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国的輿论压力,慈禧当然也不敢怠慢,虽然现在的局势是安定下来了,但大淸却并没有恢复元气,尽管有穿越者的参与,清廷并没有赔偿巨额白银,丧失大量主权,但庚子国变对清廷造成的影响依旧相当巨大,首先是让朝廷几乎彻底淸零,几乎除北京以外的所有报纸都可以指责朝廷的不是,其次是东南互保使地方督抚势力大增,虽然还没有达到藩镇割据的状态,但清廷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的支使了。
而对清廷最大的打击是华东政府的成立,以廉洁高效作风,亲民开化的执政,对外强硬,勇于维护国家主权的行力,都令清廷完全相形见绌。正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华东政府就像是一面镜子,将清廷的每一个缺点都无限的放大出来,而这一次的护侨行动,再一次将清廷逼到了墙角。
慈禧当然明白,如果朝廷再拿不出一点作为来,恐怕就危险了。因此立刻以光绪的名议,招集军机大臣,商议对策,怎样对海外华人进行嘉奖,缓解朝廷目前面对的困局。
除死了荣禄和告病的李鸿章外,其余6位军机大臣到是全部都来了,但商议的结果却有些出乎慈禧的意料,6位满汉军机大臣竟然口径一致,认为在这个时候,不能或者说是没有必要对海外华人进行嘉奖。
不过虽然这次满汉大臣的意见少有的一致,但所考虑的角度却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在山东青州发生的排满事件,使满人对华东政府都没有好感,由其是满族贵权更是有极大的怨恨情绪,这种情绪自然也反应在朝中官员中,满族的军机大臣中,庆亲王一向为人圆滑,从来不得罪人,因此并不发表意见,而荣庆、铁良却都是年轻气盛,对华东政府恨不能立刻出兵剿灭,只是无奈有心无力,那会同意给海外华人进行嘉奖。
于是两人纷纷发言, 概然程述海外华人的行为完全是目无朝廷,狂妄尊大,而且擅自和外国签约,罪大之极,朝廷不予责问己是天恩,又怎么能嘉奖,如果因此而嘉奖海外华人,地方督抚均校仿之,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吗。而对上书要求嘉奖海外华人的官员给予严惩,最好摆除几个地方大员。
但两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慈禧打断,其实这些大道理慈禧都明白,以海外华人的言行做为,灭十族都不为过,但现在说这些有用吗?至于因此而摆除几个地方大员,说不定还会把他们给逼反了,慈禧现在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空洞的大道理。
而汉大臣的理由是海外华人并不会在乎朝廷的嘉奖,而且朝廷己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因为现在对海外华人进行嘉奖,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因此还不如干脆置之不理,至于官员们的上拆,还有民间的舆情,张之洞认为就是一阵风潮,只要朝廷不理,过一段时间也就完了,不必太在意。
应该说汉大臣说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光绪不置可否,不过慈禧的心里却还是没有底,因为汉大臣的建议,说白了就是当缩头乌龟,然后就是听天由命。虽然说对付官员和民间舆情,确实可以装乌龟躲过去,但海外华人是没法躲的,朝廷就是想当缩头乌龟,也要海外华人答应才行。
在这个时候,慈禧才想起李鸿章,如果说大清国还有一个人能够解决目前的困境,那么这个人就只能是李鸿章了,看来现在的大清国还离不开这位李中堂啊。于是慈禧让众军机大臣退下,然后命令李莲英去请李鸿章进宫面君,并且严令李莲英,一定要把李鸿章给请来。
慈禧当然知道,李鸿章虽然有病,但还不致于不能上朝理事,他这是在朝廷,其实就是自己表示不满,当然慈禧也明白,如果当初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现在朝廷也不致于这么被动了。因此慈禧派李莲英去请李鸿章,也就等于是向李鸿章赔礼了,谁都知道李莲英是慈禧的第一心腹,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慈禧太后,能够让李莲英亲自去请的,也只有几位亲王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让李总管去请李中堂,这也算是给足了李鸿章面子。当然也同时是把李鸿章逼到墙角,如果连李莲英都请不动李鸿章,那么就只有皇帝或老佛爷亲自上门去请了,那么李鸿章是打算干什么?而由此也可见慈禧的权术确实己经达到了致高境界。
