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阅读·尽在·无名()
凯瑟琳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家庭,父母是拥有一个大型葡萄酒庄园的农场主,夫妻感情和睦,虽然偶尔也吵架,但都是一些因为日常琐事的小吵小闹,从来没有因为原则性的问题吵过架。
他们是移民智利的法国人,几乎算是白手起家,靠勤劳和精打细算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凯瑟琳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很喜欢她,从小提供给她优渥的生活,让她可以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
她天性活泼好动,一天到晚在成排的葡萄架间疯跑,每每弄个灰头土脸回来,总是令母亲哀叹自己生了个假小子似的女儿。
智利是一个从北到南延伸的狭长国度,他们的葡萄酒庄园也是如此,从北到南跨越四百公里,占地将近六千亩——听上去似乎大得吓人,但实际上当地的大农场基本都是这个规模。他们家的农场一开始也没这么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兼并附近经营不善的小农场,最终达到了这个规模。
小小的凯瑟琳为什么每天都在农场里疯玩却不觉得腻?因为当时的她对南北跨越四百公里这个数字没有概念,总想跑到农场的最北边或者最南边看一看,在她的想象里,农场的北边和南边应该就是北极和南极了她每天都跑得比前一天更远一些,但无论再怎么跑,始终都是在他们家农场的地界里。
父母担心女儿孤单寂寞,商量之后,决定给凯瑟琳生个弟弟或者妹妹,让凯瑟琳有个玩伴。父亲希望生个儿子,母亲希望生个女儿,因为母亲觉得凯瑟琳基本上已经算是个儿子了她想生一个温柔贤淑的小棉袄,并每天为此向圣母玛利亚祈祷。
果然,他们的第二胎是个女儿,这本应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喜事,但二女儿一出生,医生就发现了问题——这个女婴的眼睛是灰白色的,对光线刺激没有反应。
揪心的父母不惜花费重金,带着二女儿去大城市或者国外,寻找名医治疗,但诊疗过的医生无一不摇头叹息,说很难办,这么小的婴儿很难手术介入,只能等她长大以后再说,说不定到时候医学发展了,有新的手术治疗方法。
父母无奈之下,只得暂时放弃治疗返回智利,他们叮嘱凯瑟琳,妹妹的眼睛看不见,要她好好照顾妹妹。
凯瑟琳第一次看到襁褓中的阿拉贝拉,就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妹妹,因为阿拉贝拉太乖太漂亮了,从来不像其他婴儿一样无故哭闹,别的小孩婴儿期往往都挺丑的,而阿拉贝拉在婴儿期就显露出美人胚子的潜质,粉嫩水弹的皮肤,笑起来像百花盛开。
凯瑟琳每天往外跑的时间减少了,总会花上一些时间陪妹妹玩,由于看不见,阿拉贝拉学说话较晚,而且学起来很费劲,不过在“爸爸”“妈妈”这两个词之后,她学会的第三个词,同时也是第一个人名,就是“凯瑟琳”。
除了妹妹双目失明这个遗憾之外,全家人一团和睦,父母也没有因为阿拉贝拉的出生而疏于对凯瑟琳的关爱,而且由于凯瑟琳总往外面跑,其实照顾两个女儿的时间并不冲突。
平淡而幸福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凯瑟琳和阿拉贝拉也渐渐成长。
