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城外大营,行军元帅、西阳王宇文温正在召集主要将领开会,他刚在城里结束会议,马不停蹄赶到城外大营,在还差五分钟的时候赶到中军大帐,帐内众将已经准备就绪。
会议主持是元帅长史卫玄,行军总管杨素、史万岁、韩擒虎,还有其他许多主要将领亦在座。
时间精确到分钟,对于“古代”战争来说实际上没什么必要,甚至于对于农业社会来说,这种时间精度都没什么必要,但宇文温还是要以身作则,借以推广黄州钟表。
他要求军议时与会将领必须提前至少五分钟到,所以主要将领们人手两个怀表,当然,这些怀表都是宇文温免费赠送的。
宇文温很忙,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忙,所以此次军议不能说太多废话以免浪费时间,他的开场白很直接:“将士们这几日狂欢够了,休息够了,是时候继续杀敌了!”
“放松了几日,大概有的人还没回过神,寡人再强调一遍,官军来两淮是收复失地的,不是来潇洒快活的!”
“如今,淮水以南要地俱为陈国所有,所以当前阶段,我军的目标是收复淮北州郡,如今淮西已经平定,大军驻扎涡阳,以东地区就是淮泗,是我军的下一个目标!”
作为全军主帅,宇文温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所谓的军事才能在韩擒虎、杨素、史万岁这三位面前,可谓是班门弄斧,那么接下来的战事,他不打算冲锋在前。
宇文温的志向高远,所以在将兵和将将之间,他选择将将,即便起点不高,但他要抓住一切机会积累经验,提升自己将将的能力。
所以,就由这三位“历史上”有名的名将,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坐镇后方居中调度,尽早完成朝廷赋予东南道行军的战略使命。
东南道行军的战略使命是什么?攻略两淮。
但因为考虑到和陈国的同盟关系,所以正如宇文温开场白说的那样,当务之急是收复淮北。
涡阳,现在已经被宇文温收复,实际上从战术方面来说,他接下来的最优选择,是北上进攻亳州州治小黄,一旦拿下小黄,盘踞郑州的尉迟顺大军,其侧翼就危险了。
尉迟顺是宇文温的岳父,此时正在郑州一带和宇文明对峙,战事胶着,战线数月以来没有太大变动,双方处于均势,一旦宇文温成功攻占小黄,可以严重威胁到尉迟顺的侧翼,导致河南战局出现决定性的变化。
然而,亳州地区归属河南,不属于东南道行军的进攻方向,宇文温要是挥师进攻小黄,那是“跨界作战”,理论上是抗旨。
但这个问题不是问题,毕竟只要能收复河南,这种程序上的小问题没人关注。
最主要的问题是,他要是挥师进攻小黄,就等于放弃进攻徐州的最佳机会,这会给尉迟氏以喘息之机,巩固彭城城防,对方甚至会趁机和陈国媾和。
这就把问题上升到战略层面,是宇文温必须避免出现的态势。
尉迟氏在淮北的地盘,如今就剩下徐州总管府,而尉迟佑耆的惨败,导致尉迟氏在黄河以南除了尉迟顺大军,就没有强有力的野战力量。
对方在亳州总管府、徐州总官府只能采取守势,而青州总管府爆发的叛乱似乎余波未平,应该没有能力派兵支援亳、徐。
所以对于尉迟氏当家人尉迟惇来说,徐州总管府一旦有守不住的趋势,他极有可能会以此作为筹码,割地与陈国媾和。
徐州州治彭城,是控制泗水水系的要地,也是淮泗地区的第一重镇,南军有了彭城,北伐中原时可以借助泗水水系输送粮草,支撑大军攻到黄河南岸区域。
所以彭城是南军北伐中原必须占据的一个重要据点,陈国一旦拿到了彭城,就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而陈国已经‘收复’淮南,战略目标迟早会转向江州甚至巴、湘二州,与周国(宇文氏)的矛盾加深,迟早要翻脸。
若宇文温放弃东攻彭城、选择北取小黄,可能在小黄还没拿下的情况下腹背受敌,将自己的全部后背连同侧翼暴露给占据淮南、徐州的陈军。
