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鸡生蛋是现代资本运作手段,古时候是不会有的,但这个词意义非常浅显明白,以贺小双的精明自然略一思考就明白。
“萍城有家绸缎庄,叫李记绸缎庄,老板叫李福来,是李家村人。”许慎言说。
李家村与贺家村相邻,是附近最大的一个村子,有一百多户人家,普遍比贺家村的人富裕。而李福来就是李家村最富裕的那个人。
李记绸缎庄在萍城很出名,不仅在于它的有钱,更在于它的少东家李贵才。李福来是李记绸缎庄的掌柜,而李贵才才是李记绸缎庄的实际话事人。
李贵才不过二十五六岁,早年也读过几年书,考学不成后便帮父亲做生意。他眼光独到,办事极为精明,不过数年时间,就将李福来那原来朝不保夕的裁缝铺一举打造成萍城最大的绸缎庄。
人们都说李贵才天生吝啬、贪婪,眼睛看到钱就走不动道,完全钻到钱眼里去了。但这人确实很有本事,有人说,他在路上捡起一枚铜板,隔天就能将它变成两枚。此话虽然夸张,却不失形象。
“李贵才是一只狼,吃羊不吐骨头。”贺小全慢慢的说。
“在弱小的人那里,他是一只狼,但在强大的人面前,他也不过是一只羊。”许慎言说得极具自信。
这一下连贺小双也沉默了,这话明显就透着精神不正常啊。
“崽啊,你不念书了?”许家大婶低声问道。
许慎言犹豫一会,终于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许家大婶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崽啊……你说不念书就不念书了……你叫我下去后怎么见老头子啊……我对不起许家列祖列宗啊。”
许慎言很头疼,这一来就使杀招,摆明是不给谈判的余地了。只能使绝招了。
“娘,你知道萍城县太爷吗?”
许家大婶愣住了,说你的事呢,怎么岔到县太爷身上去了。一愣神,就把酝酿已久的控诉大计给忘了。
“娘,你虽然不出门,但肯定也知道县太爷的外号叫崔三尺吧。”
许家大婶听过这个,不明其意。
“这位大人每到一处,县衙地面都要提前垫高三尺。”
“为什么?”许家大婶从未听过有这等稀奇事,好奇地问。
“因为这位县太爷调任离开以后,县衙地面又会回到原来的高度。”
“为什么?”这下不仅许家大婶好奇,许心兰和贺氏三兄弟也好奇了。
“因为县太爷每次任上都会刮地三尺。”
大家恍然,只有许家大婶听不明白,许心兰悄声解释给她听。
这是方文告诉许慎言的,他自然深信不疑。这方文挺有意思,江西地面大小官员,他几乎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包括一些本应是极隐密的事。似乎就没他不知道的事。
许慎言对方文从不怀疑,这是基于一种天然的信任。即使他们不过见了两次,即使他认为方文还有很多秘密。
许家大婶明白了崔三尺的意思,却不明白儿子说起崔三尺的用意。
“崔三尺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没做官的时候在家乡号称崔神童,同时因为特别孝顺寡母,被府里封为固郡孝子,牌匾现在还挂在崔三尺老家的房子上。”
“这种坏蛋怎么配?”许家大婶愤愤地说。
“错了,他确实配,因为无数人证明,他确实是个大孝子。”
“怎么会?”许家大婶迷惑了,喃喃自语。
“就是读书惹的祸啊!”许慎言痛心疾首地说。
“这跟读书有什么关系?”许家大婶大怒,骂道。
“因为崔三尺只会读书,不会做人。除了对他母亲好外,对任何外人都是刻薄寡恩。做了官后,越来越贪,终于弄到现在这样,人还没到任,崔三尺的名号就先到了。”
许家大婶难掩深深的失落,叹了口气道:“原来只会读书的人这样不好。崽啊,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娘不拦你了。”
“娘,其实不是读书不好,读书很有用,关键是怎样读。要是一心靠着读书去升官发财,这种读书就很不好,还不如不读书呢。不读书顶多就是种田做工,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要是念歪了书,走错了道,真的当起官来,也不会是什么好官,就跟崔三尺这样。读就要读好书,做好人,这样当了官,也是好官,清官。退一万步说,只要念好了书,干什么不可以?何必一定要去考功名、进官场?功名岂是说考就考得中的?举个例子说,城东有个谢天清,从小就有神童之名,十一岁中秀才头名,后来连考十五次乡试,没一次得中。现在年近花甲,正准备考第十六次,你们说近五十年时间花在考功名上,值吗?有这个时间,做点什么不好?非得在这一棵树上吊死?”
