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续道:“张大人,不是还有英法两国支持我们吗?英法乃当今世界首强、次强,海外华人再强,总也强不过英法两国吧。又何必惧怕海外华人呢?”
张之洞叹了一口气,心里想着就这样的见识,还当军机大臣,不过世续总比铁良、良弼强些,不会什么事都和汉臣对着干,因此还是耐心的解释道:“西洋诸国皆不可信赖,英国与日本,法国与俄国皆有同盟之约,此举分明是为助自己的盟国,而让我大清去与海外华人为敌,不安好心,我们岂可上当。”
良弼有些不服气,道:“张大人之言,分明就是惧海外华人如虎,如此退让,只会足涨海外华人之气焰,海外华人所有今日之势,就在朝廷往日过于纵容,太后、皇上切不可听信他的馋言。”
张之洞也怒道:“照你们的之意,是将朝廷孤注一掷,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良弼正要说话,只听一个太监进来报道:“禀太后、皇上,外面有袁世凯袁大人候旨,有重要军情要面禀太后、皇上。”
光绪也有些意外,因为袁世凯应是明天才能回京,怎么今天就回来了,难到是真的有重要的军情吗?光绪看了慈禧一眼,见慈禧微点头,更道:“宣袁世凯进见。”
时间不长,袁世凯从殿外走来,行完礼之后道:“禀太后、皇上,臣昨日收到河北告急,发生民变、邯郸、冀州、大名三州失守,臣不敢隐瞒,才急赶回北京报与太后、皇上。”
听了袁世凯的话之后,满朝的大臣都是一片震惊,虽然邯郸、冀州、大名都在河北省的南方,离北京还远,但毕竞还是在河北省的境内,而且是在河北的景廷宾、赵三多等义和团余众起义之后,河北发生的第一次民变事件。
其实现在谁都知道盘居在河南、湖北一带的匪贼其实就是华东政府的一个分支,只是他们并没有向河北境内扩张,而且主要是在乡村之间活动,极少攻占县城,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威胁,因此也就都装作没看见,其实现在河湖根据地控制的实际地区己经达到了河南、湖北两省的近一半,单以控制的领土区域而言,己经超过了山东。
现在这伙匪贼终于向河北下手了。而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也都明白过来,这是华东政府在向清廷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如果清廷执意要出兵东北,那么华东政府就会在河北扩张。
张之洞立刻道:“太后、皇上,攘外必先安内,如今河北民变,切不可坐视不理,出兵关外之事,还是暂作罢论吧。”
这时慈禧道:“好吧,关外的事情就先放到一边,你们且说说河北民变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张之洞,你觉得该怎么办好呢?”
张之洞迟疑了一下,道:“臣以为应当派人和海外华人交涉,或可劝退海外华人。” 张之洞很明白,华东政府这么做只是为了警告清廷,还不会和清廷翻脸,毕竟现在华东政府的重心在辽东。因此只要清廷保证出兵东北,华东政府就会收手,甚致是将己夺的三个州府让出来,张之洞还是有相当的信心。
慈禧“哼”了一声,道:“袁世凯,你认为呢?”
袁世凯道:“回禀太后,依臣之见,是可忍,孰不可忍,海外华人如此猖獗,朝廷不可再忍气吞声,当举兵征之,平定民乱,收复三州。”
饶是慈禧一直不动声色,这时也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其实慈禧是相当恼火的,这几年前她可以对华东政府再三忍让,却没想到华东政府竟然得寸进尺,这次居然名目张胆的武力威胁自己,不过慈禧也知道张之洞的建议确实是最可行的办法,只是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但袁世凯在对待海外华人的态度也一直是以忍让为主,没想到这次居然提出这么激进的建议来。
慈禧还没有发话,光绪己道:“袁世凯,朝廷出兵平乱,可行吗?”