果然,李总管亲自出马,立刻就马到成功,李鸿章颤颤巍巍的随李莲英进宫,不过李莲英也给足了李鸿章面子,还专门派了两名小太监,把李鸿章一路扶到慈禧的坤宁宫,当然李鸿章一人给打赏了100两白银。
进宫以后,李鸿章给慈禧和光绪见礼,慈禧还专门给李鸿章赐座,总之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对得住李鸿章了。
等李鸿章坐下之后,慈禧才道:“李鸿章,现在的事情你都是知道的,现在就等你拿个法了。”
李鸿章到是胸有成竹,因为他早就己经想好了办法,于是道:“老臣以为,朝廷应该立刻嘉奖海外华人,而且应该重奖,犹加礼遇,并且诏告天下。”
慈禧和光绪听了,也都不禁都愣住了,因为李鸿章的建议到真是与众不同啊。而慈禧还在品位李鸿章这个建议的含义时,光绪却有些忍不住了,道:“现在嘉奖海外华人,有用吗?只怕是他们看不上朝廷的嘉奖啊。”
现在光绪对海外华人的态度也十分矛盾,虽然他佩服海外华人的做为,但也知道海外华人的最终目地是取清廷而代之,这是光绪所不能接受的,不过在光绪的心里还存在着一丝幻想,就是现在海外华人不服朝廷,是因为慈禧当政,而如果自己能力主政,一定能够折服海外华人,真正为大清效力的,这到不是光绪狂妄自大,而是光绪和海外华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大清真正富强起来。因此有时光绪甚致幻想,自己掌权之后,一定亲自到山东请出海外华人主持国事,而自己宁愿校仿英王,只做一个虚君。不过现在,光绪的目标和慈禧是一致的,就是安抚海外华人,平息民间的舆情。
李鸿章道:“回皇上,看不看得上朝廷的嘉奖,是海外华人的事,但奖不奖可是朝廷的事了,这次海外华人爪哇护侨,不仅救护了海外侨民,而且还扬中国的国威于海外,确实是为朝廷立下大功,而朝廷先前没有下诏追任已是大错,现在如果还不嘉奖,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慈禧道:“如果朝廷不闻不问,过段时间民间舆情或可自动平息了。”
李鸿章道:“太后,民间舆情纵然可以平息,但人心却己尽失,而朝廷现在嘉奖海外华人,虽然晚了一些,但也应尤加恩厚,以示天恩,诏告天下,尚可亡羊补牢,总也好过不闻不问啊。”
光绪现在到有些明白了李鸿章的意思,既然是奖晚了,那么就奖重一些来弥补,这样到是可以平息一些官员的情绪和民间的舆论,只是海外华人吃不吃这一套,光绪现在也知道海外华人并不在乎朝廷的官职。于是道:“如果朝廷这么做,会安抚得了海外华人吗?”
李鸿章道:“此番嘉奖,还应派遣与海外华人交好的朝廷重臣为钦差,或可成功。”
光绪也点了点头,看来不仅是要重奖,而且还要打感情牌,虽然成不成没有把握,但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总比其他人提出的不闻不问当缩头乌龟要靠谱的多。
这时慈禧忽然问道:“李鸿章,那么你以为应该封海外华人什么官职为好呢?”
李鸿章道:“封爵,建藩均可。”
慈禧这才微微点了点头,封爵在清确实是极高的荣誉,以李鸿章的位高权重,也不过只封了个一等伯爵,曾国藩、左宗棠都与李鸿章齐名,但生前的爵位也只是伯爵,死后才追封成候爵。如果给海外华人封几个候爵,甚致是公爵,也算是特加奖赏了,而建藩更是只有在清廷开国时才有过的特例。不过 候爵也好,公爵也好,尊贵是尊贵,但却都是虚衔,并没有实权;建藩到是有极大的权力,但现在山东实际己形同割据,建藩不过卖给他们一个空头人情,但也确实是应付得过去了。但这样封赏,对全国的舆论确实交待得过去了,而海外华人就算不吃这一套,但也不好意思再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动作,当然如果海外华人还不满意,那就谁也没有办法了。
慈禧沉呤了一会,才道:“那么你说的钦差大臣,有人选吗?”
李鸿章道:“臣己有人选,直隶总督袁世凯可当此任。”
光绪立刻道:“袁世凯又不是军机大臣,岂能担此大任。”
李鸿章道:“军机大臣当中,无人可担此任。”
光绪迟疑了一下,才道:“要说和海外华人有交情的,朕记得张之洞好像和海外华人有些交情,难道他不能担任钦差吗?”
