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是否是青军社的刺杀目标,易知足其实并不在意,发生林肯遇刺之事后,他就加强了各方面的防护措施,他深知这是一个流行刺杀的年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刺杀成风,被刺杀的美利坚总统不知道有多少,沙皇、奥匈皇储也都有死于刺杀的。
清末政局混乱,发生在中国的刺杀也是屡见不鲜,先知先觉且又仇家遍天下的他,岂能不严加防范?即便他是青军社的刺杀目标,对他来说也是虱多不痒,债务多不愁。
见的载垣急的有些手足无措,易知足摆了摆手,道:“青军社是怎么事?”
载垣在来的路上早就琢磨好了应对之词,当即不假思索的道:“青军社全称青年军官社团,是由原来的旗人子弟秘密组建的一个社团,以低级军官为主,规模实则并不大,只有一百多名成员,因为没有公开,在军中的影响并不大。”
说到这里,他一脸的苦笑,“年轻人思想激进,容易冲动,那些个年轻军官整日里除了训练就是训练,有人提议暗杀倡导推行宪政的恭王和肃六等大员,一帮人也没想后果,就忙着筹划,还好他们事机不密,否则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易知足冷声道:“我可是听闻这青军社背后有大靠山。”
“这必然是以讹传讹。”载垣连忙道:“一群低级军官,能有什么大靠山?真要有大靠山,也不至于铤而走险以博上位。”
“画虎不成反类犬!”易知足没好气的道:“军官是什么?是部队的脊梁!是部队的灵魂!而军人是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天职,如此多军官秘密结社,私下筹划暗杀朝廷大员,朝廷这是养兵还是养匪?
这样的部队还能有什么战斗力,不定拉上战场,就有自己人在背后打黑枪,必须整顿,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全面从严整饬。”
听的这话,载垣心里一跳,连忙道:“镇南王的意思,本王一定如实向皇太后转达。”
在这件事情上,易知足还真不便指手画脚,当即话头一转,“恭王颇有些灰心失意,我劝诫过两次,皆不见效,怡亲王来的也算是时候,不妨好好开解开解他。”
灰心失意?他鬼子六会是灰心失意的人?载垣一阵无语,他前来拜访就是指望着对方能够帮忙说话,不料对方不等他开口就先将话头堵死了,他自然不会甘心,腆着脸陪着笑道:“恭王性子执拗,又不太好说话,还的劳烦镇南王帮着劝说劝说。”
易知足听的一笑,“恭王呆在上海,我还的保证他的安全,天知道青军社有没有漏网之鱼,能早一日将他送京师也是好的,这事义不容辞。”
载垣听的大喜过望,笑道:“有镇南王劝说,这差事就好办多了。”
前脚送走载垣,易知足后脚就吩咐人给奕訢报信,在宝山进行考察的奕訢得知消息后,便匆匆赶了上海,他也不自己的别园,径直赶来见易知足。
易知足早料到他会来,特意着人备下了酒席,奕訢进的房间一见酒席已经摆好,不由的笑道:“国城兄果然是未卜先知。”
“怡亲王前来劝说六爷京,六爷必然是觉的进退两难,这不难猜。”易知足说着伸手礼让道:“正是饭点,咱们便吃边聊。”
奕訢也不客气,径直入席,小酌了两杯,他才道:“国城兄必有良策。”
慢条斯理的将酒斟满,易知足才道:“六爷是何打算?”
见他问来,奕訢一笑,“太后之前已经有密旨温言勉慰。此番怡王前来,也必然带有令我京的谕旨,总不能抗旨不尊罢?但眼下又不并非京的时机,称病在沪休养如何?”
“如今京沪两地火车往来便捷,恭王若是称病,不过几日就有宫中太医前来。”易知足说着呷了口酒,这才缓声道:“推诿非是良策,以进为退才是上策!”
“以进为退?”奕訢迟疑着道:“向朝廷提条件?要兵权?”
“太后岂会轻易交出兵权?即便是分一部分给六爷也是不可能的。”易知足慢悠悠的道:“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这种事千万急不得,青军社是怎么事,六爷必须揣着明白装糊涂,借此要求朝廷对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进行全面彻底的整肃。当然,这事六爷不能牵头,须的推出一个适合的人选。”
这法子可行?奕訢略微迟疑了才道:“此番接着清理会党整饬军纪,帝后一系大肆排除异己,安插亲信,就算是僧格林沁返主持整肃,恐也难以见效。”
易知足不急不缓的道:“此番整肃,针对所有中低级军官,一是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再就是促进所有军官的思想转变,确切的说,是让所有官兵都能够正确的认识什么是立宪?什么是宪政?比较专制皇权与立宪的优劣,阐述立宪对部队的影响和改变。”
不等他说完,奕訢已是明白过来,这是要从根子上或者是说从思想上争取军心,这个办法确实是不错,看似不争,却是比争更厉害,尤其难得的是朝廷根本无法反对,预备立宪已经那么些年,而且预备之期限将至,给部队官兵灌输立宪的思想,谁也不敢公然反对!
