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跟独立电影关系最大的影展,一个是鹿特丹,还有一个是圣丹斯。
相比于高冷逼格点满,完全不在乎市场和商业的鹿特丹,first影展的发展路线更像是圣丹斯。
今年的竞赛影片不仅有大批过审的,甚至有一些开始表现出成熟的商业元素,如《心迷宫》,现在的first有些像是20世纪美国独立电影初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first正在走圣丹斯曾走过的路。
鹿特丹和圣丹斯各有各的好,鹿特丹偏向跨界c多元c实验c前卫和当代艺术领域,确实是真的过于小众,往前往后十几年,国内媒体对这个电影展都不太待见。第一没明星,第二没大片,去了连红毯都没有,拍谁?一点噱头都没有!
而圣丹斯与好莱坞更近,在《低俗电影:米拉麦克斯c圣丹斯和独立电影的兴起》等书的影响下,圣丹斯的独立范儿,更像是好莱坞牛片佳作的孵化基地。
当然,在媒体眼里,都踏马扯淡!
没有毯星的电影展,没有存在的必要!
国内电影现在已经走到了市场主导的时代,偏向前卫艺术的鹿特丹,不管在制度上还是在生存能力上,都不适合国内电影展来效仿。
圣丹斯的成功,不止是对于电影的扶持卓有成效,还有一个原因是,电影节的主办方和当地合作的旅游部门合作,每年电影节举办的时候,大批游客会来到这里,除了看电影还能滑雪旅游。一来二去,政府能挣钱,电影展也能分得仨瓜俩枣,自然能长久的生存下去。
不止是first影展,贾科长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也是按照圣丹斯的路线走,联合当地政府,用电影发展旅游经济,再用旅游经济来反哺影展的资金,相当成熟的一个模式。
相比之下,first影展并不那么官方,在本质上仍然属于一个民办影展,虽有名声,但是举步维艰。
今晚,电影展闭幕。
万年一行人进入艺术馆之后便被安排在了前排的座位上,这次过来,宁皓拿了最受瞩目导演,黄博拿了最受瞩目男演员,万年···好吧,他就是来捧场的。
但是,他投资的《心迷宫》估计也能在最佳导演和最佳故事片等几个大奖中间周旋一波,算是满载而归。
作为最大的一批咖,他们也算是影展的门脸。
虽然拿胖头鱼和牙花子当门脸挺寒碜,但是,不也挺乐呵的嘛!
忻玉昆得得瑟瑟的坐在前排,一张老脸满面红光,恨不得笑成一朵牡丹花。
灯光明亮,会场安静。
许枫兼任主持,上台环视一周道,“电影像一部构造复杂且精密的艺术品,完成它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分工与协作,只有电影团队创作状态的高度统一,才会促使一部佳作的诞生。”
“中国电影的未来,不是掌握在所谓的大师手里,而是掌握在那些手扛摄影机的年轻人手里。在你最强生命力的时候,尽情的表达,热爱你自己的电影!青年导演要敢于为自己的梦想付诸行动,不拘泥于表达形式,不受限于现实环境,目标明确,只为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让自己在不断表达的磨砺中,最大程度接近梦想。”
说罢,她又笑笑,“青年电影人,你们并不是孤身一人!用你们的作品与世界对话吧!”
“哗哗哗!”
台下的人都疯了,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满满的狂热,跟拼命一样鼓着掌,有几个后排的哥们还站起身高声吼叫,活像是喝高了。
青年人最容易被煽动,搞独立电影的青年人尤甚。追梦的路上只要碰到那么一丁点的鼓励,这帮人就能有满满的劲头,每天歇斯底里大吼着走在追梦的路上。
开场白过后,颁奖礼正式开始。
跟作为奖杯的板砖一样,first影展的颁奖过程相当粗犷朴素,每个环节干净利落,没有什么卖关子的环节,也没有什么悬念和舞蹈表演,除了必要的致辞和感言之外,没废话,上来就是挨板砖!
