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冲为长孙无忌的话,弄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道:“父亲,您这话”他想说长孙无忌过于小心眼,可是子不论父之过,长孙冲谦谦君子,实在说不出口,只能道:“商王是先皇之子,与陛下同父,亦是长乐叔叔。长乐酷爱丹青,跟自己叔叔学习绘画,有何可虑?”
长孙无忌默默颔首,不再说此事了,转移话题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陛下目前春秋鼎盛,有他在,我们长孙一家荣华富贵,地位权势,享受不尽。可人终有离去的一日,没有人能长命百岁。陛下万一有个闪失,为父若在,还好说。这些年为父的经营,加上长孙氏在陇右的人脉,可保我长孙家万全。可你想过没有?假若为父也去了,长孙家当如何?”
“唉!”
长孙无忌长叹了口气道:“世人都说我们远胜五姓七望,是啊,为父现在只要一句话,五姓七望再杰出的人才,也得乖乖滚蛋,为父在一天,他就入不了庙堂。他们算的了什么?可真实的情况,谁能了解?五姓七望繁衍千年,门生学子,遍布天下。根深蒂固,动之甚至伤及国本。而我们辉煌不过百年,门中地位虽高,影响力却仅限于庙堂,充其量不过关陇河东,一但受到恶意敌对,能撑几何?天下最不缺的,其实是为父这样的人才,缺的是成千上万的凡才。”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还是极有远见的。
李唐王朝能够在短时间内荡平天下,跟得到关陇集团的支持是离不开的。关陇集团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尤其是长孙一脉,更是因为长孙皇后c长孙无忌的关系,成为了关陇集团的领袖。
而且李世民有意利用关陇集团来打压五姓七望,不断的提升关陇集团的声势与话语权,导致关陇集团大有力压五姓七望与江南士族的意思。
但其实关陇集团的根基远不如五姓七望,甚至比及江南士族都逊色一二。
五姓七望能够面对各种打压,从隋朝开始,一直到唐末牛李党争,坚持了好几百年,方才退出历史舞台。
而关陇集团自长孙无忌给李治安排了以后就渐渐一蹶不振了,最后还遇上了更为心狠手辣,而且不讲道理的武则天,直接跌落谷底。
这就是底蕴的差距。
长孙冲默然不言,道:“孩儿明白了,孩儿未必能成为父亲这样的人,但会尽量为朝廷,为长孙氏出力。”
长孙无忌欣慰笑道:“正当如此,我们已经站在鼎峰,左右皆是悬崖。唯有往前一路可走,我们只有在庙堂站稳脚跟,才能应对未来易主的动荡。”
送走了长孙冲,长孙无忌打开了崔家送来的信。
信中内容与他想的一般无二,示弱,求存,然后陈述厉害。
关陇集团与五姓七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朝廷利用关陇集团对付五姓七望,真要压下了五姓七望,岂会坐视关陇集团一家独大?
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
长孙无忌没有做任何回应,只是无言的将信烧了。
灞水山庄。
李元瑷与李治道别,跟他说了李世民交给自己的任务。
李治想了想道:“父皇心思最是机敏。禀实直言就好,不可添油加醋。”
李元瑷道:“这点小九放心,我堂堂大唐商王,也要面子的,还不屑弄虚作假。”
李治又道:“太子监国,你为侍郎,肯定会为难于你。没必要向父皇诉苦,什么也不用说。你在太子那里受多少委屈,父皇这里会翻倍还回来。”
“高!”李元瑷给李治一个大拇指道:“不就是穿小鞋嘛?受得住。”
经过这漫长的两年相处,李元瑷对李世民也有一定的了解。
李世民太宠自己的几个嫡子了,不管对错,你要是告他儿子的状,说他儿子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倒霉的绝对是你自己。反而你一声不吭,他会反过来心疼你,主动给你好处。
为了明日早朝,李元瑷连夜离开灞水山庄,回到了大安宫。
翌日朝会。
李元瑷穿着朝服,如期来到庙堂。
这一次与前几次不同,之前魏王李泰一党,可谓趾高气扬,精神饱满,而李承乾虽为太子,他的那一派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现在反过来了。
李泰一党如腌了的瘟鸡,垂头丧气。
太子一党却趾高气昂的模样。
时辰已到,入得内殿。
李承乾也是意气风发,开始在上首处理起国家大事。
这早已不是李承乾第一次监国,他轻车熟路的处理这一
桩桩一件件事物,居然没有半点纰漏。
至少在李元瑷看来,他的决策处断合情合理,找不到任何的问题。
李元瑷忍不住心想:“如果没有李泰的相逼,没有瘸腿的自卑,也许他也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商王叔!”
李元瑷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登时在心底“呸了一声,哪有那么多如果。”
出班应道:“臣在。”
李承乾温和道:“皇叔,水闸之事,可有进展?”
李元瑷如实回答道:“现在是多雨季节,水闸研究只现于理论,具体执行,得等秋冬之际,方可实地考察动工。”
李承乾皱眉道:“南粮北调是我朝最重要的大计,皇叔提出废除围堰,改用水闸,而今围堰废除,水闸却迟迟不动工,耽误了南粮调运,皇叔如何担待的起?父皇如此器重皇叔,直接将皇叔提拔为工部侍郎。皇叔理当为朝廷尽心效力,不可肆意妄为,与往日一样胡来。”
他一字一句,就差指着李元瑷的鼻子说道了。
李元瑷早有心底准备,,反正离他下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左耳进右耳出,不予计较。
工部尚书阎立德却有些看不下去了,出班道:“太子殿下,并非是商王懈怠,实是现在是多雨季节,水流湍急,此时修筑水闸将费十倍之力。待秋冬季节,水势平缓,方才是动工时机。”
李承乾心下不悦,却也不能再说什么,只是敷衍一句,“倒是孤误会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更多请收藏【】!
