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淮东道泗州盱眙涣口。
    涣口为涣水汇流淮河处属河道枢纽正值秋高气候爽人凉风吹拂着岸边的植被带来河流的潮气有些湿冷。
    水中有扁舟两岸河工密集粗略一观足有上千人正在进行清淤疏浚。大量的泥沙、坠物被打捞装袋转运伴有乡间曲调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岸头为差役所占据以作护卫。一干官府职掌官吏将齐聚于此为首的正是淮东布政使王朴这是他数度亲巡一线了。
    旱情袭来之时以濠、泗、楚等地情况最为严重。此时陪侍在旁泗州的主事官员基本都来了。
    泗州知州乃是王著初履任不久。作为天子身边下放的人升迁的速度慢不了淮南又是用事之地机会很多。当了不到两年的知县便被拔为泗州知州。
    不算幸运的是刚迁职就任上下还未熟悉就面临着淮南大旱。这段时间以来遵从朝廷与道台的政令救灾抚民王朴四下奔走躬亲其事忙得是脚不沾地。
    此番王朴再度北上视事闻召他在州衙中是放下饭碗就匆匆出城渡河赶来了。对于王朴他是一点都不敢怠慢。
    不到两年的时间王朴在淮东树立了极高的威严上下职吏无有不惧者。只因他用法严正从不手软宽纵再政令频发怠慢者皆为其惩处以致诸州官吏脑筋里都绷紧了根弦生怕被王朴找到疏漏申饬责罚。
    王著因为出身御前又值仕途事业的重要阶段更加不敢怠慢了。
    “王公盱眙附近河段下官已召三千余人进行清淤分三段展开如今已清理四十余里!”此时见王朴面无表情地盯着清淤的河工主动禀报道十分小心。
    “进展不错!”王朴点点头问:“淮水横贯泗州境内生民多仰仗其惠淮水若通方能受其惠!”
    “王公所言甚是!官府发出布告境内渔民、河工、百姓皆积极应召效力!”王著说道:“百姓通过淮水讨生活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眼下大汉境内水患猖獗黄河、长江多发山洪。朝廷也发了诏令旱情虽解对水害也需加以重视提高警惕!”王朴道。
    王著主一拱手:“受令之后不敢怠慢。另调有民夫、钱粮寻河道易决处铸塞加固!
    偏头看着王著两年的州县治事的历练明显让其成长不少。王朴仍旧板着一张脸但难得地点了点头说:“使民有所居衣食有依地不荒废解民以忧断事以公再备灾患足可大治!”
    这是王朴向王著提点了王著会意脸上带着点笑容:“多谢王公教诲!在下必定时刻牢记于心!”
    微微颔首王朴并没有就此事上拿大没再多说什么。
    两名属吏与几名差役登岸快跑上前来王朴即问:“水深几何?”
    当先一人禀道:“使君属下等择数处测试其深浅。眼下河中最浅的区域已有近六尺足可行船!”
    说着还将测量的标杆抬出指着标记处给王朴查验。王朴还细心地看了看方才吩咐道:“可以通知淮盐发船北输了!”
    “是!”
    “诸位也都别跟我站着了遇此急情州中当多事才是。”扫了眼毕恭毕敬泗州僚属王朴摆了摆手淡淡道。
    众官皆是一愣还是王著见状轻斥了句:“没听清使君的话吗?各归其职各理其事还不快去!”
    “是!下官等告退!”这才反应过来。
    一干泗州职吏绷紧着身体恭恭敬敬地退下。待走远了方才松懈下来其中一人眼神往河边瞟忍不住抱怨道:“这王使君当真不是个好相与的实在太过严厉也不近人情我等屈意相伴却被赶开。有这样一位上官难有好日子啊!”
    “呵!”听其言旁边一名从事不由嗤笑道:“王使君难相处那也是知州该犯难的像我等这种州下职吏岂能入使君之耳。此番若非旱情能见其尊容?纵见其面又岂知你名?所以实用不着你来操心!”
    “不过!”说着这从事露出一抹戏谑:“兄若是做些违法乱纪、骇人听闻、伤天害理之事或许就名扬使君之耳了”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你这厮嘴怎如此恶毒是在污蔑我吗!”抱怨的州官顿时怒了。
    “岂敢!岂敢!只是觉得足下太过高看自己了”
    州吏们的议论丝毫无干于王朴他与王著走到清淤泥役夫临时搭建栖息的棚寮中。虽算不至脏乱差但尤其简陋木排紧密相连以避风竹床上铺着厚厚的一层枯草以御寒。
    直接坐下王朴看向王著说:“将要入冬气候转寒凡应召之役夫当备草木、炭火以祛寒多备姜汤。另外我犹见百姓有图便利而生饮河水者要禁绝免生虫病。凡取水皆需煮沸再行饮用。你也随陛下南征过怎会在此事上疏忽?”
    面对王朴的责问王著感到一阵无辜若是以往他会有所辩解但此时他只是拱手应道:“是下官监管不严必定加强!”
    对王著的态度王朴还是满意的。当然在此事上王著实则也有些无奈禁令他下了初衷也是为百姓自己好。但是一般的愚民哪里听得进去也没那个觉悟当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习惯怎么来。
    王著这边也不可能因为民夫生饮河水就去抽他鞭子罚他钱。是以即便到如今在大汉朝能够真正做到禁饮生水煮沸饮用的只有在军队之中还得是禁军
    王朴似乎也有些理解是故也没在此事上多做纠缠命召来一名役夫察问民情。在官吏们面前威严肃重令人生畏的王使君面对一乡野小民之时终于换上了一副和善的面孔。
    “老汉是盱眙本地人?家里几口人?作何营生?”
    “正是。家中一妻两儿一女一媳共六口人!小人与大儿在家种地官府去年给我家分了二十亩地。二子不喜种地在淮上给人当船工南北跑船。此番官府招劳力带大儿一起前来清淤”
    “六口之家能足食否?”听完王朴轻声问了句。
    老汉一愣有些不解其意。见状王朴恍过神是他没听懂换了个问题:“今秋旱情田亩损坏严重吗?”
    提及此有些拘束的老汉顿时放开了情绪有些激动乡音都重了些说:“麦子多坏死足足少了七八成。这旱魃哪怕只晚来一个月也能抢收”
    “家中五六口人可有余粮过冬?”
    老汉答道:“这两年朝廷减了秋税此番受灾又免税足以过冬!”
    听老汉语气中的轻松之意王朴也跟着露出了点笑容又提出一个他问过很多人的问题:“老汉觉得是如今的大汉官府好还是以前的伪唐官府好?”
    再是愚民也知道该怎么说王朴虽未穿正装王著可是一身官袍在身。
    不过这老民回答简单而带有几分真诚:“当然是大汉官府?”
    “为何?是因为分田?因为废除杂捐?因为减税?”王朴一连三问。
    “都有!”老汉点头又提出了一点说:“两年多前淮南也生旱灾田里颗粒无收朝廷赈济却要交完税的人才能有救济粮小人记得清楚当时有许多人都被逼得卖田购粮。还是当时的大汉朝廷准许淮南百姓渡河到淮北购买口粮救活了很多人。
    今年又起旱灾朝廷免了秋税不说家中困难者还有接济”
    听完老汉的回答王朴又笑了笑容愈显和煦。

章节目录

汉世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芈黍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芈黍离并收藏汉世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