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唐国使团在开罗的外交活动,说是成功但是直接利益相关海唐国的成就却一项也没有达成。无论贷款或者武器供应,技术共享。
使团人员虽然活动积极,但是看到成就却实在是难以让袁总理满意。就在会议结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出现。
广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海唐军曾经给麦克阿瑟提供了两名精锐飞行员,帮助美国陆军航空兵提高对抗日军零式战机的能力。对此,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中将甚为感激,而且李广也和阿诺德有些小小交情。
这次开罗会议,对于美英中苏四国来说,那是非常正式的外交活动。不仅各国首脑来了,连海陆空三军的代表,甚至是最高指挥官也来了。美国没有空军司令,为了在外交活动中所谓的对等,阿诺德中将乃是代表美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独立空军的。
能在正式场合,做美国空军代表,意义非凡。阿诺德中将有了野望,自然是春风得意。
麦克阿瑟要打菲律宾,那是最高机密,阿诺德现在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海唐军要和麦大帅合作,海唐军已经派出了一百名飞行员和一百名参谋军官,他很清楚。对于海唐军飞行员的素质,阿诺德还是略知一二的。
海唐军帮助麦克阿瑟,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帮助他阿诺德的空军力量。只要是一个心态正常的将军,没有不爱护自己士兵生命的,为了和海唐军更好合作。阿诺德私下里免不了和海唐国使团交流一番。袁总理颜外长正四处寻觅突破口,因此双方交流相当融洽。
不过,阿诺德是军人,而且不是麦克阿瑟那种喜欢插手政治的军人。所以。袁总理在阿诺德将军身上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闲聊中,袁总理提到,海唐国使团下一站是前往伊朗首都德黑兰。
李广历史学的差,根本不知道开罗会议之后。还有一个德黑兰会议。而袁总理自然也不是神仙,美英方面保密严格,蒋委员长不知道,他也不知道罗斯福下一站是德黑兰。
这时,阿诺德将军意想不到的发挥了作用。罗斯福上飞机时,阿诺德就随口提了一句,海唐国外交使团也是要奔赴德黑兰的。罗斯福突然来了兴趣,袁总理因此得以踏上美国总统专机。
罗斯福对于海唐国的某种不知所谓的恶感并没有消失,但是他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或者说美国有美国感兴趣的东西--锡兰。
锡兰军事战略地理位置重要。如果是以二战时期的军事观点衡量的话。锡兰比大唐岛所处位置都要重要的多。
以前。那里是英国人的地盘,美国人难以插手。但是,现在机会出现。锡兰正在要求独立,而海唐国又高风亮节的支持。罗斯福如何看不到美国有了插手机会。
英国人对锡兰的态度是,我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当然他所谓的这个别人是海唐国。如果美国插手,英国人能玩的花招就极为了了。
罗斯福有意,袁总理识趣。于是乎两个外国高官,就决定了锡兰的利益。而且还做的非常自然,丝毫没有考虑到锡兰临时政府总理就在另一架飞机上。
这一下,罗斯福开心了。
在罗斯福心目中,美国就是救世主。接下来他认为海唐国的要求无非是有关援助贷款的问题。因为,袁总理早就表示过,海唐军费开支以目前的财政状况最多支持到四四年年中。
但是,令罗斯福惊诧的是,海唐国正式提出的是对日本的战后的处置方案。
袁总理慷慨陈词,日本对中华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世界和平造成了威胁。为了使得日本永远不再危害世界。
战后,海唐国要求分得日本北方领土--也就是北方四岛和附属的一些岛屿。
中国在日本本土南方占据琉球群岛。
这样一来,形式上就形成了一种南北夹击,南北合力,禁锢日本,从而使得日本再也无能作恶。
现代人,几乎所有人都会理所当然的想,多一块领土总是好事。但是事实上,海唐国提出的北方四岛,在所有人眼中(除了苏联),包括美国眼中都是鸡肋。
对于海唐国来说,拥有这么一块领土,是永远的累赘和麻烦。无论是眼下,还是未来。
或许战胜日本之后,禁锢日本还容易做到。但是北方四岛正好围困了苏联在远东的出海口。冲突是必然的。
对上那么一个老大帝国,很好玩吗?