稍有不慎,宇文温就会变成另一个关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被人搞偷袭断了后路,兵败被俘,拉去建康游街然后脖子上来一刀。
这不是宇文温自己吓自己,而是众将一致认定的风险,东南道行军未必有把握速下小黄,而亳州军虽无南下进攻之力,自保却没什么问题。
更别说宇文温的岳父尉迟顺不会坐视小黄被围不理,肯定要分兵来救,到时候东南道行军拿不下小黄,又失去速取彭城的机会,两头落空,错失大好良机。
然而,即便东南道行军顺利东进,全取徐州总管府,接下来面临的战略态势,依旧很危险。
黄河、淮水、长江,从北往南看,这三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形成一个“三”字,若东南道行军收复淮北全境,那么周国(宇文氏)控制的淮北,就变成“三”字中间那一横,
北面,是尉迟氏控制的河南地区,南面,是陈国控制的淮南地区,对于东南道行军来说,这同样是腹背受敌。
而这种长条状的地区,只要中间一点被截断,末端(东段,淮泗地区)的军队就会孤立无援,迟早要完。
即便如此,宇文温还是选择东进战略,将领们对此也持赞同态度,因为出征打仗,本来就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大家既然连死都不怕,当然不怕冒险,无非是值不值得。
基于这个战略目标,宇文温制定了一系列战术方案,今日军议,就是要大家群策群力,将这个战术方案完善并立即付诸实施。
简而言之,宇文温要和时间赛跑,赶在陈国和尉迟氏媾和前拿下彭城,然后赶在陈国翻脸之前,稳定淮北防线,时间节点是今年秋收。
宇文温判定,刚‘收复’淮南的陈军,至少要等到秋收时才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军队北犯,顺便“就食于敌”减轻后勤负担。
所以己方要赶在秋收之前拿下彭城,收复徐州总管府地界,在那之后看情况决定是否抽兵北上。
届时,要么以彭城为据点,北上取青齐之地,要么以涡阳为据点,北上取亳州之地,最终目标是宇文温要协助宇文明,将尉迟氏的军队赶到黄河以北。
到时候,南边的陈国再跳也没用。
这一系列战略、战术,立足点就是赶在秋收前拿下彭城,如今是夏天,还有不长不短的时间,战机还是有的,所以宇文温和众将议了一个多小时候,做出最终决定。
行军总管杨素领兵东进,主攻彭城;行军总管韩擒虎同样领兵东进,取彭城南方屏障下邳。防范南面泗口附近陈军可能的偷袭,两军以杨素为主。
行军总管宇文十五继续坐镇淮西,防范寿春方向陈军有可能异动的同时,确保淮西地区完成秋收,筹措粮草供应大军。
最关键的战线节点:汝阴、涡阳,由行军元帅宇文温亲自镇守,驻扎地为涡阳;行军总管史万岁,领兵驻扎在涡阳以北,防范亳州军可能的南犯。
史万岁所部还负责伺机佯攻小黄,迫使亳州军收缩兵力,无法分兵东进增援徐州,亦或是分兵西进增援郑州。
与此同时,史万岁和宇文温互为犄角,防范南面陈军的偷袭。
由宇文温坐镇涡阳、居中调度,确保东线作战官军的后勤及后路,众将对这一决定毫无异议,甚至认为没人比宇文温更合适。
这不是大家恭维宇文温,而是宇文温守悬瓠的出色战绩,让行军总管还有其他将领们信心十足,有西阳王守后路,杨素和韩擒虎可以全力以赴攻略淮泗地区。
另一个原因,是宇文温筹措粮草、军需确实有一套,所以,各位行军总管的要求就纷至沓来。
要兵员,要粮草、辎重,而要速下彭城,还得打造大量投石机,需要大量轰天雷,都需要大量物资,要满足这些要求可不容易。
持续两年的战事,一年以来的连番大战,同时对河南、两淮两个方向用兵,已经让山南地区的人力物力透支,宇文温想要筹措行军总管们所提要求中的各种物资、兵员,困难很大。
但宇文温对此依旧有信心,他环视在场将领一番,开口说道:
“论行军打仗、攻城掠地,寡人可能不如诸位,可说到筹措军需、转运粮草,诸位,可比不上寡人!”
