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程伯安的程府。
“长芦盐场的盐又降了五文钱一斤现在各地销售的长芦盐场盐基本上都在二十文左右我们要不要继续降价?”
程伯安最得力的师爷也是出自程家旁支的程轩急匆匆的找到了程伯安向程伯安汇报了最新的情况。
“继续降只要他们降价我们就跟着降价。”
没有丝毫的犹豫程伯安说道。
“再价格的话我们的盐可就只有十文钱左右一斤了我们卖给各地的价格连五文钱都不到了这个价钱的话我们…”
程轩想了想也是提醒道。
他们从盐场拿盐只需要盐引就可以了盐引这东西在以前是需要运粮食去边镇地区才能够换区不过自从弘治五年改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之后大家只需要向朝廷这边缴纳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
因为这些盐商基本上上至朝廷、下至地方都有人所以很多时候只是象征性的缴纳一些银子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盐引。
可以说他们的盐几乎成本为零更多的花费则是花费在上下打点上面另外就是运费古代交通不便运输是一个大问题。
古代粮食的运输方面一百斤的粮食从江南地区运到京城、边关地区最多也就只能够剩下不到一半因为古代的运输基本上都是靠肩挑手扛有条件的才能够用马车、骡车而漕运才是运输的大头但漕运需要有水的地方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盐商非常喜欢纳银开中的原因因为以前运粮食到边关地区去实在是太麻烦了损耗也太大了所以盐商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想办法招募人员到边关地区去种植粮食以此来获得盐引。
纳银开中就不一样了只需要缴纳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而且操作起来的时候就灵活方便多了到处都是自己人。
本来缴纳100两银子只能够获得100引的盐引但因为他们打通了上下可能缴纳100两银子他们就可以获得1000引10000引甚至十万引的盐引。
现在才刚刚开始之下纳银开中没几年朝廷每年还能够收到两百多万两税银但是到了明中后期随着朝局的腐败东林党人逐渐掌控朝政。
朝廷在盐引方面能够收到的银子根本微乎其微甚至于到了后面的时候一年下来购买盐引的银子仅仅只有几万两税收方面更是惨不忍睹江南地区一个富裕的大县一年的税银甚至于连一百两都没有。
此时纳银开中施行没几年盐政还没有完全败坏所以程伯安他们想要获得盐引还是需要缴纳银子尽管肯定会多开盐引但至少来说还是需要成本的。
程轩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再降价的话程伯安就要亏钱了。
盐这东西他们从盐场拿出来非常便宜但算上上下打点、算上运输费用再算上买盐引的银子这些加起来的话一斤盐差不多也是要几文钱的成本。
这个价格可以说相当低了。
所以以往的时候他们赚钱就非常的简单用银子去买盐引然后再去盐场这边提盐出来转手再一层层的卖下去。
几文钱一斤的盐转手就卖个二三十文钱一斤几倍的暴利然后下一层的盐商再一手加几文钱卖给终端的销售商这些终端销售商再加上几文钱一斤然后缺斤少两、渗泥沙等等的方式最终的销售价依然还是要高达几十文一斤。
这还是正常的情况有时候这些盐商还会根据情况加价像云贵地区江西、湖南、湖北这些地方有些地方交通不便自身又不产盐的情况下盐的价格还会更高上百文一斤也不算稀罕。
所以盐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程伯安、祝本端、冯相这些大盐商他们控制了盐场只有他们能够从盐场里面拿到盐所以处于这个产业链的上游吃最大的利润。
一斤盐卖五十文一斤他们这些大盐商就要吃掉至少一半的利润有二十五文的利润是属于他们这些大盐商。
而且这些大盐商往往并不需要多复杂的操作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从盐场当中拿盐出来就可以了非常的简单。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这样的大盐商这些大盐商的背后都有极其庞大的背景基本上每一个人的家族在朝廷都有人。
或是自己本家出去的子弟在朝中为官又或者是自己本家联姻的人又或者是自己的同乡等等之类的总之每一个都有着非常庞大的关系网络。
再加上又打通了地方的每一个环节、盐场的上下等等所以他们这些人缴纳了银子拿到了盐引才能够从盐场里面将盐给拿出来。
如果是其他人即便是缴纳了银子拿到了盐引想要从盐场里面提盐出来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盐场这边有很多的理由来轻易的打压你比如提盐需要排队而基本上每一个盐场排队的盐引都已经排到了几十年之后你觉得什么时候能够轮到你?