至少,罗斯福虽然对苏联的体制有深深的恶感,但是他也不敢贸然直接率领美国对上苏联的。
看看二战后的国际局势就知道了,美国和苏联斗的不亦乐乎,但是直接军事面对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罗斯福认为,海唐国这是被仇恨蒙蔽了眼光。日本好地方多呢,比如开罗会议已经决定,战争结束后剥夺日本自从一战起占据的海外领土,比如加罗林群岛。
假如海唐国提出在那里要点好处,美国也会答应的。战争不就是分赃吗?只要美国占了好处的大头,其实并不在乎几个太平洋上的小岛的。
此举绝对是昏招。
罗斯福是这么想的。因此就想立即答应。不过在其智囊,也是号称美国历史上地位最显赫,最优秀的国务卿--康德尔赫尔,一番耳语之后,条件变成了:战争结束前,海唐国能打下北方四岛,这个约定算数。
很狡猾,很明显想让海唐国在战场上多出力气,帮美军分担压力。
袁总理“执迷不悟”,竟然还一再要求,这次飞机上的会晤。形成了一个书面文字。
开罗会议,在历史上有宣言,有协商,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密约文本。而海唐国得到的这个其实也不算很正式的文件。实乃是开罗会议唯一的合约性文件。由于只有美国和海唐国签字,以至于后世有无数的纠纷。但是,无论如何纠纷,土地到手。解释权就看实力了。
谈话告一段落,罗斯福饶有兴趣的询问海唐国对伊朗的看法。
袁总理答:“我海唐国认为,伊朗为反抗轴心国做出了巨大牺牲,理应得到主权独立。此外,鉴于伊朗经济落后。我建议以美国为首,我海唐国愿为辅助,帮助伊朗建立石油工业,让伊朗人民早日富起来。”
要知道,伊朗的状况现在很是糟糕。自从德国入侵苏联。苏军干脆就没有任何通告。直接就占领了伊朗北部。而伊朗南部。则控制在英国人手中。
伊朗别的没有,可是石油却是哇哇的。在二战这个年代,英国人每年至少在伊朗开采六百万吨石油。这个数目。放到二十一世纪当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这年头。却是相当令人眼红的数字。
更令人眼红的是,其石油的预期储量。
袁总理此行,其实就是为了伊朗的石油而来。只不过海唐国力量弱,只能剑走偏锋,准备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签订关于波斯湾沿岸的海上勘探权。
对于易于开采的陆地油田,袁总理当然有兴趣。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有兴趣,罗斯福有兴趣。
海唐国是搭美国的顺风车,而美国也需要一个喽啰摇旗呐喊。反正是从英国人手里掏货,罗斯福倒是也不算霸道。立刻表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海唐的看法。”
历史上,四四年罗斯福曾经就伊朗问题和丘吉尔有过一次分赃谈判--伊朗石油应当是美国英国平分。
盟友又如何?美英两国也是有利益纷争的。海唐正愁找不到插手机会,罗斯福竟然送货上门,实在是意想不到的大礼。
从四四年起,美国和海唐互相协作,外交上相互声援,人员上互相帮助,稳稳地在伊朗扎根,挖到大大的一块勘探区。
英国人气的干瞪眼,却无法阻止。比钱,比不过美国。比快捷方便,比不过海唐。
随后的德黑兰会议,袁总理并没有深入参与。一则是资格不够,二则是李广这个把知识还给老师的家伙,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也就更加根本就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上其实也有关于中国的事情。
至少有两件事是与中国有关的:
第一,斯大林同意在打败德国之后,向日本宣战。但是要价是,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这事,李广知道。但李广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记错了,他以为是战争末期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的这个要求。
历史学不好,实在是穿越人士的最大悲哀。
而且以当下的苏德战场形势,苏联并未扭转战场态势,最多算是相持阶段。没有想到,如此劣势之下,苏联还有胃口想大连港。