袁世凯道:“当然可行,海外华人出兵关外还可以说是收复国土,或可哄骗一时,朝廷出兵关外也难免有所诽议,但海外华人纵容部众在关內作乱,则是罪不容赦,朝廷出兵讨之,名正言顺;而且现在海外华人正在辽东与日、俄作战,自然无瑕顾忌关內,朝廷出兵平叛,当势如破竹,何况朝廷练兵数年,正为此时所用,臣不材愿领军出征,平定叛乱,以振我大清之威,以报朝廷之恩。”
光绪听了也颇为兴奋,原来穿越者刚上岸时,光绪一度还把穿越者当作自己的希望,幻想着在穿越者的帮助下,夺回权力,亲掌朝政,然后拔乱反正,任贤用能,励精图治,中兴大清。不过穿越者后来的做为也彻底打破了光绪的幻想,这才明白海外华人是要改朝换代,彻底取代清廷,因此光绪对华东政府的态度大变,他毕竟还是清廷的皇帝,不可能允许清廷被颠覆。
不过光绪也知道现在清廷还不能完全得罪华东政府,在处理与华东政府关系时要小心翼翼,并以忍让为主,到是和慈禧颇为一致。不过听袁世凯这么一说,光绪也有些动心,因为袁世凯说的确实有道理,趁着华东政府在辽东战场上和日、俄激战的时候,收拾一下他们在河南的部属,既不会过度激怒海外华人,又可以展示一下朝廷这几年来练兵的成果,也挫一挫海外华人的气焰。但光绪现在虽然比庚子国变之前要自由一些,但也是什么事情都不能作主的,因此转向慈禧,道:“太后以为如何。”
这时铁良道:“太后、皇上,奴材以为袁大人之言有理,这正是一个打击海外华人的大好机会,奴材愿领军出征,为国尽力。”
一般来说,凡是袁世凯赞成的事情,铁良都会反对,这次赞同袁世凯的建议,实在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因为听了袁世凯这一席话,铁良也意识到这一个大好机会,虽然在河南、湖北一带闹事的匪贼也是海外华人的同党,但他们毕竞是草寇山贼的性质,比正规军的人民军当然要好对付得多,如果由自己领军出征,不仅可以建立功勋,而且还能趁机从袁世凯手里夺走兵权,由其是袁世凯向慈禧请战,铁良更是认定,决不能让袁世凯抢这个差事,否则再想从袁世凯手里把兵权夺过来可就难了,因此铁良也赶忙出来要领军出征。
慈禧却迟疑了起来,袁世凯的那番话,也让慈禧颇有些动心,能够有机会教训一下海外华人,出一口恶气到也是好的,不过慈禧现在可要慎重得多,因为慈禧虽然把政治权术玩得出神入画,但对军事却并不怎么精通,因此也无从判断袁世凯的那番话到底有几分把握,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过了好一会儿,慈禧才道:“张之洞,你认为如何呢?”
张之洞道:“回禀太后,臣也以为此议可行。”
慈禧却皱了皱眉,道:“朝廷出兵平乱,虽然是当务之急,但如果海外华人趁此机会,击败日俄军队,占领辽东之地,又当如何应付呢?”
张之洞道:“日俄皆非弱者,海外华人纵想击败日俄,亦非易事,纵然击败日俄,自己伤亡也必将惨重,则辽东之地屡遭战火,地方破败,要恢复安宁尚需时日,故臣料海外华人击败日俄,恢复辽东,少则5年,多则10年不可再动刀兵,那时朝廷新军己成,国力己恢复,当可不惧海外华人矣。何况日俄或不甘失败,休养兵力卷土重来,海外华人自顾尚不瑕,又怎有余力再顾及其他。”
其实在袁世凯说完之后,张之洞心里也在衡量如果出兵征伐的成败得失,他和袁世凯虽然没有深交,但也知道袁世凯是不会那这种事情开玩笑的,他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是有几分把握,或者说是他己经和海外华人达成了某种协议,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华东政府现在的目标并不是在河北地区,而是辽东战场上,因此他们的部众在河北闹事,不过是演的一出围魏救赵而己,只要是能够将朝廷拖上几个月,甚致是1年的时间也就够了。张之洞虽然没有打过仗,但练过兵,而且又经历过中法、甲午两场战争,对战事多少有些实际的认知,要比铁良、良弼之类纯纸上谈兵的人强得多。
