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中土的礼仪法度是很好的,人无礼仪,莫如禽兽。这个道理我是认同的,不仅我认同,你看这南召城的男男女女,上上下下也都是认同的。但是,这礼法却也让人更疏远c更隔阂,我们好像离真实越来越远了”
张献儿说到这,突然停住了话语,然后有些不好意思的对石开腼腆一笑,道:“我平日里总喜欢胡乱琢磨,我说的这些,原也没什么人愿意听的。”
说着略微顿了一下,又道:“今日找你本也不是讲这些的,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
石开摇摇头,心道这可是难得得加深了解的机会,便略微思索了一下,开口道:“宇宙万物,众生灵都各有其生存之道。今日在这南疆毒瘴之地,能听闻少主讲这自然之道,此乃不胜欣喜之事,还请少主继续说下去”
张献儿听后,第一次仔细打量了石开一番,其人相貌虽然普通,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脱俗之气,竟让人生出亲近之感。
这石开来自东晋腹地,若能与中土之人交流一下,相信对自己的观念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于是张献儿便点了点头,然后轻吐一口气,整理一下思路后,道:“这天地之间自有千万种道理,有这堆土成山的道理,有那融雪为溪的道理;鸟儿自有飞翔的道理,鱼儿也有游泳的道理,这就是自然之道。但是这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在按照自己的道理生存。而唯独人,只有人自出生后,便茫然无措,仿佛上苍没有赋予他任何道理一般,只能靠着苦苦的学习来明白自己的道理,石开,你觉得是这样吗”
石开初时并未觉得这张献儿能有什么惊人之语,待会儿只要自己三句两句,便能帮其解决困惑的。
可等张献儿这番话一说完,没想到张献儿说的竟然是探究大道的话语,石开稍稍琢磨了一下之后,也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是啊,这世间万物都按照自己的道理运转和生存,仿佛道自天成,可为什么只有人需要通过不断的思索和克服重重的困难,才能渐渐明白人道呢
当日,自己在华彤殿正是通过顿悟,才明白阴阳共存之道,才在心境上达到了通识之境,虽然仅仅只是种下了通识之苗,但也别大多数修士在心境修为上强了一大块,可为什么需要顿悟才能明白人道呢
石开在世俗中有着二十年的寒窗苦读,读的便是这经义文章,那经义文章所讲的,便是要明白和遵循圣人的教诲。
可是,圣人的教诲人人都在读,却有几人成了圣人呢
石开思考到此,便开口道:“是啊,少主说的对,自然之道,在万物之中,而人道又在何处呢在那经义文章,礼教大防之中吗我看是不在的。这世间多的是人云亦云的道理,口中皆是圣贤书,又有几个圣贤人”
张献儿听到石开这离经叛道的大胆之言,先是一愣,但仔细一想,也好像的确如此,这南召城一直都在选拔学子前往内陆学习,可这学成归来之人,又有哪个成了圣贤呢
这年轻人的心底从来就不缺反叛的种子,于是,张献儿重重地点了下头,然后语气中带着几分压抑的急迫,反问石开道:“难道不该读圣贤书吗读圣贤书错了吗”
这张献儿说的虽是问话,可石开却听出了几分,期冀着石开能够否定权威的意思。
石开心中笑笑,借此机会,也近距离地仔细观察了张献儿一番,没想到这南国明珠竟还拥有一颗求道之心,真是难得啊
“读圣贤书,明白圣贤之言,我不敢说有错,但我觉得首先不应该学的太深,更不应该学的太多,又深又多,就离大道越远。”石开继续离经叛道的蛊惑道。
石开的这番话,要是让东晋的名士听到,估计直接被打死算是轻的,不要学深,更不要学多,还真是惊世骇俗
可此番言论在张献儿听来,竟觉得越琢磨越有道理,然后其猜测道:“莫非便是佛家说的见知障”
石开点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个道理,就如同这礼仪与礼法,做到礼仪就够了,而成了礼法便是一种束缚了,束缚得越紧,自然也就离大道越远了”
有礼仪就够了,礼法便是束缚,张献儿仔细咀嚼此言,反复的印证自己心中的想法,良久之后,终于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看向石开的眼神中竟透出几分光彩,然后以右手在外,左手在内,掌心朝向自己,由内而外平推出去,同时上身半躬,行了个标准的中土礼节。
张献儿行毕后,对石开钦佩道:“今日能够聆听石公子金玉之言,乃是献儿的道缘,还请石公子不吝再赐”
石开心道:这“下属”成了“公子”,礼遇有所提高啊
然后也赶忙还了半礼,只受半礼,之所以受了
这半礼,是因为今日的谈话严格算起来,确也有些传道之意
只听张献儿接着问道:“请问石公子,这怎样才能离大道近些呢”
怎样才能离大道近些
这等问题,怕是我东晋的饱学宗师也不敢随意回答吧更何况自己一个小小的乡村秀才。
今日算是骑虎难下了,总不能说不知道吧
石开缓缓地踱了几步,脑中万种念头不停地激烈碰撞,终于灵光一闪,仿佛道理从口自出一般,言道:“如圣人一般对万事万物的道理进行思考,考证圣人之所处,体悟圣人之所想,才能接近圣人之道这就是格物致知的道理。而重要的则是拥有一颗求索之心,圣人必是有这求索之心的,因为这才是打开大道之门的唯一钥匙。”