不出意外,《心迷宫》成为了今晚的最大赢家,独占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手里最佳导演的板砖还没放下,忻玉昆便又上了台,从许枫手中接过那块儿板砖,一手一块儿砖,兴奋的哆哆嗦嗦的。
他倒也能忍耐,没弄出什么哭哭啼啼的样子,哆嗦了一会儿便恢复正常,平稳的说出了获奖感言。
“谢谢大家,能拿到这两个奖实在是受之有愧,我只是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说清楚了,若不是有万年的支持和演员们的倾情演绎,或许除了故事,这会是部一无所长的电影。”
“这部电影只拍了一个月,
拍摄的时候,我每天都在怀疑自己,但是白天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夜里躲在厕所里哆嗦。我会继续努力,拍更多我想拍的电影。谢谢!”
台下的同行也很给面子,十分热情的为之欢呼。
梦想也好,抱负也好,年轻电影人来到西宁,想要获得的最单纯的一样东西便是认同,观众的认同也好,评委的认同也好,都是那些一无所有的青年电影人所需要的。
奖项和奖金都是添头,对于他们来说,能在电影放映后看到观众的笑脸,听到观众的掌声,能跟观众直接面对面交流就是最大的收获。
first让电影和生活是如此的接近,观众观影的观点也可以在这里充分自由地表达,不管是分享c肯定还是质疑,任何观众都可以在first直截了当地表达。
但是,更现实的情况是,新人导演其实并未在当下的市场得到充足的机会。
文木野和忻玉昆只是极为少数的存在,走出电影展,众多年轻的电影创作者们将面临的是只靠电影梦想和情怀无法说服和改变环境的残酷现实:大部分人在放弃项目的生存边缘挣扎,甚至连一些已经有过不错文艺片作品的公司也时刻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尴尬局面。
即使如此烦恼,在每一年的七月,first还是努力如约而至。
它给了只有一个剧本c什么都没有的青年电影创作者授予奖项和资金。
也给刚刚拍完第一部长片的导演两千人的放映舞台c让他们第一次面对观众。
它让孙红磊等知名演员对这里“久仰大名”,甚至愿意用“便宜好用”调侃自己c表达与青年导演合作的强烈愿望。
在这里,在被唐道637c索菲特酒店和青海大剧院围起来的一片只留给电影的土壤里,所有电影人和电影梦都可以在此肆意发声,他们被理解c被尊重,甚至被相信未来所有和电影有关的可能性都会成真。
即使走出first,这些都将被残酷打碎或者重新接受现实的审视,但属于电影的那几天c几百米范围内的乌托邦里,造梦c逐梦的故事从未停止。
颁奖礼结束,这里的繁华暂时告一段落,可是,对青年电影人来说,自己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是被拍砖,还是被人看上然后添砖加瓦,都是之后的事情,是一段全新的旅途。
······
总而言之,忻玉昆这一趟是非常成功的,献出了足够惊艳的处女作,在自己那张薄薄的履历表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更重要的是,他在众多影视公司面前刷了一波脸,未来要投资绝非难事。
光是展映之后就有不少公司上来邀约,而在获奖之后,大大小小十余家企业更是挤破了门。
而他也很有逼数,得完奖立刻换了手机号,婉拒了所有邀请,回家琢磨新剧本去了。
不管他的新剧本如何,公司应该会继续投资下去,当然,还是通过七十二变计划来进行。
许磊的《尘土飞扬》也是一样,这都得按照程序走,一点不能乱。
当然,这次过来,青年影视也和first影展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之后的每一年,公司都会过来参加创投会,选择感兴趣的新项目对接投资。
有这么两位成功案例在前,公司等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信心的年轻电影人若是选择投资,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培养出宁皓c杨青c郭凡以及忻玉昆等人的青年影视。
所谓名声在外,正是如此!
说到杨青,自从去年回了一趟重庆之后,这货就一直窝在家里当宅男,据说是要攒出一个关于家乡重庆的本子,也不知道进度如何?
而去大理停车枫林晚一路之后,岳晓君回了京城就剃了个大秃瓢。
据宁皓说,这是一路上有所见有所感,天人感应之下,他决定把自己这趟经历写成剧本。
万年一听,这踏马不是《心花路放》吗?
不管了,宁皓和岳晓君俩就是绝配,甭管怎么折腾都拍不出垃圾电影,随便吧!