第二,由于三国对欧洲战局有分歧。苏联要求美英两国必须有登陆欧洲的时间表,尽快登录欧洲,为苏联分担一点压力。而罗斯福也倾向于早日登陆欧洲,他担心德国整合欧洲资源时间越长,越难击败。丘吉尔则是老谋深算,在苏联和德国没有打出胜负,或者说这两个国家尚未耗尽最后的实力之前,死活不愿意登陆欧洲,他只愿意从战场的边缘--巴尔干半岛方向出击。说白了,就是拖延时间。
最后,狗咬狗多时,三方还是定出了四四年的盟军战略--年中盟军登陆欧洲。
这样一来,英国以把主要精力军力投入欧洲为理由,刚钢在开罗会议上答应蒋委员长的缅甸反攻,时间推迟。
历史上,蒋委员长听到这个消息,郁闷不已。滇缅公路打通,遥遥无期,非常失望。
但是,这一次,海唐军保证物资运输。只要有物资输入,蒋委员长才不想在史迪威的指挥下消耗华军。
这个消息,对于海唐军来说也是好消息,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如果用在缅甸战场,其他方向就无从组织大规模的战役。迫于和蒋委员长的约定,海唐军主力集结印度洋,一直正军备战。英国人推迟缅甸战役,正好解放出来海唐军的兵力,给了李广寻觅新的战机的机会。
海唐国外交使团主要的工作目标仍是伊朗,在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的会面中,袁总理再次抛出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团结起来,争取独立。
伊朗国王巴达维年纪轻轻,老爹又是被英国人囚禁,弄死在非洲,对于英国人一点好感没有,闻听此言,蠢蠢欲动。
好多年了,从未有一个国家对伊朗表示善意,虽然海唐只是一个小国,能提供多少实质上的支持,不好说。但是雪中送炭,令巴达维极为感激。因此,签订关于波斯湾海上石油勘探权的文件,相当顺利。
更令巴达维激动的是,德黑兰会议结束,美国,英国和苏联全都表示,支持伊朗在战后获得独立。美国是想分一杯羹,苏联是和稀泥(他已经占了不少地盘,看看和伊朗接界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就知道了。),而英国则是无奈的答应。但是不管怎么说,伊朗经过这一次会议,独立已成必然。
这事儿吧,其实就是一个巧合。不过海唐国是最先表达的善意,因此收获的友谊更加丰硕。
虽然,因为李广的不学无术,海唐国失去了一次影响中国的机会。但是,袁总理轻松的完成了李广交代的另一项任务。
向斯大林要点人才。
海唐国什么人才都缺。连音乐舞蹈绘画这样的“冷门”人才也缺。战争中,这些人才本来是用场不大的。但是,海唐国一年来,电影事业实在是发展的令李广极为不满。
他一再交代,我们的目的是赚钱。要投其所好,照顾欧洲人的思维拍电影。
但是从国内来的那帮电影人,拍出来的实在不知道算个什么玩意,好好的剧本创意全都糟蹋了。李广实在看不下去。想赚美国人的钱,很难。
当然了,当初拍摄《第一滴血》耗资百万美金,请的是好莱坞的高手组合,加上动用战舰战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衡量的话,怕是没有五百万美金下不来。而国内这些电影制片人,仅仅拿五十万到五百万唐元,也就是一千美金到一万多美金的投入拍电影,收益不乐观也是情理之中。
至于电影的布景,音乐,国内的那帮电影人搞的简直是拙劣到了极点。所以,看似战争中用场不大的音乐绘画人才,海唐国也是需要的。
在海唐国的人才列表中,还有一批生物,理论物理,数学专家。
总之,这些人,在战争环境下,基本上属于没有用,或者用场不大的。
至于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等科目的人才,海唐国干脆就没有提,提了也是白搭,苏联人正忙着造武器弹药呢。
上次,苏联人曾经提供过一批囚犯技术人员,但是现在苏联战场吃紧,能干活的,统统不给。
因此,海唐国这次要的就是不能干活的,于是斯大林满口答应。几个月后,海唐国得到了一批数量超过六百的人才。
几年后,斯大林才发现,研究核弹,苏联人才竟然出现了断层。没有办法,这年头,研究核物理的人,即使是苏联这么大的国家,也没有多少人的。其中十多名核物理学家,如果李广对苏联的核验发有了解的话,将会知道,这些人全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等苏联想要回去,有点难哈。
对于这样的外交结果,李广还是满意的,他开始筹谋下一步海唐军整体的战略方向。
