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程中,李广陆陆续续的得到了海唐国外交使团的成果。令李广汗颜的是,他那点历史知识只知道开罗会议,竟然不知道还有一个德黑兰会议。

    简单的来说,开罗会议是美英两国首脑邀请蒋委员长,三个国家开的一个决定二战进程的会议,这个会议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世界四大国俱乐部。

    而由于中国和苏联之间有领土的争端,故此美英两国首脑丘吉尔和罗斯福没有让蒋委员长和苏联领袖斯大林坐在一起。而是分开进行了两次会议。

    罗斯福和丘吉尔算盘很简单,先压制盟国内部的矛盾,其他的等胜利再说。这个胜利再说,实际上对于弱国来说就很是不那么公平了。

    开罗会议,海唐国使团经过造势,加上蒋委员长的推荐,终于有了“蹭会”的资格。其中种种难度,李广不猜即知。

    但是作为一个旁听生,发言权实在是不多。海唐国政府总理,外交部长也不嫌丢面子,以堂堂的总理之尊,外交部长之位高,不辞辛苦,态度诚恳,邀请了英国美国的外交官,甚至是普通工作人员。反正是所有人都得到了一份宣传小册子,和一份小小的礼物。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几乎所有英美外交人员全部看了一遍海唐国拍摄的四部电影短片。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也都看了至少其中的两部。

    第一部--黄河东流。内容描述的是在抗战初期,黄河决口(帮蒋委员长掩盖了一下,没说是将政府炸的黄河大堤。)。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道。天灾**的积累,以至于造成四二年四三年的河南大饥荒。饥民,无奈之下。踏上移民海唐国的艰苦道路。

    这部片子,拍摄的极为恐怖,惨状令人目不忍视。

    内涵明确,海唐国只是为了谋生。不得不远离故土。在大唐岛建国的行为,与殖民和侵略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

    逻辑。这就是海唐国的逻辑。要说伟大高尚,肯定是勉强。但是,人追求生存的权利,正是美国标榜的最最基本的权利。

    而这部片子,乃是美国记者白修德(也就是冯小刚电影中的那位记者)拍摄的,真实可信。当然,海唐给予了大量协助,你懂得。协助。

    第二部。也是一部纪录片。威克岛战役。内容当然是帮美国夺回威克岛。海唐军付出惨重的伤亡。

    目的很明确,表现出海唐军的英勇,也对美国表达了足够的善意。

    第三部。锡兰战役。在这部片子中,海唐军的战绩自然是重头戏。但是。也没有忘记锡兰人民遭受的苦难和锡兰军和海唐军携手战斗,付出巨大的牺牲。

    片尾指出,锡兰人民和盟军一起战斗,一起流血牺牲,理应独立。海唐国对此给予全心全意的支持。

    这部片子,是海唐国为锡兰独立的支援。当然也是对海唐国并不谋求侵略的高风亮节的宣扬。

    第四部,大唐岛上华人和土著通婚,一起生活,一起劳动。

    在海唐国政府的组织之下,兰昆仑族纷纷参军,加入反抗轴心国的行列。

    拍摄团队乃是美国的一群法律教授。字里行间,大力的赞赏了海唐国的法制建设,并指出海唐国并没有奴役土著,甚至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帮助土著建造居所,免去其税收。乃是土著和移民和谐相处的典范,这种模式甚至可以推广到全球。

    这些教授,在美国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所以拍摄的片子可信度也是非常之高。当然了,他们拍摄的只是海唐国政府希望他们看到的。而这些人肯为海唐宣传,也是有原因的。几个参与拍摄的教授现在已经是海唐国的信誉法官。

    所谓信誉法官,在海唐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海唐国的法律中,法官是终身追责制度。而这些人本身不是海唐国人,现实操作上不可能终身追责。但是海唐国给予其信誉法官的荣誉称号,就可以担任法官,赞誉其个人操守以及法律素养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人为财死,法律工作者的名声就是财富。别看这个称号本身只是荣誉,而担任法官又没有工资。但是,这个称号却是所有美国教授和英国教授趋之若鹜的。英美两国的教授们明争暗斗,以至于评选过程,极其严格。迄今为止,三百多法学教授们只有十二人得到这个称号。美国人灵活,得到了其中九个。

