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和高拱忍不住都在自己的府中骂道。
他们两个在背后痛骂,罗信却是一点儿都不敢放松,很多事情越是到了最后,越是愿意出事情。所以,这些日子,罗信几乎是每事亲躬,身心疲劳至极。好在在罗信亲躬之下,一切都顺利地进行着。
当江浙的兵丁安排一半的时候,陶大临带着江西的卫所士兵进入到了北方。他们一路上向着罗信所在的方向行去,看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那些分到田地的卫所兵丁,此时正在盖房子。
为了能够将这次裁军顺利地进行下去,嘉靖帝也不小气了。除了罗信抄家的银钱之外,朝堂也拿出了不菲的银钱,分发给兵丁,让他们盖房子,而且还送了当年的粮食种子,让他们种地。
实际上,精明的嘉靖帝心中非常清楚,看似为了裁军,朝堂拿出来大量的银钱,真正计算起来,朝堂绝对不亏。因为如果不裁军,朝堂每年都需要拿出大量的银钱作为军费,但是裁军之后,朝堂却不用再拿出一分军费,只是一年省下来的银钱,就足够这次裁军的花费了。
陶大临见到了罗信,心情很是复杂。但是高兴还是居多,看眼前的模样,这次裁军是成功了。如此,就算是罗信领了大功,他们也少不了功劳。而且这次他们这些人可都是独自领军前往各地,完美的将卫所士兵带了过来,这绝对是大功。
罗信和诸大绶摆酒为陶大临接风洗尘,然后划出了一片区域,让陶大临主导江西卫所裁军分田地的事情。陶大临慨然应允,心中自是高兴,他不怕罗信给他事情做。裁军做到这份上,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一份功绩。
罗信主导裁军的事情终于传播了出去,让文武两界瞠目结舌。而张居正,陈瑾,温应禄,周玉,张洵也先后来到了北方,裁军之事进行到了最后的关头。
来来回回,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分田地还在进行之中。但是罗信又率领着北方卫所三十五万大军,带着挑选出来的南方卫所代表和众多的家书,再一次向着南方行去。
这一次是去将南方卫所的那些家属迁移到北方,不会再有什么危险,却是一个十分繁琐和辛苦的事情。
同行的还有张居正,陶大临,陈瑾,温应禄,周玉和张洵。将分田地的事情都交给了诸大绶。而此时这件事已经不用再保密了,各个衙门也参与了进来,陶大临只是作为一个统筹和监督的作用。倒是比之前轻松了许多。而且他也是一个大才子,对于罗信等人离开,却也不在意。反倒是极为兴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其中,他深知这是自己的一次磨砺,也是自己的一次难得的资历。
进入到南方,罗信等七个人再次分开。三十五万军队首先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十万人,这十万人是要留在南方的,罗信将他们分成了七部,驻守七省。剩下的二十五万人也分成了七部,分别跟着罗信和张居正等人,这些人是要保护卫所家属前往北方落户。
事情很顺利,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裁军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便也没有人下绊子,只是那些文官依旧抓住罗信杀了大量武官的事情,不停地弹劾罗信。
罗信完全不把这些弹劾当作一回事儿,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自己的计划。那些卫所的家属见到了自己熟悉的卫所代表,听着卫所代表兴奋的描述,再看到自己收到的信件,一个个也都兴奋了起来。
原本以为自己的儿子,丈夫去了北方就再也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根本就不是去打仗,而是脱去了军籍,变成了农户,最重要的是自己家有了一百亩良田。每家立刻都忙乎了起来,收拾东西,开始北迁。
匆匆又是半年过去,裁军之事总算告一段落。锦衣卫和五军营早已经回去,在将卫所家属保护到北方之后,他们就返回了京城。但是罗信等人却是留在了北方,后续的问题有很多,总要有始有终才能够算是凯旋而归。
但是,罗信却是年底不得不回京城。嘉靖帝来旨意召罗信回京,罗信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好将结尾的事情交给了张居正和诸大绶等人,带着自己的一百家丁,返回京城。
罗信和这五十个家丁都是久经沙场之人,所以也不在乎是否露宿。这一路上,都是白天赶路,到了晚上,碰见村县就入住,没有碰到,就露宿。生一堆篝火,打一些野味,罗信竟然有了一种野游的趣味,紧张了一年的精神得到了彻底的放松,脸上每天都流露着笑容。虽然已经是冬季,罗信却是兴致盎然。
“老爷,今年的冬天似乎和去年一样冷啊!”鲁大庆骑在马上,每说一句话,口鼻都喷出热气。
“小冰河啊!”罗信叹息了一声。
“老爷,什么叫小冰河?”
“说了你也不懂。”
罗信突然没有了说话的兴致,一想到小冰河时期,这些日子的兴奋便突然消失。鲁大庆倒是依旧乐呵呵的,并没有因为罗信说他不懂,而有丝毫沮丧。在他心里,罗信就是神明,什么都懂的神明。罗信懂的事情,他不懂,这太正常了!
“老爷,下雪了!”另一旁的万大全抬头望着天说道。
罗信抬头望去,便见到巴掌大的雪片从天空中飞舞了下来,不由叹息了一声。
“又是一个寒冬啊!”