除非是你的背景足够大比如像建昌伯、寿宁候这样的皇亲国戚他们就经常向弘治皇帝要盐引一要还是十万引、二十万引的要。
他们的盐引自然没有谁敢怠慢很快就可以提出盐来不过一般这些人都不会真的自己去提盐而是会非常省事的将这些盐引转手一卖直接就变现成了银子。
总的来说盐场都是被程伯安、祝本端、冯相等等一个个大盐商或者大家族所控制像提出纳银开中的叶淇叶家本身就是江南地区的豪族也是做盐生意的叶家直接霸占的盐场数量就多达七个再加上和一些家族合伙控制的盐场也有好几个妥妥的一个大盐商。
再下来的就是中间的盐商这些盐商势力远不如程伯安、祝本端、冯相这些人他们的势力范围可能局限于一个省内没有办法上至朝廷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办法从盐场拿到盐。
所以他们就成为中间商大盐商从盐场拿盐他们就接过来转手再卖给各自势力范围内的终端销售商同样也是一个赚一笔。
盐只是在他们的手中过一下一斤盐至少也是要让他们赚十文钱。
最后的就是终端销售商了这些人往往都是一个小地方的豪强能够垄断一个地方的食盐买卖盐只有他们才能够卖。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自然而然的这盐到了他们的手中一斤盐至少也是要赚十文钱有些心黑的那就赚的更多了。
所以本来盐这个东西朝廷从中得利算是最小的每年收到的税银少的可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基本上就失去了这一块的收入。
盐场里面的灶户则是最苦逼因为户役制度的限制所以他们世世代代都是灶户只能够在盐场里面一天到晚没日没夜的煮盐。
而管理盐场的官吏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都会拼命的压榨这些灶户本来规定灶户一天只能够工作四个时辰可是官吏为了多出盐可能就会让这些灶户一天工作六个、七个时辰。
这多产出的盐自然是不会上报给朝廷的自然而然也就进了他们这些官吏的口袋了。
至于灶户谁会在意他们的生死。
当然大明的老百姓也很苦逼本来盐这个东西就不贵算下来也就是几文钱的东西但是到了他们的手中往往都是几十文一斤还给渗沙子和泥土老百姓又该找谁说理去?
真正受益的就是这些盐商大大小小的盐商一层层的盐商一个个富可敌国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
很多盐商家族原本只是一个家族但是因为和盐扯上了关系迅速就壮大起来变成了一方豪族。
这些盐商家族又很清楚维持自己一切的根源所以这些盐商家族又会不断的兴建私塾支持自己家族的子弟读书考科举。
又或者是将自己家族当中的女子嫁出去嫁给那些读书人、嫁给上下的官员;还有就是投资自己的老乡自己家乡有读书人去进京赶考啊什么的他们都非常乐于出银子资助非常喜欢结交这些读书人。
时间一长慢慢的就会形成庞大的网络这也是明朝中后期东林党形成的根本原因江南地区的读书人本来就厉害出的官员多现在又是各种支持老乡帮老乡之类的慢慢的就形成了党争斗的你死我活争权夺利根本就不顾江山社稷。
至于大明的皇帝机灵点的还知道利用厂卫的力量来制衡这些文官傻乎乎如弘治皇帝、崇祯之类的那更是直接被这些文官们忽悠到死。
皇帝要银子没有银子国库饿死老鼠、内帑连老鼠都懒得光顾要权力也基本上都被文官们所把控和限制即便是换了一批文官依然还是老样子想要做点事情根本就不可能。
“长芦盐场的盐又降了五文钱一斤现在各地销售的长芦盐场盐基本上都在二十文左右我们要不要继续降价?”