况且,他提这个要求也很是合乎情理,青军社就是因为反对宪政而筹划锄奸计划,他被列为刺杀的头号人物,提出这个要求可谓是合情合理,对于这一要求,朝廷必然会大为犯难,如此,亦可借机拖延时间,实在是一举两得!
“还是国城兄计高一筹。”奕訢心悦诚服的举杯道:“这杯酒,我敬国城兄!”一口将酒干了,他才道:“这主持整肃的人选有何讲究?按说,最适合的人选非僧格林沁莫属。”
“僧格林沁与留六爷走的近,并不适合。”易知足缓声道:“得选一个有身份有威望,且又两边不靠的人。”
听的这话,奕訢笑道:“国城兄指的可是奕增?”
“不错。”易知足颌首道:“奕增是怡亲王一系,是远支宗亲,曾参与征伐南洋,也率部平定东北,且在南洋海军服役数年,与怡亲王载垣颇近,与肃顺私交亦深,可谓最理想人选。”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慈安缓缓合上手中的密折,微微蹙起眉头,奕訢居然提出要让奕增主持对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进行全面整肃,否则担心新军中再出类似青军社的社团。
平心而论,这个要求并不太过分,作为被青军社列为头号刺杀目标的奕訢当初可以说是如惊弓之鸟一般逃出京师的,即便是时过境迁,心有余悸也是正常的。
但是指名让奕增主持全军整顿,却就有些不正常了,奕增在一众宗室子弟中可说得上是出类拔萃,因战功晋封镇国公,现任北洋水师提督,论身份地位,论军中的资历和威望,他确有这个资格,问题在于这个奕增是游走于保皇派和立宪派之间的,可以说没有立场。
奕訢指名着奕增主持全军整顿是何用意?只是为了公允起见?仰或是有其他意图?经过这次的清理整顿,她已是牢牢的掌控了留在京师的八旗新军,即便是奕增主持整顿,也不可能篡夺得了军权,这一点她并不担心,她担心的是如何全面整肃?
另外,她还怀疑,这事的背后可能是易知足在出谋划策,真要如此,就更要问个明白,也更须仔细考虑清楚。思忖良久,她才拿定主意,这事先放几天,看看奕訢会是何反应?
倭国,大阪,清军指挥部。
一个通讯官快步走到奕譞和僧格林沁跟前禀报道:“报,福冈来电,京都正大规模的招募青壮组建奇兵队,并进行突击训练。”
奕譞有些诧异的道:“福冈来电?”
“是!”那通讯官连忙解释道:“京都目前防范甚言,既难进,也难出,无法传递情报,这个情报是以鸽信传递,先到釜山,再从福冈转来。”
奕譞点了点头,却是暗暗心惊,仅仅是情报传递,元奇就准备了几种方案,足见准备之充分,也足见元奇对于倭国渗透之深。
僧格林沁对此却是一点不意外,摆了摆手屛退通讯官才道:“元奇素来极为重视情报,甚至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京都要是没有情报送出来,那才叫奇怪。”
奕譞瞥了他一眼,道:“元奇在咱们大清京师是不是也是如此?”
“这是肯定的。”僧格林沁笑道:“据我所知,元奇拥有一个极为完善的情报体系,别说京师了,就是整个大清,甚至是西洋各国,都有元奇的情报网点。”
奕譞一脸震惊的道:“有如此夸张?”
僧格林沁点了点头,“应该不是虚夸,易国城对于西洋各国了如指掌,可不是凭空来的。”
奕譞迟疑着道:“元奇还真是雄心勃勃,要与西洋各国争霸?”
这是明摆着的事,还用得着怀疑?僧格林沁没接这话茬,话头一转道:“京都大规模组建奇兵队,是为死守京都做准备?还是准备用来镇压流民的?”
