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父亲的话,王延喆终于明白,这场斗争并不是父亲要掀起,而是皇帝逼迫之下的无奈之举。

    父亲要做给皇帝看,证明自己不是和谁一党,证明自己只听皇帝的话而已。

    然而王延喆的疑惑并未就此消散,反而愈演愈烈,遂再问:“既然如此,那爹你为何要赶走张璁,而不是赶走不同意大礼议而于陛下相持不下的部曹

    我记得当初先帝病逝,陛下入继大统之时,你还写过一首诗,云:周邦虽旧命维新,历尽冰霜快值春。天上真人方出震,海滨大老定来臣。奸回已报都从,风俗何忧未尽淳从此寰区无一事,朝廷尤望任惟贤。

    在大礼议之时,你又写尊号考c昭穆对支持陛下,这岂不是与张璁等人共同看法

    既然如此,您要是和张璁他们联手,胜算岂不是更大又何必在此时,冒着被圣人怪罪的危险,前去得罪张永嘉这与你素来求稳之心,显然多有不合呀”

    王鏊因为祖上商人出身,所以一直身上带着商人的某些习惯,比如投机c怯懦,又因为是儒士出身,故而异常在意羽毛,因此他还自撰治惧c治怒二缄告诫自己。

    在王鏊的为官一生中,前期一直践行着论语宪问中“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以及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主张。

    然而这些东西,并不能给他的仕途带来便利,反而让他亲眼见证了,师c友仕途受阻,直在此时他的商人习惯就此扩散,投机钻营成了他的仕途手段,因此他也曾尽力阿附喜欢受贿的徐溥,达到仕途高进。

    付出就有回报,在弘治初期到弘治中晚期,他仕途一路高歌猛进,一改之前的举步维艰,甚至直入内阁。

    正当他大展拳脚,准备匡扶圣君,中兴大明的时候,该死不死的刘瑾,就在这个时候冒了出来,打破了他一切政治希望。

    刘瑾的刚愎自用,不听他人劝谏,又加上蛊惑君王,倒行逆施,使得王鏊一忍再忍,最后爆发,但奈何皇帝不听,使得王鏊政治热情烟消云散,最后只能被迫选择致仕还乡。

    可没想到,命运给他开了个大玩笑,他前脚回家,后脚杨一清c谷大用等人联合就把刘瑾弄死。

    后来又爆发刘六刘七事,而且愈演愈烈,皇帝荒唐的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久居乡野的王鏊,那颗士大夫忧国忧民之心又开始发作,怀念在朝堂匡扶君王的时候。

    由是正德七年时,便写下了偶成三首表达自己想要重回朝堂之心,然而事情就是这般天不遂人愿,但凡举荐他的人,先后涉入政治斗争,全部先后致仕,大家对于王鏊这个人也就逐渐忽视。

    等他听到朱厚照死,朱厚熜登基的时候,他一没有像张太后c夏皇后哪般伤心,而没有像杨廷和那样忙中出错,三没有像宦官那样惶惶不可终日,反而还若有兴致的写起诗词。

    称朱厚熜为“天上真主”,自己这些被打击的老臣,是国之干臣云云。

    但是这些问题都无伤大雅,一不会给名声带来太大污染,二也不会得罪皇帝。

    可如今的行为,分明就是与往日行为背道而驰,这叫王延喆如何能够理解

    张璁是大礼议急先锋,是皇帝打击旧党一员猛将,也正是有了张璁锲而不舍,对反对大礼穷追猛打,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人,跟风上去痛打落水狗。

    而且张璁更是国之干臣,度田之事深得皇帝之心,可以说张璁虽不在政务院,但其宠信则犹有过之。

    父亲在此刻打击。

    虽然可能皇帝会乐于见成,但用这种背着皇帝耍手段的行为,只怕更多的可能性,是皇帝因此而震怒。

    “你懂什么如今旧党早已力竭,互相之间殴斗不止,无非就是守着个皇长子不可为太子的话,进行劝谏陛下而已。

    至于其他的,在陛下英明神武之下,根本不足道哉。眼下是潜藏的危害,是支持议大礼的那批人,而绝不是什么旧党。

    尊崇议礼之人,如今各个深得圣心,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占据朝中各个紧要位置,那时你说陛下会乐于见到

    陛下不会乐意见到,反而还会将这些可能性,直接扼杀于摇篮之中。

    而张璁c桂萼c方献夫c席书c史道c霍韬等人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在他们大获全胜之时,这些人不但没有聚集一起庆祝,反而还形同陌路。

    难不成真是什么坚持党而不群这个大明如果不结党,那还如何秉政

    不过是迫于无奈罢了

    他们要是敢在此刻私下勾连,旧党的今日,便是他们的明日。

    依照为父多年宦海经历,这

    些人十年之内必有纷争。想要在陛下治下当官,只能依附陛下,而不能私党。一旦私党,无论是否营私,那都是给自己带来无穷祸患

    所以我一开始便和你说了,攻击张璁之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向圣人表达我的心意。

    张璁是否会迁,也不重要,因为如你所说,虽然总裁权利陛下已经授予,但能否起到作用,还在圣人一心。

    至于旧党是否会因为我攻击张璁,而陛下保张璁,而忽视国本之事,也不重要。

    国本事大,百官不可能无视,哪怕他们对于张璁有万般怨恨,可国之大事,孰重孰轻他们会分不清

    老夫能够看透陛下心意,群臣也能看透,陛下一意周全,百官又能奈何因此我敢断言,他们并不会在张璁之事过多纠缠,充其量不过是按例弹劾而已。

    但是国本之事,那就不同了。”

    王鏊终究还是经历过成化c弘治c正德三朝残酷的政治斗争元老,从一开始他就看清楚了本质。

    对于皇帝不愿百官结党一事,他是心如明镜,只不过是故意装扮给别人看,以为他是想要转移矛盾而已。

    可实际上,他想的却是投诚

    因为眼下其实与之前没什么区别,想要施政,只有圣心。

章节目录

明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南乡书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乡书生并收藏明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