程伯安最得力的师爷也是出自程家旁支的程轩急匆匆的找到了程伯安向程伯安汇报了最新的情况。
“继续降只要他们降价我们就跟着降价。”
没有丝毫的犹豫程伯安说道。
“再价格的话我们的盐可就只有十文钱左右一斤了我们卖给各地的价格连五文钱都不到了这个价钱的话我们…”
程轩想了想也是提醒道。
他们从盐场拿盐只需要盐引就可以了盐引这东西在以前是需要运粮食去边镇地区才能够换区不过自从弘治五年改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之后大家只需要向朝廷这边缴纳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
因为这些盐商基本上上至朝廷、下至地方都有人所以很多时候只是象征性的缴纳一些银子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盐引。
可以说他们的盐几乎成本为零更多的花费则是花费在上下打点上面另外就是运费古代交通不便运输是一个大问题。
古代粮食的运输方面一百斤的粮食从江南地区运到京城、边关地区最多也就只能够剩下不到一半因为古代的运输基本上都是靠肩挑手扛有条件的才能够用马车、骡车而漕运才是运输的大头但漕运需要有水的地方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盐商非常喜欢纳银开中的原因因为以前运粮食到边关地区去实在是太麻烦了损耗也太大了所以盐商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想办法招募人员到边关地区去种植粮食以此来获得盐引。
纳银开中就不一样了只需要缴纳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而且操作起来的时候就灵活方便多了到处都是自己人。
本来缴纳100两银子只能够获得100引的盐引但因为他们打通了上下可能缴纳100两银子他们就可以获得1000引10000引甚至十万引的盐引。
现在才刚刚开始之下纳银开中没几年朝廷每年还能够收到两百多万两税银但是到了明中后期随着朝局的腐败东林党人逐渐掌控朝政。
朝廷在盐引方面能够收到的银子根本微乎其微甚至于到了后面的时候一年下来购买盐引的银子仅仅只有几万两税收方面更是惨不忍睹江南地区一个富裕的大县一年的税银甚至于连一百两都没有。
此时纳银开中施行没几年盐政还没有完全败坏所以程伯安他们想要获得盐引还是需要缴纳银子尽管肯定会多开盐引但至少来说还是需要成本的。
程轩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再降价的话程伯安就要亏钱了。
盐这东西他们从盐场拿出来非常便宜但算上上下打点、算上运输费用再算上买盐引的银子这些加起来的话一斤盐差不多也是要几文钱的成本。
这个价格可以说相当低了。
所以以往的时候他们赚钱就非常的简单用银子去买盐引然后再去盐场这边提盐出来转手再一层层的卖下去。
几文钱一斤的盐转手就卖个二三十文钱一斤几倍的暴利然后下一层的盐商再一手加几文钱卖给终端的销售商这些终端销售商再加上几文钱一斤然后缺斤少两、渗泥沙等等的方式最终的销售价依然还是要高达几十文一斤。
这还是正常的情况有时候这些盐商还会根据情况加价像云贵地区江西、湖南、湖北这些地方有些地方交通不便自身又不产盐的情况下盐的价格还会更高上百文一斤也不算稀罕。
所以盐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程伯安、祝本端、冯相这些大盐商他们控制了盐场只有他们能够从盐场里面拿到盐所以处于这个产业链的上游吃最大的利润。
一斤盐卖五十文一斤他们这些大盐商就要吃掉至少一半的利润有二十五文的利润是属于他们这些大盐商。
而且这些大盐商往往并不需要多复杂的操作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从盐场当中拿盐出来就可以了非常的简单。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这样的大盐商这些大盐商的背后都有极其庞大的背景基本上每一个人的家族在朝廷都有人。
或是自己本家出去的子弟在朝中为官又或者是自己本家联姻的人又或者是自己的同乡等等之类的总之每一个都有着非常庞大的关系网络。
再加上又打通了地方的每一个环节、盐场的上下等等所以他们这些人缴纳了银子拿到了盐引才能够从盐场里面将盐给拿出来。
如果是其他人即便是缴纳了银子拿到了盐引想要从盐场里面提盐出来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盐场这边有很多的理由来轻易的打压你比如提盐需要排队而基本上每一个盐场排队的盐引都已经排到了几十年之后你觉得什么时候能够轮到你?
