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运章下令把方貌下入大牢,听候上司发落。
梁运章今天一顿激将,把方貌绑缚起来,他想:“拿不住司行方,也有了替罪羊。这样不仅向上司有了交代,而且是立了功。或许上司念我会办事,升我做睦州知府呢。”这是他的如意算盘。接下来,他把此事又写了一道呈文,递了上去,在家静候上头消息。他对今天自己的处置方式十分满意,因此他得意洋洋,在家里竟哼起了小曲。
且说方貌被打入大牢后,有个都监府的校尉,唤作夏侯成的,绰号小心眼,和方貌是歙州同乡,平时和方貌关系不错,今天也跟着方貌去追司行方了。后来他听说方貌被打入大牢,连忙跑到方貌家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方貌妻子。方貌妻子一下子慌了神了,不知所措,她对着夏侯成说道:“这可怎么办呀?”夏侯成看她一个妇道人家没有主意,便道:“嫂子,不要着急,我回乡去,把此事报给大老爷知道。让他想想办法。”方貌妻子道:“那就辛苦你了。”她回屋取了几两银子,塞到夏侯成手里道:“兄弟,你快去快回。”夏侯成说声“知道”,扭头就走了。
话分两头。却说方貌世居歙州歙县,他的大哥,唤作方腊,在族里排行十三,因此族人都叫他“方十三”。又因他急公好义,热心为他人排忧解难,在江南东路和两浙路一代颇有名气,于是很多人都呼他作“侠义十三郎”。方腊自幼聪颖好学,博古通今,但苦于没有关系,又不愿投机钻营,故屡试不第。他愤而不再参加。虽然家里穷困,好在弟弟方貌在睦州任团练使,还将就过得去,父母的生活用项多由兄弟方貌供给。方腊为人轻财仗义,有胆有识,但现在虎落平阳,无奈为生活所迫,来到睦州青溪县帮源峒,在一个叫方有常的财主家做工。帮源峒背靠昱岭,三面环山,村前又是青溪,依山傍水,确是一个好地方。更为稀奇的是,在帮源峒的底部,昱岭之下,有一个大山洞,内里十分敞阔,能容纳千人,到夏天村民们都来此纳凉,帮源峒即因此而得名。洞前是方有常家的漆园,有数十亩大,方腊就常年在此采漆。他和长工们一边干活,一边海阔天空的聊,有时聊着聊着就聊到当今天下大势,认为宋朝气数已尽,当有新主出世。有几个同伴都以为方腊智勇齐备,并鼓动他带着大家干大事业。本来方腊愤世嫉俗,听大家一撺掇,也起了举义之心。忽一日,大家干完活计,来到清溪边洗手,方腊说道:“今天天气太热,不若大伙儿干脆跳进青溪洗个澡。”大家一致同意,于是他和大家说说笑笑跳进青溪洗起澡来。说来也奇,往日洗澡,水被大家搅得很混,今天却仍然清澈见底,水波也不大,方腊下到水里,一边洗,一边和大家逗乐,不经意间低头朝水里望去,却见自己的倒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一副皇帝装束,他以为是自己幻觉,让其他人来看,依然如此。于是大家都说:“原来你是条真龙,快领着大家干吧!”方腊亦自奇之,自忖道:“莫非上天确有此意与我?”于是他道:“再等一等,看一看局势如何变化,咱们要沉得住气。顺势而行。”就在此时,方貌那边出事了。
且说夏侯成怕官府的人跟踪,他从方貌家后门出来,走东门出城,然后绕到城北再向西行。天将黑时,夏侯成到了青溪县。一到清溪县界,他便向人打听方有常家住哪里。路旁一个老者端着饭碗在自家门楼下吃饭,听得有人打听方有常,便站起来道:“哎哟,你大概是外地人吧,方有常可是方圆百里闻名的大财主啊!”夏侯成忙下马道:“老先生,我从睦州来,确实不知道此地情况。请指点在下。”老者道:“哦!我告诉你,你顺着青溪继续向西北走,到了山凹边,那个村子就叫做帮源峒,方有常就是那个村的大财主。”夏侯成道:“谢过老伯。”然后按着老者所指的方向继续打马前行。
