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太守觉得自己发挥超常了!
无论是那番临时起意的煌煌大言,还是这天夜里针对张宝的出色夜战,都有点发挥超常了!
甚至于一瞬间,他自己都差点信了自己那番忠心可鉴日月的鬼话。
不过,公孙珣自己信不信是无妨的,关键是郭勋居然信了……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之前对方在樊舆亭阻拦自己,然后一意执法范阳卢氏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来,这位幽州刺史应该是个很有脊梁,或者说很有担当的大汉忠良……人家愿意信,那……那自然就很爽了!
要知道,刺史和太守的政治地位虽然是相等的,双方谁也不怕谁,可说到承担政治风险这个东西,还是代表中枢监察地方的刺史更高一筹,郭勋愿意相信自己,并且愿意为自己分担政治风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更不要说,身为幽州刺史,郭勋手里有一个让公孙珣垂涎三尺的东西……那就是本州的临时军事调度权……换言之,那三千幽燕铁骑,郭勋是真能变出来的!
当然了,即便是郭勋表态愿意分担政治风险,愿意调兵给他,公孙珣也不会坑到不管不顾直接领兵南下河洛……如此举动,不要说被人认可为大汉忠良了,怕是洛阳那边要扔下黄巾军不管,先动员起三河骑士宰了他再说!
实际上也无须如此,因为公孙珣手里的那所谓一万兵根本不堪远征,而认可了他的郭勋调兵也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足够做很多很多事情了。
首先,张宝紧张退却之后,涿郡这里跟洛阳的交通也立即就恢复了,信使完全可以走中山、常山、赵国、魏郡、河内一线迅速抵达洛阳,于是公孙珣和郭勋即刻联名起草了一份奏疏,既汇报了幽州这里的战况,又主动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战略计划。
其次,公孙珣趁着这个时间,还尝试着打了一下隔壁广阳郡的失陷地区。
而且你还别说,在程远志已死,张宝退兵的情况下,广阳那边的黄巾军占领区几乎是望风而降……或者说当地豪强看清局势后立即拨乱反正起来。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拿下广阳失陷的南半郡以后,公孙珣惊愕的发现,渔阳那边居然已经完全光复了,而且带兵之人不是别人,正好是公孙珣在奏疏中有所举荐的自家族兄,渔阳令公孙瓒!
不得不说,自己这位族兄终究是个有能耐有气运的人,时机到了,该冒头总是能冒头的。
而就在公孙珣、公孙越、刘备等一众故人与公孙瓒在渔阳郡泉州城相会的时候,公孙珣和郭勋的联名奏疏也送到了洛阳。
话说,公孙珣的所谓简单战略计划确实很简单,就是在外围迅速作出分割动作,以求控制住黄巾军在河北的扩张势头!
他建议,让郭勋动员幽州步卒即刻南下,利用城市、县邑层层推进,以压制张宝,进取冀州北部大量失陷区;然后公孙珣领着上谷、代郡、渔阳的骑兵,借助骑兵的速度迅速沿着太行山南下,一路扫荡到河内,以确保黄巾军的势力不往并州以及洛阳方向进展,这就是他所谓的南下河洛,上救首都,下拯黎民了。
这个计划怎么说呢?
看似颇有章法,步骑协同,动静有力的,颇有将张角三兄弟直接关入笼子里的架势!
可问题在于,公孙珣心里比谁都清楚,别看张角现在攻城略地,可实际上他们三兄弟本来就会被迅速关入冀州中部这个笼子里的;而且,所谓郭勋南下的推进,根本就是在捡张宝后撤过去的漏;至于公孙珣所走的这个路线,现在根本就是‘国占区’,除了河内那边有些马元义的残余部队在闹事外,别的地方真的是一马平川!
所以,这个计划根本就是为了让公孙珣领着几千骑兵迅速南下,在中央面前露脸,然后在即将进行的军事部署获取一席之地!
不然呢?领着三千骑兵扫荡张氏三兄弟?还是一路闯入中原,覆灭中原几十万黄巾?
他叫公孙珣,不叫陈庆之!
那么如此坑蒙拐骗,难道公孙珣就不怕中枢那些人发觉吗?
发觉什么啊?此时的黄巾军除了一个张宝在幽州这种力量薄弱的地方被有所准备的公孙珣稍微阻拦了一下外,其余各处依然是如火如荼……别说是公孙珣所言的太行山东侧一线郡国了,朝廷到现在都还在担忧洛阳是否能被保全呢!
而就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朝廷忽然收到了一州刺史和一郡太守联名送上来的捷报,以及他们毛遂自荐的‘小方略’,还有公孙珣那句铿锵有力,堪称忠心表率的‘不负天下人’!
正处于半是不知所措,半是惊慌不定状态中的朝廷中枢是万万没想到,幽州居然已经打了一个如此大的胜仗,并稳定住了局势。更没想到,彼处已经有如此忠臣良将,不顾个人得失,毛遂自荐了!
于是乎,天子大喜过望,直接批准了这个方案不说,还要求公孙珣在‘打通’太行通道以后,立即入洛汇报河北情况,并参与后期的军事方略。
当然了,大汉朝上百郡国,不差公孙珣和郭勋两个忠臣良将。到了这个时候,随着帝国中枢的渐渐醒悟,洛阳也已经变得格外热闹了起来,天子、宦官、外戚、党人、公族、边将……在黄巾军看似要掀翻一切的力量面前,纷纷有所动作。
公孙太守和郭刺史的举动不过是个开胃菜而已。
实际上,就在这二人的奏疏到达并得到回复的第二日,天子就做出了一个自黄巾军起事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军政举措——任命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并让其总揽左右羽林军、五营营士屯驻在都亭,然后修理库藏器械,镇守京师!同时,设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防护洛阳!
