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取得满洲里战役胜利的消息很快就传开,各方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首先是在华东政府内部,以及中国的其他地区,尽管现在中国的民众己经对人民军打胜仗习以为常了,但胜利还是能够鼓舞人心,何况这时的中国,也需要更多的胜利消息,因此在中国各地,又轩起了新一轮的狂欢。
而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虽然华东政府击败了俄军,解除了西北方向的威胁,但并没有彻底扭转目前面临的不利局面,只要是华东政府无法战胜英法远征军,那么这次取得的胜利是没有意义的。
德国【莱茵报】在报导了战争的过程结果之后,则认为这一战的结果再一次彻底暴露了俄军的无能和战斗力的底落,而且俄国撤出了满洲里之后,远东地区将变得极为危险,并很有可能彻底失去远东地区的领土,昔日的欧洲宪兵将不可避免的陷入衰弱。
相比美国、德国置身事外的超然态度,作为远东战争的另一个当事方日本,则就要谨慎的多了,政府得知了满洲里战役的结果之后,立刻经过决议,严令本国各新闻媒体,不许报导任何有关满洲里战役的新闻。
尽管现在日本的民间对俄国仍然是敌视态度,但日本社会各界也基本都知道,在对抗华东政府这件事情上,俄国和日本是在同一条船上,因此俄军在西北一带驻扎,可以牵制人民军的兵力,而俄军大败,则可以让华东政府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日本和远征军,这自然是绝对不利于日本的消息。
本来在第二次鸭绿江之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士气低落,再加上受战争的影响,日本国内的经济十分低弥,民众的心气己低落到了谷底。后来还是受英法远征军出动,并得到英法两国的资金支助,经济有所好转,民心士气这才免强振作了一些,日本政府绝不允许任何能够打击国内民心士气的消息公布。
不过对民众可以隐瞒消息,但日本的政府、军方却要引起警觉,因为华东政府的目标己经很明确了,就是在远征军还没有到达之前,先彻底击败俄国、日本,好集中全力对付远征军,因此在击败了俄军之后,华东政府的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日本。要么是跨过鸭绿江,攻入朝鲜半岛,要么是再攻击日本本土。而无论是那一种,日本恐怕都很难抵挡。现在日本在朝鲜半岛还有5个师团,的10万左右军队,基本都是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也是日本反攻的主要力量,但缺少武器弹药,现在日本的海运线被彻底切断,日本无法给朝鲜半岛运送军队所需的物资,而日本海军己经所剩无几,也很难阻挡人民军的海上进攻。
在这大敌当前的时刻,日本陆军部、海军部也不得暂时放下矛盾,携手应对马上就要到来的危机,最终决定一但人民军攻入朝鲜半岛,日军决不能和人民军正面硬拼,而是应利用朝鲜半岛北部多山地形和人民军周旋;而在日本本土,则加强沿岸的防御,海军剩余的舰队也要抓住时机,果断出击,给人民军制造麻烦。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口号,坚持3个月,便可迎候胜利。
而另外两个当事国家,英国、法国对俄军的失利就显得十分轻松,英国的【泰晤士报】社评就认为:俄军的失利对战争的影响并不大,因为远征军是以海军为主,而且参战的地点主要是在黄海区域,离俄军的战场很远,因此俄军对远征军基本不会有多少帮助,失利也不会影响远征军。
法国【巴黎日报】则认为:俄军的这次失利有很大的偶然性,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俄军的兵力未能全部集结到位,这才让人民军有机可趁,而现在俄军退守赤塔,正好可以重新修整,并等待从欧洲方向的军队到位,然后再集中力量卷土重来。
