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爷这是不是老糊涂,怎么能答应这样的要求呢?朝廷一但立宪,可是后患无穷,今后这江山还是不是姓爱新觉罗了。老佛爷精明一世,怎么这时糊涂起来了。”
“是啊,现在汉臣己经是尾大难掉了,东南之地都是只知有督抚,而不知有朝廷,如果再行立宪之制,岂不是早晚都要把祖宗的基业都给败光了。”
“我看袁世凯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分明是包藏祸心,以立宪为名,图谋夺权才是真。”
“嗯!我早就说过袁世凯其人,鹰视狼顾,有莽操之像,不可付之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的袁世凯反情已萌,理应当速诛之方是。可恨奕劻、端方这些人,不仅还和袁世凯勾结,竟然也支持立宪,如果不是他们两人在傍唆使,老佛爷也未必会受袁世凯的蒙骗,实在是可恨。”
“我看老佛爷也是一时受了蒙骗,不如大家一起进宫去见老佛爷,哭述陈情,请老佛爷收回成命为是。”
“对对对,我看这样很好,肃亲王,你到是发个话啊,以为如何?”
肃亲王善耆看了看众人,摇了摇头,道:“我看我们就是进宫去求老佛爷,也是没有用的,老佛爷是绝对不会收回成命,相反还会痛斥我们,所以我们就别去找这个没趣了。”
听了肃亲王的话,房间里顿时炸了锅,在场的共有8人,除了主人肃亲王善耆之外,其他7人是恭亲王溥伟、贝勒载润、良弼﹑溥伟﹑铁良、荣庆、荫昌、毓朗等人,都是满族权贵派的骨干人物。
在清廷下旨,决议派大臣出洋考察各国的政体经济的当天,肃亲王就这7个人招集到自己的府邸里,协商对策。虽然在军机改组中,满族权贵派遭到了重创,铁良、荣庆都被排出军机,现在军机处里没有一个人,但满族权贵派并不太在意,毕竟现在的清廷还是满族在当家,而满族权贵派的绝大部份成员不是宗室,就是世袭的爵位,进不进军机,他们对朝政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清廷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基本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但由于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因此和汉族建立的王朝还是有些不同之处。最大的特点就是还保留着一些部落政治的特色,满族是做为一个整体,对王朝的统治都有一定的义务和权力,并且对君主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简单来说清廷的皇帝首先是满族的部落酋长,其次才是王朝的君主,因此清廷皇帝的统治基础是满族权贵的支持,没有这个支持,清廷皇帝就难以保持自己的皇权;而满族权贵的权势,也是建立在皇权的基础上,只要皇权还在,那么满族权贵的权势也就有了保障,双方互相扶持,形成了一个共赢的局面。尽管在太平天国之后,汉臣崛起,但汉臣的势力主要是在地方上,而在朝廷中枢,仍然是由满族掌控,咸丰以后,军机领班均由亲王出任,也可以作是满族对自身权力的巩固。
而立宪制度,就是要限制皇权,而一但皇权受到了削弱,满族权贵也就失去了权势的根本,而失去了权势的满族会是什么结果,只看华东政府的排满行动就知道了,因此满族权贵才要竭力的阻止清廷立宪。总之袁世凯力主立宪,是为了自保,即保住自己的权势,也保住自己的性命,满族权贵反对立宪,同样也是为了自保。
肃亲王举了举手,道:“你们大家都听我说,立宪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老佛爷也只是答应派大臣出洋考察,并未说就要立宪,何况考察的内容也包罗万向,并非只为宪制,因此我以为老佛爷是看到舆情汹汹,只能顺水推舟,先派大臣出洋考察,使的是一个缓兵之计而己,这一出洋,至少也是1、2年的光景,如果遇到洋人国内有什么事情,就是拖到3、4年也不是可能的,那时国内说不定又有其他的变动,早就忘了。要知道立宪仍是动摇我大清的根本,以老佛爷之精岂有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其他人听了,也都连连点头,认为肃亲王说的有道理,铁良道:“王爷,我看这次立宪之计,未必那么简单,而且袁世凯包藏祸心,不可不防,还应极早图之为是。”
肃亲王道:“袁世凯有野心是不假,不过要除掉袁世凯,我看到也不难,只需一狱吏既可,大清真正的威胁不在其内,而在其外啊。”
良弼道:“王爷指的是海外华人?”