相比于高冷逼格点满,完全不在乎市场和商业的鹿特丹,first影展的发展路线更像是圣丹斯。
今年的竞赛影片不仅有大批过审的,甚至有一些开始表现出成熟的商业元素,如《心迷宫》,现在的first有些像是20世纪美国独立电影初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first正在走圣丹斯曾走过的路。
鹿特丹和圣丹斯各有各的好,鹿特丹偏向跨界c多元c实验c前卫和当代艺术领域,确实是真的过于小众,往前往后十几年,国内媒体对这个电影展都不太待见。第一没明星,第二没大片,去了连红毯都没有,拍谁?一点噱头都没有!
而圣丹斯与好莱坞更近,在《低俗电影:米拉麦克斯c圣丹斯和独立电影的兴起》等书的影响下,圣丹斯的独立范儿,更像是好莱坞牛片佳作的孵化基地。
当然,在媒体眼里,都踏马扯淡!
没有毯星的电影展,没有存在的必要!
国内电影现在已经走到了市场主导的时代,偏向前卫艺术的鹿特丹,不管在制度上还是在生存能力上,都不适合国内电影展来效仿。
圣丹斯的成功,不止是对于电影的扶持卓有成效,还有一个原因是,电影节的主办方和当地合作的旅游部门合作,每年电影节举办的时候,大批游客会来到这里,除了看电影还能滑雪旅游。一来二去,政府能挣钱,电影展也能分得仨瓜俩枣,自然能长久的生存下去。
不止是first影展,贾科长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也是按照圣丹斯的路线走,联合当地政府,用电影发展旅游经济,再用旅游经济来反哺影展的资金,相当成熟的一个模式。
相比之下,first影展并不那么官方,在本质上仍然属于一个民办影展,虽有名声,但是举步维艰。
今晚,电影展闭幕。
万年一行人进入艺术馆之后便被安排在了前排的座位上,这次过来,宁皓拿了最受瞩目导演,黄博拿了最受瞩目男演员,万年···好吧,他就是来捧场的。
但是,他投资的《心迷宫》估计也能在最佳导演和最佳故事片等几个大奖中间周旋一波,算是满载而归。
作为最大的一批咖,他们也算是影展的门脸。
虽然拿胖头鱼和牙花子当门脸挺寒碜,但是,不也挺乐呵的嘛!
忻玉昆得得瑟瑟的坐在前排,一张老脸满面红光,恨不得笑成一朵牡丹花。
灯光明亮,会场安静。
许枫兼任主持,上台环视一周道,“电影像一部构造复杂且精密的艺术品,完成它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分工与协作,只有电影团队创作状态的高度统一,才会促使一部佳作的诞生。”
“中国电影的未来,不是掌握在所谓的大师手里,而是掌握在那些手扛摄影机的年轻人手里。在你最强生命力的时候,尽情的表达,热爱你自己的电影!青年导演要敢于为自己的梦想付诸行动,不拘泥于表达形式,不受限于现实环境,目标明确,只为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让自己在不断表达的磨砺中,最大程度接近梦想。”
说罢,她又笑笑,“青年电影人,你们并不是孤身一人!用你们的作品与世界对话吧!”
“哗哗哗!”
台下的人都疯了,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满满的狂热,跟拼命一样鼓着掌,有几个后排的哥们还站起身高声吼叫,活像是喝高了。
青年人最容易被煽动,搞独立电影的青年人尤甚。追梦的路上只要碰到那么一丁点的鼓励,这帮人就能有满满的劲头,每天歇斯底里大吼着走在追梦的路上。
开场白过后,颁奖礼正式开始。
跟作为奖杯的板砖一样,first影展的颁奖过程相当粗犷朴素,每个环节干净利落,没有什么卖关子的环节,也没有什么悬念和舞蹈表演,除了必要的致辞和感言之外,没废话,上来就是挨板砖!