李鸿章道:“张香涛和海外华人确实有些交情,但一则张香涛年事已高,二则而此番钦差之行,关系重大,当忍辱负重,袁世凯虽不是军机大臣,但也是直隶总督,不承多让。而且袁世凯驻守天津,和海外华人素有来往,和不少海外华人都颇有私谊,唯有袁世凯可担此大任。”
光绪还想说什么,只听慈禧轻轻咳嗽了一声,立刻就闭口不语了。
慈禧道:“好吧,这件事情,容我和皇帝再商议一下。”
而对清廷最大的打击是华东政府的成立,以廉洁高效作风,亲民开化的执政,对外强硬,勇于维护国家主权的行力,都令清廷完全相形见绌。正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华东政府就像是一面镜子,将清廷的每一个缺点都无限的放大出来,而这一次的护侨行动,再一次将清廷逼到了墙角。
慈禧当然明白,如果朝廷再拿不出一点作为来,恐怕就危险了。因此立刻以光绪的名议,招集军机大臣,商议对策,怎样对海外华人进行嘉奖,缓解朝廷目前面对的困局。
除死了荣禄和告病的李鸿章外,其余6位军机大臣到是全部都来了,但商议的结果却有些出乎慈禧的意料,6位满汉军机大臣竟然口径一致,认为在这个时候,不能或者说是没有必要对海外华人进行嘉奖。
不过虽然这次满汉大臣的意见少有的一致,但所考虑的角度却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在山东青州发生的排满事件,使满人对华东政府都没有好感,由其是满族贵权更是有极大的怨恨情绪,这种情绪自然也反应在朝中官员中,满族的军机大臣中,庆亲王一向为人圆滑,从来不得罪人,因此并不发表意见,而荣庆、铁良却都是年轻气盛,对华东政府恨不能立刻出兵剿灭,只是无奈有心无力,那会同意给海外华人进行嘉奖。
于是两人纷纷发言, 概然程述海外华人的行为完全是目无朝廷,狂妄尊大,而且擅自和外国签约,罪大之极,朝廷不予责问己是天恩,又怎么能嘉奖,如果因此而嘉奖海外华人,地方督抚均校仿之,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吗。而对上书要求嘉奖海外华人的官员给予严惩,最好摆除几个地方大员。
但两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慈禧打断,其实这些大道理慈禧都明白,以海外华人的言行做为,灭十族都不为过,但现在说这些有用吗?至于因此而摆除几个地方大员,说不定还会把他们给逼反了,慈禧现在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空洞的大道理。
而汉大臣的理由是海外华人并不会在乎朝廷的嘉奖,而且朝廷己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因为现在对海外华人进行嘉奖,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因此还不如干脆置之不理,至于官员们的上拆,还有民间的舆情,张之洞认为就是一阵风潮,只要朝廷不理,过一段时间也就完了,不必太在意。
应该说汉大臣说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光绪不置可否,不过慈禧的心里却还是没有底,因为汉大臣的建议,说白了就是当缩头乌龟,然后就是听天由命。虽然说对付官员和民间舆情,确实可以装乌龟躲过去,但海外华人是没法躲的,朝廷就是想当缩头乌龟,也要海外华人答应才行。
在这个时候,慈禧才想起李鸿章,如果说大清国还有一个人能够解决目前的困境,那么这个人就只能是李鸿章了,看来现在的大清国还离不开这位李中堂啊。于是慈禧让众军机大臣退下,然后命令李莲英去请李鸿章进宫面君,并且严令李莲英,一定要把李鸿章给请来。
慈禧当然知道,李鸿章虽然有病,但还不致于不能上朝理事,他这是在朝廷,其实就是自己表示不满,当然慈禧也明白,如果当初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现在朝廷也不致于这么被动了。因此慈禧派李莲英去请李鸿章,也就等于是向李鸿章赔礼了,谁都知道李莲英是慈禧的第一心腹,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慈禧太后,能够让李莲英亲自去请的,也只有几位亲王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让李总管去请李中堂,这也算是给足了李鸿章面子。当然也同时是把李鸿章逼到墙角,如果连李莲英都请不动李鸿章,那么就只有皇帝或老佛爷亲自上门去请了,那么李鸿章是打算干什么?而由此也可见慈禧的权术确实己经达到了致高境界。