长孙无忌默默颔首,不再说此事了,转移话题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陛下目前春秋鼎盛,有他在,我们长孙一家荣华富贵,地位权势,享受不尽。可人终有离去的一日,没有人能长命百岁。陛下万一有个闪失,为父若在,还好说。这些年为父的经营,加上长孙氏在陇右的人脉,可保我长孙家万全。可你想过没有?假若为父也去了,长孙家当如何?”
“唉!”
长孙无忌长叹了口气道:“世人都说我们远胜五姓七望,是啊,为父现在只要一句话,五姓七望再杰出的人才,也得乖乖滚蛋,为父在一天,他就入不了庙堂。他们算的了什么?可真实的情况,谁能了解?五姓七望繁衍千年,门生学子,遍布天下。根深蒂固,动之甚至伤及国本。而我们辉煌不过百年,门中地位虽高,影响力却仅限于庙堂,充其量不过关陇河东,一但受到恶意敌对,能撑几何?天下最不缺的,其实是为父这样的人才,缺的是成千上万的凡才。”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还是极有远见的。
李唐王朝能够在短时间内荡平天下,跟得到关陇集团的支持是离不开的。关陇集团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尤其是长孙一脉,更是因为长孙皇后c长孙无忌的关系,成为了关陇集团的领袖。
而且李世民有意利用关陇集团来打压五姓七望,不断的提升关陇集团的声势与话语权,导致关陇集团大有力压五姓七望与江南士族的意思。
但其实关陇集团的根基远不如五姓七望,甚至比及江南士族都逊色一二。
五姓七望能够面对各种打压,从隋朝开始,一直到唐末牛李党争,坚持了好几百年,方才退出历史舞台。
而关陇集团自长孙无忌给李治安排了以后就渐渐一蹶不振了,最后还遇上了更为心狠手辣,而且不讲道理的武则天,直接跌落谷底。
这就是底蕴的差距。
长孙冲默然不言,道:“孩儿明白了,孩儿未必能成为父亲这样的人,但会尽量为朝廷,为长孙氏出力。”
长孙无忌欣慰笑道:“正当如此,我们已经站在鼎峰,左右皆是悬崖。唯有往前一路可走,我们只有在庙堂站稳脚跟,才能应对未来易主的动荡。”
送走了长孙冲,长孙无忌打开了崔家送来的信。
信中内容与他想的一般无二,示弱,求存,然后陈述厉害。
关陇集团与五姓七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朝廷利用关陇集团对付五姓七望,真要压下了五姓七望,岂会坐视关陇集团一家独大?
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
长孙无忌没有做任何回应,只是无言的将信烧了。
灞水山庄。
李元瑷与李治道别,跟他说了李世民交给自己的任务。
李治想了想道:“父皇心思最是机敏。禀实直言就好,不可添油加醋。”
李元瑷道:“这点小九放心,我堂堂大唐商王,也要面子的,还不屑弄虚作假。”
李治又道:“太子监国,你为侍郎,肯定会为难于你。没必要向父皇诉苦,什么也不用说。你在太子那里受多少委屈,父皇这里会翻倍还回来。”
“高!”李元瑷给李治一个大拇指道:“不就是穿小鞋嘛?受得住。”
经过这漫长的两年相处,李元瑷对李世民也有一定的了解。
李世民太宠自己的几个嫡子了,不管对错,你要是告他儿子的状,说他儿子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倒霉的绝对是你自己。反而你一声不吭,他会反过来心疼你,主动给你好处。
为了明日早朝,李元瑷连夜离开灞水山庄,回到了大安宫。
翌日朝会。
李元瑷穿着朝服,如期来到庙堂。
这一次与前几次不同,之前魏王李泰一党,可谓趾高气扬,精神饱满,而李承乾虽为太子,他的那一派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现在反过来了。
李泰一党如腌了的瘟鸡,垂头丧气。
太子一党却趾高气昂的模样。
时辰已到,入得内殿。
李承乾也是意气风发,开始在上首处理起国家大事。
这早已不是李承乾第一次监国,他轻车熟路的处理这一
桩桩一件件事物,居然没有半点纰漏。
至少在李元瑷看来,他的决策处断合情合理,找不到任何的问题。
李元瑷忍不住心想:“如果没有李泰的相逼,没有瘸腿的自卑,也许他也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商王叔!”
李元瑷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登时在心底“呸了一声,哪有那么多如果。”
出班应道:“臣在。”
李承乾温和道:“皇叔,水闸之事,可有进展?”
李元瑷如实回答道:“现在是多雨季节,水闸研究只现于理论,具体执行,得等秋冬之际,方可实地考察动工。”
李承乾皱眉道:“南粮北调是我朝最重要的大计,皇叔提出废除围堰,改用水闸,而今围堰废除,水闸却迟迟不动工,耽误了南粮调运,皇叔如何担待的起?父皇如此器重皇叔,直接将皇叔提拔为工部侍郎。皇叔理当为朝廷尽心效力,不可肆意妄为,与往日一样胡来。”
他一字一句,就差指着李元瑷的鼻子说道了。
李元瑷早有心底准备,,反正离他下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左耳进右耳出,不予计较。
工部尚书阎立德却有些看不下去了,出班道:“太子殿下,并非是商王懈怠,实是现在是多雨季节,水流湍急,此时修筑水闸将费十倍之力。待秋冬季节,水势平缓,方才是动工时机。”
李承乾心下不悦,却也不能再说什么,只是敷衍一句,“倒是孤误会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更多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