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中大鸿回老家,一方面为看望父母,一方面是因土地下户这些年来,听说农村的光景比原来好一些,便在私下揣着自己的另一个目的。(云来阁小说文学网www.yunlaige.com)
川南盆地的夏天,地里穿着单衣劳动的人们除了汗流浃背,还有那实在难熬的燥热。大鸿和母亲在自家责任地里理苕藤盘厢,这是为小春播种做的准备。他立起身子揩一把额头上的汗,伸伸腰叹道:“天儿好热啊,身上的汗淌成了河。”熊幺娘说:“哪朝哪代当农民的不是一身苦汗?大鸿,你娃儿总算没让我和你爸的心思白费,现在端着国家的铁饭碗旱涝保收。”“妈,可又怎么样呢?不但没给家里带来什么好处,就连自己的日子也过得要死不活的。”“大鸿,你可不能站在这山望到那山高呀。”“妈,土地下户这些年后,广播电视里都在说农民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真是这样吗?”“我们这里除了几个跑出去做生意的外,靠种庄稼过日子的,只能说勉强可以填饱肚子。要说手头上的钱嘛,能紧巴巴的拖过去就算不错了。”
大鸿暗暗叹息:“这趟回老家本想为华梅做月子借点钱,看来是不行了。”熊幺娘看一眼大鸿说:“大鸿,妈看你这次回来,象心里装着什么事儿。”“妈,我心里有事儿能不给你讲的?放心吧,真的没什么。”“那就好。大鸿,你调动的事儿现在怎样了?”“还说不准儿。”“眼看华梅就要做月子,让妈好担心呀。”“妈,你放心好了,总会有办法的。唉,天儿太热了,我们回家吧。”
路上,大鸿同母亲闲聊中说到丙山大叔,熊幺娘叹一口气说:“唉,你丙山大叔太可怜了。现在人老了又长期病倒在床,现在吃喝拉撒也不能自理。好比在等着死呀。”“他是五保户,村里该管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后,就算是村里有一副好心肠想管管,可又能拿出什么来管呢?要不是几个本家时不时的帮撑他一点,他哪里还能活到今天。”“他不是还有狗儿这个亲侄子嘛。”“唉,这年月,就是亲爹亲娘无钱无势,有的儿女也不认哩。”
土地下户时,五保老人丙山大叔,房子被雨水冲倒,队上处理保管室便留下一间照顾给他住。不久,他因一场大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队里便将他的那份责任地分摊到全队人头上,每季庄稼收割后,同样按人头折算给他五谷杂粮和作物槁杆抵口粮柴禾。刚开始乡邻们还保持着一颗纯朴善良之心,自觉按时按数交到他手中,让他的日子虽过得紧巴但毕竟能凑合。
可他偏偏贱命寿长,赖着阎王爷不去报到。迅猛涌起的“商品潮”很快冲去祖先遗传给人们的美德。于是,不少人先是暗里怨骂他“老不死的贱骨头”接着有人对拿给他的口粮和柴禾借故东推西拖,就是赖着不给。也有人将稻谷从田里打起来还没晒干,又不风去荒壳便过称交数,如果不要就甭想再得到手。队长见了有时说说也不管用,后来便睁只眼儿闭只眼儿或者爱理不理的。本家中好心的熊幺娘余五嫂,只好厚着脸皮去挨家挨户讨要。他病倒床后,谁也没能力和义务送他住医院。只是几户本家有时实在看不下去施舍几块钱,抓点药送给他吃两天。然而,俗话说,日久无孝子。何况老祖宗留下的“良心”余热,现在掉进了“冰窟窿”似的金钱世界里,哪里还有一点不变凉的?