格物致知,求索之心。
张献儿说到这,突然停住了话语,然后有些不好意思的对石开腼腆一笑,道:“我平日里总喜欢胡乱琢磨,我说的这些,原也没什么人愿意听的。”
说着略微顿了一下,又道:“今日找你本也不是讲这些的,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
石开摇摇头,心道这可是难得得加深了解的机会,便略微思索了一下,开口道:“宇宙万物,众生灵都各有其生存之道。今日在这南疆毒瘴之地,能听闻少主讲这自然之道,此乃不胜欣喜之事,还请少主继续说下去”
张献儿听后,第一次仔细打量了石开一番,其人相貌虽然普通,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脱俗之气,竟让人生出亲近之感。
这石开来自东晋腹地,若能与中土之人交流一下,相信对自己的观念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于是张献儿便点了点头,然后轻吐一口气,整理一下思路后,道:“这天地之间自有千万种道理,有这堆土成山的道理,有那融雪为溪的道理;鸟儿自有飞翔的道理,鱼儿也有游泳的道理,这就是自然之道。但是这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在按照自己的道理生存。而唯独人,只有人自出生后,便茫然无措,仿佛上苍没有赋予他任何道理一般,只能靠着苦苦的学习来明白自己的道理,石开,你觉得是这样吗”
石开初时并未觉得这张献儿能有什么惊人之语,待会儿只要自己三句两句,便能帮其解决困惑的。
可等张献儿这番话一说完,没想到张献儿说的竟然是探究大道的话语,石开稍稍琢磨了一下之后,也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是啊,这世间万物都按照自己的道理运转和生存,仿佛道自天成,可为什么只有人需要通过不断的思索和克服重重的困难,才能渐渐明白人道呢
当日,自己在华彤殿正是通过顿悟,才明白阴阳共存之道,才在心境上达到了通识之境,虽然仅仅只是种下了通识之苗,但也别大多数修士在心境修为上强了一大块,可为什么需要顿悟才能明白人道呢
石开在世俗中有着二十年的寒窗苦读,读的便是这经义文章,那经义文章所讲的,便是要明白和遵循圣人的教诲。
可是,圣人的教诲人人都在读,却有几人成了圣人呢
石开思考到此,便开口道:“是啊,少主说的对,自然之道,在万物之中,而人道又在何处呢在那经义文章,礼教大防之中吗我看是不在的。这世间多的是人云亦云的道理,口中皆是圣贤书,又有几个圣贤人”
张献儿听到石开这离经叛道的大胆之言,先是一愣,但仔细一想,也好像的确如此,这南召城一直都在选拔学子前往内陆学习,可这学成归来之人,又有哪个成了圣贤呢
这年轻人的心底从来就不缺反叛的种子,于是,张献儿重重地点了下头,然后语气中带着几分压抑的急迫,反问石开道:“难道不该读圣贤书吗读圣贤书错了吗”
这张献儿说的虽是问话,可石开却听出了几分,期冀着石开能够否定权威的意思。
石开心中笑笑,借此机会,也近距离地仔细观察了张献儿一番,没想到这南国明珠竟还拥有一颗求道之心,真是难得啊
“读圣贤书,明白圣贤之言,我不敢说有错,但我觉得首先不应该学的太深,更不应该学的太多,又深又多,就离大道越远。”石开继续离经叛道的蛊惑道。
石开的这番话,要是让东晋的名士听到,估计直接被打死算是轻的,不要学深,更不要学多,还真是惊世骇俗
可此番言论在张献儿听来,竟觉得越琢磨越有道理,然后其猜测道:“莫非便是佛家说的见知障”
石开点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个道理,就如同这礼仪与礼法,做到礼仪就够了,而成了礼法便是一种束缚了,束缚得越紧,自然也就离大道越远了”
有礼仪就够了,礼法便是束缚,张献儿仔细咀嚼此言,反复的印证自己心中的想法,良久之后,终于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看向石开的眼神中竟透出几分光彩,然后以右手在外,左手在内,掌心朝向自己,由内而外平推出去,同时上身半躬,行了个标准的中土礼节。
张献儿行毕后,对石开钦佩道:“今日能够聆听石公子金玉之言,乃是献儿的道缘,还请石公子不吝再赐”
石开心道:这“下属”成了“公子”,礼遇有所提高啊
然后也赶忙还了半礼,只受半礼,之所以受了
这半礼,是因为今日的谈话严格算起来,确也有些传道之意
只听张献儿接着问道:“请问石公子,这怎样才能离大道近些呢”
怎样才能离大道近些
这等问题,怕是我东晋的饱学宗师也不敢随意回答吧更何况自己一个小小的乡村秀才。
今日算是骑虎难下了,总不能说不知道吧
石开缓缓地踱了几步,脑中万种念头不停地激烈碰撞,终于灵光一闪,仿佛道理从口自出一般,言道:“如圣人一般对万事万物的道理进行思考,考证圣人之所处,体悟圣人之所想,才能接近圣人之道这就是格物致知的道理。而重要的则是拥有一颗求索之心,圣人必是有这求索之心的,因为这才是打开大道之门的唯一钥匙。”
格物致知,求索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