使团人员虽然活动积极,但是看到成就却实在是难以让袁总理满意。就在会议结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出现。
广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海唐军曾经给麦克阿瑟提供了两名精锐飞行员,帮助美国陆军航空兵提高对抗日军零式战机的能力。对此,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中将甚为感激,而且李广也和阿诺德有些小小交情。
这次开罗会议,对于美英中苏四国来说,那是非常正式的外交活动。不仅各国首脑来了,连海陆空三军的代表,甚至是最高指挥官也来了。美国没有空军司令,为了在外交活动中所谓的对等,阿诺德中将乃是代表美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独立空军的。
能在正式场合,做美国空军代表,意义非凡。阿诺德中将有了野望,自然是春风得意。
麦克阿瑟要打菲律宾,那是最高机密,阿诺德现在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海唐军要和麦大帅合作,海唐军已经派出了一百名飞行员和一百名参谋军官,他很清楚。对于海唐军飞行员的素质,阿诺德还是略知一二的。
海唐军帮助麦克阿瑟,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帮助他阿诺德的空军力量。只要是一个心态正常的将军,没有不爱护自己士兵生命的,为了和海唐军更好合作。阿诺德私下里免不了和海唐国使团交流一番。袁总理颜外长正四处寻觅突破口,因此双方交流相当融洽。
不过,阿诺德是军人,而且不是麦克阿瑟那种喜欢插手政治的军人。所以。袁总理在阿诺德将军身上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闲聊中,袁总理提到,海唐国使团下一站是前往伊朗首都德黑兰。
李广历史学的差,根本不知道开罗会议之后。还有一个德黑兰会议。而袁总理自然也不是神仙,美英方面保密严格,蒋委员长不知道,他也不知道罗斯福下一站是德黑兰。
这时,阿诺德将军意想不到的发挥了作用。罗斯福上飞机时,阿诺德就随口提了一句,海唐国外交使团也是要奔赴德黑兰的。罗斯福突然来了兴趣,袁总理因此得以踏上美国总统专机。
罗斯福对于海唐国的某种不知所谓的恶感并没有消失,但是他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或者说美国有美国感兴趣的东西--锡兰。
锡兰军事战略地理位置重要。如果是以二战时期的军事观点衡量的话。锡兰比大唐岛所处位置都要重要的多。
以前。那里是英国人的地盘,美国人难以插手。但是,现在机会出现。锡兰正在要求独立,而海唐国又高风亮节的支持。罗斯福如何看不到美国有了插手机会。
英国人对锡兰的态度是,我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当然他所谓的这个别人是海唐国。如果美国插手,英国人能玩的花招就极为了了。
罗斯福有意,袁总理识趣。于是乎两个外国高官,就决定了锡兰的利益。而且还做的非常自然,丝毫没有考虑到锡兰临时政府总理就在另一架飞机上。
这一下,罗斯福开心了。
在罗斯福心目中,美国就是救世主。接下来他认为海唐国的要求无非是有关援助贷款的问题。因为,袁总理早就表示过,海唐军费开支以目前的财政状况最多支持到四四年年中。
但是,令罗斯福惊诧的是,海唐国正式提出的是对日本的战后的处置方案。
袁总理慷慨陈词,日本对中华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世界和平造成了威胁。为了使得日本永远不再危害世界。
战后,海唐国要求分得日本北方领土--也就是北方四岛和附属的一些岛屿。
中国在日本本土南方占据琉球群岛。
这样一来,形式上就形成了一种南北夹击,南北合力,禁锢日本,从而使得日本再也无能作恶。
现代人,几乎所有人都会理所当然的想,多一块领土总是好事。但是事实上,海唐国提出的北方四岛,在所有人眼中(除了苏联),包括美国眼中都是鸡肋。
对于海唐国来说,拥有这么一块领土,是永远的累赘和麻烦。无论是眼下,还是未来。
或许战胜日本之后,禁锢日本还容易做到。但是北方四岛正好围困了苏联在远东的出海口。冲突是必然的。
对上那么一个老大帝国,很好玩吗?
