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尼哈万德战役后,大食主动提出和谈,大唐考虑到契苾何力和薛万彻带兵劳师远征,军队的后勤压力太大,所以最后终于也同意和谈,最后双方以尼哈万德为界停战,波斯人也趁机复国,只不过他们的国土却被大食人占去大半,现在的波斯领土还不到以前的四分之一。
尼哈万德一战后,大食东进的步伐终于被更加强大的大唐挡住。不过大食并没有因此停下扩张的脚步,比如在原来的波斯故地,东进的路被堵死后,大食军队开始调头南下,并且很快的占据了尼哈万德以南的地区,也就是后世的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南部地区,与后世的阿拉伯海相临,最东端也已经与北天竺接壤,双方以信度河为界。所谓信度河,其实就是后世位于巴基斯坦国内的印度河。
信度河东南就是北天竺,而且大食也很快就知道了北天竺战乱不休的情况,所以大食的高层已经在研究,是否派兵占领北天竺?只不过因为他们扩张的速度太快,军力已经有些跟不上,所以暂时没有动手。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贞和李恽在李愔的支持下,集结起十万大军,以横扫千军之势入侵北天竺,一路上连灭十数国,其它小国一看风向不对,大都选择了投降。其中更有不少人早就改信新婆罗门教,因此在看到李贞的大军时,反而一个个准备好食水迎接大军的到来。这些人中不但有平民,更有不少行政和宗教贵族。
也正是在这种绝对实力的碾压下,以及北天竺新婆罗门教徒的里应外合下,使得李贞大军的进攻速度很快,有时候甚至刚到一个小国的边境,对方从上到下就已经做好投降的准备了,最后才用了仅仅两个半月,整个北天竺就已经完全的落到李贞和李恽手中,他们的天竺帝国也总算名副其实了。
对于李贞和李恽如此迅猛的行动,大食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当他们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整个北天竺都已经成为天竺帝国的一部分了,而且在信度河的东岸,李贞亲自带着五万大军驻扎在那里,每天都要进行cāo练。特别是其中的火器部队,河对岸的大食人每天早上都是被火炮轰鸣声叫醒的。
更加让大食人感到惊慌的是,李贞在cāo练部队之余,还调来工匠在河边成立了一座造船工厂,建造了不少中小型的船只,同时还有士卒每天乘着船做登陆训练,好像随时都可能打过河一般。
对于天竺帝国的异常动态,自然引起了大食高层的注意,同时对于李贞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口吞下北天竺也感到十分震惊,这让他们不得不开始正视李贞和李恽的实力,甚至将这个一直被他们忽略的天竺帝国,提升到与大唐、大齐相同的层次。
也就是在天竺帝国吞并北天竺的同时,大唐忽然做出一个更让大食人感到恐慌的决定,数支驻扎在西域的大军开始向西方的波斯行进,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余人,加上契苾何力带领的四万大军,到时驻扎在波斯的总兵力就达到了十万。
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唐增兵,而且还是和天竺帝国相互呼应,这让大食产生一种联想:会不会是大唐和天竺准备联手对付他们,甚至可能要一举夺回刚刚被他们占据的波斯故土?