且说夏侯成来到帮源峒,打听到方腊住在漆园,他径直来到漆园,看见漆园中一排茅草房,他便下马,把马拴在一棵漆树上,走上前去喊道:“喂!方腊方大哥可住在此处。”方腊正在屋里吃晚饭,忽听得有人呼他姓名,放下碗迎了出来。他对来人道:“我是方腊。你是——”夏侯成道:“哎呀,我可找到你啦。”方腊道:“走,有话屋里讲。”夏侯成跟着方腊来到屋里,方腊拉过一只矮凳让夏侯成坐下。夏侯成迫不及待说道:“我从睦州来,有急事相告。”方腊道:“哎哟,跑了这么远的路,我给你盛饭去。”说着,去到伙房端了一碗粥,拿了两个大饼。进屋把粥和大饼递给夏侯成道:“来,一边吃,一边说话。”夏侯成跑了一天的路,着实又饿又累,接过碗和大饼,喝了一口粥,又啃了一口大饼,道:“方貌哥哥出事了。”方腊忙问道:“怎么回事?”夏侯成把方貌追赶司行方的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然后道:“请大哥赶快拿主意,方貌嫂子急得不得了。我还得连夜回去,不然,明天点卯不见我,势必引起他们怀疑。”方腊道:“兄弟,吃晚饭你就回去,这事我来想办法。”夏侯成道:“要快,方貌哥的事他们已经上报了。”方腊道:“知道。你回去告诉我弟妹,让他放心好了。”
只因此信传得及时,只教:帮源峒里聚虎豹,江南八州响惊雷。
毕竟方腊得了此消息怎的安排,能否救出弟弟方貌,且听下回分解。
褚先生语:司行方放陆行儿无意,方貌放司行方有情。刘文远、梁运章都是阴险之辈,但天意不灭两位好汉,出一个夏侯成急公好义,引出方腊公,点了一把火,照亮东南方。自此,《南水浒传》开篇了。
梁运章今天一顿激将,把方貌绑缚起来,他想:“拿不住司行方,也有了替罪羊。这样不仅向上司有了交代,而且是立了功。或许上司念我会办事,升我做睦州知府呢。”这是他的如意算盘。接下来,他把此事又写了一道呈文,递了上去,在家静候上头消息。他对今天自己的处置方式十分满意,因此他得意洋洋,在家里竟哼起了小曲。
且说方貌被打入大牢后,有个都监府的校尉,唤作夏侯成的,绰号小心眼,和方貌是歙州同乡,平时和方貌关系不错,今天也跟着方貌去追司行方了。后来他听说方貌被打入大牢,连忙跑到方貌家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方貌妻子。方貌妻子一下子慌了神了,不知所措,她对着夏侯成说道:“这可怎么办呀?”夏侯成看她一个妇道人家没有主意,便道:“嫂子,不要着急,我回乡去,把此事报给大老爷知道。让他想想办法。”方貌妻子道:“那就辛苦你了。”她回屋取了几两银子,塞到夏侯成手里道:“兄弟,你快去快回。”夏侯成说声“知道”,扭头就走了。
话分两头。却说方貌世居歙州歙县,他的大哥,唤作方腊,在族里排行十三,因此族人都叫他“方十三”。又因他急公好义,热心为他人排忧解难,在江南东路和两浙路一代颇有名气,于是很多人都呼他作“侠义十三郎”。方腊自幼聪颖好学,博古通今,但苦于没有关系,又不愿投机钻营,故屡试不第。他愤而不再参加。虽然家里穷困,好在弟弟方貌在睦州任团练使,还将就过得去,父母的生活用项多由兄弟方貌供给。方腊为人轻财仗义,有胆有识,但现在虎落平阳,无奈为生活所迫,来到睦州青溪县帮源峒,在一个叫方有常的财主家做工。帮源峒背靠昱岭,三面环山,村前又是青溪,依山傍水,确是一个好地方。