至少,罗斯福虽然对苏联的体制有深深的恶感,但是他也不敢贸然直接率领美国对上苏联的。
看看二战后的国际局势就知道了,美国和苏联斗的不亦乐乎,但是直接军事面对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罗斯福认为,海唐国这是被仇恨蒙蔽了眼光。日本好地方多呢,比如开罗会议已经决定,战争结束后剥夺日本自从一战起占据的海外领土,比如加罗林群岛。
假如海唐国提出在那里要点好处,美国也会答应的。战争不就是分赃吗?只要美国占了好处的大头,其实并不在乎几个太平洋上的小岛的。
此举绝对是昏招。
罗斯福是这么想的。因此就想立即答应。不过在其智囊,也是号称美国历史上地位最显赫,最优秀的国务卿--康德尔赫尔,一番耳语之后,条件变成了:战争结束前,海唐国能打下北方四岛,这个约定算数。
很狡猾,很明显想让海唐国在战场上多出力气,帮美军分担压力。
袁总理“执迷不悟”,竟然还一再要求,这次飞机上的会晤。形成了一个书面文字。
开罗会议,在历史上有宣言,有协商,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密约文本。而海唐国得到的这个其实也不算很正式的文件。实乃是开罗会议唯一的合约性文件。由于只有美国和海唐国签字,以至于后世有无数的纠纷。但是,无论如何纠纷,土地到手。解释权就看实力了。
谈话告一段落,罗斯福饶有兴趣的询问海唐国对伊朗的看法。
袁总理答:“我海唐国认为,伊朗为反抗轴心国做出了巨大牺牲,理应得到主权独立。此外,鉴于伊朗经济落后。我建议以美国为首,我海唐国愿为辅助,帮助伊朗建立石油工业,让伊朗人民早日富起来。”
要知道,伊朗的状况现在很是糟糕。自从德国入侵苏联。苏军干脆就没有任何通告。直接就占领了伊朗北部。而伊朗南部。则控制在英国人手中。
伊朗别的没有,可是石油却是哇哇的。在二战这个年代,英国人每年至少在伊朗开采六百万吨石油。这个数目。放到二十一世纪当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这年头。却是相当令人眼红的数字。
更令人眼红的是,其石油的预期储量。
袁总理此行,其实就是为了伊朗的石油而来。只不过海唐国力量弱,只能剑走偏锋,准备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签订关于波斯湾沿岸的海上勘探权。
对于易于开采的陆地油田,袁总理当然有兴趣。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有兴趣,罗斯福有兴趣。
海唐国是搭美国的顺风车,而美国也需要一个喽啰摇旗呐喊。反正是从英国人手里掏货,罗斯福倒是也不算霸道。立刻表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海唐的看法。”
历史上,四四年罗斯福曾经就伊朗问题和丘吉尔有过一次分赃谈判--伊朗石油应当是美国英国平分。
盟友又如何?美英两国也是有利益纷争的。海唐正愁找不到插手机会,罗斯福竟然送货上门,实在是意想不到的大礼。
从四四年起,美国和海唐互相协作,外交上相互声援,人员上互相帮助,稳稳地在伊朗扎根,挖到大大的一块勘探区。
英国人气的干瞪眼,却无法阻止。比钱,比不过美国。比快捷方便,比不过海唐。
随后的德黑兰会议,袁总理并没有深入参与。一则是资格不够,二则是李广这个把知识还给老师的家伙,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也就更加根本就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上其实也有关于中国的事情。
至少有两件事是与中国有关的:
第一,斯大林同意在打败德国之后,向日本宣战。但是要价是,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这事,李广知道。但李广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记错了,他以为是战争末期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的这个要求。
历史学不好,实在是穿越人士的最大悲哀。
而且以当下的苏德战场形势,苏联并未扭转战场态势,最多算是相持阶段。没有想到,如此劣势之下,苏联还有胃口想大连港。