去年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丙山大叔饥寒交迫中,无奈强烈的生欲望驱赶着他,拄着竹拐棍儿,一路摔着跟斗好不容易走到他亲侄子狗儿的家门口敲响门。狗儿和媳妇打开门看见是他,急忙嘟哝着骂罢又把门关了。无论丙山大叔怎么边敲门边放声大哭着哀求,那道冷冰冰的大门一直没打开。
川南盆地的夏天,地里穿着单衣劳动的人们除了汗流浃背,还有那实在难熬的燥热。大鸿和母亲在自家责任地里理苕藤盘厢,这是为小春播种做的准备。他立起身子揩一把额头上的汗,伸伸腰叹道:“天儿好热啊,身上的汗淌成了河。”熊幺娘说:“哪朝哪代当农民的不是一身苦汗?大鸿,你娃儿总算没让我和你爸的心思白费,现在端着国家的铁饭碗旱涝保收。”“妈,可又怎么样呢?不但没给家里带来什么好处,就连自己的日子也过得要死不活的。”“大鸿,你可不能站在这山望到那山高呀。”“妈,土地下户这些年后,广播电视里都在说农民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真是这样吗?”“我们这里除了几个跑出去做生意的外,靠种庄稼过日子的,只能说勉强可以填饱肚子。要说手头上的钱嘛,能紧巴巴的拖过去就算不错了。”
大鸿暗暗叹息:“这趟回老家本想为华梅做月子借点钱,看来是不行了。”熊幺娘看一眼大鸿说:“大鸿,妈看你这次回来,象心里装着什么事儿。”“妈,我心里有事儿能不给你讲的?放心吧,真的没什么。”“那就好。大鸿,你调动的事儿现在怎样了?”“还说不准儿。”“眼看华梅就要做月子,让妈好担心呀。”“妈,你放心好了,总会有办法的。唉,天儿太热了,我们回家吧。”
路上,大鸿同母亲闲聊中说到丙山大叔,熊幺娘叹一口气说:“唉,你丙山大叔太可怜了。现在人老了又长期病倒在床,现在吃喝拉撒也不能自理。好比在等着死呀。”“他是五保户,村里该管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后,就算是村里有一副好心肠想管管,可又能拿出什么来管呢?要不是几个本家时不时的帮撑他一点,他哪里还能活到今天。”“他不是还有狗儿这个亲侄子嘛。”“唉,这年月,就是亲爹亲娘无钱无势,有的儿女也不认哩。”
土地下户时,五保老人丙山大叔,房子被雨水冲倒,队上处理保管室便留下一间照顾给他住。不久,他因一场大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队里便将他的那份责任地分摊到全队人头上,每季庄稼收割后,同样按人头折算给他五谷杂粮和作物槁杆抵口粮柴禾。刚开始乡邻们还保持着一颗纯朴善良之心,自觉按时按数交到他手中,让他的日子虽过得紧巴但毕竟能凑合。
可他偏偏贱命寿长,赖着阎王爷不去报到。迅猛涌起的“商品潮”很快冲去祖先遗传给人们的美德。于是,不少人先是暗里怨骂他“老不死的贱骨头”接着有人对拿给他的口粮和柴禾借故东推西拖,就是赖着不给。也有人将稻谷从田里打起来还没晒干,又不风去荒壳便过称交数,如果不要就甭想再得到手。队长见了有时说说也不管用,后来便睁只眼儿闭只眼儿或者爱理不理的。本家中好心的熊幺娘余五嫂,只好厚着脸皮去挨家挨户讨要。他病倒床后,谁也没能力和义务送他住医院。只是几户本家有时实在看不下去施舍几块钱,抓点药送给他吃两天。然而,俗话说,日久无孝子。何况老祖宗留下的“良心”余热,现在掉进了“冰窟窿”似的金钱世界里,哪里还有一点不变凉的?
去年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丙山大叔饥寒交迫中,无奈强烈的生欲望驱赶着他,拄着竹拐棍儿,一路摔着跟斗好不容易走到他亲侄子狗儿的家门口敲响门。狗儿和媳妇打开门看见是他,急忙嘟哝着骂罢又把门关了。无论丙山大叔怎么边敲门边放声大哭着哀求,那道冷冰冰的大门一直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