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芬似是看出了威廉所想,随即解释道:“陛下,如果仅仅是制定作战计划的话,那么总参谋部一个月内就可以拿出一套覆灭法国的方案;然而重要的不只是战术的制定,更多的是为战争而进行的其他事宜。目前帝国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物质上都没有做好打一场战争的准备:别的不说,光是在现有基础上再训练出120万素质能与正规军相比肩的预备役人员,便是一件极其繁重且花时间的事情。一支服从命令、战术精湛的军队不是几个月一两年就能够训练得出来的,需要进行持续反复的磨合才行。而要做到这一步,保守估计也需要3年以上时间。”
“在训练军队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包括储备各种军用物资、为动员扩充后的军队生产战争所需的弹药武器等等。毕竟我德意志的常备陆军总人数只有54万,而战争爆发后的总兵力将是这个数量的3倍以上,我们必须保证仓库里的储备足以能让预备役人员一瞬间实现全副武装。除此之外,我们也还需要完善国内的铁路,以求在战争时期能有更多的军列开到指定的前线。”施利芬没有说太多,而只是草草的提了几个较为重要的关键点,“因此,虽然现在是我们发动战争的最好时机,然而德意志现在却并没有对法国的必胜把握。我们还需要等待,等到作战计划、主观意识和客观物质准备完毕之后再对法开战。”
经过片刻的沉默,威廉缓缓从施利芬所规划中的蓝图清醒过来。沉声道:“我的伯爵,这个计划的实施需要同时借到比利时全境和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盲肠。而这两个国家很难同意德意志军队通过他们的国境。尤其是比利时,他的中立地位是在1839年由欧洲五大强国所共同保证过的;如果德意志军队借到比利时,则无异于是直接侵犯了他的中立地位。要知道,我那位可恨之极的爱德华舅舅本来就是亡我德意志之心不死,他那颗肥猪一样的蠢笨脑袋里对我所拥有的力量抱有发自内心的恐惧;德意志侵犯比利时中立的行为将这很容易遭致这个可恶的老阿尔比翁的强烈反应,甚至教唆整个英国卷入到我们对法国的战争中去。而如果比利时坚持抵抗,而英国又因此卷入战端的话,情况可就对我们相当不妙了。”
听得威廉竟然能说出这番话语。清英眼中流露出惊讶的神色,随即了然。历史上,威廉其实是知道德军借道比利时的行径会引发英国对德国的宣战,只不过一直是自欺欺人的不愿意相信;而在这一位面,经过清英之前对于局势的直接挑明,他的意识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清英正自为威廉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却见施利芬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单边眼镜。嘿然道:“在这份计划中,我将用34个师通过比利时,而比利时总共才多少兵力?最多也就6个师而已!如果他们胆敢做出抵抗的话,我们不介意顺手将他们一同消灭。更何况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是出了名的贪婪懦弱,他不可能下令让他的军队和国家投入到一场注定会被毁灭的战斗中去。至于英国参战的可能,我也已经考虑到了。不过这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情。等到英国人准备把陆军运过英吉利海峡登陆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法国人给彻底击败;到那个时候,英国人又有什么能够和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理由和能力?英国人的海军无法上岸,那支被布尔人揍得鼻青脸肿的陆军更是流传世界的笑柄,他们对我们造成的麻烦只怕还不如比利时人的那绵羊的梦呓。只要我们能快速击败法国。那么俄国和潜在敌人英国就都失去了击败我们的机会,只能和我们坐在谈判桌前。而接下来就是外交官们要去做的事情了。”
威廉长出了一口气。没有多言,算是默认了施利芬的论点。清英看在眼里,脸上露出了一丝凝重的神情。
对于施利芬入侵比利时的设想,清英其实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尽管历史上英国在一战中对德国宣战的理由不是基于1907年形成的三国协约,而是由于德国右翼力量侵入比利时国境,破坏了之前欧洲五大强国反复重申的比利时的永远中立地位,然而这不过是此前早就磨刀霍霍的英国向德国亮出兵器的一个最直接的借口罢了。对于德国这个能够颠覆英国世界霸主地位、并且正在这么做的新兴势力,英国早就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直欲除之而后快。因此,即便是德国严守比利时的中立而不采取断然行动,英国也同样会以其他的名义对德国发动战争,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除此之外,从军事需要的角度而言,由侧翼通过比利时、绕过法国在德法边界线上修筑的坚固工事防线也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决定。一旦欧洲大战开启,比利时的永久中立就成了一纸空言,谁也无法保证这个中欧小国不会在英法的利诱之下倒向德国的对立面。对于身处要害咽喉部位而又的摇摆不定的小国势力,必须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手段以消除隐患,二战中英德双方都不约而同的对挪威采取断然军事行动,便是基于这个缘故。施利芬的计划其实堪称完美:运用阿尔萨斯和洛林作为诱饵,引诱法军主力向南部集结;而后集中主力通过比利时横扫法国北部,聚歼法军主力,一举奠定胜局。然而这个计划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作为突破力量的右翼集群根本没有完成这个战略机动的外在能力!