除非是你的背景足够大比如像建昌伯、寿宁候这样的皇亲国戚他们就经常向弘治皇帝要盐引一要还是十万引、二十万引的要。
他们的盐引自然没有谁敢怠慢很快就可以提出盐来不过一般这些人都不会真的自己去提盐而是会非常省事的将这些盐引转手一卖直接就变现成了银子。
总的来说盐场都是被程伯安、祝本端、冯相等等一个个大盐商或者大家族所控制像提出纳银开中的叶淇叶家本身就是江南地区的豪族也是做盐生意的叶家直接霸占的盐场数量就多达七个再加上和一些家族合伙控制的盐场也有好几个妥妥的一个大盐商。
再下来的就是中间的盐商这些盐商势力远不如程伯安、祝本端、冯相这些人他们的势力范围可能局限于一个省内没有办法上至朝廷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办法从盐场拿到盐。
所以他们就成为中间商大盐商从盐场拿盐他们就接过来转手再卖给各自势力范围内的终端销售商同样也是一个赚一笔。
盐只是在他们的手中过一下一斤盐至少也是要让他们赚十文钱。
最后的就是终端销售商了这些人往往都是一个小地方的豪强能够垄断一个地方的食盐买卖盐只有他们才能够卖。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自然而然的这盐到了他们的手中一斤盐至少也是要赚十文钱有些心黑的那就赚的更多了。
所以本来盐这个东西朝廷从中得利算是最小的每年收到的税银少的可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基本上就失去了这一块的收入。
盐场里面的灶户则是最苦逼因为户役制度的限制所以他们世世代代都是灶户只能够在盐场里面一天到晚没日没夜的煮盐。
而管理盐场的官吏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都会拼命的压榨这些灶户本来规定灶户一天只能够工作四个时辰可是官吏为了多出盐可能就会让这些灶户一天工作六个、七个时辰。
这多产出的盐自然是不会上报给朝廷的自然而然也就进了他们这些官吏的口袋了。
至于灶户谁会在意他们的生死。
当然大明的老百姓也很苦逼本来盐这个东西就不贵算下来也就是几文钱的东西但是到了他们的手中往往都是几十文一斤还给渗沙子和泥土老百姓又该找谁说理去?
真正受益的就是这些盐商大大小小的盐商一层层的盐商一个个富可敌国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
很多盐商家族原本只是一个家族但是因为和盐扯上了关系迅速就壮大起来变成了一方豪族。
这些盐商家族又很清楚维持自己一切的根源所以这些盐商家族又会不断的兴建私塾支持自己家族的子弟读书考科举。
又或者是将自己家族当中的女子嫁出去嫁给那些读书人、嫁给上下的官员;还有就是投资自己的老乡自己家乡有读书人去进京赶考啊什么的他们都非常乐于出银子资助非常喜欢结交这些读书人。
时间一长慢慢的就会形成庞大的网络这也是明朝中后期东林党形成的根本原因江南地区的读书人本来就厉害出的官员多现在又是各种支持老乡帮老乡之类的慢慢的就形成了党争斗的你死我活争权夺利根本就不顾江山社稷。
至于大明的皇帝机灵点的还知道利用厂卫的力量来制衡这些文官傻乎乎如弘治皇帝、崇祯之类的那更是直接被这些文官们忽悠到死。
皇帝要银子没有银子国库饿死老鼠、内帑连老鼠都懒得光顾要权力也基本上都被文官们所把控和限制即便是换了一批文官依然还是老样子想要做点事情根本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