肃亲王点了点头,道:“海外华人现在以然是公然割据,自设官职,那把朝廷放在眼里,其势之大,比当年长毛更盛,这才是我大清的心腹大患。而且据我所知,在我朝中的汉臣多有和海外华人有勾结,李鸿章便是其一,他在青岛投资数十万,开了两个工厂,可见其心意,而袁世凯和海外华人亦有交情,怕就怕朝中的汉臣和海外华人里应外合,共同图谋我大清的江山啊。”
这话说完后,有几个人也紧张了起来,荫昌道:“确实如此,不知王爷有什么好办法吗?”
肃亲王道:“还是那个办法,我们要说动老佛爷,出兵辽西。”
荣庆皱了皱眉,道:“王爷,请恕我直言,出兵辽西,势必会和日、俄两国,及海外华人正面冲突,以我大清现在的力量,单独对付一家都难有胜算,何况是以一敌三呢?”
肃亲王呵呵笑道:“我就知道你们会担心这个,现在俄国己被日本击败,因此不足为虑,以去其一。而日本你们也大可以放心,我和日本政府的代表川岛浪速己经谈过了,日本不会与我大淸为敌,而且也支持我大清出兵辽西,并承诺在击败俄国之后,将辽东之地归还给我大清。”
铁良道:“只怕日本是存心不良,大概他们是怕海外华人趁势进攻辽东,因此才鼓动我大清出兵辽西,牵制海外华人吧。我们也不可不防啊。”
肃亲王道:“昨天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和我谈过,说英国会保证在日俄战争结束以后,促使日本退出辽东,将东北之地仍然归还给我大清。但要求我大清马上派兵进驻辽西,以压制海外华人。”
铁良道:“王爷,洋人之言,俱不可轻信。”
肃亲王道:“我也知道洋人之言都不可轻信,但现在日俄双方在辽东争斗,我们如果再无做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祖宗的龙兴之地落入日俄之手,再不就是被海外华人所取,而朝廷出兵进驻辽西,一则可压制海外华人,二则无论日俄那方获胜,我们都可以趁机收复一些地方,甚致收回东北之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三则可以趁机总揽兵权,只要我们有兵权在手,又何惧袁世凯呢?”
铁良听了也不禁有些心动起来,他是满人中少有的军事人材,而慈禧也将他作为牵制袁世凯的一枚重要棋子,因此尽管将铁良罢出军机,但还是让他改任兵部尚书,仍然掌管兵权,只是铁良一直苦于自己手里没有军队,如果能够趁着出兵辽西的机会,掌握一支军队,对铁良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不过铁良毕竟是有些真材实料的人,就算是日俄均不会与清廷为敌,但海外华人也不是好惹的,别看铁良在军机处里叫得凶,要求朝廷出兵辽西,但一来是知道李鸿章必会阻拦;二来出兵辽西也不是要和海外华人为敌,只是控制锦州以外的地区。而真要和海外华人为敌交战,铁良还真没这个胆量。
于是铁良道:“王爷,各位,不是我长海外华人的威风,以朝廷现在的实力,要和海外华人为敌,恐怕还有些力所不逮啊。”
肃亲王呵呵笑道:“铁良说得不错,不过我己早有安排,不瞒你们说,我己安排人手暗中潜入山东联络各地府士绅乡豪,准备举旗起事;在上海则是布置下了一批江湖奇士、武林豪杰,只等时机成熟,就要在海外华人的上海新区里大闹一场,最好是能够杀死几个海外华人,一则是让海外华人知道我们的厉害,二则是在海外华人的老家里闹,让他们分不开身来管别的事情,那时我们出兵进驻辽西,还怕海外华人吗?”
其他人听了,也都大为意外,因为谁都没有想到,肃亲王竟然还有这么一手,这些人里面,以铁良、荣庆、良弼三人算是有些才干,这时也都不禁暗自惊讶,肃亲王虽然在幼年有尚武之名,但由于和皇宫的血脉较远,因此成年之后,并没有向恭亲主、醇亲王、礼亲王、庆亲王那样担任重职,一直到庚子国变之后,才出任崇文门正监督、工巡总局管理事务大臣等职务,但这几年来,除了博得一个为官廉洁、体恤下情的名声之外,到也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却没有想到竞然有这样的气魄,在暗中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而毓朗还有些迟疑,道:“这样就行吗?”