若是仅仅一个天竺或大唐的话,大食倒还不至于太过害怕,毕竟他们两国都有自己的缺点,大唐是因为距离西亚太远,无论他们的国力再怎么鼎盛,也不可能支撑太多的兵力长时间征战。天竺则是新立,国内还没有完全平定,哪怕是扩张,力度也很有限。但若是他们两国联手的话,那么产生的能量可不是一加一等到二那么简单,至少波斯地区的大食军队肯定抵挡不住。
感受到天竺和大唐联手带来的威胁,大食人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派出使节前往大唐和天竺,分别与李世民和李恽、李贞父子三人接触,哪怕无法通过谈判化解战争,但至少也要搞清楚对方的意图。
不过就在大食的使节刚刚派出去时,大食半岛以南的地海面上,却出现了李愔派来的海军舰队,这支三十艘主力战舰的海军并不是仅仅是耀武扬威的转了一圈就回去了,而是在距离大食半岛十分近的哈丰角地区登陆,而且看样子好像还准备长时间驻扎。
这里要说明一下大食半岛,也就是后世的阿拉伯半岛的地形。大食半岛和非洲之间就是红海,而在向南出了红海之后,则进入到后世的亚丁湾海域,亚丁湾位于大食半岛和非洲之角之间。
所谓非洲之角,其实就是后世的索马里半岛,因为它的地形像是一支犀牛角,所以人们就很形象的称其为非洲之角,而在非洲之角的顶端,则被人称为哈丰角,李愔派出的海军就是在哈丰角地区登陆,并且还做出一副长期驻守的样子。
哈丰角扼守在亚丁湾的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虽然在因为一些原因,使得哈丰角暂时没有被大食划进统治区内,但其实这里已经有不少大食人迁移过来,使得大食对哈丰角已经有了相当的统治力,可是当李愔的海军在这里停泊并驻扎后,不少大食人都吓的逃回了大食半岛,使得大食人在这里多年的努力化为泡影。
更加严重的是,李愔的海军占据了哈丰角后,距离大食半岛的实在太近了,大食的海军根本不是大齐海军的对手,也就是说,李愔随时可以将军舰开到红海,甚至像李恪在伊比利亚半岛那样,炮轰大食的港口城市。
另外李愔占据哈丰角还有一层意思,这代表着他将自己的触手伸向苏伊士运河的第一步,rì后很可能通过亚丁湾向红海渗透,并一步步的伸向黄金水道苏伊士运河,这条刚刚开通不到十年的运河已经成为大食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所以他们绝对不允许苏伊士运河出现任何差错。
只是这时大食的上层也已经嗅到一种不好的味道,陆地上面临大唐和天竺的双重压力,现在连李愔的大齐海军也前来插上一脚,而且这三国同出一源,甚至可以通俗的说,就是李世民这个当爹的,带着三个儿子准备群殴大食,而且这三国的实力个个都是强劲无比,哪怕是单对单的对上,大食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现在还是三打一。
在这种情况下,大食终于感到一种面临生死关头的恐惧,他们一边加强军备,一边积极的与大唐三国接触,希望可以通过谈判避免这场战争,哪怕是付出一定的代价,他们也愿意,毕竟谁让人家是爷儿四个打他们一个?
对于大食派来的使者,李愔和李恽、李贞三人全都选择了避而不见,只给了使者一句话,那就是让他们去长安找李世民谈去,这件事他们几个做儿子只是听命行事,一切还需要大唐这个母亲来做主。
对于李愔三人的这种态度,更让大食确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这件事果然是以大唐为主,三国联合起来准备向他们大食动手。
明白了这一点后,大食立刻派出几名重量级使者赶赴大唐,而且还是走的海路,先是到达天竺,然后就乘坐着速度极快的蒸汽船,这样看起来好像比走陆路要远很多,但因为蒸汽船的速度很快,最后还是要节省相当多的时间。
这批使者好不容易到达长安后,立刻向李世民提出和谈的要求,不过李世民却故意的将这批大食使者晾了半个月才接见他们,而且态度也表现的不冷不热,这更加大了大食人的心理负担。