“好,许哥儿说得好。”贺小勇拍桌子叫好。
“许哥儿讲的是道理。”贺小双说。
贺小全不说话,但看着许慎言的眼神里透着尊敬。
许心兰的眼睛里则满是顶礼膜拜。
许家大婶不说话,算是认可了。
“其实真要想当官,并不是只有科举这个办法,只要摸准皇上的脉,当官又有何难?我不是不能当官,是不愿罢了。”
尽管今晚听多了许慎言的意外之词,但这句话仍然令大家难以置信。当官不难,又有什么事难呢?没看到无数学子前赴后继,穷尽心思,为的不就是捞个一官半职吗?怎么今天到了许慎言这,就跟今晚是吃白菜还是萝卜一样简单了?摸准皇上的脉?先不说能不能摸准,怎么也得能见到皇上再说吧,可听说很多县老太爷,做了一辈子官,也见不到皇上一面。凭什么你许慎言能见到?
不理大家的质疑,许慎言微笑着岔开了话题。其实他真的有十足把握捞个小官做,只是现在志不在此,不感兴趣罢了。
当下他详细说了说自己的创业计划,这个计划他已想了很久,在探矿的那些天里,他做了份详细的计划书,从原料、设备、厂房、能源、人才、市场等各方面进行了周密计划。
当然说起计划的来源时,他仍旧推到那本并不存在的古书上去。
他将这份计划书告诉方文时,连方文都赞不绝口,更不用说他母亲妹妹和贺氏三兄弟了,要说刚才他们还有一些疑虑的话,现在便彻底无话可说了。
计议已毕,贺氏三兄弟告辞回去。临走,贺小双问出了最后一个疑问:“萍城有钱人也不少,为什么一定要找李贵才借钱?李贵才贪婪吝啬的名声远扬,找他借钱会多吃很多亏。”
“因为李贵才够聪明,”许慎言平静地说道:“因为他够聪明,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清,而且胆子大,敢冒风险。我要找的不仅是一只会生蛋的鸡,还是一个能够共同进退的伙伴。你们应该记住,宁愿去找一个老虎般的对手,不要去找一个绵羊般的队友。”
贺小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破草屋的门轻轻合上,许慎言的话又传了出来:“人们都说李贵才贪婪吝啬,有谁真正明白他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们很快可以看到他另外的一面。”
第二天一早,贺小双就敲响了许家的门,许慎言看到他,倒是吃了一惊。
“许哥儿,我昨晚想了一夜,明白了很多事。今天我要跟你一起去看看,看你怎么说动李贵才,好学上一招。”
许慎言笑了笑道:“那你可能要失望了,我可并没有高招。”
“不管,我一定要跟了去。”
许慎言随便他。两人吃过饭,就往李家村而去。
李福来的宅第在李家村是最大最漂亮的,很好找。两人找到门前,扣响门环,不多时一个下人来开了门。
“你们找谁?”
“听说少东家今日有闲在家,特来拜访。”
那下人狐疑地看着两人破旧的粗布衣衫,想着他们是不是从哪个荒郊野地来的穷亲戚,前来打秋风借钱的。这样想着,那脸色就难看起来,说道:“少东家做着多大的生意,每天忙个不停。哪有时间来见你们?”
贺小双大怒,喝道:“瞎了你的狗眼。这是贺家村的许慎言许秀才,前年县学考试的第一名,前程远大,今日来见见李贵才,你这厮只管混说作甚?”
贺小双在几兄弟面前向以精明见长,因此一向态度温和。然而毕竟是习武世家,心中自有傲气。此时一怒,威势勃发,令人不可小视。
那下人听了,也吓了一跳。李家虽然有钱,毕竟是最底层的商家,这许慎言现在虽然穷困潦倒,怎知以后前途如何。倘若谋了个一官半职,要捏死李家简直轻而易举。
不说他心里后悔。许慎言却是急忙拉住贺小双,笑道:“不怪这位大哥,原本我们就来得唐突,又没有先通名告知,这位大哥尽忠职守,有什么错?”