另外现在清廷和华东政府的沟通渠道主要是张之洞和袁世凯两个人维持,张之洞主要是负责政府层面的沟通,就像这次华东政府就是通过张之洞向清廷发出了战争的威胁,而袁世凯则是在私下里维持,毕竟袁世凯现在还是直隶总督,治所就设在天津,他和华东政府可以随时进行沟通。这几年不断有人弹劾袁世凯和华东政府有勾结交易,虽然都不了了之,但也是无风不起浪,因此张之洞也认定,袁世凯确实很可能和海外华人达成了协议,出兵也是假打假闹,华东政府赢得时间,袁世凯则嬴得战功,各取所需,否则以袁世凯的性格,是决不会这么冒失。
张之洞叹了一口气,心里想着就这样的见识,还当军机大臣,不过世续总比铁良、良弼强些,不会什么事都和汉臣对着干,因此还是耐心的解释道:“西洋诸国皆不可信赖,英国与日本,法国与俄国皆有同盟之约,此举分明是为助自己的盟国,而让我大清去与海外华人为敌,不安好心,我们岂可上当。”
良弼有些不服气,道:“张大人之言,分明就是惧海外华人如虎,如此退让,只会足涨海外华人之气焰,海外华人所有今日之势,就在朝廷往日过于纵容,太后、皇上切不可听信他的馋言。”
张之洞也怒道:“照你们的之意,是将朝廷孤注一掷,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良弼正要说话,只听一个太监进来报道:“禀太后、皇上,外面有袁世凯袁大人候旨,有重要军情要面禀太后、皇上。”
光绪也有些意外,因为袁世凯应是明天才能回京,怎么今天就回来了,难到是真的有重要的军情吗?光绪看了慈禧一眼,见慈禧微点头,更道:“宣袁世凯进见。”
时间不长,袁世凯从殿外走来,行完礼之后道:“禀太后、皇上,臣昨日收到河北告急,发生民变、邯郸、冀州、大名三州失守,臣不敢隐瞒,才急赶回北京报与太后、皇上。”
听了袁世凯的话之后,满朝的大臣都是一片震惊,虽然邯郸、冀州、大名都在河北省的南方,离北京还远,但毕竞还是在河北省的境内,而且是在河北的景廷宾、赵三多等义和团余众起义之后,河北发生的第一次民变事件。
其实现在谁都知道盘居在河南、湖北一带的匪贼其实就是华东政府的一个分支,只是他们并没有向河北境内扩张,而且主要是在乡村之间活动,极少攻占县城,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威胁,因此也就都装作没看见,其实现在河湖根据地控制的实际地区己经达到了河南、湖北两省的近一半,单以控制的领土区域而言,己经超过了山东。
现在这伙匪贼终于向河北下手了。而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也都明白过来,这是华东政府在向清廷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如果清廷执意要出兵东北,那么华东政府就会在河北扩张。
张之洞立刻道:“太后、皇上,攘外必先安内,如今河北民变,切不可坐视不理,出兵关外之事,还是暂作罢论吧。”
这时慈禧道:“好吧,关外的事情就先放到一边,你们且说说河北民变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张之洞,你觉得该怎么办好呢?”
张之洞迟疑了一下,道:“臣以为应当派人和海外华人交涉,或可劝退海外华人。” 张之洞很明白,华东政府这么做只是为了警告清廷,还不会和清廷翻脸,毕竟现在华东政府的重心在辽东。因此只要清廷保证出兵东北,华东政府就会收手,甚致是将己夺的三个州府让出来,张之洞还是有相当的信心。
慈禧“哼”了一声,道:“袁世凯,你认为呢?”
袁世凯道:“回禀太后,依臣之见,是可忍,孰不可忍,海外华人如此猖獗,朝廷不可再忍气吞声,当举兵征之,平定民乱,收复三州。”
饶是慈禧一直不动声色,这时也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其实慈禧是相当恼火的,这几年前她可以对华东政府再三忍让,却没想到华东政府竟然得寸进尺,这次居然名目张胆的武力威胁自己,不过慈禧也知道张之洞的建议确实是最可行的办法,只是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但袁世凯在对待海外华人的态度也一直是以忍让为主,没想到这次居然提出这么激进的建议来。
慈禧还没有发话,光绪己道:“袁世凯,朝廷出兵平乱,可行吗?”
