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教育流水线产品的特点是什么都懂一些,但又好像什么都不精通。
李元喆就是这么一个流水线产品。
他只想着增加大唐的粮食产量,然后爆人口。
想着在大唐搞工业,然后以强大的势力横扫世界。
但他总是下意识的忽略掉这是个真实的世界,不是网络上的争霸游戏,许多事情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即便是他开着外挂也不能违背社会的发展规律。
红薯的的事情给他提了一个醒,只追求某方面的发展是不行的,大唐要强大起来靠的可不仅仅是有钱有粮有兵有钱就行的,大唐现在要的是一个合理的规划安排,不能放任整体的野蛮生长。
为此他果断暂停了自己的挖土事业,跟着幸存者之中的专家安心的学习。
他觉得只是自己一个人学习还不行,又在未来城搞出了一个大型的干部培训学校,请幸存者之中的相关人员出马担任教师,把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六卫和近卫军的从五品以上的人员全都召集到培训班中进行半脱产学习。
李元喆打定主意,宁愿牺牲朝廷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要让手下的百官开开眼界,别整天跟个应声虫似的,他需要百官有自己的想法,能跟得上自己的脚步。
之前他可不会让如此多的官员接触幸存者,一方面是出于幸存者安全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怕某些幸存者把大唐之后的历史给泄露出去,对于那些年纪不大的学生来说,幸存者教的是知识,可对于官场老油条来说,也许幸存者无意之间的一句话就会被分析出很多能够颠覆人们三观的东西来。
为了大唐能有更好c更平稳的发展,他才不得不冒险让幸存者与官员们接触。
李元喆在向系统再三询问过关于幸存者是否会将后世的信息透漏出去并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终于是下定了决心,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对参与教学的幸存者反复叮嘱只讲专业知识,其他的一概忽略。
就这样,朝中稍微有些地位的官员勋贵和皇室子弟都被强制性的拉来学习了,这一学就学到了关中的第一次降雪到来。
百官在智慧晶石的加持下进步神速,很快就理解了皇帝那种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做派的原因,也明白了大唐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朝廷各部一扫之前的暮气,重回工作岗位的百官再处理手中的工作时就游刃有余了许多,至少不会因为看不懂皇帝的安排而影响朝廷的的运作了。
俗话说凡是都有两面性,臣子的眼界开阔了,皇帝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官员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再是直接找皇帝寻求解决方案,而是先在部门内部进行磋商,能自己处理的就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也会去找自己在培训班时的老师请教,一般情况下不会去麻烦皇帝。
这种不再受重视的感觉要是换到别的皇帝身上,估计就该在朝堂上掀起一阵臣子与皇帝之间的争斗了,但李元喆却是乐得清闲。
皇权集中可以提高朝廷的运转效率前提是在位的皇帝要给力,如果皇帝是个四六不懂的废物,王朝可就要倒霉了。
李元喆一直认为皇权与臣子间不应该出现什么权利的争夺,皇权也不是越集中越好,适当的下放权力,让各部门有一定的自由度,皇帝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好。
各行其是才是最好的权利架构。
当然,军权是绝对不能分散的,皇帝手中的军事力量一定要压得住兵部,否则下面的人可能就要有些什么不该有的想法了。
李元喆十分重视军事力量的培养。
近卫军永远是他手里的王牌,绝对不会给其他人染指的机会。
因此在学习之余,他更多的是关注未来城的军工进度和近卫军的训练情况。
近卫军现在的主力武器是后装单发击针步枪,使用的是纸壳弹药,目前来说除了第四团的那些曼利夏步枪之外,这种步枪威力c射程c人机功效等已经足够近卫军使用,但随着使用相同武器的神机军组建,近卫军在单兵武器方面的优势就变小了,李元喆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出现,所以让未来城兵工厂在击针步枪的生产线之外又增加了一条曼利夏步枪的生产线,专门生产五法弹仓c发射黑火药全金属定装弹的步枪。