其实英国、法国政府对俄军在满洲里战役中的失利都是相当恼火的,因为这个失利不仅是让远征军失去了一个在西北方向牵制人民军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远征军己经整军出发的情况下,是对远征军士兵的一次严重打击,毕竟在远征军里,还有一份部俄国军舰。因此在这个时候,英法两国也只能故作轻松状,尽力的淡化俄军的失利,避免对远征军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这时处境最内尬尴的还是清廷。华东政府击败俄军,收复呼伦贝尔、满洲里,以中国的立场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清廷却知道,这样的好事越多,对清廷也就越是不利,如果华东政府真的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那么清廷估计也就走到头了。只是清廷的为难之处在于,又不能以此来指责华东政府,因为现在华东政府的声望己是如日中天,除了极少清廷的死忠之外,几乎全国上下的民众,甚致还有不少的官员都在为华东政府的胜利而欢呼,如果清廷在这个时候去指责华东政府,恐怕不用华东政府出兵,民众和官员的唾沫就可以将清廷喷死。
于是清廷最终还是选择了鸵鸟政策,就装不知道,什么也不说,什么都不做,就这样混一天算一天的过。当然可以在暗地里诅咒华东政府,输掉这场战争。
华东政府当然不会理外界的声音,青岛军委向东北战区下令,留下第3军和一个骑兵旅守卫满洲里至齐齐哈尔一线的地区,并且趁着这个机会,沿铁路线两侧在蒙古地区进行渗透,以扩大华东政府在蒙古的势力范围,因为这个时候,蒙古的分裂势力在俄国的支持下十分猖獗,现在华东政府己经踏进蒙古一只脚了,当然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敲打。由其是那些参与帮助俄军作战的蒙古部落,可以拉出一二个典型进行打击,以震摄其他蒙古各部,以后都要老实一点了。
第2军则撤回到哈尔滨驻守,同时兼管从哈尔演到沈阳的防务,并继续执行东北地区缴匪的工作。而且同时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等也都要立刻展开。
而就在这时,一直留在青岛的德国海因里希亲王来到外事委员会,拜访了李三杰。
原来和海因里希亲王联络的一直都是秦铮,不过现在秦铮去了东北,因此海因里希有事只能接正常的外交流程,和外事委进行交流、沟通。好在是亲王和李三杰也有过工作来往,互相认识,只是没有和秦铮那样建立较好的私人关系。
李三杰当然十分热情的接待了亲王。双方分宾主落座,李三杰首先道:“亲王阁下来拜访我,有什么事情吗?”
海因里希道:“委员先生,我受我国皇帝陛下的委托,代表德国皇室、政府,对人民军取得满洲里战役的胜利,向华东政府表示祝贺。”
李三杰呵呵笑道:“哦!感谢德国皇帝陛下,也感谢德国政府,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海因里希道:“不过委员先生,请恕我直言,虽然你们击败了俄军,收复了满洲里,又取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但从总体来看,现在的局势还是对华东政府很不利啊,因为英法两国组织的远征军才是华东政府最大的对手,如果不能战胜远征军,就算对俄国取得再多的胜利也是没有用的。”
李三杰点了点头,道:“亲王阁下,您说得很对,我们发动满洲里战役的目地也就是先击败俄军,然后才好一心一意的应对远征军。”
海因里希道:“坦白的说,远征军的实力太强大了,由其海军实力,因此要想战胜远征军,这难度恐怕不是一般的大啊。”
李三杰听了,心里也在飞快思索,海因里希找自己说这些话什么用意,要恐吓华东政府吗?不过华东政府和德国的关系一向良好,德国在这个时候没必要和华东政府交恶吧。于是李三杰中规中据道:“那又有办法,再难也要打这一仗。我们其实是并不愿和英国、法国为敌的,但英国、法国不愿意与我们和平相处,执意要发动这次远征,那么我们除了奋起应战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还是那句话,和平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靠一方的努为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海因里希道:“委员先生,我们德国在欧洲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华东政府需要,我们德国愿意从中进行调停,尽可能的避免战争发生。现在远征军还没有到远东,和平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李三杰听了,到是十分意外,德国居然想调停华东政府和英国、法国,就国家实力和影响力来说,德国当然是够份量的,但现在并不是调停的时候。因为首先是华东政府在这个时候是不可能让步的,而英法两国组织了如此规模庞大的远征军,当然也不可能接受华东政府的条件,因此也可以说,从普茨茅斯谈判破裂的那一刻起,这场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双方都没有后退,让步的空间了。