会议主持是元帅长史卫玄,行军总管杨素、史万岁、韩擒虎,还有其他许多主要将领亦在座。
时间精确到分钟,对于“古代”战争来说实际上没什么必要,甚至于对于农业社会来说,这种时间精度都没什么必要,但宇文温还是要以身作则,借以推广黄州钟表。
他要求军议时与会将领必须提前至少五分钟到,所以主要将领们人手两个怀表,当然,这些怀表都是宇文温免费赠送的。
宇文温很忙,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忙,所以此次军议不能说太多废话以免浪费时间,他的开场白很直接:“将士们这几日狂欢够了,休息够了,是时候继续杀敌了!”
“放松了几日,大概有的人还没回过神,寡人再强调一遍,官军来两淮是收复失地的,不是来潇洒快活的!”
“如今,淮水以南要地俱为陈国所有,所以当前阶段,我军的目标是收复淮北州郡,如今淮西已经平定,大军驻扎涡阳,以东地区就是淮泗,是我军的下一个目标!”
作为全军主帅,宇文温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所谓的军事才能在韩擒虎、杨素、史万岁这三位面前,可谓是班门弄斧,那么接下来的战事,他不打算冲锋在前。
宇文温的志向高远,所以在将兵和将将之间,他选择将将,即便起点不高,但他要抓住一切机会积累经验,提升自己将将的能力。
所以,就由这三位“历史上”有名的名将,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坐镇后方居中调度,尽早完成朝廷赋予东南道行军的战略使命。
东南道行军的战略使命是什么?攻略两淮。
但因为考虑到和陈国的同盟关系,所以正如宇文温开场白说的那样,当务之急是收复淮北。
涡阳,现在已经被宇文温收复,实际上从战术方面来说,他接下来的最优选择,是北上进攻亳州州治小黄,一旦拿下小黄,盘踞郑州的尉迟顺大军,其侧翼就危险了。
尉迟顺是宇文温的岳父,此时正在郑州一带和宇文明对峙,战事胶着,战线数月以来没有太大变动,双方处于均势,一旦宇文温成功攻占小黄,可以严重威胁到尉迟顺的侧翼,导致河南战局出现决定性的变化。
然而,亳州地区归属河南,不属于东南道行军的进攻方向,宇文温要是挥师进攻小黄,那是“跨界作战”,理论上是抗旨。
但这个问题不是问题,毕竟只要能收复河南,这种程序上的小问题没人关注。
最主要的问题是,他要是挥师进攻小黄,就等于放弃进攻徐州的最佳机会,这会给尉迟氏以喘息之机,巩固彭城城防,对方甚至会趁机和陈国媾和。
这就把问题上升到战略层面,是宇文温必须避免出现的态势。
尉迟氏在淮北的地盘,如今就剩下徐州总管府,而尉迟佑耆的惨败,导致尉迟氏在黄河以南除了尉迟顺大军,就没有强有力的野战力量。
对方在亳州总管府、徐州总官府只能采取守势,而青州总管府爆发的叛乱似乎余波未平,应该没有能力派兵支援亳、徐。
所以对于尉迟氏当家人尉迟惇来说,徐州总管府一旦有守不住的趋势,他极有可能会以此作为筹码,割地与陈国媾和。
徐州州治彭城,是控制泗水水系的要地,也是淮泗地区的第一重镇,南军有了彭城,北伐中原时可以借助泗水水系输送粮草,支撑大军攻到黄河南岸区域。
所以彭城是南军北伐中原必须占据的一个重要据点,陈国一旦拿到了彭城,就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而陈国已经‘收复’淮南,战略目标迟早会转向江州甚至巴、湘二州,与周国(宇文氏)的矛盾加深,迟早要翻脸。
若宇文温放弃东攻彭城、选择北取小黄,可能在小黄还没拿下的情况下腹背受敌,将自己的全部后背连同侧翼暴露给占据淮南、徐州的陈军。
稍有不慎,宇文温就会变成另一个关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被人搞偷袭断了后路,兵败被俘,拉去建康游街然后脖子上来一刀。