其实在大食使者到达长安的那一刻起,李愔威逼大食的计划就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大唐一方面调兵前往波斯,另一方面再由李世民出面和大食谈判。至于李贞和李恽,他们也在信度河做的很好。剩下的李愔则是主动出击,占据了哈丰角这个大食人的咽喉。这种集合的三国的海陆实力,让大食全方位的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威胁。
虽然大食人也怀疑这是大唐的虚张声势,但是他们却不敢赌,毕竟这已经关乎到大食的生死存亡,万一真的惹怒了大唐,从而导致战争的爆发,那么后果绝对不是任何人可以承担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食使节在面对李世民时,表现的十分恭敬,甚至还主动提出,可以在波斯地区归还一些土地,以此来避免战争的爆发。
可惜李世民的胃口却并不仅仅是一些土地就能满足的,他在谈判过程中,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对苏伊士运河的兴趣,甚至还提出只要大食让出这条运河的管理权,那么大唐将会和大食签属一份和平条约,保证大唐不会主动进攻大食。(未完待续。)
尼哈万德一战后,大食东进的步伐终于被更加强大的大唐挡住。不过大食并没有因此停下扩张的脚步,比如在原来的波斯故地,东进的路被堵死后,大食军队开始调头南下,并且很快的占据了尼哈万德以南的地区,也就是后世的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南部地区,与后世的阿拉伯海相临,最东端也已经与北天竺接壤,双方以信度河为界。所谓信度河,其实就是后世位于巴基斯坦国内的印度河。
信度河东南就是北天竺,而且大食也很快就知道了北天竺战乱不休的情况,所以大食的高层已经在研究,是否派兵占领北天竺?只不过因为他们扩张的速度太快,军力已经有些跟不上,所以暂时没有动手。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贞和李恽在李愔的支持下,集结起十万大军,以横扫千军之势入侵北天竺,一路上连灭十数国,其它小国一看风向不对,大都选择了投降。其中更有不少人早就改信新婆罗门教,因此在看到李贞的大军时,反而一个个准备好食水迎接大军的到来。这些人中不但有平民,更有不少行政和宗教贵族。
也正是在这种绝对实力的碾压下,以及北天竺新婆罗门教徒的里应外合下,使得李贞大军的进攻速度很快,有时候甚至刚到一个小国的边境,对方从上到下就已经做好投降的准备了,最后才用了仅仅两个半月,整个北天竺就已经完全的落到李贞和李恽手中,他们的天竺帝国也总算名副其实了。
对于李贞和李恽如此迅猛的行动,大食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当他们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整个北天竺都已经成为天竺帝国的一部分了,而且在信度河的东岸,李贞亲自带着五万大军驻扎在那里,每天都要进行cāo练。特别是其中的火器部队,河对岸的大食人每天早上都是被火炮轰鸣声叫醒的。
更加让大食人感到惊慌的是,李贞在cāo练部队之余,还调来工匠在河边成立了一座造船工厂,建造了不少中小型的船只,同时还有士卒每天乘着船做登陆训练,好像随时都可能打过河一般。
对于天竺帝国的异常动态,自然引起了大食高层的注意,同时对于李贞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口吞下北天竺也感到十分震惊,这让他们不得不开始正视李贞和李恽的实力,甚至将这个一直被他们忽略的天竺帝国,提升到与大唐、大齐相同的层次。
也就是在天竺帝国吞并北天竺的同时,大唐忽然做出一个更让大食人感到恐慌的决定,数支驻扎在西域的大军开始向西方的波斯行进,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余人,加上契苾何力带领的四万大军,到时驻扎在波斯的总兵力就达到了十万。
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唐增兵,而且还是和天竺帝国相互呼应,这让大食产生一种联想:会不会是大唐和天竺准备联手对付他们,甚至可能要一举夺回刚刚被他们占据的波斯故土?