这个任命,足以改变一切。
“天子愈发不耐了!”
“那又如何呢?”
“皇长子未到十岁,便有大将军了。”
“这个要看时事的,如今黄巾贼如此势大,确需有所倚重和打算。”
“可若如此而论的话,朝局却要再生乱像了……最近颇有人谏议天子开放党锢,党人、外戚、阉宦……宛如车轮翻转一般。”
“走一步看一步吧!如今之念,万事以平定黄巾贼为上!”
傍晚时分,南宫宫墙下,须发皆白的杨赐和刘宽缓步而行,而侍从、属吏们则远远落在后面。二人中,后者依旧随和,可前者眉眼中却也已经没有了往年间的那种凛然之气。
“说起平贼,之前天子问我谁堪为将?我还一时茫然。”杨赐叹气道。“却是忘了你这个学生。”
“这有何妨?”刘宽不以为意道。“如今也无须你我来举荐了……”
杨赐一时无言,却又不禁摇头:“文绕公,我今日寻你,乃是心中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问?”
“你我之间何至于此?”刘宽驻足在宫墙之下,从容依旧。“便是以往还要绕些花花肠子,如今国事如此,你我也如此,又有什么可遮掩的呢?”
“也好。”杨赐也驻足而言。“如今朝中都知道要定军略,选将才,故此我今日下午专门去了东阁调阅了一些档案,主要是想查一下幽并凉等边郡世族子弟如今的情形……”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了。”刘宽难得展露笑颜。“你是否是想问,为何如今年轻一些的边郡世族子弟多为我的弟子……对否?”
杨赐微微点头:“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是被文绕公你给惊到了,幽州公孙氏的四兄弟,并州王氏的王邑,西凉傅氏的傅燮,现在冒头的年轻将门子弟几乎全在文绕公门下。马上将要平叛了,这些人全都是骨干之才,如那个公孙珣怕是还能担当一面也说不定,难道文绕公你早就猜到天下有今日吗?”
刘宽缓缓摇头:“若是早知有今日,何至于如今手足无措,心灰意冷呢?”
“那是?”
“乃是当日见曹节、王甫借张奂之手杀大将军窦武,心有所感,又见你那位过世的亲家袁周阳(袁逢)趁着扬州平乱收拢臧旻等武事干才,这才起了心思,专心聚集了一些尚在弱冠的边郡子弟,想要为日后事做打算,却不料竟然先逢此乱。”
杨赐怔立片刻,却又更加感慨起来:“如此倒也不错了!想当日文绕公你收这些学生的时候,大家都说你是自掉身价,又说你滥传经文……可如今看来,倒还是你与袁周阳更高明一些。”
刘宽再度摇头:“如今这个局面,难道该为此感到自矜吗?”
杨赐也是黯然无言……话说,都是见惯风浪的老臣,他杨赐又怎么可能不晓得刘宽的意思呢?
大局已然动摇了啊!
前几日,年纪最大的桥玄直接卧床不起,这几日刘宽闭口不言,宛如木偶,还有他自己也突然觉得心力交瘁,斗志俱无,难道真的只是偶然吗?
当然不是!
其实,三人虽然性格截然不同,身份、派系也都不同,生平所求者更不同,但却无一例外皆是汉室老臣,他们一身荣辱得失全都系在这棵大树上。而如今,正是凭着丰厚的政治经验隐约预见到了大树将倾之势,偏偏却又无能为力,这才恍惚失措,心灰意冷,生怕生前身后俱都毁于一旦。
仅此而已。
就这样,二人继续缓缓前行,似乎可以说很多话,讨论很多事情,但却始终没有多言,只是于夕阳下并肩出了宫门,然后便各自告辞回家。
而杨赐甫一到家,就发现一位久未上门的亲戚正在家中等他呢!
“本初不在家中隐居,怎么有时间来找我呢?”杨赐颇显疲惫的躺在一把太尉椅上,跟对面高凳上昂扬奋发之态的袁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要知道,袁本初前后在洛阳、汝南守孝六年,倾心结交汝颍宛洛等地的英豪,然后又来到洛阳‘隐居’,隐隐有负天下之望的姿态。故此,他虽然迄今为止依然是个白身,却是很多两千石,乃至于公卿仰视的存在。
那么,其人眉宇中的这股英气自然不必多言。
“杨公!”袁绍恭谨行礼,并无半点不敬,只是甫一开口便气势昂扬。“时机到了!”
“什么时机?”杨赐随口反问,明显不以为意。
袁本初当即被憋在那里,但很快他就调整了状态,然后依旧凛然作态:“杨公,你说黄巾贼何以为祸至此?”
杨赐难得失笑:“我也想知道啊,这大汉朝怎么突然就被几个学道的人给弄成这样了?”
“恕小子直言。”袁绍是杨赐地道的子侄辈,倒也不必多做遮掩。“乱天下者,正在北宫,使黄巾贼蔓延至此的贼人不是张角,乃是十常侍!彼辈族人子弟遍布海内,残害忠良,为祸天下,致使民不聊生,愤懑汉室久矣……张角不过适逢其会罢了!”
“原来如此。”杨赐‘恍然大悟’。“那本初又意欲何为呢?”
“当诛宦!”袁本初之言铿锵有力。
“诛宦……”杨赐一时若有所思。“上次诛宦之时,大将军尚在啊。”
“小子当然知道欲诛宦须待大将军为政。”袁绍会意笑道。“实际上,昨日赦封的这位大将军也向来对我等颇有亲厚之意,我等也愿意与之相交。”
“那便去寻他好了。”杨赐微微笑着挑眉言道。“何故来寻我呢?”