这不是宇文温自己吓自己,而是众将一致认定的风险,东南道行军未必有把握速下小黄,而亳州军虽无南下进攻之力,自保却没什么问题。
更别说宇文温的岳父尉迟顺不会坐视小黄被围不理,肯定要分兵来救,到时候东南道行军拿不下小黄,又失去速取彭城的机会,两头落空,错失大好良机。
然而,即便东南道行军顺利东进,全取徐州总管府,接下来面临的战略态势,依旧很危险。
黄河、淮水、长江,从北往南看,这三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形成一个“三”字,若东南道行军收复淮北全境,那么周国(宇文氏)控制的淮北,就变成“三”字中间那一横,
北面,是尉迟氏控制的河南地区,南面,是陈国控制的淮南地区,对于东南道行军来说,这同样是腹背受敌。
而这种长条状的地区,只要中间一点被截断,末端(东段,淮泗地区)的军队就会孤立无援,迟早要完。
即便如此,宇文温还是选择东进战略,将领们对此也持赞同态度,因为出征打仗,本来就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大家既然连死都不怕,当然不怕冒险,无非是值不值得。
基于这个战略目标,宇文温制定了一系列战术方案,今日军议,就是要大家群策群力,将这个战术方案完善并立即付诸实施。
简而言之,宇文温要和时间赛跑,赶在陈国和尉迟氏媾和前拿下彭城,然后赶在陈国翻脸之前,稳定淮北防线,时间节点是今年秋收。
宇文温判定,刚‘收复’淮南的陈军,至少要等到秋收时才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军队北犯,顺便“就食于敌”减轻后勤负担。
所以己方要赶在秋收之前拿下彭城,收复徐州总管府地界,在那之后看情况决定是否抽兵北上。
届时,要么以彭城为据点,北上取青齐之地,要么以涡阳为据点,北上取亳州之地,最终目标是宇文温要协助宇文明,将尉迟氏的军队赶到黄河以北。
到时候,南边的陈国再跳也没用。
这一系列战略、战术,立足点就是赶在秋收前拿下彭城,如今是夏天,还有不长不短的时间,战机还是有的,所以宇文温和众将议了一个多小时候,做出最终决定。
行军总管杨素领兵东进,主攻彭城;行军总管韩擒虎同样领兵东进,取彭城南方屏障下邳。防范南面泗口附近陈军可能的偷袭,两军以杨素为主。
行军总管宇文十五继续坐镇淮西,防范寿春方向陈军有可能异动的同时,确保淮西地区完成秋收,筹措粮草供应大军。
最关键的战线节点:汝阴、涡阳,由行军元帅宇文温亲自镇守,驻扎地为涡阳;行军总管史万岁,领兵驻扎在涡阳以北,防范亳州军可能的南犯。
史万岁所部还负责伺机佯攻小黄,迫使亳州军收缩兵力,无法分兵东进增援徐州,亦或是分兵西进增援郑州。
与此同时,史万岁和宇文温互为犄角,防范南面陈军的偷袭。
由宇文温坐镇涡阳、居中调度,确保东线作战官军的后勤及后路,众将对这一决定毫无异议,甚至认为没人比宇文温更合适。
这不是大家恭维宇文温,而是宇文温守悬瓠的出色战绩,让行军总管还有其他将领们信心十足,有西阳王守后路,杨素和韩擒虎可以全力以赴攻略淮泗地区。
另一个原因,是宇文温筹措粮草、军需确实有一套,所以,各位行军总管的要求就纷至沓来。
要兵员,要粮草、辎重,而要速下彭城,还得打造大量投石机,需要大量轰天雷,都需要大量物资,要满足这些要求可不容易。
持续两年的战事,一年以来的连番大战,同时对河南、两淮两个方向用兵,已经让山南地区的人力物力透支,宇文温想要筹措行军总管们所提要求中的各种物资、兵员,困难很大。
但宇文温对此依旧有信心,他环视在场将领一番,开口说道:
“论行军打仗、攻城掠地,寡人可能不如诸位,可说到筹措军需、转运粮草,诸位,可比不上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