正如母亲向圣母玛利亚祈祷的那样,阿拉贝拉虽然跟姐姐感情很好,但并没有沾染到姐姐身上那种过于活泼外向的性格,总是文静得像个洋娃娃,深得母亲的欢心。
日常生活中也潜伏着一些隐忧。
当地的治安不太好,虽然不至于像中美洲那么糟糕,但远远达不到令人放心的程度,针对富商的绑架勒索案层出不穷,最恶劣的是,绑匪拿到赎金之后的撕票率还特别高,令多少个富豪家庭人财两空。
随着当地赖以为生的铜价的不断下跌,政局动荡,治安也就愈发混乱,城市里打砸抢烧的事件屡屡发生。
凯瑟琳他们家住在这么广袤的农场里,农场就意味着乡下,乡下就意味着治安比城市里还糟糕,虽然不太会发生打砸抢烧的事件,绑匪却更加猖獗。
他们家的隔壁邻居,也是一位大农场主,在他们家的南边,主要种植蓝莓和车厘子,两家交情不错,基本上每月都会有个聚会——为什么交情不错的隔壁邻居每月才聚会一次?因为两家农场从北到南的总长度是八百公里,两家庄园的直线距离有三百多公里,聚会时要开半天的车程。
邻居家里有个独生子,比凯瑟琳大一两岁,每次聚会时他们两个都会玩得很快乐,性格与爱好都很契合,两家大人都开玩笑说,他们两个长大后说不定会结婚。
然而,在凯瑟琳六岁那年,邻居家的独生子在学校上学时被绑架了,勒索了一笔巨款,邻居夫妻如数交纳了赎金,并保证不报警,但最后只在一条小水沟里
找到男孩被水泡肿的尸体,罪犯也逃之夭夭。
有人说,当地警匪一窝,警方内部有罪犯的内应,报不报警其实没什么区别,最后都是合伙分赃或者黑吃黑。
邻居夫妻悲痛欲绝,受到巨大的打击,一蹶不振,整天争吵,互相指责,最后婚姻破裂,农场的经营也一落千丈,离破产不远了。
凯瑟琳的父母没敢告诉她这件事,只说邻居家搬走了,搬到外国去了,当时的小凯瑟琳因为失去了玩伴还伤心了好久,每天疯跑时都只往南边跑,好像是想跑到隔壁农场里,亲眼看看小伙伴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不过,由于两家本来也只是一个月聚会一次,凯瑟琳的伤心也只持续了短短几天,就又恢复了平时的生活,只是偶尔谈起邻居家的男孩——每当这时候,父母总是强颜欢笑,内心非常纠结。
纠结的原因是,凯瑟琳也快到上学的年纪了。
有了邻家男孩的前车之鉴,父母成了惊弓之鸟,对凯瑟琳上学的事很头疼。
庄园的主要员工和保安都跟随父母多年,值得信任,新来的员工会受到严格的背景调查,只能在农场外围活动,而且庄园附近的区域安装了很多监控摄像机,所以起码在农场里是安全的。
凯瑟琳和阿拉贝拉睡同一个房间,这样她可以更方便的照顾妹妹。
有一天半夜,凯瑟琳起床上厕所,似乎隐约听到父母在争吵。
她见妹妹睡得很熟,就悄悄离开房间,跑到父母门外偷听。
原来,父母又在为她上学的事而争吵。
“凯瑟琳这样一直不上学也不行啊,同年龄的其他孩子都去上学了,大不了咱们派保镖每天护送她上下学。”父亲说道。
“不行,我不放心!”母亲的态度很强硬,“邻居家的孩子是怎么出事,难道你忘了?他们也派了保镖跟着孩子,结果绑匪在放学路上,开车把他们家的车撞到路边,保镖兼司机被撞得头昏脑涨,在回过神来之前,孩子就已经被抢走了,连劫匪的样子都没看见!”
“那怎么办?干脆把她送到寄宿制学校。”父亲说道,“最危险的是在上下学的路上,寄宿制学校就没问题了。
“寄宿制学校?”母亲冷笑,“不是我歧视这里的本地人,你看看那些本地人的孩子,在寄宿制学校里都混成了什么鬼样子?上了初中连10以外的加减法都不会,十二三岁就被男人搞大了肚子,连孩子的爹是谁都不知道,我是不会让我女儿上这种学校的!”