第二,由于三国对欧洲战局有分歧。苏联要求美英两国必须有登陆欧洲的时间表,尽快登录欧洲,为苏联分担一点压力。而罗斯福也倾向于早日登陆欧洲,他担心德国整合欧洲资源时间越长,越难击败。丘吉尔则是老谋深算,在苏联和德国没有打出胜负,或者说这两个国家尚未耗尽最后的实力之前,死活不愿意登陆欧洲,他只愿意从战场的边缘--巴尔干半岛方向出击。说白了,就是拖延时间。
最后,狗咬狗多时,三方还是定出了四四年的盟军战略--年中盟军登陆欧洲。
这样一来,英国以把主要精力军力投入欧洲为理由,刚钢在开罗会议上答应蒋委员长的缅甸反攻,时间推迟。
历史上,蒋委员长听到这个消息,郁闷不已。滇缅公路打通,遥遥无期,非常失望。
但是,这一次,海唐军保证物资运输。只要有物资输入,蒋委员长才不想在史迪威的指挥下消耗华军。
这个消息,对于海唐军来说也是好消息,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如果用在缅甸战场,其他方向就无从组织大规模的战役。迫于和蒋委员长的约定,海唐军主力集结印度洋,一直正军备战。英国人推迟缅甸战役,正好解放出来海唐军的兵力,给了李广寻觅新的战机的机会。
海唐国外交使团主要的工作目标仍是伊朗,在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的会面中,袁总理再次抛出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团结起来,争取独立。
伊朗国王巴达维年纪轻轻,老爹又是被英国人囚禁,弄死在非洲,对于英国人一点好感没有,闻听此言,蠢蠢欲动。
好多年了,从未有一个国家对伊朗表示善意,虽然海唐只是一个小国,能提供多少实质上的支持,不好说。但是雪中送炭,令巴达维极为感激。因此,签订关于波斯湾海上石油勘探权的文件,相当顺利。
更令巴达维激动的是,德黑兰会议结束,美国,英国和苏联全都表示,支持伊朗在战后获得独立。美国是想分一杯羹,苏联是和稀泥(他已经占了不少地盘,看看和伊朗接界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就知道了。),而英国则是无奈的答应。但是不管怎么说,伊朗经过这一次会议,独立已成必然。
这事儿吧,其实就是一个巧合。不过海唐国是最先表达的善意,因此收获的友谊更加丰硕。
虽然,因为李广的不学无术,海唐国失去了一次影响中国的机会。但是,袁总理轻松的完成了李广交代的另一项任务。
向斯大林要点人才。
海唐国什么人才都缺。连音乐舞蹈绘画这样的“冷门”人才也缺。战争中,这些人才本来是用场不大的。但是,海唐国一年来,电影事业实在是发展的令李广极为不满。
他一再交代,我们的目的是赚钱。要投其所好,照顾欧洲人的思维拍电影。
但是从国内来的那帮电影人,拍出来的实在不知道算个什么玩意,好好的剧本创意全都糟蹋了。李广实在看不下去。想赚美国人的钱,很难。
当然了,当初拍摄《第一滴血》耗资百万美金,请的是好莱坞的高手组合,加上动用战舰战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衡量的话,怕是没有五百万美金下不来。而国内这些电影制片人,仅仅拿五十万到五百万唐元,也就是一千美金到一万多美金的投入拍电影,收益不乐观也是情理之中。
至于电影的布景,音乐,国内的那帮电影人搞的简直是拙劣到了极点。所以,看似战争中用场不大的音乐绘画人才,海唐国也是需要的。
在海唐国的人才列表中,还有一批生物,理论物理,数学专家。
总之,这些人,在战争环境下,基本上属于没有用,或者用场不大的。
至于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等科目的人才,海唐国干脆就没有提,提了也是白搭,苏联人正忙着造武器弹药呢。
上次,苏联人曾经提供过一批囚犯技术人员,但是现在苏联战场吃紧,能干活的,统统不给。
因此,海唐国这次要的就是不能干活的,于是斯大林满口答应。几个月后,海唐国得到了一批数量超过六百的人才。
几年后,斯大林才发现,研究核弹,苏联人才竟然出现了断层。没有办法,这年头,研究核物理的人,即使是苏联这么大的国家,也没有多少人的。其中十多名核物理学家,如果李广对苏联的核验发有了解的话,将会知道,这些人全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等苏联想要回去,有点难哈。
对于这样的外交结果,李广还是满意的,他开始筹谋下一步海唐军整体的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