——————————————————————————
翻开普鲁士王国自成立以来最光辉的一页历史——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当看到毛奇元帅统领下的普军以疾电奔雷之势完胜法兰西、并生擒法皇拿破仑三世这一让人热血沸腾的情节的时候,德国战略家们却往往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当年的普军之所以能够千里突进,在色当城下将法军团团包围,其核心原因在于当时的战争规模并不算大,少量的军队完全可以进行快速的突进和转移。普法战争期间,普军真正用于前线的作战力量不过25万之众,且前期大部分的战事都在自己本国的境内,无论是后勤还是机动都能够游刃有余。而这一次,德国将在西线排开整整150万大军,足足是当年的6倍;其中最强悍的右翼110万军队更是都将挤在面积不大的佛兰德平原上,快速机动和后勤保障登时就成了大问题。
当下不是1870年,那场兵力较少的胜利经验放在战争规模数倍提升的一战时期根本无法对号入座。目前也不是1940年,能拥有后者基于人类全面进入内燃机时代的技术大背景所催生出的大量性能稳定优良的飞机、坦克、装甲车、汽车、摩托车作为技术底蕴,而这些东西无疑是实施快速机动的闪击战的先决条件。
进入20世纪以来,虽然石油和内燃机的技术和应用虽然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仍旧是煤炭。摩托产量稀少、汽车凤毛麟角、坦克就是一个每天大姨妈都要来10次的超级病痨鬼,实用性简直只能用渣渣来形容;闪击战的灵魂核心——飞机的时代技术更是惨不忍睹,速度缓慢、载重量低、滞空时间短、航程极度低下。二战德军之所以能够实现施利芬所规划中的闪击战(曼施坦因计划是施里芬计划的一个变种,虽然二者内容大相径庭,但其核心要义却是殊途同归),其原因有二:一是由坦克、装甲车、摩托化部队所组成的机械化集群,能够对敌方深处进行快速深入的突击;二是由数千架作战飞机所构成的空中力量控制了整个天空,可以随时为进攻受阻且缺乏重炮的前进部队提供支援。这些东西在一战时期,一个也不具备。
然而在施利芬的规划中,德军右翼行动相当之迅速,要在40天内占领巴黎、并从“右翼末梢袖拂海峡”的比利时北疆驰援南下聚歼集结在法国南部的法军主力,这个速度已经不比二战时期德军在实施黄色方案时的进军速度慢多少了!施利芬致仕退休之后,继任总参谋长的小毛奇之所以每年都会对老元帅在离职前所一再要求加强的右翼痛下锉刀,除了他个人性格偏向保守,既担心洛林会被法国突破、又忧虑东普鲁士的龙兴之地将被俄国鲸吞的原因以外,为庞大的右翼集群减轻后勤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当时的保障条件,着实再难以在那片狭小的区域展开更多的兵力了。从战术设计上来看,施利芬所制定的这个计划堪称殚精竭虑的杰作,然而时代的技术所限却几乎无法满足他所要求的超大兵团战争机动的条件!