父亲气闷地半响无言,也无法反驳,因为母亲说的是实情。
当地人非常不重视教育,崇尚及时行乐c读书无用,男生女生一有机会就搞在一起,整个智利75的新生儿的出生证明,“父亲”那一栏是空的。
为何作为移民的父母能轻易在本地把事业做大做强?这就是原因——在一个大部分人都是白痴的国度里,智商正常的人就成了天才,如果智商正常而且肯努力c肯吃苦,不成功才奇怪。
“这不行c那不行,你说怎么办?难道你不让凯瑟琳上学了?还有阿拉贝拉,她再过两三年也该上学了,难道你也不让她上学?”父亲动了肝火。
在外面偷听的凯瑟琳听到父母的语气越来越激烈,心里有些害怕,但又不敢做声。
凯瑟琳也憧憬着上学,因为会有很多同年纪的小伙伴一起玩,还能学到很多新鲜的知识。
“上学,当然是要上的。”母亲胸有成竹地说道:“但我不会让女儿们走读,也不会让她们在这里上寄宿制学校!”
“那”
母亲打断父亲的话,“我早就打听过了,西方有一座盛名卓著的女子学校,叫红叶学院,我打算把凯瑟琳送去东方读书,在那里,她应该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无论是校风还是校园治安都无可挑剔。”
父亲听得目瞪口呆,房门外的凯瑟琳也愣住了,这是她第一次听到红叶学院这个名字。
西方?
在凯瑟琳的印象里,西方只有无边无际的大海,叫太平洋,父母带她和妹妹去海边度过假,父亲跟她说,把几万个他们家这么大的农场扔进海里,也填不满太平洋。
在太平洋更西边的地方,还有其他国家吗?
凯瑟琳的思绪一下子长了翅膀飞走了,她每天用双脚丈量农场,也只不过丈量了农场的百分之一,在几万个农场也填不满的太平洋另一边,那座红叶学院会是什么样子呢?
她用尽小孩子所有的想象力,简直是想得目眩神迷。
“你是在开玩笑吗?”父亲问道。
“玩笑?当然不是,我想这件事已经想了很久,等阿拉贝拉该上学的时候,我就把阿拉贝拉也送去跟凯瑟琳作伴,在这之前,先让凯瑟琳适应一下那边的生活。”母亲坚定地说道。
父亲挠头,“远隔万里之外,你能忍得了和女儿们长期分别
?”
“忍不了也得忍!为了女儿的教育,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你最好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等阿拉贝拉过去的时候,我也会搬过去,在学校旁边买一座房子,一年大半时间在那边定居,只有放假的时候才会回来。”
母亲的念头已经憋了好久,终于有机会说出来了,生长在法国天主教家庭里的她实在看不惯智利本地的一些陋习,尤其是男女关系这方面。
农场的不少员工也都有各自的孩子,有些孩子的年龄跟凯瑟琳差不多,父亲以前怕凯瑟琳寂寞,提议让员工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庄园里住,陪凯瑟琳一起玩,但被母亲坚决拒绝了,当时她没有明确说明原因,但其实是她宁愿多花时间陪凯瑟琳c宁愿凯瑟琳寂寞,也不想让女儿沾染到当地孩子的不良性格。
“疯了,疯了,真是疯了!”父亲不断地摇头叹息。
“农场经营的方面我从不插手,但女儿们的教育问题我不会退让,就算是离婚我也要坚持到底。”母亲平淡而冷静地说道。
显然,这是最后通牒兼大杀器,因为一旦离婚,在母亲不主动放弃抚养权的情况下,父亲没有任何机会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
一听这话,父亲知道再争吵下去也没意义了,只能认怂。
“但语言怎么办?我还没有了解过红叶学院,但那边肯定不说西班牙语吧?你想过凯瑟琳去了之后怎么跟当地学生沟通吗?”父亲试图作出最后的努力。
“这个我也想过,一开始确实会有些不便,但小孩子学习语言的效率很高,尤其是沉浸在当地的语言氛围里时,再说红叶学院是一所国际学校,校园里听说有不少外国留学生,简单的沟通肯定是没问题。”母亲说道,“我打算聘请一个会中文的老师,先给凯瑟琳和阿拉贝拉上一段时间的中文课。”
“你的任务是努力挣钱,因为进入红叶学院要缴纳很高的赞助费,咱们两个女儿要准备双份的钱。”母亲结束了谈话。
更多请收藏【】!