果然,李总管亲自出马,立刻就马到成功,李鸿章颤颤巍巍的随李莲英进宫,不过李莲英也给足了李鸿章面子,还专门派了两名小太监,把李鸿章一路扶到慈禧的坤宁宫,当然李鸿章一人给打赏了100两白银。
进宫以后,李鸿章给慈禧和光绪见礼,慈禧还专门给李鸿章赐座,总之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对得住李鸿章了。
等李鸿章坐下之后,慈禧才道:“李鸿章,现在的事情你都是知道的,现在就等你拿个法了。”
李鸿章到是胸有成竹,因为他早就己经想好了办法,于是道:“老臣以为,朝廷应该立刻嘉奖海外华人,而且应该重奖,犹加礼遇,并且诏告天下。”
慈禧和光绪听了,也都不禁都愣住了,因为李鸿章的建议到真是与众不同啊。而慈禧还在品位李鸿章这个建议的含义时,光绪却有些忍不住了,道:“现在嘉奖海外华人,有用吗?只怕是他们看不上朝廷的嘉奖啊。”
现在光绪对海外华人的态度也十分矛盾,虽然他佩服海外华人的做为,但也知道海外华人的最终目地是取清廷而代之,这是光绪所不能接受的,不过在光绪的心里还存在着一丝幻想,就是现在海外华人不服朝廷,是因为慈禧当政,而如果自己能力主政,一定能够折服海外华人,真正为大清效力的,这到不是光绪狂妄自大,而是光绪和海外华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大清真正富强起来。因此有时光绪甚致幻想,自己掌权之后,一定亲自到山东请出海外华人主持国事,而自己宁愿校仿英王,只做一个虚君。不过现在,光绪的目标和慈禧是一致的,就是安抚海外华人,平息民间的舆情。
李鸿章道:“回皇上,看不看得上朝廷的嘉奖,是海外华人的事,但奖不奖可是朝廷的事了,这次海外华人爪哇护侨,不仅救护了海外侨民,而且还扬中国的国威于海外,确实是为朝廷立下大功,而朝廷先前没有下诏追任已是大错,现在如果还不嘉奖,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慈禧道:“如果朝廷不闻不问,过段时间民间舆情或可自动平息了。”
李鸿章道:“太后,民间舆情纵然可以平息,但人心却己尽失,而朝廷现在嘉奖海外华人,虽然晚了一些,但也应尤加恩厚,以示天恩,诏告天下,尚可亡羊补牢,总也好过不闻不问啊。”
光绪现在到有些明白了李鸿章的意思,既然是奖晚了,那么就奖重一些来弥补,这样到是可以平息一些官员的情绪和民间的舆论,只是海外华人吃不吃这一套,光绪现在也知道海外华人并不在乎朝廷的官职。于是道:“如果朝廷这么做,会安抚得了海外华人吗?”
李鸿章道:“此番嘉奖,还应派遣与海外华人交好的朝廷重臣为钦差,或可成功。”
光绪也点了点头,看来不仅是要重奖,而且还要打感情牌,虽然成不成没有把握,但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总比其他人提出的不闻不问当缩头乌龟要靠谱的多。
这时慈禧忽然问道:“李鸿章,那么你以为应该封海外华人什么官职为好呢?”
李鸿章道:“封爵,建藩均可。”
慈禧这才微微点了点头,封爵在清确实是极高的荣誉,以李鸿章的位高权重,也不过只封了个一等伯爵,曾国藩、左宗棠都与李鸿章齐名,但生前的爵位也只是伯爵,死后才追封成候爵。如果给海外华人封几个候爵,甚致是公爵,也算是特加奖赏了,而建藩更是只有在清廷开国时才有过的特例。不过 候爵也好,公爵也好,尊贵是尊贵,但却都是虚衔,并没有实权;建藩到是有极大的权力,但现在山东实际己形同割据,建藩不过卖给他们一个空头人情,但也确实是应付得过去了。但这样封赏,对全国的舆论确实交待得过去了,而海外华人就算不吃这一套,但也不好意思再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动作,当然如果海外华人还不满意,那就谁也没有办法了。
慈禧沉呤了一会,才道:“那么你说的钦差大臣,有人选吗?”
李鸿章道:“臣己有人选,直隶总督袁世凯可当此任。”
光绪立刻道:“袁世凯又不是军机大臣,岂能担此大任。”
李鸿章道:“军机大臣当中,无人可担此任。”
光绪迟疑了一下,才道:“要说和海外华人有交情的,朕记得张之洞好像和海外华人有些交情,难道他不能担任钦差吗?”
李鸿章道:“张香涛和海外华人确实有些交情,但一则张香涛年事已高,二则而此番钦差之行,关系重大,当忍辱负重,袁世凯虽不是军机大臣,但也是直隶总督,不承多让。而且袁世凯驻守天津,和海外华人素有来往,和不少海外华人都颇有私谊,唯有袁世凯可担此大任。”
光绪还想说什么,只听慈禧轻轻咳嗽了一声,立刻就闭口不语了。
慈禧道:“好吧,这件事情,容我和皇帝再商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