李元喆也想过直接从群员手里买武器给近卫军换装,但曹曼那里打的火热,这种栓动步枪意外的抢手,他这里又没有什么紧急情况,没好意思去和曹大小姐去抢。
目前来说,未来城已经基本掌握了全套的金属定装弹的生产技术,可以生产包括手枪弹c步枪弹c霰弹和机枪弹在内的多种金属定装弹,就是无烟火药弹也
能小批量生产,弹药厂现在主要生产步枪弹,只是产量比较低,勉强能供应第四团的日常消耗,五法弹仓步枪的产量也不尽人意,要想给近卫军全面换装至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来扩大生产。
不过幸存者之中的专业人士已经复制出了傻大笨粗的转管机枪,少量装备之后,近卫军就又可以在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半年的时间李元喆还是可以等的。
虽然他也可以要求幸存者马上增产,可幸存者留在大唐的时间不多了,与其让他们把精力用在生产武器上,不如让他们去教导更多的学生,培养更多的工人,克服更多的难题。
短期利益和长远的进步孰轻孰重他分的很清楚。
于是在大雪纷飞的时节,关中c河北道c陇右道和蜀中的驻军再次收到了皇帝往长安输送优秀学子的命令。
这次李元喆需要的学生数量是三千他也想多招一些人,可未来城面积有限,实在是容不下更多的学生了
地方上的驻军体系经过近两年运作,已经变得十分高效,接到飞艇带来的皇帝御令,立刻在辖区的学校之中开始选拔天资聪颖c年纪十一到十四岁之间的学生。
地方上的学校在大量的世家子弟和读书人加入之后发展的很快,北方七道二府拥有各级学校八百余所,在校学生达到十余万人,虽然这些学生学习的时间还短,但怎么也比之前招收到未来城的学生强一些,在十万的基数里选择三千年纪在十一到十四岁之间的学生并不算难事。
之所以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为了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相较于那些七八岁的孩子,十一到十四岁的学生在学习三到五年之后就可以直接参与到工作之中去了,不需要再等他们长大,更更快的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性价比极高。
李元喆就是这么一个流水线产品。
他只想着增加大唐的粮食产量,然后爆人口。
想着在大唐搞工业,然后以强大的势力横扫世界。
但他总是下意识的忽略掉这是个真实的世界,不是网络上的争霸游戏,许多事情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即便是他开着外挂也不能违背社会的发展规律。
红薯的的事情给他提了一个醒,只追求某方面的发展是不行的,大唐要强大起来靠的可不仅仅是有钱有粮有兵有钱就行的,大唐现在要的是一个合理的规划安排,不能放任整体的野蛮生长。
为此他果断暂停了自己的挖土事业,跟着幸存者之中的专家安心的学习。
他觉得只是自己一个人学习还不行,又在未来城搞出了一个大型的干部培训学校,请幸存者之中的相关人员出马担任教师,把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六卫和近卫军的从五品以上的人员全都召集到培训班中进行半脱产学习。
李元喆打定主意,宁愿牺牲朝廷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要让手下的百官开开眼界,别整天跟个应声虫似的,他需要百官有自己的想法,能跟得上自己的脚步。
之前他可不会让如此多的官员接触幸存者,一方面是出于幸存者安全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怕某些幸存者把大唐之后的历史给泄露出去,对于那些年纪不大的学生来说,幸存者教的是知识,可对于官场老油条来说,也许幸存者无意之间的一句话就会被分析出很多能够颠覆人们三观的东西来。
为了大唐能有更好c更平稳的发展,他才不得不冒险让幸存者与官员们接触。
李元喆在向系统再三询问过关于幸存者是否会将后世的信息透漏出去并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终于是下定了决心,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对参与教学的幸存者反复叮嘱只讲专业知识,其他的一概忽略。
就这样,朝中稍微有些地位的官员勋贵和皇室子弟都被强制性的拉来学习了,这一学就学到了关中的第一次降雪到来。