凯瑟琳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家庭,父母是拥有一个大型葡萄酒庄园的农场主,夫妻感情和睦,虽然偶尔也吵架,但都是一些因为日常琐事的小吵小闹,从来没有因为原则性的问题吵过架。
他们是移民智利的法国人,几乎算是白手起家,靠勤劳和精打细算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凯瑟琳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很喜欢她,从小提供给她优渥的生活,让她可以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
她天性活泼好动,一天到晚在成排的葡萄架间疯跑,每每弄个灰头土脸回来,总是令母亲哀叹自己生了个假小子似的女儿。
智利是一个从北到南延伸的狭长国度,他们的葡萄酒庄园也是如此,从北到南跨越四百公里,占地将近六千亩——听上去似乎大得吓人,但实际上当地的大农场基本都是这个规模。他们家的农场一开始也没这么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兼并附近经营不善的小农场,最终达到了这个规模。
小小的凯瑟琳为什么每天都在农场里疯玩却不觉得腻?因为当时的她对南北跨越四百公里这个数字没有概念,总想跑到农场的最北边或者最南边看一看,在她的想象里,农场的北边和南边应该就是北极和南极了她每天都跑得比前一天更远一些,但无论再怎么跑,始终都是在他们家农场的地界里。
父母担心女儿孤单寂寞,商量之后,决定给凯瑟琳生个弟弟或者妹妹,让凯瑟琳有个玩伴。父亲希望生个儿子,母亲希望生个女儿,因为母亲觉得凯瑟琳基本上已经算是个儿子了她想生一个温柔贤淑的小棉袄,并每天为此向圣母玛利亚祈祷。
果然,他们的第二胎是个女儿,这本应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喜事,但二女儿一出生,医生就发现了问题——这个女婴的眼睛是灰白色的,对光线刺激没有反应。
揪心的父母不惜花费重金,带着二女儿去大城市或者国外,寻找名医治疗,但诊疗过的医生无一不摇头叹息,说很难办,这么小的婴儿很难手术介入,只能等她长大以后再说,说不定到时候医学发展了,有新的手术治疗方法。
父母无奈之下,只得暂时放弃治疗返回智利,他们叮嘱凯瑟琳,妹妹的眼睛看不见,要她好好照顾妹妹。
凯瑟琳第一次看到襁褓中的阿拉贝拉,就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妹妹,因为阿拉贝拉太乖太漂亮了,从来不像其他婴儿一样无故哭闹,别的小孩婴儿期往往都挺丑的,而阿拉贝拉在婴儿期就显露出美人胚子的潜质,粉嫩水弹的皮肤,笑起来像百花盛开。
凯瑟琳每天往外跑的时间减少了,总会花上一些时间陪妹妹玩,由于看不见,阿拉贝拉学说话较晚,而且学起来很费劲,不过在“爸爸”“妈妈”这两个词之后,她学会的第三个词,同时也是第一个人名,就是“凯瑟琳”。
除了妹妹双目失明这个遗憾之外,全家人一团和睦,父母也没有因为阿拉贝拉的出生而疏于对凯瑟琳的关爱,而且由于凯瑟琳总往外面跑,其实照顾两个女儿的时间并不冲突。
平淡而幸福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凯瑟琳和阿拉贝拉也渐渐成长。
