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洛阳过冬刘皇帝显得十分适应或许是心理作用他甚至觉得比在开封要舒服得多。开宝六年的冬季比起过去似乎又冷了几分三九时节还连续下了几场雪雪不大却也给这萧索寡淡的寒冬增添了些许柔和。
大汉朝廷的权力机构设置也日趋稳固除了在权力上的切割制衡之外也在于这么多年下来上上下下都习惯了。
政事堂毫无疑问是当下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上承皇帝之命下总诸部司道而随着刘皇帝的放权以及太子的参与其权力中心的地位也更牢固了。
过去在东京还有一个崇政殿不说抗衡总归有所牵制到西京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崇政殿的职位、人员仍在却被冷落在一边被虚置了至少西京没有一座叫崇政殿的宫殿。
不过以刘皇帝历来的尿性也不是真的就看开了让权力尽回归于宰堂的。而是他研究过大汉如今的官制与机构在对宰相权力的限制上相较于唐时的三省六部已然有了更进一步的分化制衡。
而“崇政殿”从雏形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二十年的时间对政事堂的制衡作用实则并不明显。相反一定程度上还造成了权力机构的臃肿拖慢了行政效率。
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崇政殿是合格的并且有积极作用而要扩大影响与政事堂产生矛盾冲突也是必然的。也是考虑到这些过去刘皇帝始终没有予崇政殿以实权在两者之间划了一条清晰的界限。
西迁洛阳对于朝廷而言影响是巨大有的看得见有的则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比如刘皇帝对权力的思考与划分如今他又准备做调整了。
不只是人员上的更换最重要的还是皇权相权之间的平衡。考虑了将近半年同很多人都讨论过综合个方面的建议刘皇帝心中也基本有数了。
初步想法便是设立内阁了而这个内阁自然是脱胎于过去的崇政殿但与过去有所区别的是在权责方面将会更加明确。
在承担皇帝身边秘书工作的同时也作为国家的大脑出谋划策决议大政。直白点说就是把决策权从政事堂彻底剥离归于内阁而今后政事堂的主要权力则是审议以及执行。
也可以说是把过去的中书省换了个“内阁”的壳子只不过这个壳子更多的是要体现皇帝的意志。不管怎么变这一点是基本这还是刘皇帝强化皇权的动作。
虽然还没有落实但第一任内阁大学士的人选刘皇帝心中已然默定了不是担当了几年“秘书长”的石熙载而宰相魏仁溥。
说起来魏仁溥担任首相的时间也有十多年了。年纪也大了该给他减减压力少些体力上的负累批阅公文、处置政务这同样是体力活。
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刘皇帝多疑的性子。对魏仁溥这位老臣刘皇帝信任、尊重、敬配但也是有限度的。
哪怕到如今也没有对兢兢业业、始终保持宰相风度的魏仁溥产生猜忌心理。但是一个人过久地待在相位上总归是容易出现问题了。
为了大家都好该变就得变该挪也得挪。
刘皇帝放权算久的了然而他这边心思有变朝廷中的聪明人立刻就感觉到了。很多人都知道待到明岁朝廷又将发生大变动了。
因此开宝六年这个冬季除了冷大汉朝廷内部还多了几分浮躁。
政事堂下的诸部司最瞩目的当属财政司了而独立性性更强的则是枢密院了。搞了那么多年的军政分离大方向上是从中央到地方的虽然并不可能做到彻底在当下的时代也不现实。
一直以来枢密院虽然也收政事堂的领导但基本上算是自主其事在具体的军政事务上政事堂也很少插手。
当然枢密院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政事堂的支持在与财政、兵部、吏部之间的事务交流上还是很频繁的尤其是兵部。
因此朝中有什么影响变动枢密院也是难以独善其身的。而作为枢密院首脑的李处耘受那股风气的影响也被影响到了。
枢密院内散发着权力气息的公案后枢密使李处耘正埋头审阅着各地上报的军机事务表情十分严肃一张脸就像被这寒冷的天气给冻住了一般。
究其原因还在于他也感觉到自己在枢密院的时间不多了
他上位枢密使的时间与赵匡胤同期都是北伐之后的事情。赵匡胤管个兵部刘皇帝都要换任而况于主管全国军机的枢密院呢?