肃亲王道:“如今我大清正是多事之秋,国家动摇,我等身为朝廷宗室、勋臣,当竭尽全力,保全大清江山,共渡危机,现在正是一个大好机会,如果还敢放一搏,而是仍然畏首畏尾,等到大厦倾倒,只怕是悔之晚矣。”
铁良听了,也不禁豪气上涌,道:“好,王爷,我赞同你的建议,这次怎样也要搏一搏。”
铁良这一带头,荣庆、良弼也立刻道:“我们也同意王爷之议。”
其他人见了,也都纷纷表示对肃亲王的支持,肃亲王也不禁大喜,道:“好,我们马上联名给朝廷上折。”
“是啊,现在汉臣己经是尾大难掉了,东南之地都是只知有督抚,而不知有朝廷,如果再行立宪之制,岂不是早晚都要把祖宗的基业都给败光了。”
“我看袁世凯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分明是包藏祸心,以立宪为名,图谋夺权才是真。”
“嗯!我早就说过袁世凯其人,鹰视狼顾,有莽操之像,不可付之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的袁世凯反情已萌,理应当速诛之方是。可恨奕劻、端方这些人,不仅还和袁世凯勾结,竟然也支持立宪,如果不是他们两人在傍唆使,老佛爷也未必会受袁世凯的蒙骗,实在是可恨。”
“我看老佛爷也是一时受了蒙骗,不如大家一起进宫去见老佛爷,哭述陈情,请老佛爷收回成命为是。”
“对对对,我看这样很好,肃亲王,你到是发个话啊,以为如何?”
肃亲王善耆看了看众人,摇了摇头,道:“我看我们就是进宫去求老佛爷,也是没有用的,老佛爷是绝对不会收回成命,相反还会痛斥我们,所以我们就别去找这个没趣了。”
听了肃亲王的话,房间里顿时炸了锅,在场的共有8人,除了主人肃亲王善耆之外,其他7人是恭亲王溥伟、贝勒载润、良弼﹑溥伟﹑铁良、荣庆、荫昌、毓朗等人,都是满族权贵派的骨干人物。
在清廷下旨,决议派大臣出洋考察各国的政体经济的当天,肃亲王就这7个人招集到自己的府邸里,协商对策。虽然在军机改组中,满族权贵派遭到了重创,铁良、荣庆都被排出军机,现在军机处里没有一个人,但满族权贵派并不太在意,毕竟现在的清廷还是满族在当家,而满族权贵派的绝大部份成员不是宗室,就是世袭的爵位,进不进军机,他们对朝政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清廷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基本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但由于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因此和汉族建立的王朝还是有些不同之处。最大的特点就是还保留着一些部落政治的特色,满族是做为一个整体,对王朝的统治都有一定的义务和权力,并且对君主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简单来说清廷的皇帝首先是满族的部落酋长,其次才是王朝的君主,因此清廷皇帝的统治基础是满族权贵的支持,没有这个支持,清廷皇帝就难以保持自己的皇权;而满族权贵的权势,也是建立在皇权的基础上,只要皇权还在,那么满族权贵的权势也就有了保障,双方互相扶持,形成了一个共赢的局面。尽管在太平天国之后,汉臣崛起,但汉臣的势力主要是在地方上,而在朝廷中枢,仍然是由满族掌控,咸丰以后,军机领班均由亲王出任,也可以作是满族对自身权力的巩固。
而立宪制度,就是要限制皇权,而一但皇权受到了削弱,满族权贵也就失去了权势的根本,而失去了权势的满族会是什么结果,只看华东政府的排满行动就知道了,因此满族权贵才要竭力的阻止清廷立宪。总之袁世凯力主立宪,是为了自保,即保住自己的权势,也保住自己的性命,满族权贵反对立宪,同样也是为了自保。
肃亲王举了举手,道:“你们大家都听我说,立宪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老佛爷也只是答应派大臣出洋考察,并未说就要立宪,何况考察的内容也包罗万向,并非只为宪制,因此我以为老佛爷是看到舆情汹汹,只能顺水推舟,先派大臣出洋考察,使的是一个缓兵之计而己,这一出洋,至少也是1、2年的光景,如果遇到洋人国内有什么事情,就是拖到3、4年也不是可能的,那时国内说不定又有其他的变动,早就忘了。要知道立宪仍是动摇我大清的根本,以老佛爷之精岂有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其他人听了,也都连连点头,认为肃亲王说的有道理,铁良道:“王爷,我看这次立宪之计,未必那么简单,而且袁世凯包藏祸心,不可不防,还应极早图之为是。”
肃亲王道:“袁世凯有野心是不假,不过要除掉袁世凯,我看到也不难,只需一狱吏既可,大清真正的威胁不在其内,而在其外啊。”
良弼道:“王爷指的是海外华人?”
肃亲王点了点头,道:“海外华人现在以然是公然割据,自设官职,那把朝廷放在眼里,其势之大,比当年长毛更盛,这才是我大清的心腹大患。而且据我所知,在我朝中的汉臣多有和海外华人有勾结,李鸿章便是其一,他在青岛投资数十万,开了两个工厂,可见其心意,而袁世凯和海外华人亦有交情,怕就怕朝中的汉臣和海外华人里应外合,共同图谋我大清的江山啊。”
这话说完后,有几个人也紧张了起来,荫昌道:“确实如此,不知王爷有什么好办法吗?”