“杨公。”袁绍不由失笑。“大将军一被任命便领兵出镇城外都亭了,然后还要巡查军备,修整器械……这个时候怎么去寻他?”
“那你的意思呢?”
“黄巾四方并起,天下震动,就连天子都心神难安,难得从濯龙园(西园)中走出……如此好的机会,不该试一试天子心意吗?”袁绍正色询问。“若天子有所顿悟,也就无所谓什么大将军了。”
“弄反了。”杨赐半是有些疲惫,半是不耐。“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先想法子解除党锢再说什么试探天子吧!”
袁绍闻言立即起身,然后大礼相拜:“正要请杨公上书天子,直言废除党锢!如此,则天下士人必将承杨公之德!”
杨赐怔了一怔,但旋即就回过了神来:“原来本初早就在此等我了……可既如此,为何不是你叔父袁隗上书呢?”
袁绍尴尬一笑。
杨赐见状倒也依旧不以为意:“本初啊,你叔父是不愿为,他要为家族考虑,不愿意恶了宦官;而我是不能为,我老了,什么都不想做了!”
袁绍欲言又止。
“此时此刻,确实是破除党锢的最好时候,”杨赐继续言道。“但于此时天子而言,你叔父与我联名说的话,未必比得上一位将要上前线的将军随口一提,也未必比得上一位宫廷内侍的暗室提醒……记住,不要找你家门生故吏!”
袁绍恍然大悟,当即再拜,然后居然径直告辞。
杨赐目送对方离开,想了想正在城外都亭陪着何进整备军队的儿子,五官中郎将杨彪,却居然没有失落的心思,只是愈发疲惫而已。
天色渐暗,袁本初刚一昂然走出杨府侧门,许子远便迫不及待的迎了上来,但直到二人坐上车子往街上而去,这才相互开口。
“本初,咱们这位之前数年都想让自己儿子做党人领袖的杨公怎么说?”许攸捏着自己的小胡子冷笑不止。“是同意直接试探天子呢,还是愿意先出言鼓动解除党锢呢?”
“杨公老了。”袁绍摇头叹道。“我看他心灰意冷,已经没有了朝堂争雄的志气,不能把他当陈藩,万事还得靠我们自己。不过,他倒是也指点了我一番,让我去寻边将和吕常侍,大概意思是让这些人借着局势恐吓一下我们那位天子,好让党锢之事速速解开……”
吕常侍,指的是中常侍吕强,虽然是阉宦,却素来倾向士人、同情党人,乃是士人在北宫中难得的奥援。
“吕常侍倒好说。”许子远摇头晃脑道。“本就是题中之意,可边将……谁知道天子到底属意谁做主将?而且还要避讳你家的门生故吏,这就更不好说了!须知道,如今只有公孙文琪一马当先,上表自荐,而他的年纪太小,天子虽然壮他的言行,却未必真会把大局托付给他。”
“无妨!”袁本初志气昂然不泄。“不管是谁来,若是不愿诛宦不愿解党锢,就让他当不成这个将军!”
“正该如此!”许攸当即拊掌大笑。“我辈便是上不了战场,难道还不能决胜于朝堂吗?”话到此时,许子远复又压低声音言道。“本初,我与公孙文琪素有旧交,下个月他自燕地来,我自去寻他,保证说服他不误大事!”
袁本初心中颇为无语……解除党锢这事,就人家公孙珣那种政治觉悟,哪里需要你去说服啊?打个招呼的事情而已。
当然了,袁绍的无语也只是藏在心里而已,面上倒是丝毫不以为意,甚至他还直言让对方回府后取些钱财以做交往打点之用。毕竟嘛,他心中何尝不知道,这许子远是想把控着两边关系,然后两边都蹭点钱花呢?
蹭就蹭呗!
就这样,二人在车中密谋不断,居然就要以白身而操纵朝堂大事……一直到了热闹非凡的袁氏宅邸处,方才止住不提。
话说,虽然到了晚间,可袁绍居所门前却依旧门庭若市,值此天下动荡之际,不少人更是一直久坐不走,只求得见天下楷模袁本初一面。不得已之下,袁绍也只能让车子绕到后门,这才下车!
然而,二人在后门甫一下车,便被一久候在此之人给直接拿住:“你二人在车中鬼鬼祟祟,做的好大事!”
许攸和袁绍齐齐吓了一跳,然后又齐齐叹气。
“孟德!”袁绍没好气言道。“你莫不是闲的?不在里面等我,专跑此处吓人?”
“你还真就说对了!”曹操当即眯起眼睛言道。“国家动乱,天下板荡,人家公孙文琪在幽州五日破贼,十日而清平燕地,然后马上还要什么提三千幽燕骑士南下河洛,而我却只能在你家后门吓人……不是闲的,还能是如何?”
许攸愈发好笑:“孟德,你着什么急啊?不就是趁势起用,建功于疆场吗?你的家世摆在这里,我们再为你造出些许英才的舆论,倒时候寻几个世交一举荐,难道还能少了你的不成?”
“子远所言甚是。”袁绍也颇为无语。“何必孜孜以念呢?天下事有轻有重,此时要用心的,乃是借着黄巾贼之势大,而且阉宦与之沾惹不清之良机,尝试动一动十常侍!”
“既然黄巾贼势大,不该先剪除贼势,以安顿人心吗?”曹操不以为然。“如何在此时掀起朝争?若是我等能杀贼而平天下,建功立业之余也应当会取信于天子吧?”