“也有可能是用来充当炮灰的。”奕譞沉声道:“将这一情况转发总指挥部,要求增加弹药供给。”
见他逮着机会就要弹药,僧格林沁不由的暗自好笑,元奇并且不大方,甚至还可以说有点小气,即便现在弹药给的再多,撤军之时,也会收剩余的弹药。
不过,顾及对方的颜面,他也不点破,而是缓声道:“京都人口众多,存粮颇丰,大规模组建奇兵队,粮食的消耗也必然加快,对于咱们来说,是件好事。”
话为说完,方才去的通讯官去而复返,朗声道:“报,扫荡西北方向的常禄部电报,山区发现大股倭军,数目不详,估计略有三千之众。”
倭军居然敢主动出击?僧格林沁颇觉意外,随意走到沙盘前,找到代表着常禄部的小红旗,略微沉吟,他才吩咐道:“命令常禄部向后佯退,诱倭军下山,继续探明倭军兵力!”
奕譞试探着道:“倭军选择走山地出击,应是想试探我军虚实?”
“我估计,这股倭军数量应该不止三千。”僧格林沁沉声道:“对方不只想试探我军虚实,也是想牵制我军兵力,破坏我们的计划。”
听的这话,奕譞有些担忧的道:“常禄部不过一个团的兵力,而且颇为分散,是不是。”
僧格林沁缓声道:“无须担心,正面作战,一个团的兵力足以轻松歼灭倭军四五千兵力,即便不敌,也能从容撤退。”
这话倒是一点不夸张,甚至还有点谦虚,伐倭的八旗新军各部装备的都是元奇最新式的后装线膛步枪,射程远,射速快,命中率高,远不是使用老式的前装滑膛枪的倭军能比的,而且各团还配备有一定数量的迫击炮,正常情况下,以一敌三,绝对是绰绰有余。
不过,奕譞还是有些担心,他轻声提醒道:“常禄部是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新兵。”
僧格林沁不以为意的道:“常禄部没有经历过实战,倭军难道就经历过实战?再说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常禄也是见识过天津之战的,在军校也学过不少元奇新军的实战范例,比倭军不知强了多少。”
奕譞自己本身也是没有经历过实战的,难免底气不足,心里尽管担心,却也不再多言。
对于常禄部的战力,僧格林沁并不担心,点了支烟默默的看了着沙盘沉吟半晌,他才指点着东北方向最接近京都前沿的一面小红旗道,道:“电令德楞泰部,扩大搜索范围,发现倭军踪迹,迅速报!”
奕譞听的心里一惊,“僧王的意思,倭军可能是声东击西?”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僧格林沁颌首道:“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记住手机版网址:
清末政局混乱,发生在中国的刺杀也是屡见不鲜,先知先觉且又仇家遍天下的他,岂能不严加防范?即便他是青军社的刺杀目标,对他来说也是虱多不痒,债务多不愁。
见的载垣急的有些手足无措,易知足摆了摆手,道:“青军社是怎么事?”
载垣在来的路上早就琢磨好了应对之词,当即不假思索的道:“青军社全称青年军官社团,是由原来的旗人子弟秘密组建的一个社团,以低级军官为主,规模实则并不大,只有一百多名成员,因为没有公开,在军中的影响并不大。”
说到这里,他一脸的苦笑,“年轻人思想激进,容易冲动,那些个年轻军官整日里除了训练就是训练,有人提议暗杀倡导推行宪政的恭王和肃六等大员,一帮人也没想后果,就忙着筹划,还好他们事机不密,否则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易知足冷声道:“我可是听闻这青军社背后有大靠山。”
“这必然是以讹传讹。”载垣连忙道:“一群低级军官,能有什么大靠山?真要有大靠山,也不至于铤而走险以博上位。”
“画虎不成反类犬!”易知足没好气的道:“军官是什么?是部队的脊梁!是部队的灵魂!而军人是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天职,如此多军官秘密结社,私下筹划暗杀朝廷大员,朝廷这是养兵还是养匪?
