葬虽然是在水下,但是挖掘工作并未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事实上墓葬入口的甬道两边都是坚硬岩石堆砌,挖掘进去非常困难。
考古工作不像是别的,如果是建房子或者是开山,完全可以直接用炸药爆破来野蛮处理,但是考古不同,任何一点过激的举动,都有可能损坏古墓里面的文物,所以只能采取最基础的挖掘工具,一点点人工进行开凿。
所以,从发现古墓入口,到终于将甬道打开,足够让一个正常的大人完全进入,这已经是五六个小时后的事了。
甬道打开,谢教授率先就抓着应急照明灯往甬道里面走,身后季坤等几个专家见状,也都跟了上去。
霍思宁参与过咸阳云岭古墓的考古挖掘工作,知道规矩,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从背包(空间)里翻出了一个高清摄影仪,打开之后,朝着一旁的苏青青使了个眼色,让她机灵点跟上,也跟在季坤师兄的身后入了甬道。
其他学员们倒是也想进,但是一来他们没有霍思宁这么过硬的本事,压根底气不足,二来他们都是教授带来学习的,没有教授的吩咐,他们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所以一个个只能杵在外围干瞪眼,眼睁睁看着苏青青和霍思宁两人最后也跟着进入了甬道。
甬道外只开凿出一个刚巧能容一个成人进入的洞口,但是进入甬道之后,里面就变得宽敞起来了,四四方方的甬道四周都是青石堆砌而成,可以完全容纳几个人并肩而行。
甬道并未笔直的,而是一个弧形弯道,进入之后走了大约数十米,就来到了一个石门跟前。
谢道远示意专家们停住脚步,他则走上前去仔细查看。
霍思宁将摄影仪适时地太高,拉近焦距,那精美的石门就出现在了镜头前。
一张高约三米宽约四米的石门上,雕琢着两只兽首,看起来不像狮子也不似老虎,一双眼睛却是可怖地凸出,瞪视着眼前这一行人,这兽首的最里面各含着一只石环,雕刻技艺非常精湛,两只首看起来栩栩如生,好似随时要从石门里面跳出来一般。
几个专家们都在啧啧感叹着这张石门的大手笔,只有霍思宁注意到了这兽首底下还有一个四方形的突起部分,那突起上,看起来好像刻着一串文字。
(未完待续。)
水下古墓的开采挖掘仍在继续,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地下古墓就初见雏形。
这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水下墓葬群,值得让人感到庆幸的是,这个墓葬群因为深藏在水下,所以掩埋至今也没有遭到盗墓贼的光顾。
这一点,从古墓保存的完整度上就能看得出来,古墓里面如果被盗墓贼进入过,一定会在古墓附近留下盗洞,但显然,这座古墓并未有盗洞的痕迹。
显然,因为这座水库水位太深的关系,那些盗墓贼即便是发现了这座地下古墓的所在,也拿它无可奈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霍思宁这样能在水底行走自如的本事儿,盗墓贼也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开闸放水来盗墓,因此这座古墓成功地逃过一劫。
数十台机器通力合作,再加上开闸放水,这水库的水已经彻底清理干净,淤泥都被挖掘出去了,近三百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积内,如今空空如也,在水库正中央,一座座墓碑和石雕像露出了本来面目。
因为霍思宁有参与过咸阳云岭古墓的挖掘工作,尤其是霍思宁寻龙点穴一般的堪舆本事儿,让谢道远对霍思宁非常信任,所以在进入到考古现场进行露天发掘的时候,谢道远第一时间就让霍思宁走了下去,并要求她尽快找到古墓的真正入口。
原来,在河里的淤泥清理出来之后,谢道远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明面上所见到的墓碑和石像林,都是障眼法而已,真正的古墓,其实在这些墓碑和石像林底下藏着。但是这个古墓的真正入口在哪里,谁也不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霍思宁这个助手就终于派上用场了。