“孟德此乃无知之言!”许攸当即驳斥。“你以为当今天子是什么人?信不信,若不能趁他惊惧之时加以诛宦,等黄巾贼剿灭后,他便会翻脸不认人,依旧以宦官为阿父阿母?”
曹操心中不以为然,却也只好抿嘴不言,假装信服。
而三人一起从后院入了袁氏宅邸后,又听闻御史台王允来访——因为最近王子师有出任豫州刺史,巡查当地黄巾荼毒的传闻,再加上张让家中正在豫州颍川,于是袁绍更加兴奋不已,便当即邀见,继续讨论如何剪除宦官一事……曹孟德见状愈发不耐,于是稍作片刻就径直告辞,然后出来寻上夏侯惇,准备去到公孙范那里蹭顿酒菜,顺便打探一番公孙珣的踪迹。
可不巧的是,到了彼处,曹孟德却又得知,刘宽今日自南宫返回后身体颇为不适,公孙范不敢怠慢,居然早早便去侍奉在旁了。
于是乎,半是无处可去,半是触景生情,曹阿瞒只让夏侯惇自己回去,然后便从公孙范院中抱出一坛酒,又拿了一只烧鸡,便亲自赶车去了桥玄府上——桥公祖今年七十有五,此番倒下之后虽然神智尚在,但也怕是再难起身了!如此情状,再加上二人之间的知交,又如何不让曹孟德记挂呢?
桥玄府上对于曹操而言自然也是任由出入的,故此,他拎着鸡抱着酒便直接来到了桥玄床榻之前。
桥公祖眼见着来人,同样是难得展露笑颜,只是看到对方抱着鸡酒却又不禁大怒:“孟德,你这是要提前祭我吗?!”
曹操赶紧放下酒菜解释:“若是要祭奠桥公你,怎么也得太牢啊!我今日不过是未吃晚餐,顺便拿来鸡酒,看看桥公有无好转,能否共饮而已。”
桥玄在榻上听到此言,不由勉力冷笑:“行了吧,以你这小子的行事来看,将来我死了,你从我坟前过,怕是连一只鸡一斗酒都没有的,何况是太牢?!”
曹操倒也不含糊,闻言当即就在桥玄榻前面南下跪发誓:“请桥公放心,若是将来我从你老人家坟前过,没有一只鸡一斗酒来供奉,上了车,走不出三步远就要我曹孟德肚子疼!”
桥玄依旧冷笑:“如此来说,果然没有太牢了吗?”
曹操无奈至极:“那桥公到底是要太牢,还是要鸡酒?!”
“我什么都不要!”桥玄在榻上凛然斥责道。“我还没死,何须你来祭奠?!”
“你看,这话又绕回去了。”曹操坐下身来,当即拊掌大笑。
桥玄也跟着笑了起来,却又摇头叹道:“话虽如此,可以我如今的身体来看,真要是想吃你的鸡酒,怕也真得等到死后了。不过,我这个年纪,死了也就死了……局势愈发混乱,此时死了好歹能以汉臣之身泰然而去。”
曹操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桥玄缓缓摇头。“不要去理会那些党人、阉宦啊之类的……这种事情,如今表个态不做错就好。而天下将乱,终究是要比谁能做实事的!孟德,往后几年,若是局势允许,便要好好治理地方、平定纷乱,若是局势不许,便回老家读书修身,静心养性,以待时日……许子将之言多是临场奉迎,可唯独你这一评,所谓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我颇以为然,亦颇以为荣……若天下将乱,还请你不要负了英雄之名!”
曹操难得起身肃容相拜。
“走吧!”桥玄说了一通话,已经气喘不止,此时只能勉力强撑。“国家将乱,好好做事……不要输给刘文绕那个学生,丢了我的脸面……其实,此时看来,丢了脸面也无所谓了……总之,以后也不要再来见我!垂死之像,实在难看!”
曹操无言以对,只能俯身再拜,然后便强做潇洒,转身而走。然而,等出了桥府之后,这厮却又后悔自己走的太急,连对方刚刚容貌都未看清,偏偏又生平第一次胆怯,居然不敢回去探望,便在桥府门前徘徊不止。
“孟德兄!”就在此时,门内突然转来一人,却正是桥玄幼子,昔日被人劫持的童子已经是个翩翩少年郎了。
“何事?”曹操赶紧正容。
“父亲让我将这二物还给你。”桥玄幼子从身后仆从那里将鸡酒拿来,勉力抱起递给了对方。“他说让你莫忘了今日的誓言。”
曹操接过鸡酒,心下悲戚莫名,几乎不能自恃,只能于月下仓惶而逃。
“文典。”同一时刻的数里外,太尉府中,虽然有些疲惫,但神色尚佳的刘宽终于细致的写完了一封信,然后亲手以蜜蜡小心封口,这才递向了侍立在旁许久的公孙范。“我的门生中数你兄长公孙文琪最为出色,若一日我死,他必在外郡为任,届时将此信与他……之前,就不要让他知道了。”
公孙范怔立许久,方才恭恭敬敬上前接过了此信:“范必不负老师!”
“负不负我无所谓。”刘宽缓缓起身而笑。“当效仿你兄长,不负天下人……且随我去用餐,数日仓惶,今日难得心顺,一定要饮上一杯。”
公孙范与一旁的刘松齐齐答应。
————我是饮上一杯的分割线————
“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幽灵潜翳,哉缅矣!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西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享之!”——《祭桥公文》.曹操
ps:尽力了,今晚没有了……求不喷,还有书友群,684558115有兴趣可以加一下。
无论是那番临时起意的煌煌大言,还是这天夜里针对张宝的出色夜战,都有点发挥超常了!