“老爷,我们错过了宿头。”鲁大庆道。
罗信对北方这条路很熟悉,略微思索了一下道:
“五里之外,有一座老君观,我们就去那里住上一宿。”
老君观。
带罗信等人来到了老君观的时候,大地已经一片雪白。老君观在一片茫茫的大雪中,显得迷离。
“老爷,有人。”万大全双目眯起,望向了老君观。
此时罗信也看到,在老君观外的大树上,拴着十几匹马,待靠近之后,便发现那十几匹马都是上好的战马。
*
*
他们两个在背后痛骂,罗信却是一点儿都不敢放松,很多事情越是到了最后,越是愿意出事情。所以,这些日子,罗信几乎是每事亲躬,身心疲劳至极。好在在罗信亲躬之下,一切都顺利地进行着。
当江浙的兵丁安排一半的时候,陶大临带着江西的卫所士兵进入到了北方。他们一路上向着罗信所在的方向行去,看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那些分到田地的卫所兵丁,此时正在盖房子。
为了能够将这次裁军顺利地进行下去,嘉靖帝也不小气了。除了罗信抄家的银钱之外,朝堂也拿出了不菲的银钱,分发给兵丁,让他们盖房子,而且还送了当年的粮食种子,让他们种地。
实际上,精明的嘉靖帝心中非常清楚,看似为了裁军,朝堂拿出来大量的银钱,真正计算起来,朝堂绝对不亏。因为如果不裁军,朝堂每年都需要拿出大量的银钱作为军费,但是裁军之后,朝堂却不用再拿出一分军费,只是一年省下来的银钱,就足够这次裁军的花费了。
陶大临见到了罗信,心情很是复杂。但是高兴还是居多,看眼前的模样,这次裁军是成功了。如此,就算是罗信领了大功,他们也少不了功劳。而且这次他们这些人可都是独自领军前往各地,完美的将卫所士兵带了过来,这绝对是大功。
罗信和诸大绶摆酒为陶大临接风洗尘,然后划出了一片区域,让陶大临主导江西卫所裁军分田地的事情。陶大临慨然应允,心中自是高兴,他不怕罗信给他事情做。裁军做到这份上,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一份功绩。
罗信主导裁军的事情终于传播了出去,让文武两界瞠目结舌。而张居正,陈瑾,温应禄,周玉,张洵也先后来到了北方,裁军之事进行到了最后的关头。
来来回回,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分田地还在进行之中。但是罗信又率领着北方卫所三十五万大军,带着挑选出来的南方卫所代表和众多的家书,再一次向着南方行去。
这一次是去将南方卫所的那些家属迁移到北方,不会再有什么危险,却是一个十分繁琐和辛苦的事情。
同行的还有张居正,陶大临,陈瑾,温应禄,周玉和张洵。将分田地的事情都交给了诸大绶。而此时这件事已经不用再保密了,各个衙门也参与了进来,陶大临只是作为一个统筹和监督的作用。倒是比之前轻松了许多。而且他也是一个大才子,对于罗信等人离开,却也不在意。反倒是极为兴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其中,他深知这是自己的一次磨砺,也是自己的一次难得的资历。
进入到南方,罗信等七个人再次分开。三十五万军队首先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十万人,这十万人是要留在南方的,罗信将他们分成了七部,驻守七省。剩下的二十五万人也分成了七部,分别跟着罗信和张居正等人,这些人是要保护卫所家属前往北方落户。
事情很顺利,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裁军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便也没有人下绊子,只是那些文官依旧抓住罗信杀了大量武官的事情,不停地弹劾罗信。
罗信完全不把这些弹劾当作一回事儿,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自己的计划。那些卫所的家属见到了自己熟悉的卫所代表,听着卫所代表兴奋的描述,再看到自己收到的信件,一个个也都兴奋了起来。
原本以为自己的儿子,丈夫去了北方就再也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根本就不是去打仗,而是脱去了军籍,变成了农户,最重要的是自己家有了一百亩良田。每家立刻都忙乎了起来,收拾东西,开始北迁。
匆匆又是半年过去,裁军之事总算告一段落。锦衣卫和五军营早已经回去,在将卫所家属保护到北方之后,他们就返回了京城。但是罗信等人却是留在了北方,后续的问题有很多,总要有始有终才能够算是凯旋而归。
但是,罗信却是年底不得不回京城。嘉靖帝来旨意召罗信回京,罗信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好将结尾的事情交给了张居正和诸大绶等人,带着自己的一百家丁,返回京城。
罗信和这五十个家丁都是久经沙场之人,所以也不在乎是否露宿。这一路上,都是白天赶路,到了晚上,碰见村县就入住,没有碰到,就露宿。生一堆篝火,打一些野味,罗信竟然有了一种野游的趣味,紧张了一年的精神得到了彻底的放松,脸上每天都流露着笑容。虽然已经是冬季,罗信却是兴致盎然。
“老爷,今年的冬天似乎和去年一样冷啊!”鲁大庆骑在马上,每说一句话,口鼻都喷出热气。
“小冰河啊!”罗信叹息了一声。
“老爷,什么叫小冰河?”
“说了你也不懂。”
罗信突然没有了说话的兴致,一想到小冰河时期,这些日子的兴奋便突然消失。鲁大庆倒是依旧乐呵呵的,并没有因为罗信说他不懂,而有丝毫沮丧。在他心里,罗信就是神明,什么都懂的神明。罗信懂的事情,他不懂,这太正常了!
“老爷,下雪了!”另一旁的万大全抬头望着天说道。
罗信抬头望去,便见到巴掌大的雪片从天空中飞舞了下来,不由叹息了一声。
“又是一个寒冬啊!”
“老爷,我们错过了宿头。”鲁大庆道。
罗信对北方这条路很熟悉,略微思索了一下道:
“五里之外,有一座老君观,我们就去那里住上一宿。”
老君观。
带罗信等人来到了老君观的时候,大地已经一片雪白。老君观在一片茫茫的大雪中,显得迷离。
“老爷,有人。”万大全双目眯起,望向了老君观。
此时罗信也看到,在老君观外的大树上,拴着十几匹马,待靠近之后,便发现那十几匹马都是上好的战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