★百 度 搜 索 云 来 阁,免 费 阅 读 万 本 小 说 www.yunlaige.com★
“在训练军队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包括储备各种军用物资、为动员扩充后的军队生产战争所需的弹药武器等等。毕竟我德意志的常备陆军总人数只有54万,而战争爆发后的总兵力将是这个数量的3倍以上,我们必须保证仓库里的储备足以能让预备役人员一瞬间实现全副武装。除此之外,我们也还需要完善国内的铁路,以求在战争时期能有更多的军列开到指定的前线。”施利芬没有说太多,而只是草草的提了几个较为重要的关键点,“因此,虽然现在是我们发动战争的最好时机,然而德意志现在却并没有对法国的必胜把握。我们还需要等待,等到作战计划、主观意识和客观物质准备完毕之后再对法开战。”
经过片刻的沉默,威廉缓缓从施利芬所规划中的蓝图清醒过来。沉声道:“我的伯爵,这个计划的实施需要同时借到比利时全境和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盲肠。而这两个国家很难同意德意志军队通过他们的国境。尤其是比利时,他的中立地位是在1839年由欧洲五大强国所共同保证过的;如果德意志军队借到比利时,则无异于是直接侵犯了他的中立地位。要知道,我那位可恨之极的爱德华舅舅本来就是亡我德意志之心不死,他那颗肥猪一样的蠢笨脑袋里对我所拥有的力量抱有发自内心的恐惧;德意志侵犯比利时中立的行为将这很容易遭致这个可恶的老阿尔比翁的强烈反应,甚至教唆整个英国卷入到我们对法国的战争中去。而如果比利时坚持抵抗,而英国又因此卷入战端的话,情况可就对我们相当不妙了。”
听得威廉竟然能说出这番话语。清英眼中流露出惊讶的神色,随即了然。历史上,威廉其实是知道德军借道比利时的行径会引发英国对德国的宣战,只不过一直是自欺欺人的不愿意相信;而在这一位面,经过清英之前对于局势的直接挑明,他的意识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清英正自为威廉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却见施利芬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单边眼镜。嘿然道:“在这份计划中,我将用34个师通过比利时,而比利时总共才多少兵力?最多也就6个师而已!如果他们胆敢做出抵抗的话,我们不介意顺手将他们一同消灭。更何况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是出了名的贪婪懦弱,他不可能下令让他的军队和国家投入到一场注定会被毁灭的战斗中去。至于英国参战的可能,我也已经考虑到了。不过这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情。等到英国人准备把陆军运过英吉利海峡登陆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法国人给彻底击败;到那个时候,英国人又有什么能够和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理由和能力?英国人的海军无法上岸,那支被布尔人揍得鼻青脸肿的陆军更是流传世界的笑柄,他们对我们造成的麻烦只怕还不如比利时人的那绵羊的梦呓。只要我们能快速击败法国。那么俄国和潜在敌人英国就都失去了击败我们的机会,只能和我们坐在谈判桌前。而接下来就是外交官们要去做的事情了。”
威廉长出了一口气。没有多言,算是默认了施利芬的论点。清英看在眼里,脸上露出了一丝凝重的神情。
对于施利芬入侵比利时的设想,清英其实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尽管历史上英国在一战中对德国宣战的理由不是基于1907年形成的三国协约,而是由于德国右翼力量侵入比利时国境,破坏了之前欧洲五大强国反复重申的比利时的永远中立地位,然而这不过是此前早就磨刀霍霍的英国向德国亮出兵器的一个最直接的借口罢了。对于德国这个能够颠覆英国世界霸主地位、并且正在这么做的新兴势力,英国早就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直欲除之而后快。因此,即便是德国严守比利时的中立而不采取断然行动,英国也同样会以其他的名义对德国发动战争,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除此之外,从军事需要的角度而言,由侧翼通过比利时、绕过法国在德法边界线上修筑的坚固工事防线也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决定。一旦欧洲大战开启,比利时的永久中立就成了一纸空言,谁也无法保证这个中欧小国不会在英法的利诱之下倒向德国的对立面。对于身处要害咽喉部位而又的摇摆不定的小国势力,必须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手段以消除隐患,二战中英德双方都不约而同的对挪威采取断然军事行动,便是基于这个缘故。施利芬的计划其实堪称完美:运用阿尔萨斯和洛林作为诱饵,引诱法军主力向南部集结;而后集中主力通过比利时横扫法国北部,聚歼法军主力,一举奠定胜局。然而这个计划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作为突破力量的右翼集群根本没有完成这个战略机动的外在能力!