这样的部队还能有什么战斗力,不定拉上战场,就有自己人在背后打黑枪,必须整顿,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全面从严整饬。”
听的这话,载垣心里一跳,连忙道:“镇南王的意思,本王一定如实向皇太后转达。”
在这件事情上,易知足还真不便指手画脚,当即话头一转,“恭王颇有些灰心失意,我劝诫过两次,皆不见效,怡亲王来的也算是时候,不妨好好开解开解他。”
灰心失意?他鬼子六会是灰心失意的人?载垣一阵无语,他前来拜访就是指望着对方能够帮忙说话,不料对方不等他开口就先将话头堵死了,他自然不会甘心,腆着脸陪着笑道:“恭王性子执拗,又不太好说话,还的劳烦镇南王帮着劝说劝说。”
易知足听的一笑,“恭王呆在上海,我还的保证他的安全,天知道青军社有没有漏网之鱼,能早一日将他送京师也是好的,这事义不容辞。”
载垣听的大喜过望,笑道:“有镇南王劝说,这差事就好办多了。”
前脚送走载垣,易知足后脚就吩咐人给奕訢报信,在宝山进行考察的奕訢得知消息后,便匆匆赶了上海,他也不自己的别园,径直赶来见易知足。
易知足早料到他会来,特意着人备下了酒席,奕訢进的房间一见酒席已经摆好,不由的笑道:“国城兄果然是未卜先知。”
“怡亲王前来劝说六爷京,六爷必然是觉的进退两难,这不难猜。”易知足说着伸手礼让道:“正是饭点,咱们便吃边聊。”
奕訢也不客气,径直入席,小酌了两杯,他才道:“国城兄必有良策。”
慢条斯理的将酒斟满,易知足才道:“六爷是何打算?”
见他问来,奕訢一笑,“太后之前已经有密旨温言勉慰。此番怡王前来,也必然带有令我京的谕旨,总不能抗旨不尊罢?但眼下又不并非京的时机,称病在沪休养如何?”
“如今京沪两地火车往来便捷,恭王若是称病,不过几日就有宫中太医前来。”易知足说着呷了口酒,这才缓声道:“推诿非是良策,以进为退才是上策!”
“以进为退?”奕訢迟疑着道:“向朝廷提条件?要兵权?”
“太后岂会轻易交出兵权?即便是分一部分给六爷也是不可能的。”易知足慢悠悠的道:“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这种事千万急不得,青军社是怎么事,六爷必须揣着明白装糊涂,借此要求朝廷对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进行全面彻底的整肃。当然,这事六爷不能牵头,须的推出一个适合的人选。”
这法子可行?奕訢略微迟疑了才道:“此番接着清理会党整饬军纪,帝后一系大肆排除异己,安插亲信,就算是僧格林沁返主持整肃,恐也难以见效。”
易知足不急不缓的道:“此番整肃,针对所有中低级军官,一是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再就是促进所有军官的思想转变,确切的说,是让所有官兵都能够正确的认识什么是立宪?什么是宪政?比较专制皇权与立宪的优劣,阐述立宪对部队的影响和改变。”
不等他说完,奕訢已是明白过来,这是要从根子上或者是说从思想上争取军心,这个办法确实是不错,看似不争,却是比争更厉害,尤其难得的是朝廷根本无法反对,预备立宪已经那么些年,而且预备之期限将至,给部队官兵灌输立宪的思想,谁也不敢公然反对!
况且,他提这个要求也很是合乎情理,青军社就是因为反对宪政而筹划锄奸计划,他被列为刺杀的头号人物,提出这个要求可谓是合情合理,对于这一要求,朝廷必然会大为犯难,如此,亦可借机拖延时间,实在是一举两得!
“还是国城兄计高一筹。”奕訢心悦诚服的举杯道:“这杯酒,我敬国城兄!”一口将酒干了,他才道:“这主持整肃的人选有何讲究?按说,最适合的人选非僧格林沁莫属。”
“僧格林沁与留六爷走的近,并不适合。”易知足缓声道:“得选一个有身份有威望,且又两边不靠的人。”
听的这话,奕訢笑道:“国城兄指的可是奕增?”
“不错。”易知足颌首道:“奕增是怡亲王一系,是远支宗亲,曾参与征伐南洋,也率部平定东北,且在南洋海军服役数年,与怡亲王载垣颇近,与肃顺私交亦深,可谓最理想人选。”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慈安缓缓合上手中的密折,微微蹙起眉头,奕訢居然提出要让奕增主持对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进行全面整肃,否则担心新军中再出类似青军社的社团。
平心而论,这个要求并不太过分,作为被青军社列为头号刺杀目标的奕訢当初可以说是如惊弓之鸟一般逃出京师的,即便是时过境迁,心有余悸也是正常的。
但是指名让奕增主持全军整顿,却就有些不正常了,奕增在一众宗室子弟中可说得上是出类拔萃,因战功晋封镇国公,现任北洋水师提督,论身份地位,论军中的资历和威望,他确有这个资格,问题在于这个奕增是游走于保皇派和立宪派之间的,可以说没有立场。
奕訢指名着奕增主持全军整顿是何用意?只是为了公允起见?仰或是有其他意图?经过这次的清理整顿,她已是牢牢的掌控了留在京师的八旗新军,即便是奕增主持整顿,也不可能篡夺得了军权,这一点她并不担心,她担心的是如何全面整肃?