首先是在华东政府内部,以及中国的其他地区,尽管现在中国的民众己经对人民军打胜仗习以为常了,但胜利还是能够鼓舞人心,何况这时的中国,也需要更多的胜利消息,因此在中国各地,又轩起了新一轮的狂欢。
而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虽然华东政府击败了俄军,解除了西北方向的威胁,但并没有彻底扭转目前面临的不利局面,只要是华东政府无法战胜英法远征军,那么这次取得的胜利是没有意义的。
德国【莱茵报】在报导了战争的过程结果之后,则认为这一战的结果再一次彻底暴露了俄军的无能和战斗力的底落,而且俄国撤出了满洲里之后,远东地区将变得极为危险,并很有可能彻底失去远东地区的领土,昔日的欧洲宪兵将不可避免的陷入衰弱。
相比美国、德国置身事外的超然态度,作为远东战争的另一个当事方日本,则就要谨慎的多了,政府得知了满洲里战役的结果之后,立刻经过决议,严令本国各新闻媒体,不许报导任何有关满洲里战役的新闻。
尽管现在日本的民间对俄国仍然是敌视态度,但日本社会各界也基本都知道,在对抗华东政府这件事情上,俄国和日本是在同一条船上,因此俄军在西北一带驻扎,可以牵制人民军的兵力,而俄军大败,则可以让华东政府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日本和远征军,这自然是绝对不利于日本的消息。
本来在第二次鸭绿江之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士气低落,再加上受战争的影响,日本国内的经济十分低弥,民众的心气己低落到了谷底。后来还是受英法远征军出动,并得到英法两国的资金支助,经济有所好转,民心士气这才免强振作了一些,日本政府绝不允许任何能够打击国内民心士气的消息公布。
不过对民众可以隐瞒消息,但日本的政府、军方却要引起警觉,因为华东政府的目标己经很明确了,就是在远征军还没有到达之前,先彻底击败俄国、日本,好集中全力对付远征军,因此在击败了俄军之后,华东政府的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日本。要么是跨过鸭绿江,攻入朝鲜半岛,要么是再攻击日本本土。而无论是那一种,日本恐怕都很难抵挡。现在日本在朝鲜半岛还有5个师团,的10万左右军队,基本都是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也是日本反攻的主要力量,但缺少武器弹药,现在日本的海运线被彻底切断,日本无法给朝鲜半岛运送军队所需的物资,而日本海军己经所剩无几,也很难阻挡人民军的海上进攻。
在这大敌当前的时刻,日本陆军部、海军部也不得暂时放下矛盾,携手应对马上就要到来的危机,最终决定一但人民军攻入朝鲜半岛,日军决不能和人民军正面硬拼,而是应利用朝鲜半岛北部多山地形和人民军周旋;而在日本本土,则加强沿岸的防御,海军剩余的舰队也要抓住时机,果断出击,给人民军制造麻烦。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口号,坚持3个月,便可迎候胜利。
而另外两个当事国家,英国、法国对俄军的失利就显得十分轻松,英国的【泰晤士报】社评就认为:俄军的失利对战争的影响并不大,因为远征军是以海军为主,而且参战的地点主要是在黄海区域,离俄军的战场很远,因此俄军对远征军基本不会有多少帮助,失利也不会影响远征军。
法国【巴黎日报】则认为:俄军的这次失利有很大的偶然性,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俄军的兵力未能全部集结到位,这才让人民军有机可趁,而现在俄军退守赤塔,正好可以重新修整,并等待从欧洲方向的军队到位,然后再集中力量卷土重来。
其实英国、法国政府对俄军在满洲里战役中的失利都是相当恼火的,因为这个失利不仅是让远征军失去了一个在西北方向牵制人民军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远征军己经整军出发的情况下,是对远征军士兵的一次严重打击,毕竟在远征军里,还有一份部俄国军舰。因此在这个时候,英法两国也只能故作轻松状,尽力的淡化俄军的失利,避免对远征军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这时处境最内尬尴的还是清廷。华东政府击败俄军,收复呼伦贝尔、满洲里,以中国的立场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清廷却知道,这样的好事越多,对清廷也就越是不利,如果华东政府真的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那么清廷估计也就走到头了。只是清廷的为难之处在于,又不能以此来指责华东政府,因为现在华东政府的声望己是如日中天,除了极少清廷的死忠之外,几乎全国上下的民众,甚致还有不少的官员都在为华东政府的胜利而欢呼,如果清廷在这个时候去指责华东政府,恐怕不用华东政府出兵,民众和官员的唾沫就可以将清廷喷死。