甚至于一瞬间,他自己都差点信了自己那番忠心可鉴日月的鬼话。
不过,公孙珣自己信不信是无妨的,关键是郭勋居然信了……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之前对方在樊舆亭阻拦自己,然后一意执法范阳卢氏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来,这位幽州刺史应该是个很有脊梁,或者说很有担当的大汉忠良……人家愿意信,那……那自然就很爽了!
要知道,刺史和太守的政治地位虽然是相等的,双方谁也不怕谁,可说到承担政治风险这个东西,还是代表中枢监察地方的刺史更高一筹,郭勋愿意相信自己,并且愿意为自己分担政治风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更不要说,身为幽州刺史,郭勋手里有一个让公孙珣垂涎三尺的东西……那就是本州的临时军事调度权……换言之,那三千幽燕铁骑,郭勋是真能变出来的!
当然了,即便是郭勋表态愿意分担政治风险,愿意调兵给他,公孙珣也不会坑到不管不顾直接领兵南下河洛……如此举动,不要说被人认可为大汉忠良了,怕是洛阳那边要扔下黄巾军不管,先动员起三河骑士宰了他再说!
实际上也无须如此,因为公孙珣手里的那所谓一万兵根本不堪远征,而认可了他的郭勋调兵也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足够做很多很多事情了。
首先,张宝紧张退却之后,涿郡这里跟洛阳的交通也立即就恢复了,信使完全可以走中山、常山、赵国、魏郡、河内一线迅速抵达洛阳,于是公孙珣和郭勋即刻联名起草了一份奏疏,既汇报了幽州这里的战况,又主动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战略计划。
其次,公孙珣趁着这个时间,还尝试着打了一下隔壁广阳郡的失陷地区。
而且你还别说,在程远志已死,张宝退兵的情况下,广阳那边的黄巾军占领区几乎是望风而降……或者说当地豪强看清局势后立即拨乱反正起来。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拿下广阳失陷的南半郡以后,公孙珣惊愕的发现,渔阳那边居然已经完全光复了,而且带兵之人不是别人,正好是公孙珣在奏疏中有所举荐的自家族兄,渔阳令公孙瓒!
不得不说,自己这位族兄终究是个有能耐有气运的人,时机到了,该冒头总是能冒头的。
而就在公孙珣、公孙越、刘备等一众故人与公孙瓒在渔阳郡泉州城相会的时候,公孙珣和郭勋的联名奏疏也送到了洛阳。
话说,公孙珣的所谓简单战略计划确实很简单,就是在外围迅速作出分割动作,以求控制住黄巾军在河北的扩张势头!
他建议,让郭勋动员幽州步卒即刻南下,利用城市、县邑层层推进,以压制张宝,进取冀州北部大量失陷区;然后公孙珣领着上谷、代郡、渔阳的骑兵,借助骑兵的速度迅速沿着太行山南下,一路扫荡到河内,以确保黄巾军的势力不往并州以及洛阳方向进展,这就是他所谓的南下河洛,上救首都,下拯黎民了。
这个计划怎么说呢?
看似颇有章法,步骑协同,动静有力的,颇有将张角三兄弟直接关入笼子里的架势!
可问题在于,公孙珣心里比谁都清楚,别看张角现在攻城略地,可实际上他们三兄弟本来就会被迅速关入冀州中部这个笼子里的;而且,所谓郭勋南下的推进,根本就是在捡张宝后撤过去的漏;至于公孙珣所走的这个路线,现在根本就是‘国占区’,除了河内那边有些马元义的残余部队在闹事外,别的地方真的是一马平川!
所以,这个计划根本就是为了让公孙珣领着几千骑兵迅速南下,在中央面前露脸,然后在即将进行的军事部署获取一席之地!
不然呢?领着三千骑兵扫荡张氏三兄弟?还是一路闯入中原,覆灭中原几十万黄巾?
他叫公孙珣,不叫陈庆之!
那么如此坑蒙拐骗,难道公孙珣就不怕中枢那些人发觉吗?
发觉什么啊?此时的黄巾军除了一个张宝在幽州这种力量薄弱的地方被有所准备的公孙珣稍微阻拦了一下外,其余各处依然是如火如荼……别说是公孙珣所言的太行山东侧一线郡国了,朝廷到现在都还在担忧洛阳是否能被保全呢!
而就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朝廷忽然收到了一州刺史和一郡太守联名送上来的捷报,以及他们毛遂自荐的‘小方略’,还有公孙珣那句铿锵有力,堪称忠心表率的‘不负天下人’!
正处于半是不知所措,半是惊慌不定状态中的朝廷中枢是万万没想到,幽州居然已经打了一个如此大的胜仗,并稳定住了局势。更没想到,彼处已经有如此忠臣良将,不顾个人得失,毛遂自荐了!
于是乎,天子大喜过望,直接批准了这个方案不说,还要求公孙珣在‘打通’太行通道以后,立即入洛汇报河北情况,并参与后期的军事方略。
当然了,大汉朝上百郡国,不差公孙珣和郭勋两个忠臣良将。到了这个时候,随着帝国中枢的渐渐醒悟,洛阳也已经变得格外热闹了起来,天子、宦官、外戚、党人、公族、边将……在黄巾军看似要掀翻一切的力量面前,纷纷有所动作。
公孙太守和郭刺史的举动不过是个开胃菜而已。
实际上,就在这二人的奏疏到达并得到回复的第二日,天子就做出了一个自黄巾军起事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军政举措——任命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并让其总揽左右羽林军、五营营士屯驻在都亭,然后修理库藏器械,镇守京师!同时,设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防护洛阳!