季坤和帝都来的另外几个专家也在场,这些人都听说过霍思宁在咸阳利用一双手就堪探并画出了云岭古墓的结构简图的事儿,对于这个看似不怎么起眼的牛人,这些专家们都是充满了好奇与佩服,所以对于谢道远的决定,大家都没有异议。
有几个跟着专家们来学习的学员们,看到霍思宁之后,也一个个露出了崇拜的眼神。
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了解霍思宁在云岭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早前在纽约的国际鉴宝大会上,霍思宁大放异彩,当时的直播,他们都看过。
这些学员们都年轻,看到一个跟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同龄女子,竟然打败了国内这么多年纪和资历都超过她的鉴宝高手,就这么不卑不亢地站在国际舞台上,而且还给国人大大长脸了。
这让学员们对霍思宁佩服得五体投地,俨然已经将霍思宁看成了是他们的偶像和想要超越的目标,而有一些心思活泛的,已经开始在心里暗悄悄琢磨着,想要趁这次的机会,和霍思宁打好关系。
霍思宁倒不知道那些学员们有这样多的心思,她接了谢道远的任务后,也没推辞,径直就跳下了水库,往古墓中央走去。
很快,霍思宁就动作麻利地判断出了古墓的真正入口所在。
谢道远没有多余的话,表明了充分相信霍思宁,直接就让考古人员现场开始处理。
并没有大刀阔斧地开凿,那些工作人员先是小心翼翼地将入口破开了一个非常小的入口,等到打开之后,有人立刻用特殊的勘测用具深入进去,进行了一番勘探之后,确定了准确无误,这才正式开挖。
“谢教授,没有错,这里就是墓葬的入口!”
那些考古人员手脚麻利地开始挖掘,这个墓葬虽然是在水下,但是挖掘工作并未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事实上墓葬入口的甬道两边都是坚硬岩石堆砌,挖掘进去非常困难。
考古工作不像是别的,如果是建房子或者是开山,完全可以直接用炸药爆破来野蛮处理,但是考古不同,任何一点过激的举动,都有可能损坏古墓里面的文物,所以只能采取最基础的挖掘工具,一点点人工进行开凿。
所以,从发现古墓入口,到终于将甬道打开,足够让一个正常的大人完全进入,这已经是五六个小时后的事了。
甬道打开,谢教授率先就抓着应急照明灯往甬道里面走,身后季坤等几个专家见状,也都跟了上去。
霍思宁参与过咸阳云岭古墓的考古挖掘工作,知道规矩,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从背包(空间)里翻出了一个高清摄影仪,打开之后,朝着一旁的苏青青使了个眼色,让她机灵点跟上,也跟在季坤师兄的身后入了甬道。
其他学员们倒是也想进,但是一来他们没有霍思宁这么过硬的本事,压根底气不足,二来他们都是教授带来学习的,没有教授的吩咐,他们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所以一个个只能杵在外围干瞪眼,眼睁睁看着苏青青和霍思宁两人最后也跟着进入了甬道。
甬道外只开凿出一个刚巧能容一个成人进入的洞口,但是进入甬道之后,里面就变得宽敞起来了,四四方方的甬道四周都是青石堆砌而成,可以完全容纳几个人并肩而行。
甬道并未笔直的,而是一个弧形弯道,进入之后走了大约数十米,就来到了一个石门跟前。
谢道远示意专家们停住脚步,他则走上前去仔细查看。
霍思宁将摄影仪适时地太高,拉近焦距,那精美的石门就出现在了镜头前。
一张高约三米宽约四米的石门上,雕琢着两只兽首,看起来不像狮子也不似老虎,一双眼睛却是可怖地凸出,瞪视着眼前这一行人,这兽首的最里面各含着一只石环,雕刻技艺非常精湛,两只首看起来栩栩如生,好似随时要从石门里面跳出来一般。
几个专家们都在啧啧感叹着这张石门的大手笔,只有霍思宁注意到了这兽首底下还有一个四方形的突起部分,那突起上,看起来好像刻着一串文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