若是仅仅一个天竺或大唐的话,大食倒还不至于太过害怕,毕竟他们两国都有自己的缺点,大唐是因为距离西亚太远,无论他们的国力再怎么鼎盛,也不可能支撑太多的兵力长时间征战。天竺则是新立,国内还没有完全平定,哪怕是扩张,力度也很有限。但若是他们两国联手的话,那么产生的能量可不是一加一等到二那么简单,至少波斯地区的大食军队肯定抵挡不住。
感受到天竺和大唐联手带来的威胁,大食人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派出使节前往大唐和天竺,分别与李世民和李恽、李贞父子三人接触,哪怕无法通过谈判化解战争,但至少也要搞清楚对方的意图。
不过就在大食的使节刚刚派出去时,大食半岛以南的地海面上,却出现了李愔派来的海军舰队,这支三十艘主力战舰的海军并不是仅仅是耀武扬威的转了一圈就回去了,而是在距离大食半岛十分近的哈丰角地区登陆,而且看样子好像还准备长时间驻扎。
这里要说明一下大食半岛,也就是后世的阿拉伯半岛的地形。大食半岛和非洲之间就是红海,而在向南出了红海之后,则进入到后世的亚丁湾海域,亚丁湾位于大食半岛和非洲之角之间。
所谓非洲之角,其实就是后世的索马里半岛,因为它的地形像是一支犀牛角,所以人们就很形象的称其为非洲之角,而在非洲之角的顶端,则被人称为哈丰角,李愔派出的海军就是在哈丰角地区登陆,并且还做出一副长期驻守的样子。
哈丰角扼守在亚丁湾的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虽然在因为一些原因,使得哈丰角暂时没有被大食划进统治区内,但其实这里已经有不少大食人迁移过来,使得大食对哈丰角已经有了相当的统治力,可是当李愔的海军在这里停泊并驻扎后,不少大食人都吓的逃回了大食半岛,使得大食人在这里多年的努力化为泡影。
更加严重的是,李愔的海军占据了哈丰角后,距离大食半岛的实在太近了,大食的海军根本不是大齐海军的对手,也就是说,李愔随时可以将军舰开到红海,甚至像李恪在伊比利亚半岛那样,炮轰大食的港口城市。
另外李愔占据哈丰角还有一层意思,这代表着他将自己的触手伸向苏伊士运河的第一步,rì后很可能通过亚丁湾向红海渗透,并一步步的伸向黄金水道苏伊士运河,这条刚刚开通不到十年的运河已经成为大食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所以他们绝对不允许苏伊士运河出现任何差错。
只是这时大食的上层也已经嗅到一种不好的味道,陆地上面临大唐和天竺的双重压力,现在连李愔的大齐海军也前来插上一脚,而且这三国同出一源,甚至可以通俗的说,就是李世民这个当爹的,带着三个儿子准备群殴大食,而且这三国的实力个个都是强劲无比,哪怕是单对单的对上,大食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现在还是三打一。
在这种情况下,大食终于感到一种面临生死关头的恐惧,他们一边加强军备,一边积极的与大唐三国接触,希望可以通过谈判避免这场战争,哪怕是付出一定的代价,他们也愿意,毕竟谁让人家是爷儿四个打他们一个?
对于大食派来的使者,李愔和李恽、李贞三人全都选择了避而不见,只给了使者一句话,那就是让他们去长安找李世民谈去,这件事他们几个做儿子只是听命行事,一切还需要大唐这个母亲来做主。
对于李愔三人的这种态度,更让大食确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这件事果然是以大唐为主,三国联合起来准备向他们大食动手。
明白了这一点后,大食立刻派出几名重量级使者赶赴大唐,而且还是走的海路,先是到达天竺,然后就乘坐着速度极快的蒸汽船,这样看起来好像比走陆路要远很多,但因为蒸汽船的速度很快,最后还是要节省相当多的时间。
这批使者好不容易到达长安后,立刻向李世民提出和谈的要求,不过李世民却故意的将这批大食使者晾了半个月才接见他们,而且态度也表现的不冷不热,这更加大了大食人的心理负担。
其实在大食使者到达长安的那一刻起,李愔威逼大食的计划就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大唐一方面调兵前往波斯,另一方面再由李世民出面和大食谈判。至于李贞和李恽,他们也在信度河做的很好。剩下的李愔则是主动出击,占据了哈丰角这个大食人的咽喉。这种集合的三国的海陆实力,让大食全方位的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威胁。
虽然大食人也怀疑这是大唐的虚张声势,但是他们却不敢赌,毕竟这已经关乎到大食的生死存亡,万一真的惹怒了大唐,从而导致战争的爆发,那么后果绝对不是任何人可以承担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食使节在面对李世民时,表现的十分恭敬,甚至还主动提出,可以在波斯地区归还一些土地,以此来避免战争的爆发。
可惜李世民的胃口却并不仅仅是一些土地就能满足的,他在谈判过程中,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对苏伊士运河的兴趣,甚至还提出只要大食让出这条运河的管理权,那么大唐将会和大食签属一份和平条约,保证大唐不会主动进攻大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