这个任命,足以改变一切。
“天子愈发不耐了!”
“那又如何呢?”
“皇长子未到十岁,便有大将军了。”
“这个要看时事的,如今黄巾贼如此势大,确需有所倚重和打算。”
“可若如此而论的话,朝局却要再生乱像了……最近颇有人谏议天子开放党锢,党人、外戚、阉宦……宛如车轮翻转一般。”
“走一步看一步吧!如今之念,万事以平定黄巾贼为上!”
傍晚时分,南宫宫墙下,须发皆白的杨赐和刘宽缓步而行,而侍从、属吏们则远远落在后面。二人中,后者依旧随和,可前者眉眼中却也已经没有了往年间的那种凛然之气。
“说起平贼,之前天子问我谁堪为将?我还一时茫然。”杨赐叹气道。“却是忘了你这个学生。”
“这有何妨?”刘宽不以为意道。“如今也无须你我来举荐了……”
杨赐一时无言,却又不禁摇头:“文绕公,我今日寻你,乃是心中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问?”
“你我之间何至于此?”刘宽驻足在宫墙之下,从容依旧。“便是以往还要绕些花花肠子,如今国事如此,你我也如此,又有什么可遮掩的呢?”
“也好。”杨赐也驻足而言。“如今朝中都知道要定军略,选将才,故此我今日下午专门去了东阁调阅了一些档案,主要是想查一下幽并凉等边郡世族子弟如今的情形……”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了。”刘宽难得展露笑颜。“你是否是想问,为何如今年轻一些的边郡世族子弟多为我的弟子……对否?”
杨赐微微点头:“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是被文绕公你给惊到了,幽州公孙氏的四兄弟,并州王氏的王邑,西凉傅氏的傅燮,现在冒头的年轻将门子弟几乎全在文绕公门下。马上将要平叛了,这些人全都是骨干之才,如那个公孙珣怕是还能担当一面也说不定,难道文绕公你早就猜到天下有今日吗?”
刘宽缓缓摇头:“若是早知有今日,何至于如今手足无措,心灰意冷呢?”
“那是?”
“乃是当日见曹节、王甫借张奂之手杀大将军窦武,心有所感,又见你那位过世的亲家袁周阳(袁逢)趁着扬州平乱收拢臧旻等武事干才,这才起了心思,专心聚集了一些尚在弱冠的边郡子弟,想要为日后事做打算,却不料竟然先逢此乱。”
杨赐怔立片刻,却又更加感慨起来:“如此倒也不错了!想当日文绕公你收这些学生的时候,大家都说你是自掉身价,又说你滥传经文……可如今看来,倒还是你与袁周阳更高明一些。”
刘宽再度摇头:“如今这个局面,难道该为此感到自矜吗?”
杨赐也是黯然无言……话说,都是见惯风浪的老臣,他杨赐又怎么可能不晓得刘宽的意思呢?
大局已然动摇了啊!
前几日,年纪最大的桥玄直接卧床不起,这几日刘宽闭口不言,宛如木偶,还有他自己也突然觉得心力交瘁,斗志俱无,难道真的只是偶然吗?
当然不是!
其实,三人虽然性格截然不同,身份、派系也都不同,生平所求者更不同,但却无一例外皆是汉室老臣,他们一身荣辱得失全都系在这棵大树上。而如今,正是凭着丰厚的政治经验隐约预见到了大树将倾之势,偏偏却又无能为力,这才恍惚失措,心灰意冷,生怕生前身后俱都毁于一旦。
仅此而已。
就这样,二人继续缓缓前行,似乎可以说很多话,讨论很多事情,但却始终没有多言,只是于夕阳下并肩出了宫门,然后便各自告辞回家。
而杨赐甫一到家,就发现一位久未上门的亲戚正在家中等他呢!
“本初不在家中隐居,怎么有时间来找我呢?”杨赐颇显疲惫的躺在一把太尉椅上,跟对面高凳上昂扬奋发之态的袁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要知道,袁本初前后在洛阳、汝南守孝六年,倾心结交汝颍宛洛等地的英豪,然后又来到洛阳‘隐居’,隐隐有负天下之望的姿态。故此,他虽然迄今为止依然是个白身,却是很多两千石,乃至于公卿仰视的存在。
那么,其人眉宇中的这股英气自然不必多言。
“杨公!”袁绍恭谨行礼,并无半点不敬,只是甫一开口便气势昂扬。“时机到了!”
“什么时机?”杨赐随口反问,明显不以为意。
袁本初当即被憋在那里,但很快他就调整了状态,然后依旧凛然作态:“杨公,你说黄巾贼何以为祸至此?”
杨赐难得失笑:“我也想知道啊,这大汉朝怎么突然就被几个学道的人给弄成这样了?”
“恕小子直言。”袁绍是杨赐地道的子侄辈,倒也不必多做遮掩。“乱天下者,正在北宫,使黄巾贼蔓延至此的贼人不是张角,乃是十常侍!彼辈族人子弟遍布海内,残害忠良,为祸天下,致使民不聊生,愤懑汉室久矣……张角不过适逢其会罢了!”
“原来如此。”杨赐‘恍然大悟’。“那本初又意欲何为呢?”
“当诛宦!”袁本初之言铿锵有力。
“诛宦……”杨赐一时若有所思。“上次诛宦之时,大将军尚在啊。”
“小子当然知道欲诛宦须待大将军为政。”袁绍会意笑道。“实际上,昨日赦封的这位大将军也向来对我等颇有亲厚之意,我等也愿意与之相交。”
“那便去寻他好了。”杨赐微微笑着挑眉言道。“何故来寻我呢?”