更为稀奇的是,在帮源峒的底部,昱岭之下,有一个大山洞,内里十分敞阔,能容纳千人,到夏天村民们都来此纳凉,帮源峒即因此而得名。洞前是方有常家的漆园,有数十亩大,方腊就常年在此采漆。他和长工们一边干活,一边海阔天空的聊,有时聊着聊着就聊到当今天下大势,认为宋朝气数已尽,当有新主出世。有几个同伴都以为方腊智勇齐备,并鼓动他带着大家干大事业。本来方腊愤世嫉俗,听大家一撺掇,也起了举义之心。忽一日,大家干完活计,来到清溪边洗手,方腊说道:“今天天气太热,不若大伙儿干脆跳进青溪洗个澡。”大家一致同意,于是他和大家说说笑笑跳进青溪洗起澡来。说来也奇,往日洗澡,水被大家搅得很混,今天却仍然清澈见底,水波也不大,方腊下到水里,一边洗,一边和大家逗乐,不经意间低头朝水里望去,却见自己的倒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一副皇帝装束,他以为是自己幻觉,让其他人来看,依然如此。于是大家都说:“原来你是条真龙,快领着大家干吧!”方腊亦自奇之,自忖道:“莫非上天确有此意与我?”于是他道:“再等一等,看一看局势如何变化,咱们要沉得住气。顺势而行。”就在此时,方貌那边出事了。
且说夏侯成怕官府的人跟踪,他从方貌家后门出来,走东门出城,然后绕到城北再向西行。天将黑时,夏侯成到了青溪县。一到清溪县界,他便向人打听方有常家住哪里。路旁一个老者端着饭碗在自家门楼下吃饭,听得有人打听方有常,便站起来道:“哎哟,你大概是外地人吧,方有常可是方圆百里闻名的大财主啊!”夏侯成忙下马道:“老先生,我从睦州来,确实不知道此地情况。请指点在下。”老者道:“哦!我告诉你,你顺着青溪继续向西北走,到了山凹边,那个村子就叫做帮源峒,方有常就是那个村的大财主。”夏侯成道:“谢过老伯。”然后按着老者所指的方向继续打马前行。
且说夏侯成来到帮源峒,打听到方腊住在漆园,他径直来到漆园,看见漆园中一排茅草房,他便下马,把马拴在一棵漆树上,走上前去喊道:“喂!方腊方大哥可住在此处。”方腊正在屋里吃晚饭,忽听得有人呼他姓名,放下碗迎了出来。他对来人道:“我是方腊。你是——”夏侯成道:“哎呀,我可找到你啦。”方腊道:“走,有话屋里讲。”夏侯成跟着方腊来到屋里,方腊拉过一只矮凳让夏侯成坐下。夏侯成迫不及待说道:“我从睦州来,有急事相告。”方腊道:“哎哟,跑了这么远的路,我给你盛饭去。”说着,去到伙房端了一碗粥,拿了两个大饼。进屋把粥和大饼递给夏侯成道:“来,一边吃,一边说话。”夏侯成跑了一天的路,着实又饿又累,接过碗和大饼,喝了一口粥,又啃了一口大饼,道:“方貌哥哥出事了。”方腊忙问道:“怎么回事?”夏侯成把方貌追赶司行方的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然后道:“请大哥赶快拿主意,方貌嫂子急得不得了。我还得连夜回去,不然,明天点卯不见我,势必引起他们怀疑。”方腊道:“兄弟,吃晚饭你就回去,这事我来想办法。”夏侯成道:“要快,方貌哥的事他们已经上报了。”方腊道:“知道。你回去告诉我弟妹,让他放心好了。”
只因此信传得及时,只教:帮源峒里聚虎豹,江南八州响惊雷。
毕竟方腊得了此消息怎的安排,能否救出弟弟方貌,且听下回分解。
褚先生语:司行方放陆行儿无意,方貌放司行方有情。刘文远、梁运章都是阴险之辈,但天意不灭两位好汉,出一个夏侯成急公好义,引出方腊公,点了一把火,照亮东南方。自此,《南水浒传》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