于是清廷最终还是选择了鸵鸟政策,就装不知道,什么也不说,什么都不做,就这样混一天算一天的过。当然可以在暗地里诅咒华东政府,输掉这场战争。
华东政府当然不会理外界的声音,青岛军委向东北战区下令,留下第3军和一个骑兵旅守卫满洲里至齐齐哈尔一线的地区,并且趁着这个机会,沿铁路线两侧在蒙古地区进行渗透,以扩大华东政府在蒙古的势力范围,因为这个时候,蒙古的分裂势力在俄国的支持下十分猖獗,现在华东政府己经踏进蒙古一只脚了,当然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敲打。由其是那些参与帮助俄军作战的蒙古部落,可以拉出一二个典型进行打击,以震摄其他蒙古各部,以后都要老实一点了。
第2军则撤回到哈尔滨驻守,同时兼管从哈尔演到沈阳的防务,并继续执行东北地区缴匪的工作。而且同时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等也都要立刻展开。
而就在这时,一直留在青岛的德国海因里希亲王来到外事委员会,拜访了李三杰。
原来和海因里希亲王联络的一直都是秦铮,不过现在秦铮去了东北,因此海因里希有事只能接正常的外交流程,和外事委进行交流、沟通。好在是亲王和李三杰也有过工作来往,互相认识,只是没有和秦铮那样建立较好的私人关系。
李三杰当然十分热情的接待了亲王。双方分宾主落座,李三杰首先道:“亲王阁下来拜访我,有什么事情吗?”
海因里希道:“委员先生,我受我国皇帝陛下的委托,代表德国皇室、政府,对人民军取得满洲里战役的胜利,向华东政府表示祝贺。”
李三杰呵呵笑道:“哦!感谢德国皇帝陛下,也感谢德国政府,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海因里希道:“不过委员先生,请恕我直言,虽然你们击败了俄军,收复了满洲里,又取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但从总体来看,现在的局势还是对华东政府很不利啊,因为英法两国组织的远征军才是华东政府最大的对手,如果不能战胜远征军,就算对俄国取得再多的胜利也是没有用的。”
李三杰点了点头,道:“亲王阁下,您说得很对,我们发动满洲里战役的目地也就是先击败俄军,然后才好一心一意的应对远征军。”
海因里希道:“坦白的说,远征军的实力太强大了,由其海军实力,因此要想战胜远征军,这难度恐怕不是一般的大啊。”
李三杰听了,心里也在飞快思索,海因里希找自己说这些话什么用意,要恐吓华东政府吗?不过华东政府和德国的关系一向良好,德国在这个时候没必要和华东政府交恶吧。于是李三杰中规中据道:“那又有办法,再难也要打这一仗。我们其实是并不愿和英国、法国为敌的,但英国、法国不愿意与我们和平相处,执意要发动这次远征,那么我们除了奋起应战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还是那句话,和平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靠一方的努为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海因里希道:“委员先生,我们德国在欧洲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华东政府需要,我们德国愿意从中进行调停,尽可能的避免战争发生。现在远征军还没有到远东,和平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李三杰听了,到是十分意外,德国居然想调停华东政府和英国、法国,就国家实力和影响力来说,德国当然是够份量的,但现在并不是调停的时候。因为首先是华东政府在这个时候是不可能让步的,而英法两国组织了如此规模庞大的远征军,当然也不可能接受华东政府的条件,因此也可以说,从普茨茅斯谈判破裂的那一刻起,这场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双方都没有后退,让步的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