“杨公。”袁绍不由失笑。“大将军一被任命便领兵出镇城外都亭了,然后还要巡查军备,修整器械……这个时候怎么去寻他?”
“那你的意思呢?”
“黄巾四方并起,天下震动,就连天子都心神难安,难得从濯龙园(西园)中走出……如此好的机会,不该试一试天子心意吗?”袁绍正色询问。“若天子有所顿悟,也就无所谓什么大将军了。”
“弄反了。”杨赐半是有些疲惫,半是不耐。“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先想法子解除党锢再说什么试探天子吧!”
袁绍闻言立即起身,然后大礼相拜:“正要请杨公上书天子,直言废除党锢!如此,则天下士人必将承杨公之德!”
杨赐怔了一怔,但旋即就回过了神来:“原来本初早就在此等我了……可既如此,为何不是你叔父袁隗上书呢?”
袁绍尴尬一笑。
杨赐见状倒也依旧不以为意:“本初啊,你叔父是不愿为,他要为家族考虑,不愿意恶了宦官;而我是不能为,我老了,什么都不想做了!”
袁绍欲言又止。
“此时此刻,确实是破除党锢的最好时候,”杨赐继续言道。“但于此时天子而言,你叔父与我联名说的话,未必比得上一位将要上前线的将军随口一提,也未必比得上一位宫廷内侍的暗室提醒……记住,不要找你家门生故吏!”
袁绍恍然大悟,当即再拜,然后居然径直告辞。
杨赐目送对方离开,想了想正在城外都亭陪着何进整备军队的儿子,五官中郎将杨彪,却居然没有失落的心思,只是愈发疲惫而已。
天色渐暗,袁本初刚一昂然走出杨府侧门,许子远便迫不及待的迎了上来,但直到二人坐上车子往街上而去,这才相互开口。
“本初,咱们这位之前数年都想让自己儿子做党人领袖的杨公怎么说?”许攸捏着自己的小胡子冷笑不止。“是同意直接试探天子呢,还是愿意先出言鼓动解除党锢呢?”
“杨公老了。”袁绍摇头叹道。“我看他心灰意冷,已经没有了朝堂争雄的志气,不能把他当陈藩,万事还得靠我们自己。不过,他倒是也指点了我一番,让我去寻边将和吕常侍,大概意思是让这些人借着局势恐吓一下我们那位天子,好让党锢之事速速解开……”
吕常侍,指的是中常侍吕强,虽然是阉宦,却素来倾向士人、同情党人,乃是士人在北宫中难得的奥援。
“吕常侍倒好说。”许子远摇头晃脑道。“本就是题中之意,可边将……谁知道天子到底属意谁做主将?而且还要避讳你家的门生故吏,这就更不好说了!须知道,如今只有公孙文琪一马当先,上表自荐,而他的年纪太小,天子虽然壮他的言行,却未必真会把大局托付给他。”
“无妨!”袁本初志气昂然不泄。“不管是谁来,若是不愿诛宦不愿解党锢,就让他当不成这个将军!”
“正该如此!”许攸当即拊掌大笑。“我辈便是上不了战场,难道还不能决胜于朝堂吗?”话到此时,许子远复又压低声音言道。“本初,我与公孙文琪素有旧交,下个月他自燕地来,我自去寻他,保证说服他不误大事!”
袁本初心中颇为无语……解除党锢这事,就人家公孙珣那种政治觉悟,哪里需要你去说服啊?打个招呼的事情而已。
当然了,袁绍的无语也只是藏在心里而已,面上倒是丝毫不以为意,甚至他还直言让对方回府后取些钱财以做交往打点之用。毕竟嘛,他心中何尝不知道,这许子远是想把控着两边关系,然后两边都蹭点钱花呢?
蹭就蹭呗!
就这样,二人在车中密谋不断,居然就要以白身而操纵朝堂大事……一直到了热闹非凡的袁氏宅邸处,方才止住不提。
话说,虽然到了晚间,可袁绍居所门前却依旧门庭若市,值此天下动荡之际,不少人更是一直久坐不走,只求得见天下楷模袁本初一面。不得已之下,袁绍也只能让车子绕到后门,这才下车!
然而,二人在后门甫一下车,便被一久候在此之人给直接拿住:“你二人在车中鬼鬼祟祟,做的好大事!”
许攸和袁绍齐齐吓了一跳,然后又齐齐叹气。
“孟德!”袁绍没好气言道。“你莫不是闲的?不在里面等我,专跑此处吓人?”
“你还真就说对了!”曹操当即眯起眼睛言道。“国家动乱,天下板荡,人家公孙文琪在幽州五日破贼,十日而清平燕地,然后马上还要什么提三千幽燕骑士南下河洛,而我却只能在你家后门吓人……不是闲的,还能是如何?”
许攸愈发好笑:“孟德,你着什么急啊?不就是趁势起用,建功于疆场吗?你的家世摆在这里,我们再为你造出些许英才的舆论,倒时候寻几个世交一举荐,难道还能少了你的不成?”
“子远所言甚是。”袁绍也颇为无语。“何必孜孜以念呢?天下事有轻有重,此时要用心的,乃是借着黄巾贼之势大,而且阉宦与之沾惹不清之良机,尝试动一动十常侍!”
“既然黄巾贼势大,不该先剪除贼势,以安顿人心吗?”曹操不以为然。“如何在此时掀起朝争?若是我等能杀贼而平天下,建功立业之余也应当会取信于天子吧?”