不出意外,《心迷宫》成为了今晚的最大赢家,独占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手里最佳导演的板砖还没放下,忻玉昆便又上了台,从许枫手中接过那块儿板砖,一手一块儿砖,兴奋的哆哆嗦嗦的。
他倒也能忍耐,没弄出什么哭哭啼啼的样子,哆嗦了一会儿便恢复正常,平稳的说出了获奖感言。
“谢谢大家,能拿到这两个奖实在是受之有愧,我只是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说清楚了,若不是有万年的支持和演员们的倾情演绎,或许除了故事,这会是部一无所长的电影。”
“这部电影只拍了一个月,
拍摄的时候,我每天都在怀疑自己,但是白天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夜里躲在厕所里哆嗦。我会继续努力,拍更多我想拍的电影。谢谢!”
台下的同行也很给面子,十分热情的为之欢呼。
梦想也好,抱负也好,年轻电影人来到西宁,想要获得的最单纯的一样东西便是认同,观众的认同也好,评委的认同也好,都是那些一无所有的青年电影人所需要的。
奖项和奖金都是添头,对于他们来说,能在电影放映后看到观众的笑脸,听到观众的掌声,能跟观众直接面对面交流就是最大的收获。
first让电影和生活是如此的接近,观众观影的观点也可以在这里充分自由地表达,不管是分享c肯定还是质疑,任何观众都可以在first直截了当地表达。
但是,更现实的情况是,新人导演其实并未在当下的市场得到充足的机会。
文木野和忻玉昆只是极为少数的存在,走出电影展,众多年轻的电影创作者们将面临的是只靠电影梦想和情怀无法说服和改变环境的残酷现实:大部分人在放弃项目的生存边缘挣扎,甚至连一些已经有过不错文艺片作品的公司也时刻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尴尬局面。
即使如此烦恼,在每一年的七月,first还是努力如约而至。
它给了只有一个剧本c什么都没有的青年电影创作者授予奖项和资金。
也给刚刚拍完第一部长片的导演两千人的放映舞台c让他们第一次面对观众。
它让孙红磊等知名演员对这里“久仰大名”,甚至愿意用“便宜好用”调侃自己c表达与青年导演合作的强烈愿望。
在这里,在被唐道637c索菲特酒店和青海大剧院围起来的一片只留给电影的土壤里,所有电影人和电影梦都可以在此肆意发声,他们被理解c被尊重,甚至被相信未来所有和电影有关的可能性都会成真。
即使走出first,这些都将被残酷打碎或者重新接受现实的审视,但属于电影的那几天c几百米范围内的乌托邦里,造梦c逐梦的故事从未停止。
颁奖礼结束,这里的繁华暂时告一段落,可是,对青年电影人来说,自己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是被拍砖,还是被人看上然后添砖加瓦,都是之后的事情,是一段全新的旅途。
······
总而言之,忻玉昆这一趟是非常成功的,献出了足够惊艳的处女作,在自己那张薄薄的履历表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更重要的是,他在众多影视公司面前刷了一波脸,未来要投资绝非难事。
光是展映之后就有不少公司上来邀约,而在获奖之后,大大小小十余家企业更是挤破了门。
而他也很有逼数,得完奖立刻换了手机号,婉拒了所有邀请,回家琢磨新剧本去了。
不管他的新剧本如何,公司应该会继续投资下去,当然,还是通过七十二变计划来进行。
许磊的《尘土飞扬》也是一样,这都得按照程序走,一点不能乱。
当然,这次过来,青年影视也和first影展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之后的每一年,公司都会过来参加创投会,选择感兴趣的新项目对接投资。
有这么两位成功案例在前,公司等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信心的年轻电影人若是选择投资,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培养出宁皓c杨青c郭凡以及忻玉昆等人的青年影视。
所谓名声在外,正是如此!
说到杨青,自从去年回了一趟重庆之后,这货就一直窝在家里当宅男,据说是要攒出一个关于家乡重庆的本子,也不知道进度如何?
而去大理停车枫林晚一路之后,岳晓君回了京城就剃了个大秃瓢。
据宁皓说,这是一路上有所见有所感,天人感应之下,他决定把自己这趟经历写成剧本。
万年一听,这踏马不是《心花路放》吗?
不管了,宁皓和岳晓君俩就是绝配,甭管怎么折腾都拍不出垃圾电影,随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