    在政客们还习惯于看报告了解一个国家的年代,海唐国拍摄的这四部短片,形式新颖,立刻使得所有人深受震撼。

    当然,顶级的政客们自然不会因为这些煽情小手段而动摇,但是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就是海唐国的目的之一。

    外交,不是说在某一具体事务上取得胜利才叫进步。整体改善国家在“话事国”官民心目中的形象,也是进步。

    ----------

    在开罗会议上,海唐国的目的基本达到。

    有一件事情,看似与海唐国无关,但是却是首要任务。

    历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会议间隙,向蒋委员长提出,琉球群岛在地理上和中国接近,应当交给中国管理。

    蒋委员长在历史上放弃了对琉球领土的要求。原因,据说是蒋委员长担心在日后和日本因此结仇,起冲突。

    据李广分析,这一点怕不是黑蒋的。以日本的实力,即便战败,在蒋委员长眼中怕是三二十年中国也赶不上。别忘了,蒋委员长曾经在日本学习炮兵科,对日本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

    袁总理说服蒋委员长,用语不多。但是却让委员长立刻向罗斯福表示:琉球自古就是中华领土。

    理由有三:

    其一,战败的日本将会不再拥有军队。没有军队蒋委员长怕鸟。

    其二,如果中华再次和日本起冲突,海唐国将会无条件全力以赴。

    这两条对于蒋委员长来说。说服力其实不大,开疆拓土,委员长喜欢在日记中实施,委员长是那种高瞻远瞩的人物。更看重眼前利益。

    那么第三条就非常合委员长的胃口了:将来占领琉球,总得驻军吧。比如阎锡山的部队,再比如桂系军力,再比如某党。

    总之就是把这些蒋委员长的眼中钉弄到海外。此言一出,委员长立刻龙心大悦。

    在这次会议上,李广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此。为中华突破第一岛链略尽心力量。至于未来琉球群岛是握在中工手中还是蒋委员长手中,李广其实并不很担心。无论如何都是在中华手中,这就足够。至于可能出现台-独那种不认祖宗的,真以为海唐手中的刀是吃素的?

    排在第二位的事情是。海唐国正式担当起了向国内输送美国援助物资的任务。

    这一点。蒋委员长最为热心。

    说到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蒋委员长就一肚子气。印度洋上的运输,一直是海唐帮忙。而在印度大陆上的运输,则是控制在英国人手中。

    更可气的是。美国援助物资的分配权力归史迪威。

    要是评价史迪威,军事上。李广认为此公眼高手低。当初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结果英国人率先撤退,造成缅甸的溃败,幸亏李广早做准备,远征军才没有沦落到如同历史上那般惨况。

    而史迪威一直以他“想象中”的美军战斗力为标准要求华军。指挥失当,那是必然。最基本的知彼知己都做不到,这样的指挥官,就实在是太不称职了。中国以现在的经济实力,根本不可能打造出百万精兵。即使是现在国内的主力部队,实际上也只是轻武器不缺,重武器严重短缺。

    要是仅仅军事观点分歧的话,华军将领也可以通过演习或者说服的方式劝诫。但是,这一点却根本做不到。

    美国援助的物资,有一个极大弊端。在印度实际上并没有分的很清楚,到底是给华军的,还是给英军的。

    于是,本来没有绝对权力分配物资的史迪威争得了美国陆军大佬马歇尔的同意,(他是将领)就有了操作余地,完全掌握了对华物资的分配资格。从而以此为要挟,强令华军听他的指挥。