——————————————————————————
翻开普鲁士王国自成立以来最光辉的一页历史——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当看到毛奇元帅统领下的普军以疾电奔雷之势完胜法兰西、并生擒法皇拿破仑三世这一让人热血沸腾的情节的时候,德国战略家们却往往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当年的普军之所以能够千里突进,在色当城下将法军团团包围,其核心原因在于当时的战争规模并不算大,少量的军队完全可以进行快速的突进和转移。普法战争期间,普军真正用于前线的作战力量不过25万之众,且前期大部分的战事都在自己本国的境内,无论是后勤还是机动都能够游刃有余。而这一次,德国将在西线排开整整150万大军,足足是当年的6倍;其中最强悍的右翼110万军队更是都将挤在面积不大的佛兰德平原上,快速机动和后勤保障登时就成了大问题。
当下不是1870年,那场兵力较少的胜利经验放在战争规模数倍提升的一战时期根本无法对号入座。目前也不是1940年,能拥有后者基于人类全面进入内燃机时代的技术大背景所催生出的大量性能稳定优良的飞机、坦克、装甲车、汽车、摩托车作为技术底蕴,而这些东西无疑是实施快速机动的闪击战的先决条件。
进入20世纪以来,虽然石油和内燃机的技术和应用虽然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仍旧是煤炭。摩托产量稀少、汽车凤毛麟角、坦克就是一个每天大姨妈都要来10次的超级病痨鬼,实用性简直只能用渣渣来形容;闪击战的灵魂核心——飞机的时代技术更是惨不忍睹,速度缓慢、载重量低、滞空时间短、航程极度低下。二战德军之所以能够实现施利芬所规划中的闪击战(曼施坦因计划是施里芬计划的一个变种,虽然二者内容大相径庭,但其核心要义却是殊途同归),其原因有二:一是由坦克、装甲车、摩托化部队所组成的机械化集群,能够对敌方深处进行快速深入的突击;二是由数千架作战飞机所构成的空中力量控制了整个天空,可以随时为进攻受阻且缺乏重炮的前进部队提供支援。这些东西在一战时期,一个也不具备。
然而在施利芬的规划中,德军右翼行动相当之迅速,要在40天内占领巴黎、并从“右翼末梢袖拂海峡”的比利时北疆驰援南下聚歼集结在法国南部的法军主力,这个速度已经不比二战时期德军在实施黄色方案时的进军速度慢多少了!施利芬致仕退休之后,继任总参谋长的小毛奇之所以每年都会对老元帅在离职前所一再要求加强的右翼痛下锉刀,除了他个人性格偏向保守,既担心洛林会被法国突破、又忧虑东普鲁士的龙兴之地将被俄国鲸吞的原因以外,为庞大的右翼集群减轻后勤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当时的保障条件,着实再难以在那片狭小的区域展开更多的兵力了。从战术设计上来看,施利芬所制定的这个计划堪称殚精竭虑的杰作,然而时代的技术所限却几乎无法满足他所要求的超大兵团战争机动的条件!
★百 度 搜 索 云 来 阁,免 费 阅 读 万 本 小 说 www.yunla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