百官在智慧晶石的加持下进步神速,很快就理解了皇帝那种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做派的原因,也明白了大唐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朝廷各部一扫之前的暮气,重回工作岗位的百官再处理手中的工作时就游刃有余了许多,至少不会因为看不懂皇帝的安排而影响朝廷的的运作了。
俗话说凡是都有两面性,臣子的眼界开阔了,皇帝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官员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再是直接找皇帝寻求解决方案,而是先在部门内部进行磋商,能自己处理的就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也会去找自己在培训班时的老师请教,一般情况下不会去麻烦皇帝。
这种不再受重视的感觉要是换到别的皇帝身上,估计就该在朝堂上掀起一阵臣子与皇帝之间的争斗了,但李元喆却是乐得清闲。
皇权集中可以提高朝廷的运转效率前提是在位的皇帝要给力,如果皇帝是个四六不懂的废物,王朝可就要倒霉了。
李元喆一直认为皇权与臣子间不应该出现什么权利的争夺,皇权也不是越集中越好,适当的下放权力,让各部门有一定的自由度,皇帝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好。
各行其是才是最好的权利架构。
当然,军权是绝对不能分散的,皇帝手中的军事力量一定要压得住兵部,否则下面的人可能就要有些什么不该有的想法了。
李元喆十分重视军事力量的培养。
近卫军永远是他手里的王牌,绝对不会给其他人染指的机会。
因此在学习之余,他更多的是关注未来城的军工进度和近卫军的训练情况。
近卫军现在的主力武器是后装单发击针步枪,使用的是纸壳弹药,目前来说除了第四团的那些曼利夏步枪之外,这种步枪威力c射程c人机功效等已经足够近卫军使用,但随着使用相同武器的神机军组建,近卫军在单兵武器方面的优势就变小了,李元喆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出现,所以让未来城兵工厂在击针步枪的生产线之外又增加了一条曼利夏步枪的生产线,专门生产五法弹仓c发射黑火药全金属定装弹的步枪。
李元喆也想过直接从群员手里买武器给近卫军换装,但曹曼那里打的火热,这种栓动步枪意外的抢手,他这里又没有什么紧急情况,没好意思去和曹大小姐去抢。
目前来说,未来城已经基本掌握了全套的金属定装弹的生产技术,可以生产包括手枪弹c步枪弹c霰弹和机枪弹在内的多种金属定装弹,就是无烟火药弹也
能小批量生产,弹药厂现在主要生产步枪弹,只是产量比较低,勉强能供应第四团的日常消耗,五法弹仓步枪的产量也不尽人意,要想给近卫军全面换装至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来扩大生产。
不过幸存者之中的专业人士已经复制出了傻大笨粗的转管机枪,少量装备之后,近卫军就又可以在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半年的时间李元喆还是可以等的。
虽然他也可以要求幸存者马上增产,可幸存者留在大唐的时间不多了,与其让他们把精力用在生产武器上,不如让他们去教导更多的学生,培养更多的工人,克服更多的难题。
短期利益和长远的进步孰轻孰重他分的很清楚。
于是在大雪纷飞的时节,关中c河北道c陇右道和蜀中的驻军再次收到了皇帝往长安输送优秀学子的命令。
这次李元喆需要的学生数量是三千他也想多招一些人,可未来城面积有限,实在是容不下更多的学生了
地方上的驻军体系经过近两年运作,已经变得十分高效,接到飞艇带来的皇帝御令,立刻在辖区的学校之中开始选拔天资聪颖c年纪十一到十四岁之间的学生。
地方上的学校在大量的世家子弟和读书人加入之后发展的很快,北方七道二府拥有各级学校八百余所,在校学生达到十余万人,虽然这些学生学习的时间还短,但怎么也比之前招收到未来城的学生强一些,在十万的基数里选择三千年纪在十一到十四岁之间的学生并不算难事。
之所以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为了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相较于那些七八岁的孩子,十一到十四岁的学生在学习三到五年之后就可以直接参与到工作之中去了,不需要再等他们长大,更更快的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性价比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