正如母亲向圣母玛利亚祈祷的那样,阿拉贝拉虽然跟姐姐感情很好,但并没有沾染到姐姐身上那种过于活泼外向的性格,总是文静得像个洋娃娃,深得母亲的欢心。
日常生活中也潜伏着一些隐忧。
当地的治安不太好,虽然不至于像中美洲那么糟糕,但远远达不到令人放心的程度,针对富商的绑架勒索案层出不穷,最恶劣的是,绑匪拿到赎金之后的撕票率还特别高,令多少个富豪家庭人财两空。
随着当地赖以为生的铜价的不断下跌,政局动荡,治安也就愈发混乱,城市里打砸抢烧的事件屡屡发生。
凯瑟琳他们家住在这么广袤的农场里,农场就意味着乡下,乡下就意味着治安比城市里还糟糕,虽然不太会发生打砸抢烧的事件,绑匪却更加猖獗。
他们家的隔壁邻居,也是一位大农场主,在他们家的南边,主要种植蓝莓和车厘子,两家交情不错,基本上每月都会有个聚会——为什么交情不错的隔壁邻居每月才聚会一次?因为两家农场从北到南的总长度是八百公里,两家庄园的直线距离有三百多公里,聚会时要开半天的车程。
邻居家里有个独生子,比凯瑟琳大一两岁,每次聚会时他们两个都会玩得很快乐,性格与爱好都很契合,两家大人都开玩笑说,他们两个长大后说不定会结婚。
然而,在凯瑟琳六岁那年,邻居家的独生子在学校上学时被绑架了,勒索了一笔巨款,邻居夫妻如数交纳了赎金,并保证不报警,但最后只在一条小水沟里
找到男孩被水泡肿的尸体,罪犯也逃之夭夭。
有人说,当地警匪一窝,警方内部有罪犯的内应,报不报警其实没什么区别,最后都是合伙分赃或者黑吃黑。
邻居夫妻悲痛欲绝,受到巨大的打击,一蹶不振,整天争吵,互相指责,最后婚姻破裂,农场的经营也一落千丈,离破产不远了。
凯瑟琳的父母没敢告诉她这件事,只说邻居家搬走了,搬到外国去了,当时的小凯瑟琳因为失去了玩伴还伤心了好久,每天疯跑时都只往南边跑,好像是想跑到隔壁农场里,亲眼看看小伙伴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不过,由于两家本来也只是一个月聚会一次,凯瑟琳的伤心也只持续了短短几天,就又恢复了平时的生活,只是偶尔谈起邻居家的男孩——每当这时候,父母总是强颜欢笑,内心非常纠结。
纠结的原因是,凯瑟琳也快到上学的年纪了。
有了邻家男孩的前车之鉴,父母成了惊弓之鸟,对凯瑟琳上学的事很头疼。
庄园的主要员工和保安都跟随父母多年,值得信任,新来的员工会受到严格的背景调查,只能在农场外围活动,而且庄园附近的区域安装了很多监控摄像机,所以起码在农场里是安全的。
凯瑟琳和阿拉贝拉睡同一个房间,这样她可以更方便的照顾妹妹。
有一天半夜,凯瑟琳起床上厕所,似乎隐约听到父母在争吵。
她见妹妹睡得很熟,就悄悄离开房间,跑到父母门外偷听。
原来,父母又在为她上学的事而争吵。
“凯瑟琳这样一直不上学也不行啊,同年龄的其他孩子都去上学了,大不了咱们派保镖每天护送她上下学。”父亲说道。
“不行,我不放心!”母亲的态度很强硬,“邻居家的孩子是怎么出事,难道你忘了?他们也派了保镖跟着孩子,结果绑匪在放学路上,开车把他们家的车撞到路边,保镖兼司机被撞得头昏脑涨,在回过神来之前,孩子就已经被抢走了,连劫匪的样子都没看见!”
“那怎么办?干脆把她送到寄宿制学校。”父亲说道,“最危险的是在上下学的路上,寄宿制学校就没问题了。
“寄宿制学校?”母亲冷笑,“不是我歧视这里的本地人,你看看那些本地人的孩子,在寄宿制学校里都混成了什么鬼样子?上了初中连10以外的加减法都不会,十二三岁就被男人搞大了肚子,连孩子的爹是谁都不知道,我是不会让我女儿上这种学校的!”