李处耘担任枢密使的时间乃是历任中最久的就这一点他也足以青史留名了。而在他任职的这近十年间也是勤勤恳恳处置全国军机一向有条不紊少有差错。
并且出了日常公务外功绩也是斐然统一、河西、安南、流求、大理都可以算是在他的主持下进行的。
就李处耘个人而言是舍不得离任的位高权重是一方面想籍此继续施展才干则是另外一方面。只不过这由不得他。
心理的变化体现在李处耘的脸上大地就是比寻常更严肃的表情了。不过做起事来李处耘仍是一丝不苟的不敢有所疏忽即便距离卸任不久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大概是做此想法吧
终于生硬的面庞上流露出了一抹笑意。手中的汇报来自河西都将杨廷璋上奏打垮了黄头回鹘最后一支反抗力量回鹘之患已平。
这黄头回鹘自然是甘州回鹘的余孽了当初朝廷收取河西逃掉了一部分回鹘部族人数不多迁徙到瓜沙西南地区。
事实上若是他们安分些游牧休养朝廷未必会穷追猛打。关键是他们不安分联合周遭的吐蕃人数度侵扰河西杀掠汉地实力最强大时竟搞出了近四千控弦之士的阵仗。
这自然是大汉所不能容忍的河西都指挥使杨廷璋这些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扫灭之。前前后后出兵有十几次虽杀俘不少但都没能竟全功。
不过这黄头回鹘一味的劫掠侵扰不求休养可得一时之势却不可长久。在汉军的连番打击之下也逐渐消沉趋于式微。到开宝六年秋原本五个主要的反抗部族也只剩一部了。
于是杨廷璋再度发起了一场长途突袭斩尽杀绝顺带着把高原上一些不臣的吐蕃人也给打服了。至此河西又消一患这对李处耘而言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心情带着喜悦拟好移转兵部的批文将功赏之事交出去。原本李处耘是准备进宫亲自去向刘皇帝报喜的不过还没动身他又收到了一份喜报比起手中的奏报份量可要重多了。
也可以预料的西南上报大理国彻底放弃治疗投降了。
大汉朝廷的权力机构设置也日趋稳固除了在权力上的切割制衡之外也在于这么多年下来上上下下都习惯了。
政事堂毫无疑问是当下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上承皇帝之命下总诸部司道而随着刘皇帝的放权以及太子的参与其权力中心的地位也更牢固了。
过去在东京还有一个崇政殿不说抗衡总归有所牵制到西京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崇政殿的职位、人员仍在却被冷落在一边被虚置了至少西京没有一座叫崇政殿的宫殿。
不过以刘皇帝历来的尿性也不是真的就看开了让权力尽回归于宰堂的。而是他研究过大汉如今的官制与机构在对宰相权力的限制上相较于唐时的三省六部已然有了更进一步的分化制衡。
而“崇政殿”从雏形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二十年的时间对政事堂的制衡作用实则并不明显。相反一定程度上还造成了权力机构的臃肿拖慢了行政效率。
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崇政殿是合格的并且有积极作用而要扩大影响与政事堂产生矛盾冲突也是必然的。也是考虑到这些过去刘皇帝始终没有予崇政殿以实权在两者之间划了一条清晰的界限。
西迁洛阳对于朝廷而言影响是巨大有的看得见有的则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比如刘皇帝对权力的思考与划分如今他又准备做调整了。
不只是人员上的更换最重要的还是皇权相权之间的平衡。考虑了将近半年同很多人都讨论过综合个方面的建议刘皇帝心中也基本有数了。
初步想法便是设立内阁了而这个内阁自然是脱胎于过去的崇政殿但与过去有所区别的是在权责方面将会更加明确。
在承担皇帝身边秘书工作的同时也作为国家的大脑出谋划策决议大政。直白点说就是把决策权从政事堂彻底剥离归于内阁而今后政事堂的主要权力则是审议以及执行。
