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克多选择投靠狄奥多西后,狄奥多西就从小亚细亚半岛调来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彻底的替换了君士坦丁堡原来的守卫军,使得整个君士坦丁堡完全的掌握在他的手中,只不过当李恪和伊琳娜的大军封锁了整个海峡时,他的几万大军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意义。
君士坦丁堡是个港口城市,虽然背后就是欧洲,但是它主要与外界的通道还是通过黑海海峡,因此在海峡被封锁后,整个城市也几乎丧失了对外的交流,甚至只要伊琳娜和李恪愿意,君士坦丁堡立刻就会陷入瘫痪之中。
不过伊琳娜却没有完全封锁君士坦丁堡,一些商用或民用的船只依然可以进入港口,使得整个城市的秩序依然得以维持。毕竟狄奥多西虽然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但是城内的大部分贵族依然没有明确的表示支持他,而且这是一场皇家内乱,伊琳娜也不想波及到普通的百姓。
不过伊琳娜在仁慈的同时,也没忘记此次的目的,因此她在李恪的建议下,立刻在海军的协助下,占据了君士坦丁堡北方的金角湾地区,然后在这一地区公开演讲,将狄奥多西弑兄夺位的阴谋公布出来,并呼吁君士坦丁堡的市民起来反抗狄奥多西。
伊琳娜的公开演讲立刻得到城中许多贵族的响应,他们纷纷暗中派人求见,向伊琳娜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并谴责狄奥多西之前的暴行,甚至有些人还毫不掩饰的表示,希望伊琳娜能够继承帝国皇位,成为新一任的罗马皇帝。
对于这些前来表达忠心的贵族,伊琳娜也做出一副欢迎的态度。并且还隐晦的向这些贵族表示,这次狄奥多西的政变只是他一人所为,其它人都是受他胁迫,所以日后她肯定不会追究,这也打消了不少贵族心中的忧虑。
当第一批前来试探的贵族把伊琳娜的态度带回君士坦丁堡城内时,其它还在观望的贵族大部分也都放下心来,结果更多的贵族派人与伊琳娜接触,甚至连那些被狄奥多西刚调到城中的小亚细亚军官中,也有不少人开始动摇。
小亚细亚的军官中。绝大部分也都是各地的贵族,当然这些贵族以小亚细亚地贵族为主,狄奥多西以前虽然得到这些贵族的支持,但是这些贵族更多的是想抱成团,将狄奥多西当成他们的代言人。从而得到更大的利益,除了少部分属于狄奥多西的铁杆支持者外,其它大部分并没有谋反的打算,这也是之前狄奥多西为什么那么小心,除了他的铁杆心腹外,根没有其它人知道他谋反的事。
后来狄奥多西的冒险一搏成功了,不但占据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斯二世也不明不白的死了,而且西克多也成为狄奥多西的盟友,使得黑海海峡有大半掌握在狄奥多西手中,虽然还没有完全取得帝国的实际统治权。但却也相差不远,这让小亚细亚的贵族们看到希望,于是开始主动支持狄奥多西,从而使得狄奥多西有兵可用。将君士坦丁堡原来的守军替换掉。
但是现在情势逆转,狄奥多西的盟友西克多已经完了。而且伊琳娜也安全回到君士坦丁堡,身边还有大吴皇帝陛下随行,特别是对方带来的那十五艘火炮战舰,根不是他们的罗马的海军可以抵抗的,而且这些火炮随时都可以轰进君士坦丁堡城中。
面对这种情况,君士坦丁堡原来的贵族都纷纷选择与伊琳娜接触,来自小亚细亚的军官们也都不傻,他们知道伊琳娜的人熟悉城中的防御,自己的军营就处于大吴战舰的炮口下,根没有任何的安全可言,对方之所以到现在也没有进攻,无非就是不想用炮火毁坏这座罗马帝国的首都罢了。
来这些小亚细亚军官还心存顾虑,毕竟他们与君士坦丁堡地的贵族不同,在别人眼中,他们与狄奥多西都是一伙,但是后来伊琳娜所表现出来的大度,让他们也不禁生出几分别样的心思,特别还是在生命的威胁下,开始有个别军官也暗中与伊琳娜接触,整个君士坦丁堡的有利局势正在慢慢的倒向伊琳娜。
感觉到身边的这种变化,狄奥多西在愤怒的同时,却也感到束手无策,无论是实力还是声望,他都无法与伊琳娜相比,特别是君士坦斯二世还是死在他的手中,这更让背负着弑君者的名声,很多原同情他的贵族,也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了他。