另外,她还怀疑,这事的背后可能是易知足在出谋划策,真要如此,就更要问个明白,也更须仔细考虑清楚。思忖良久,她才拿定主意,这事先放几天,看看奕訢会是何反应?
倭国,大阪,清军指挥部。
一个通讯官快步走到奕譞和僧格林沁跟前禀报道:“报,福冈来电,京都正大规模的招募青壮组建奇兵队,并进行突击训练。”
奕譞有些诧异的道:“福冈来电?”
“是!”那通讯官连忙解释道:“京都目前防范甚言,既难进,也难出,无法传递情报,这个情报是以鸽信传递,先到釜山,再从福冈转来。”
奕譞点了点头,却是暗暗心惊,仅仅是情报传递,元奇就准备了几种方案,足见准备之充分,也足见元奇对于倭国渗透之深。
僧格林沁对此却是一点不意外,摆了摆手屛退通讯官才道:“元奇素来极为重视情报,甚至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京都要是没有情报送出来,那才叫奇怪。”
奕譞瞥了他一眼,道:“元奇在咱们大清京师是不是也是如此?”
“这是肯定的。”僧格林沁笑道:“据我所知,元奇拥有一个极为完善的情报体系,别说京师了,就是整个大清,甚至是西洋各国,都有元奇的情报网点。”
奕譞一脸震惊的道:“有如此夸张?”
僧格林沁点了点头,“应该不是虚夸,易国城对于西洋各国了如指掌,可不是凭空来的。”
奕譞迟疑着道:“元奇还真是雄心勃勃,要与西洋各国争霸?”
这是明摆着的事,还用得着怀疑?僧格林沁没接这话茬,话头一转道:“京都大规模组建奇兵队,是为死守京都做准备?还是准备用来镇压流民的?”
“也有可能是用来充当炮灰的。”奕譞沉声道:“将这一情况转发总指挥部,要求增加弹药供给。”
见他逮着机会就要弹药,僧格林沁不由的暗自好笑,元奇并且不大方,甚至还可以说有点小气,即便现在弹药给的再多,撤军之时,也会收剩余的弹药。
不过,顾及对方的颜面,他也不点破,而是缓声道:“京都人口众多,存粮颇丰,大规模组建奇兵队,粮食的消耗也必然加快,对于咱们来说,是件好事。”
话为说完,方才去的通讯官去而复返,朗声道:“报,扫荡西北方向的常禄部电报,山区发现大股倭军,数目不详,估计略有三千之众。”
倭军居然敢主动出击?僧格林沁颇觉意外,随意走到沙盘前,找到代表着常禄部的小红旗,略微沉吟,他才吩咐道:“命令常禄部向后佯退,诱倭军下山,继续探明倭军兵力!”
奕譞试探着道:“倭军选择走山地出击,应是想试探我军虚实?”
“我估计,这股倭军数量应该不止三千。”僧格林沁沉声道:“对方不只想试探我军虚实,也是想牵制我军兵力,破坏我们的计划。”
听的这话,奕譞有些担忧的道:“常禄部不过一个团的兵力,而且颇为分散,是不是。”
僧格林沁缓声道:“无须担心,正面作战,一个团的兵力足以轻松歼灭倭军四五千兵力,即便不敌,也能从容撤退。”
这话倒是一点不夸张,甚至还有点谦虚,伐倭的八旗新军各部装备的都是元奇最新式的后装线膛步枪,射程远,射速快,命中率高,远不是使用老式的前装滑膛枪的倭军能比的,而且各团还配备有一定数量的迫击炮,正常情况下,以一敌三,绝对是绰绰有余。
不过,奕譞还是有些担心,他轻声提醒道:“常禄部是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新兵。”
僧格林沁不以为意的道:“常禄部没有经历过实战,倭军难道就经历过实战?再说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常禄也是见识过天津之战的,在军校也学过不少元奇新军的实战范例,比倭军不知强了多少。”
奕譞自己本身也是没有经历过实战的,难免底气不足,心里尽管担心,却也不再多言。
对于常禄部的战力,僧格林沁并不担心,点了支烟默默的看了着沙盘沉吟半晌,他才指点着东北方向最接近京都前沿的一面小红旗道,道:“电令德楞泰部,扩大搜索范围,发现倭军踪迹,迅速报!”
奕譞听的心里一惊,“僧王的意思,倭军可能是声东击西?”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僧格林沁颌首道:“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记住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