父亲气闷地半响无言,也无法反驳,因为母亲说的是实情。
当地人非常不重视教育,崇尚及时行乐c读书无用,男生女生一有机会就搞在一起,整个智利75的新生儿的出生证明,“父亲”那一栏是空的。
为何作为移民的父母能轻易在本地把事业做大做强?这就是原因——在一个大部分人都是白痴的国度里,智商正常的人就成了天才,如果智商正常而且肯努力c肯吃苦,不成功才奇怪。
“这不行c那不行,你说怎么办?难道你不让凯瑟琳上学了?还有阿拉贝拉,她再过两三年也该上学了,难道你也不让她上学?”父亲动了肝火。
在外面偷听的凯瑟琳听到父母的语气越来越激烈,心里有些害怕,但又不敢做声。
凯瑟琳也憧憬着上学,因为会有很多同年纪的小伙伴一起玩,还能学到很多新鲜的知识。
“上学,当然是要上的。”母亲胸有成竹地说道:“但我不会让女儿们走读,也不会让她们在这里上寄宿制学校!”
“那”
母亲打断父亲的话,“我早就打听过了,西方有一座盛名卓著的女子学校,叫红叶学院,我打算把凯瑟琳送去东方读书,在那里,她应该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无论是校风还是校园治安都无可挑剔。”
父亲听得目瞪口呆,房门外的凯瑟琳也愣住了,这是她第一次听到红叶学院这个名字。
西方?
在凯瑟琳的印象里,西方只有无边无际的大海,叫太平洋,父母带她和妹妹去海边度过假,父亲跟她说,把几万个他们家这么大的农场扔进海里,也填不满太平洋。
在太平洋更西边的地方,还有其他国家吗?
凯瑟琳的思绪一下子长了翅膀飞走了,她每天用双脚丈量农场,也只不过丈量了农场的百分之一,在几万个农场也填不满的太平洋另一边,那座红叶学院会是什么样子呢?
她用尽小孩子所有的想象力,简直是想得目眩神迷。
“你是在开玩笑吗?”父亲问道。
“玩笑?当然不是,我想这件事已经想了很久,等阿拉贝拉该上学的时候,我就把阿拉贝拉也送去跟凯瑟琳作伴,在这之前,先让凯瑟琳适应一下那边的生活。”母亲坚定地说道。
父亲挠头,“远隔万里之外,你能忍得了和女儿们长期分别
?”
“忍不了也得忍!为了女儿的教育,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你最好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等阿拉贝拉过去的时候,我也会搬过去,在学校旁边买一座房子,一年大半时间在那边定居,只有放假的时候才会回来。”
母亲的念头已经憋了好久,终于有机会说出来了,生长在法国天主教家庭里的她实在看不惯智利本地的一些陋习,尤其是男女关系这方面。
农场的不少员工也都有各自的孩子,有些孩子的年龄跟凯瑟琳差不多,父亲以前怕凯瑟琳寂寞,提议让员工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庄园里住,陪凯瑟琳一起玩,但被母亲坚决拒绝了,当时她没有明确说明原因,但其实是她宁愿多花时间陪凯瑟琳c宁愿凯瑟琳寂寞,也不想让女儿沾染到当地孩子的不良性格。
“疯了,疯了,真是疯了!”父亲不断地摇头叹息。
“农场经营的方面我从不插手,但女儿们的教育问题我不会退让,就算是离婚我也要坚持到底。”母亲平淡而冷静地说道。
显然,这是最后通牒兼大杀器,因为一旦离婚,在母亲不主动放弃抚养权的情况下,父亲没有任何机会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
一听这话,父亲知道再争吵下去也没意义了,只能认怂。
“但语言怎么办?我还没有了解过红叶学院,但那边肯定不说西班牙语吧?你想过凯瑟琳去了之后怎么跟当地学生沟通吗?”父亲试图作出最后的努力。
“这个我也想过,一开始确实会有些不便,但小孩子学习语言的效率很高,尤其是沉浸在当地的语言氛围里时,再说红叶学院是一所国际学校,校园里听说有不少外国留学生,简单的沟通肯定是没问题。”母亲说道,“我打算聘请一个会中文的老师,先给凯瑟琳和阿拉贝拉上一段时间的中文课。”
“你的任务是努力挣钱,因为进入红叶学院要缴纳很高的赞助费,咱们两个女儿要准备双份的钱。”母亲结束了谈话。
更多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