肃亲王道:“还是那个办法,我们要说动老佛爷,出兵辽西。”
荣庆皱了皱眉,道:“王爷,请恕我直言,出兵辽西,势必会和日、俄两国,及海外华人正面冲突,以我大清现在的力量,单独对付一家都难有胜算,何况是以一敌三呢?”
肃亲王呵呵笑道:“我就知道你们会担心这个,现在俄国己被日本击败,因此不足为虑,以去其一。而日本你们也大可以放心,我和日本政府的代表川岛浪速己经谈过了,日本不会与我大淸为敌,而且也支持我大清出兵辽西,并承诺在击败俄国之后,将辽东之地归还给我大清。”
铁良道:“只怕日本是存心不良,大概他们是怕海外华人趁势进攻辽东,因此才鼓动我大清出兵辽西,牵制海外华人吧。我们也不可不防啊。”
肃亲王道:“昨天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和我谈过,说英国会保证在日俄战争结束以后,促使日本退出辽东,将东北之地仍然归还给我大清。但要求我大清马上派兵进驻辽西,以压制海外华人。”
铁良道:“王爷,洋人之言,俱不可轻信。”
肃亲王道:“我也知道洋人之言都不可轻信,但现在日俄双方在辽东争斗,我们如果再无做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祖宗的龙兴之地落入日俄之手,再不就是被海外华人所取,而朝廷出兵进驻辽西,一则可压制海外华人,二则无论日俄那方获胜,我们都可以趁机收复一些地方,甚致收回东北之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三则可以趁机总揽兵权,只要我们有兵权在手,又何惧袁世凯呢?”
铁良听了也不禁有些心动起来,他是满人中少有的军事人材,而慈禧也将他作为牵制袁世凯的一枚重要棋子,因此尽管将铁良罢出军机,但还是让他改任兵部尚书,仍然掌管兵权,只是铁良一直苦于自己手里没有军队,如果能够趁着出兵辽西的机会,掌握一支军队,对铁良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不过铁良毕竟是有些真材实料的人,就算是日俄均不会与清廷为敌,但海外华人也不是好惹的,别看铁良在军机处里叫得凶,要求朝廷出兵辽西,但一来是知道李鸿章必会阻拦;二来出兵辽西也不是要和海外华人为敌,只是控制锦州以外的地区。而真要和海外华人为敌交战,铁良还真没这个胆量。
于是铁良道:“王爷,各位,不是我长海外华人的威风,以朝廷现在的实力,要和海外华人为敌,恐怕还有些力所不逮啊。”
肃亲王呵呵笑道:“铁良说得不错,不过我己早有安排,不瞒你们说,我己安排人手暗中潜入山东联络各地府士绅乡豪,准备举旗起事;在上海则是布置下了一批江湖奇士、武林豪杰,只等时机成熟,就要在海外华人的上海新区里大闹一场,最好是能够杀死几个海外华人,一则是让海外华人知道我们的厉害,二则是在海外华人的老家里闹,让他们分不开身来管别的事情,那时我们出兵进驻辽西,还怕海外华人吗?”
其他人听了,也都大为意外,因为谁都没有想到,肃亲王竟然还有这么一手,这些人里面,以铁良、荣庆、良弼三人算是有些才干,这时也都不禁暗自惊讶,肃亲王虽然在幼年有尚武之名,但由于和皇宫的血脉较远,因此成年之后,并没有向恭亲主、醇亲王、礼亲王、庆亲王那样担任重职,一直到庚子国变之后,才出任崇文门正监督、工巡总局管理事务大臣等职务,但这几年来,除了博得一个为官廉洁、体恤下情的名声之外,到也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却没有想到竞然有这样的气魄,在暗中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而毓朗还有些迟疑,道:“这样就行吗?”
肃亲王道:“如今我大清正是多事之秋,国家动摇,我等身为朝廷宗室、勋臣,当竭尽全力,保全大清江山,共渡危机,现在正是一个大好机会,如果还敢放一搏,而是仍然畏首畏尾,等到大厦倾倒,只怕是悔之晚矣。”
铁良听了,也不禁豪气上涌,道:“好,王爷,我赞同你的建议,这次怎样也要搏一搏。”
铁良这一带头,荣庆、良弼也立刻道:“我们也同意王爷之议。”
其他人见了,也都纷纷表示对肃亲王的支持,肃亲王也不禁大喜,道:“好,我们马上联名给朝廷上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