袁世凯道:“当然可行,海外华人出兵关外还可以说是收复国土,或可哄骗一时,朝廷出兵关外也难免有所诽议,但海外华人纵容部众在关內作乱,则是罪不容赦,朝廷出兵讨之,名正言顺;而且现在海外华人正在辽东与日、俄作战,自然无瑕顾忌关內,朝廷出兵平叛,当势如破竹,何况朝廷练兵数年,正为此时所用,臣不材愿领军出征,平定叛乱,以振我大清之威,以报朝廷之恩。”
光绪听了也颇为兴奋,原来穿越者刚上岸时,光绪一度还把穿越者当作自己的希望,幻想着在穿越者的帮助下,夺回权力,亲掌朝政,然后拔乱反正,任贤用能,励精图治,中兴大清。不过穿越者后来的做为也彻底打破了光绪的幻想,这才明白海外华人是要改朝换代,彻底取代清廷,因此光绪对华东政府的态度大变,他毕竟还是清廷的皇帝,不可能允许清廷被颠覆。
不过光绪也知道现在清廷还不能完全得罪华东政府,在处理与华东政府关系时要小心翼翼,并以忍让为主,到是和慈禧颇为一致。不过听袁世凯这么一说,光绪也有些动心,因为袁世凯说的确实有道理,趁着华东政府在辽东战场上和日、俄激战的时候,收拾一下他们在河南的部属,既不会过度激怒海外华人,又可以展示一下朝廷这几年来练兵的成果,也挫一挫海外华人的气焰。但光绪现在虽然比庚子国变之前要自由一些,但也是什么事情都不能作主的,因此转向慈禧,道:“太后以为如何。”
这时铁良道:“太后、皇上,奴材以为袁大人之言有理,这正是一个打击海外华人的大好机会,奴材愿领军出征,为国尽力。”
一般来说,凡是袁世凯赞成的事情,铁良都会反对,这次赞同袁世凯的建议,实在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因为听了袁世凯这一席话,铁良也意识到这一个大好机会,虽然在河南、湖北一带闹事的匪贼也是海外华人的同党,但他们毕竞是草寇山贼的性质,比正规军的人民军当然要好对付得多,如果由自己领军出征,不仅可以建立功勋,而且还能趁机从袁世凯手里夺走兵权,由其是袁世凯向慈禧请战,铁良更是认定,决不能让袁世凯抢这个差事,否则再想从袁世凯手里把兵权夺过来可就难了,因此铁良也赶忙出来要领军出征。
慈禧却迟疑了起来,袁世凯的那番话,也让慈禧颇有些动心,能够有机会教训一下海外华人,出一口恶气到也是好的,不过慈禧现在可要慎重得多,因为慈禧虽然把政治权术玩得出神入画,但对军事却并不怎么精通,因此也无从判断袁世凯的那番话到底有几分把握,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过了好一会儿,慈禧才道:“张之洞,你认为如何呢?”
张之洞道:“回禀太后,臣也以为此议可行。”
慈禧却皱了皱眉,道:“朝廷出兵平乱,虽然是当务之急,但如果海外华人趁此机会,击败日俄军队,占领辽东之地,又当如何应付呢?”
张之洞道:“日俄皆非弱者,海外华人纵想击败日俄,亦非易事,纵然击败日俄,自己伤亡也必将惨重,则辽东之地屡遭战火,地方破败,要恢复安宁尚需时日,故臣料海外华人击败日俄,恢复辽东,少则5年,多则10年不可再动刀兵,那时朝廷新军己成,国力己恢复,当可不惧海外华人矣。何况日俄或不甘失败,休养兵力卷土重来,海外华人自顾尚不瑕,又怎有余力再顾及其他。”
其实在袁世凯说完之后,张之洞心里也在衡量如果出兵征伐的成败得失,他和袁世凯虽然没有深交,但也知道袁世凯是不会那这种事情开玩笑的,他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是有几分把握,或者说是他己经和海外华人达成了某种协议,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华东政府现在的目标并不是在河北地区,而是辽东战场上,因此他们的部众在河北闹事,不过是演的一出围魏救赵而己,只要是能够将朝廷拖上几个月,甚致是1年的时间也就够了。张之洞虽然没有打过仗,但练过兵,而且又经历过中法、甲午两场战争,对战事多少有些实际的认知,要比铁良、良弼之类纯纸上谈兵的人强得多。
另外现在清廷和华东政府的沟通渠道主要是张之洞和袁世凯两个人维持,张之洞主要是负责政府层面的沟通,就像这次华东政府就是通过张之洞向清廷发出了战争的威胁,而袁世凯则是在私下里维持,毕竟袁世凯现在还是直隶总督,治所就设在天津,他和华东政府可以随时进行沟通。这几年不断有人弹劾袁世凯和华东政府有勾结交易,虽然都不了了之,但也是无风不起浪,因此张之洞也认定,袁世凯确实很可能和海外华人达成了协议,出兵也是假打假闹,华东政府赢得时间,袁世凯则嬴得战功,各取所需,否则以袁世凯的性格,是决不会这么冒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