那下人听了这话,心中那个舒坦,不用提了。心说这秀才公果然是读书人,通情达理,话也说得中听,当下哪敢怠慢,将两人请到正堂用茶,自己给李贵才通报去了。
“萍城有家绸缎庄,叫李记绸缎庄,老板叫李福来,是李家村人。”许慎言说。
李家村与贺家村相邻,是附近最大的一个村子,有一百多户人家,普遍比贺家村的人富裕。而李福来就是李家村最富裕的那个人。
李记绸缎庄在萍城很出名,不仅在于它的有钱,更在于它的少东家李贵才。李福来是李记绸缎庄的掌柜,而李贵才才是李记绸缎庄的实际话事人。
李贵才不过二十五六岁,早年也读过几年书,考学不成后便帮父亲做生意。他眼光独到,办事极为精明,不过数年时间,就将李福来那原来朝不保夕的裁缝铺一举打造成萍城最大的绸缎庄。
人们都说李贵才天生吝啬、贪婪,眼睛看到钱就走不动道,完全钻到钱眼里去了。但这人确实很有本事,有人说,他在路上捡起一枚铜板,隔天就能将它变成两枚。此话虽然夸张,却不失形象。
“李贵才是一只狼,吃羊不吐骨头。”贺小全慢慢的说。
“在弱小的人那里,他是一只狼,但在强大的人面前,他也不过是一只羊。”许慎言说得极具自信。
这一下连贺小双也沉默了,这话明显就透着精神不正常啊。
“崽啊,你不念书了?”许家大婶低声问道。
许慎言犹豫一会,终于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许家大婶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崽啊……你说不念书就不念书了……你叫我下去后怎么见老头子啊……我对不起许家列祖列宗啊。”
许慎言很头疼,这一来就使杀招,摆明是不给谈判的余地了。只能使绝招了。
“娘,你知道萍城县太爷吗?”
许家大婶愣住了,说你的事呢,怎么岔到县太爷身上去了。一愣神,就把酝酿已久的控诉大计给忘了。
“娘,你虽然不出门,但肯定也知道县太爷的外号叫崔三尺吧。”
许家大婶听过这个,不明其意。
“这位大人每到一处,县衙地面都要提前垫高三尺。”
“为什么?”许家大婶从未听过有这等稀奇事,好奇地问。
“因为这位县太爷调任离开以后,县衙地面又会回到原来的高度。”
“为什么?”这下不仅许家大婶好奇,许心兰和贺氏三兄弟也好奇了。
“因为县太爷每次任上都会刮地三尺。”
大家恍然,只有许家大婶听不明白,许心兰悄声解释给她听。
这是方文告诉许慎言的,他自然深信不疑。这方文挺有意思,江西地面大小官员,他几乎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包括一些本应是极隐密的事。似乎就没他不知道的事。
许慎言对方文从不怀疑,这是基于一种天然的信任。即使他们不过见了两次,即使他认为方文还有很多秘密。
许家大婶明白了崔三尺的意思,却不明白儿子说起崔三尺的用意。
“崔三尺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没做官的时候在家乡号称崔神童,同时因为特别孝顺寡母,被府里封为固郡孝子,牌匾现在还挂在崔三尺老家的房子上。”
“这种坏蛋怎么配?”许家大婶愤愤地说。
“错了,他确实配,因为无数人证明,他确实是个大孝子。”
“怎么会?”许家大婶迷惑了,喃喃自语。
“就是读书惹的祸啊!”许慎言痛心疾首地说。
“这跟读书有什么关系?”许家大婶大怒,骂道。
“因为崔三尺只会读书,不会做人。除了对他母亲好外,对任何外人都是刻薄寡恩。做了官后,越来越贪,终于弄到现在这样,人还没到任,崔三尺的名号就先到了。”
许家大婶难掩深深的失落,叹了口气道:“原来只会读书的人这样不好。崽啊,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娘不拦你了。”
“娘,其实不是读书不好,读书很有用,关键是怎样读。要是一心靠着读书去升官发财,这种读书就很不好,还不如不读书呢。不读书顶多就是种田做工,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要是念歪了书,走错了道,真的当起官来,也不会是什么好官,就跟崔三尺这样。读就要读好书,做好人,这样当了官,也是好官,清官。退一万步说,只要念好了书,干什么不可以?何必一定要去考功名、进官场?功名岂是说考就考得中的?举个例子说,城东有个谢天清,从小就有神童之名,十一岁中秀才头名,后来连考十五次乡试,没一次得中。现在年近花甲,正准备考第十六次,你们说近五十年时间花在考功名上,值吗?有这个时间,做点什么不好?非得在这一棵树上吊死?”