“孟德此乃无知之言!”许攸当即驳斥。“你以为当今天子是什么人?信不信,若不能趁他惊惧之时加以诛宦,等黄巾贼剿灭后,他便会翻脸不认人,依旧以宦官为阿父阿母?”
曹操心中不以为然,却也只好抿嘴不言,假装信服。
而三人一起从后院入了袁氏宅邸后,又听闻御史台王允来访——因为最近王子师有出任豫州刺史,巡查当地黄巾荼毒的传闻,再加上张让家中正在豫州颍川,于是袁绍更加兴奋不已,便当即邀见,继续讨论如何剪除宦官一事……曹孟德见状愈发不耐,于是稍作片刻就径直告辞,然后出来寻上夏侯惇,准备去到公孙范那里蹭顿酒菜,顺便打探一番公孙珣的踪迹。
可不巧的是,到了彼处,曹孟德却又得知,刘宽今日自南宫返回后身体颇为不适,公孙范不敢怠慢,居然早早便去侍奉在旁了。
于是乎,半是无处可去,半是触景生情,曹阿瞒只让夏侯惇自己回去,然后便从公孙范院中抱出一坛酒,又拿了一只烧鸡,便亲自赶车去了桥玄府上——桥公祖今年七十有五,此番倒下之后虽然神智尚在,但也怕是再难起身了!如此情状,再加上二人之间的知交,又如何不让曹孟德记挂呢?
桥玄府上对于曹操而言自然也是任由出入的,故此,他拎着鸡抱着酒便直接来到了桥玄床榻之前。
桥公祖眼见着来人,同样是难得展露笑颜,只是看到对方抱着鸡酒却又不禁大怒:“孟德,你这是要提前祭我吗?!”
曹操赶紧放下酒菜解释:“若是要祭奠桥公你,怎么也得太牢啊!我今日不过是未吃晚餐,顺便拿来鸡酒,看看桥公有无好转,能否共饮而已。”
桥玄在榻上听到此言,不由勉力冷笑:“行了吧,以你这小子的行事来看,将来我死了,你从我坟前过,怕是连一只鸡一斗酒都没有的,何况是太牢?!”
曹操倒也不含糊,闻言当即就在桥玄榻前面南下跪发誓:“请桥公放心,若是将来我从你老人家坟前过,没有一只鸡一斗酒来供奉,上了车,走不出三步远就要我曹孟德肚子疼!”
桥玄依旧冷笑:“如此来说,果然没有太牢了吗?”
曹操无奈至极:“那桥公到底是要太牢,还是要鸡酒?!”
“我什么都不要!”桥玄在榻上凛然斥责道。“我还没死,何须你来祭奠?!”
“你看,这话又绕回去了。”曹操坐下身来,当即拊掌大笑。
桥玄也跟着笑了起来,却又摇头叹道:“话虽如此,可以我如今的身体来看,真要是想吃你的鸡酒,怕也真得等到死后了。不过,我这个年纪,死了也就死了……局势愈发混乱,此时死了好歹能以汉臣之身泰然而去。”
曹操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桥玄缓缓摇头。“不要去理会那些党人、阉宦啊之类的……这种事情,如今表个态不做错就好。而天下将乱,终究是要比谁能做实事的!孟德,往后几年,若是局势允许,便要好好治理地方、平定纷乱,若是局势不许,便回老家读书修身,静心养性,以待时日……许子将之言多是临场奉迎,可唯独你这一评,所谓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我颇以为然,亦颇以为荣……若天下将乱,还请你不要负了英雄之名!”
曹操难得起身肃容相拜。
“走吧!”桥玄说了一通话,已经气喘不止,此时只能勉力强撑。“国家将乱,好好做事……不要输给刘文绕那个学生,丢了我的脸面……其实,此时看来,丢了脸面也无所谓了……总之,以后也不要再来见我!垂死之像,实在难看!”
曹操无言以对,只能俯身再拜,然后便强做潇洒,转身而走。然而,等出了桥府之后,这厮却又后悔自己走的太急,连对方刚刚容貌都未看清,偏偏又生平第一次胆怯,居然不敢回去探望,便在桥府门前徘徊不止。
“孟德兄!”就在此时,门内突然转来一人,却正是桥玄幼子,昔日被人劫持的童子已经是个翩翩少年郎了。
“何事?”曹操赶紧正容。
“父亲让我将这二物还给你。”桥玄幼子从身后仆从那里将鸡酒拿来,勉力抱起递给了对方。“他说让你莫忘了今日的誓言。”
曹操接过鸡酒,心下悲戚莫名,几乎不能自恃,只能于月下仓惶而逃。
“文典。”同一时刻的数里外,太尉府中,虽然有些疲惫,但神色尚佳的刘宽终于细致的写完了一封信,然后亲手以蜜蜡小心封口,这才递向了侍立在旁许久的公孙范。“我的门生中数你兄长公孙文琪最为出色,若一日我死,他必在外郡为任,届时将此信与他……之前,就不要让他知道了。”
公孙范怔立许久,方才恭恭敬敬上前接过了此信:“范必不负老师!”
“负不负我无所谓。”刘宽缓缓起身而笑。“当效仿你兄长,不负天下人……且随我去用餐,数日仓惶,今日难得心顺,一定要饮上一杯。”
公孙范与一旁的刘松齐齐答应。
————我是饮上一杯的分割线————
“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幽灵潜翳,哉缅矣!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西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享之!”——《祭桥公文》.曹操
ps:尽力了,今晚没有了……求不喷,还有书友群,684558115有兴趣可以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