现在摆放在狄奥多西面前的只剩下三条路,第一条是立刻调集他还能控制的大军,冲击被伊琳娜控制的金角湾地区,不过哪怕是能够再次占领金角湾,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对方随时都可以从海面上再次攻来。更何况对方还有火炮,所以最可能的情况是,他带着军队冲到半路,就被对方的火炮击溃,而他人也可能死在火炮之下,这个办法唯一的好处是让他死的比较壮烈,至少像默坦老将军一样,是个军人的死法。
第二条路则是逃走,君士坦丁堡以北就是欧洲,逃出东罗马帝国控制的地区后,就是蛮族的地盘,那里势力复杂,他可以在那里打下一块自己的地盘,然后称王称帝。不过伊琳娜很可能不会放过他,所以他随时都可能面临东罗马帝国的远征军。
最后一条路最简单,那就是直接向伊琳娜投降,并且阐述自己之所以发动政变,完全是被君士坦斯二世所逼,他做这些完全只是为了自保,以此为换取伊琳娜和其它贵族的同情,这样说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
狄奥多西不想死在火炮下,所以第一条路他不会去走。至于逃到蛮族那里,就必须要有一支绝对忠心的军队,但是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哪怕最后有人愿意追随他,恐怕人数也不会很多,以这点人手想要打败周围的蛮族,并且抗过罗马远征军的清剿,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如此一来,狄奥多西好像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伊琳娜不急不缓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已经使得他正在逐步的失去自己的优势,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整个君士坦丁堡恐怕会在一个月内再次易主,到时他恐怕会落到更加悲惨的地步。
想明白了这些,狄奥多西也很快做出决断,他趁自己手中还掌握着相当一部分实力,立刻打着不想在君士坦丁堡发生战争的名义表示,希望可以与伊琳娜公开谈判,解决之前政变以及罗马皇位的问题。
对于狄奥多西此举,伊琳娜和李恪事先也有所预料,毕竟他们以前就十分了解狄奥多西的性格,再加上这段时间他们步步紧逼,让对方手中的筹码一块块丢失掉,投降已经成为狄奥多西最明智的选择。
贞观二十七年的冬天,伊琳娜与狄奥多西在金角湾的一座皇家行宫中进行谈判,除了他们两人外,李恪以及城中的一些重要贵族也参与了这次谈判。这
这场被称为影响整个欧洲历史的谈判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狄奥多西并没有太多的筹码供他挥霍,再加上又有一个精明的李恪在旁边,使得整个谈判完全被伊琳娜掌控,最后终于达成了两点协议。
第一就是狄奥多西承认自己发动政变有罪,但伊琳娜和其它贵族也表示,介于当时特殊的局势,狄奥多西发动政变也是被逼无奈,因此最后不会被重判,最少也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第二条则是关于福里斯与默坦将军之死,其中两名直接的凶手分别是切尔诺和西克多,他们将会被判处死刑,狄奥多西虽然是主犯,但是他却以交出兵权,以及君士坦丁堡的控制权为代表,得到了伊琳娜和贵族们的谅解。
这场谈判最终以狄奥多西的认罪结束,不过按照达成的协议,狄奥多西最后并没有判处死刑,而是被剥夺了贵族的身份,并流放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并且终身不能再回来。这种残酷的流放在罗马帝国,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幽禁到死的刑罚其实比死刑更加的折磨人。
狄奥多西被流放后,伊琳娜十分顺利的继承了君士坦斯二世的皇位,历史上称其为伊琳娜一世。
只是对于伊琳娜这位罗马女皇,后世的历史上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她是罗马的最后一任皇帝,自她之后,罗马其实已经灭亡了。但有人却认为她给罗马带来了一位更加英明的君主,也为罗马注入一股全新的血脉,同时更让已经进入暮年的罗马帝国再次焕发出全新的青春,成为与大齐、大唐和天竺相并列的世界强国。