“好,许哥儿说得好。”贺小勇拍桌子叫好。
“许哥儿讲的是道理。”贺小双说。
贺小全不说话,但看着许慎言的眼神里透着尊敬。
许心兰的眼睛里则满是顶礼膜拜。
许家大婶不说话,算是认可了。
“其实真要想当官,并不是只有科举这个办法,只要摸准皇上的脉,当官又有何难?我不是不能当官,是不愿罢了。”
尽管今晚听多了许慎言的意外之词,但这句话仍然令大家难以置信。当官不难,又有什么事难呢?没看到无数学子前赴后继,穷尽心思,为的不就是捞个一官半职吗?怎么今天到了许慎言这,就跟今晚是吃白菜还是萝卜一样简单了?摸准皇上的脉?先不说能不能摸准,怎么也得能见到皇上再说吧,可听说很多县老太爷,做了一辈子官,也见不到皇上一面。凭什么你许慎言能见到?
不理大家的质疑,许慎言微笑着岔开了话题。其实他真的有十足把握捞个小官做,只是现在志不在此,不感兴趣罢了。
当下他详细说了说自己的创业计划,这个计划他已想了很久,在探矿的那些天里,他做了份详细的计划书,从原料、设备、厂房、能源、人才、市场等各方面进行了周密计划。
当然说起计划的来源时,他仍旧推到那本并不存在的古书上去。
他将这份计划书告诉方文时,连方文都赞不绝口,更不用说他母亲妹妹和贺氏三兄弟了,要说刚才他们还有一些疑虑的话,现在便彻底无话可说了。
计议已毕,贺氏三兄弟告辞回去。临走,贺小双问出了最后一个疑问:“萍城有钱人也不少,为什么一定要找李贵才借钱?李贵才贪婪吝啬的名声远扬,找他借钱会多吃很多亏。”
“因为李贵才够聪明,”许慎言平静地说道:“因为他够聪明,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清,而且胆子大,敢冒风险。我要找的不仅是一只会生蛋的鸡,还是一个能够共同进退的伙伴。你们应该记住,宁愿去找一个老虎般的对手,不要去找一个绵羊般的队友。”
贺小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破草屋的门轻轻合上,许慎言的话又传了出来:“人们都说李贵才贪婪吝啬,有谁真正明白他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们很快可以看到他另外的一面。”
第二天一早,贺小双就敲响了许家的门,许慎言看到他,倒是吃了一惊。
“许哥儿,我昨晚想了一夜,明白了很多事。今天我要跟你一起去看看,看你怎么说动李贵才,好学上一招。”
许慎言笑了笑道:“那你可能要失望了,我可并没有高招。”
“不管,我一定要跟了去。”
许慎言随便他。两人吃过饭,就往李家村而去。
李福来的宅第在李家村是最大最漂亮的,很好找。两人找到门前,扣响门环,不多时一个下人来开了门。
“你们找谁?”
“听说少东家今日有闲在家,特来拜访。”
那下人狐疑地看着两人破旧的粗布衣衫,想着他们是不是从哪个荒郊野地来的穷亲戚,前来打秋风借钱的。这样想着,那脸色就难看起来,说道:“少东家做着多大的生意,每天忙个不停。哪有时间来见你们?”
贺小双大怒,喝道:“瞎了你的狗眼。这是贺家村的许慎言许秀才,前年县学考试的第一名,前程远大,今日来见见李贵才,你这厮只管混说作甚?”
贺小双在几兄弟面前向以精明见长,因此一向态度温和。然而毕竟是习武世家,心中自有傲气。此时一怒,威势勃发,令人不可小视。
那下人听了,也吓了一跳。李家虽然有钱,毕竟是最底层的商家,这许慎言现在虽然穷困潦倒,怎知以后前途如何。倘若谋了个一官半职,要捏死李家简直轻而易举。
不说他心里后悔。许慎言却是急忙拉住贺小双,笑道:“不怪这位大哥,原本我们就来得唐突,又没有先通名告知,这位大哥尽忠职守,有什么错?”
那下人听了这话,心中那个舒坦,不用提了。心说这秀才公果然是读书人,通情达理,话也说得中听,当下哪敢怠慢,将两人请到正堂用茶,自己给李贵才通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