    史迪威的刚愎自用极其严重,虽说依靠驼峰航线,不可能运输重武器。但是轻武器,比如步枪,美国援助了两年多,竟然到华军手中仅仅十万支。

    这比李广当初卖给国内的步枪数量都不如,如何能满足战场需要。

    史迪威每月给华军运输六千吨物资,听着是真的不算少,而且也是美国政府承诺的数量。但要是知道这六千吨物资都是什么玩意,简直要气炸李广。

    大多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比如面粉,汽油,服装。当然,国内什么都缺,这些也不是用不着。

    至于武器弹药,通讯器材,药品等,那是卡的死死的。最终贵重物品都流入了英军手中。

    蒋委员长的手下的确也不争气,贪污横行,许多物资被倒卖。再加上华军战斗力也的确有严重问题,史迪威有了借口,更是恣意妄为。

    史迪威因此和蒋委员长的矛盾日渐激化。

    蒋委员长忍气吞声,一个乞丐有什么资格挑食呢?

    当袁总理提出,海唐国将会主动的肩负起全部输送物资的责任,蒋委员长简直是喜出望外。

    不过,罗斯福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史迪威的问题,但是,在要挟华军服从命令,这一点上,罗斯福和史迪威是一致的。

    所以,尽管海唐军愿意承担责任,蒋委员长乐意其实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懂一点历史就是有好处,李广为了这次会议早就想好了完全之策。四四年美国总统大选,罗斯福选的杜鲁门做竞选伙伴,而杜鲁门的本职工作则是减少浪费。海唐国驻美国公使王世,不断游说杜鲁门。投资多年的政客,开始显现威力。

    因此,杜鲁门关于援助中国物资的一份报告,就呈现在罗斯福总统面前。

    总体上,美军输送物资的费用和输送物资本身的价值差不多是一比一。战争中物资输送费用高,可以理解。但是一比一的费用,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心理。

    在数据完备的分析报告面前,史迪威只给中国输送低价值物资的弊病暴漏。高昂的飞机运输费用,运送点面粉,稍有经济头脑就不会这么做。

    委员长经过劝说,好不容易在罗斯福总统面前硬气了一点。强硬的态度,足以使得罗斯福在意识到史迪威做的过火了。走马换将,太丢美国人的脸面。

    罗斯福认为,只要美国控制着物资输送总价值,手段委婉一点,他并不担心华军不听使唤。

    罗斯福相对于丘吉尔,更重视一点中国。那是因为最近太平洋战场上塞班岛战役,美军在绝对优势之下,伤亡惨重。美国政客们意识到中国的作用。

    美国人现在最怕的是,华军投降。如果华军投降,那么数百万精锐日军将会转向太平洋,美军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才能登陆日本呢。

    罗斯福看了海唐国黄河东流的记录片,对于中国眼下的困境也有所了解,中国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抗住日军,的确不易。他无意给蒋委员长更大压力,故此答应了蒋委员长的请求。

    协议自此达成,从四四年起,海唐国将会肩负起援华物资的运输。而,美国援助将会从此前的六千吨,增加到一万吨。

    中间有一点点小生意,海唐国得了点便宜。美军负责驼峰航线的九十多架运输机转交给海唐国。海唐军在四三年发展迅猛,出现了飞行员多,而飞机严重匮乏的状况。而运输费用,海唐国只要了物资价值的一半。其实也是好生意,只不过,罗斯福对于这么点蝇头小利看不上而已。

    至于海唐军如何输送这么大批物资,那就不是罗斯福关心的事情了。而李广敢于接下这么个任务,自然是有着相当底气的。

    对于海唐来说,运输物资既承担了对中国的义务和责任。更重要的是,仅此一项,在战争结束前,移民问题,蒋委员长绝对不可能设置障碍,只能是支持。

    而且,李广接下这趟差事,自然有着更加深远的考量,要不穿越人士的长处又如何体现呢?

    只要这两件事情能达成目的,海唐国参与开罗会议的目标已经达到。

    不过,仅仅达到基本的目标,怎么能显出外交使团的水平呢?

章节目录

海上长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流水夜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流水夜帐并收藏海上长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