无论后世对伊琳娜的评价如何,这位一心想做个小女人的罗马女皇,其实并不在乎自己的皇位,甚至对于国内的政事,她也不怎么关心,全都交给李恪来打理,因为她要专心养胎,迎接自己第一个孩子的出生。
君士坦丁堡是个港口城市,虽然背后就是欧洲,但是它主要与外界的通道还是通过黑海海峡,因此在海峡被封锁后,整个城市也几乎丧失了对外的交流,甚至只要伊琳娜和李恪愿意,君士坦丁堡立刻就会陷入瘫痪之中。
不过伊琳娜却没有完全封锁君士坦丁堡,一些商用或民用的船只依然可以进入港口,使得整个城市的秩序依然得以维持。毕竟狄奥多西虽然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但是城内的大部分贵族依然没有明确的表示支持他,而且这是一场皇家内乱,伊琳娜也不想波及到普通的百姓。
不过伊琳娜在仁慈的同时,也没忘记此次的目的,因此她在李恪的建议下,立刻在海军的协助下,占据了君士坦丁堡北方的金角湾地区,然后在这一地区公开演讲,将狄奥多西弑兄夺位的阴谋公布出来,并呼吁君士坦丁堡的市民起来反抗狄奥多西。
伊琳娜的公开演讲立刻得到城中许多贵族的响应,他们纷纷暗中派人求见,向伊琳娜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并谴责狄奥多西之前的暴行,甚至有些人还毫不掩饰的表示,希望伊琳娜能够继承帝国皇位,成为新一任的罗马皇帝。
对于这些前来表达忠心的贵族,伊琳娜也做出一副欢迎的态度。并且还隐晦的向这些贵族表示,这次狄奥多西的政变只是他一人所为,其它人都是受他胁迫,所以日后她肯定不会追究,这也打消了不少贵族心中的忧虑。
当第一批前来试探的贵族把伊琳娜的态度带回君士坦丁堡城内时,其它还在观望的贵族大部分也都放下心来,结果更多的贵族派人与伊琳娜接触,甚至连那些被狄奥多西刚调到城中的小亚细亚军官中,也有不少人开始动摇。
小亚细亚的军官中。绝大部分也都是各地的贵族,当然这些贵族以小亚细亚地贵族为主,狄奥多西以前虽然得到这些贵族的支持,但是这些贵族更多的是想抱成团,将狄奥多西当成他们的代言人。从而得到更大的利益,除了少部分属于狄奥多西的铁杆支持者外,其它大部分并没有谋反的打算,这也是之前狄奥多西为什么那么小心,除了他的铁杆心腹外,根没有其它人知道他谋反的事。
后来狄奥多西的冒险一搏成功了,不但占据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斯二世也不明不白的死了,而且西克多也成为狄奥多西的盟友,使得黑海海峡有大半掌握在狄奥多西手中,虽然还没有完全取得帝国的实际统治权。但却也相差不远,这让小亚细亚的贵族们看到希望,于是开始主动支持狄奥多西,从而使得狄奥多西有兵可用。将君士坦丁堡原来的守军替换掉。
但是现在情势逆转,狄奥多西的盟友西克多已经完了。而且伊琳娜也安全回到君士坦丁堡,身边还有大吴皇帝陛下随行,特别是对方带来的那十五艘火炮战舰,根不是他们的罗马的海军可以抵抗的,而且这些火炮随时都可以轰进君士坦丁堡城中。
面对这种情况,君士坦丁堡原来的贵族都纷纷选择与伊琳娜接触,来自小亚细亚的军官们也都不傻,他们知道伊琳娜的人熟悉城中的防御,自己的军营就处于大吴战舰的炮口下,根没有任何的安全可言,对方之所以到现在也没有进攻,无非就是不想用炮火毁坏这座罗马帝国的首都罢了。
来这些小亚细亚军官还心存顾虑,毕竟他们与君士坦丁堡地的贵族不同,在别人眼中,他们与狄奥多西都是一伙,但是后来伊琳娜所表现出来的大度,让他们也不禁生出几分别样的心思,特别还是在生命的威胁下,开始有个别军官也暗中与伊琳娜接触,整个君士坦丁堡的有利局势正在慢慢的倒向伊琳娜。
感觉到身边的这种变化,狄奥多西在愤怒的同时,却也感到束手无策,无论是实力还是声望,他都无法与伊琳娜相比,特别是君士坦斯二世还是死在他的手中,这更让背负着弑君者的名声,很多原同情他的贵族,也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了他。
现在摆放在狄奥多西面前的只剩下三条路,第一条是立刻调集他还能控制的大军,冲击被伊琳娜控制的金角湾地区,不过哪怕是能够再次占领金角湾,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对方随时都可以从海面上再次攻来。更何况对方还有火炮,所以最可能的情况是,他带着军队冲到半路,就被对方的火炮击溃,而他人也可能死在火炮之下,这个办法唯一的好处是让他死的比较壮烈,至少像默坦老将军一样,是个军人的死法。