也可以说是把过去的中书省换了个“内阁”的壳子只不过这个壳子更多的是要体现皇帝的意志。不管怎么变这一点是基本这还是刘皇帝强化皇权的动作。
虽然还没有落实但第一任内阁大学士的人选刘皇帝心中已然默定了不是担当了几年“秘书长”的石熙载而宰相魏仁溥。
说起来魏仁溥担任首相的时间也有十多年了。年纪也大了该给他减减压力少些体力上的负累批阅公文、处置政务这同样是体力活。
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刘皇帝多疑的性子。对魏仁溥这位老臣刘皇帝信任、尊重、敬配但也是有限度的。
哪怕到如今也没有对兢兢业业、始终保持宰相风度的魏仁溥产生猜忌心理。但是一个人过久地待在相位上总归是容易出现问题了。
为了大家都好该变就得变该挪也得挪。
刘皇帝放权算久的了然而他这边心思有变朝廷中的聪明人立刻就感觉到了。很多人都知道待到明岁朝廷又将发生大变动了。
因此开宝六年这个冬季除了冷大汉朝廷内部还多了几分浮躁。
政事堂下的诸部司最瞩目的当属财政司了而独立性性更强的则是枢密院了。搞了那么多年的军政分离大方向上是从中央到地方的虽然并不可能做到彻底在当下的时代也不现实。
一直以来枢密院虽然也收政事堂的领导但基本上算是自主其事在具体的军政事务上政事堂也很少插手。
当然枢密院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政事堂的支持在与财政、兵部、吏部之间的事务交流上还是很频繁的尤其是兵部。
因此朝中有什么影响变动枢密院也是难以独善其身的。而作为枢密院首脑的李处耘受那股风气的影响也被影响到了。
枢密院内散发着权力气息的公案后枢密使李处耘正埋头审阅着各地上报的军机事务表情十分严肃一张脸就像被这寒冷的天气给冻住了一般。
究其原因还在于他也感觉到自己在枢密院的时间不多了
他上位枢密使的时间与赵匡胤同期都是北伐之后的事情。赵匡胤管个兵部刘皇帝都要换任而况于主管全国军机的枢密院呢?
李处耘担任枢密使的时间乃是历任中最久的就这一点他也足以青史留名了。而在他任职的这近十年间也是勤勤恳恳处置全国军机一向有条不紊少有差错。
并且出了日常公务外功绩也是斐然统一、河西、安南、流求、大理都可以算是在他的主持下进行的。
就李处耘个人而言是舍不得离任的位高权重是一方面想籍此继续施展才干则是另外一方面。只不过这由不得他。
心理的变化体现在李处耘的脸上大地就是比寻常更严肃的表情了。不过做起事来李处耘仍是一丝不苟的不敢有所疏忽即便距离卸任不久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大概是做此想法吧
终于生硬的面庞上流露出了一抹笑意。手中的汇报来自河西都将杨廷璋上奏打垮了黄头回鹘最后一支反抗力量回鹘之患已平。
这黄头回鹘自然是甘州回鹘的余孽了当初朝廷收取河西逃掉了一部分回鹘部族人数不多迁徙到瓜沙西南地区。
事实上若是他们安分些游牧休养朝廷未必会穷追猛打。关键是他们不安分联合周遭的吐蕃人数度侵扰河西杀掠汉地实力最强大时竟搞出了近四千控弦之士的阵仗。
这自然是大汉所不能容忍的河西都指挥使杨廷璋这些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扫灭之。前前后后出兵有十几次虽杀俘不少但都没能竟全功。
不过这黄头回鹘一味的劫掠侵扰不求休养可得一时之势却不可长久。在汉军的连番打击之下也逐渐消沉趋于式微。到开宝六年秋原本五个主要的反抗部族也只剩一部了。
于是杨廷璋再度发起了一场长途突袭斩尽杀绝顺带着把高原上一些不臣的吐蕃人也给打服了。至此河西又消一患这对李处耘而言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心情带着喜悦拟好移转兵部的批文将功赏之事交出去。原本李处耘是准备进宫亲自去向刘皇帝报喜的不过还没动身他又收到了一份喜报比起手中的奏报份量可要重多了。
也可以预料的西南上报大理国彻底放弃治疗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