第二条路则是逃走,君士坦丁堡以北就是欧洲,逃出东罗马帝国控制的地区后,就是蛮族的地盘,那里势力复杂,他可以在那里打下一块自己的地盘,然后称王称帝。不过伊琳娜很可能不会放过他,所以他随时都可能面临东罗马帝国的远征军。
最后一条路最简单,那就是直接向伊琳娜投降,并且阐述自己之所以发动政变,完全是被君士坦斯二世所逼,他做这些完全只是为了自保,以此为换取伊琳娜和其它贵族的同情,这样说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
狄奥多西不想死在火炮下,所以第一条路他不会去走。至于逃到蛮族那里,就必须要有一支绝对忠心的军队,但是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哪怕最后有人愿意追随他,恐怕人数也不会很多,以这点人手想要打败周围的蛮族,并且抗过罗马远征军的清剿,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如此一来,狄奥多西好像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伊琳娜不急不缓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已经使得他正在逐步的失去自己的优势,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整个君士坦丁堡恐怕会在一个月内再次易主,到时他恐怕会落到更加悲惨的地步。
想明白了这些,狄奥多西也很快做出决断,他趁自己手中还掌握着相当一部分实力,立刻打着不想在君士坦丁堡发生战争的名义表示,希望可以与伊琳娜公开谈判,解决之前政变以及罗马皇位的问题。
对于狄奥多西此举,伊琳娜和李恪事先也有所预料,毕竟他们以前就十分了解狄奥多西的性格,再加上这段时间他们步步紧逼,让对方手中的筹码一块块丢失掉,投降已经成为狄奥多西最明智的选择。
贞观二十七年的冬天,伊琳娜与狄奥多西在金角湾的一座皇家行宫中进行谈判,除了他们两人外,李恪以及城中的一些重要贵族也参与了这次谈判。这
这场被称为影响整个欧洲历史的谈判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狄奥多西并没有太多的筹码供他挥霍,再加上又有一个精明的李恪在旁边,使得整个谈判完全被伊琳娜掌控,最后终于达成了两点协议。
第一就是狄奥多西承认自己发动政变有罪,但伊琳娜和其它贵族也表示,介于当时特殊的局势,狄奥多西发动政变也是被逼无奈,因此最后不会被重判,最少也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第二条则是关于福里斯与默坦将军之死,其中两名直接的凶手分别是切尔诺和西克多,他们将会被判处死刑,狄奥多西虽然是主犯,但是他却以交出兵权,以及君士坦丁堡的控制权为代表,得到了伊琳娜和贵族们的谅解。
这场谈判最终以狄奥多西的认罪结束,不过按照达成的协议,狄奥多西最后并没有判处死刑,而是被剥夺了贵族的身份,并流放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并且终身不能再回来。这种残酷的流放在罗马帝国,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幽禁到死的刑罚其实比死刑更加的折磨人。
狄奥多西被流放后,伊琳娜十分顺利的继承了君士坦斯二世的皇位,历史上称其为伊琳娜一世。
只是对于伊琳娜这位罗马女皇,后世的历史上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她是罗马的最后一任皇帝,自她之后,罗马其实已经灭亡了。但有人却认为她给罗马带来了一位更加英明的君主,也为罗马注入一股全新的血脉,同时更让已经进入暮年的罗马帝国再次焕发出全新的青春,成为与大齐、大唐和天竺相并列的世界强国。
无论后世对伊琳娜的评价如何,这位一心想做个小女人的罗马女皇,其实并不在乎自己的皇位,甚至对于国内的政事,她也不怎么关心,全都交给李恪来打理,因为她要专心养胎,迎接自己第一个孩子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