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起身,不无担忧道:“陛下若是设立这天眼,臣只怕满朝上下乃至地方官府都要风声鹤唳,普天下的官员都要日防夜防,无心政事了。”
“水至清则无鱼,这道理朕懂。”
朱厚炜冷声道:“朕更没想过要将这天底下的官员赶尽杀绝,这不现实,毕竟这天下还要靠读书人去治理,朕只是要让天底下的官员知道他们的头上时时刻刻都悬浮着一柄利剑。
当他们想要盘剥百姓,当他们酷虐民间,当他们收受巨额贿赂的时候多想一想,问一问自己读过的圣贤书中的道理,问问自己的良心当中是否还有一点点的良知。
如果一位官员连问心这一关都过不了自己,朕倒想问问诸位爱卿,让这样的官员坐在官位上到底是福还是祸。
他们当官到底是为了求财还是为了作威作福,又或者是为民请命和造福一方,如果是前者,朕想知道要这样的官坐在官位上有何用处。
这样的官和尸位素餐不一样,尸位素餐只是不作为,而那样的官则是害民,就是地方上的毒瘤,不将之铲除,只会荼毒一方。
朕设天眼,不是为了杀官,贪官也不是靠杀就能杀的绝的,朕要的是震慑,能让天下官员不法之时有所收敛!”
杨廷和不说话了,不想说也懒得说,皇帝拥有天底下最大的话语权,简单点说就是嘴大,不要说现在皇帝和你讲道理,就算他不讲道理,你又能如何?
没来由的,杨廷和竟然开始有些怀念正德皇帝了
正德皇帝朱厚照威武大将军朱寿此刻正在摩拳擦掌!
察哈尔·巴图蒙克,也就是被大明称之为小王子,被蒙古人尊称为达延汗的家伙来了!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小王子的动向,朱厚照向草原派遣了三百精骑,辐射向外两百里充当斥候。
弟弟朱厚炜曾经和他分析过,这最近几年来,小王子犯边几乎已成定例,最长间隔不超过一年半,最短的甚至一年之内数次犯边。
按照统计出来的结果,小王子若是再次犯边,最有可能是在六月到八月之间,没想到才四月,小王子就已悍然来犯!
但是大明的北境实在是太漫长了,谁都不知道小王子会选择哪里下手,朱厚照甚至都已经做好,一旦敌军入侵,他就长途奔袭的打算。
但是朱厚照没想到自己的运气竟然这么好,就好像天上掉下来一块巨大的馅饼,然后狠狠砸在了他的头上一般。
小王子率五万精锐骑兵直扑宣府!
“巴图蒙克这狗贼袭扰我大明边疆十几年,抢掠我大明无数的财物和女人,如今悍然进犯宣府,本将要让他有来无回!”总兵府内,朱厚照狠狠一拍桌子,双眼掩饰不住的兴奋。
卫新等一干将领尽皆无语,好好的皇帝不做,非要跑来这边塞喝风,当什么将军,纵观古今,这样极品奇葩的皇帝恐怕也就正德这独一份了
而且你看看这家伙兴奋的劲以前他们都巴不得蒙古人不进入自己守卫的边境,现在到这位这里倒好,似乎巴不得小王子来宣府似的。
现在竟然还说要让小王子有来无回那可是五万精锐骑兵,整个宣府骑兵加起来也不到三千,让小王子有来无回,咋想的?
御书房里的阁老们感叹皇帝嘴大,如今宣府的原班将领们同样感叹朱厚照嘴大,身为守将自当以守为主,只要能打退敌军,那就是大功一件。
出关鏖战,胜了无法扩大战果,可一旦败了,那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不能怪边境将领怯战甚至避战,主要是被突破关隘的责任没有任何人能够承担的起,更何况如今镇守宣府的是朱厚照。
这位爷要是出了事,卫新敢肯定,京城那位能把宣府上下全活祭了。
现在朱厚照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很显然是打算开关和小王子正面硬战,卫新已经在考虑怎么劝阻了。
“卫将军!”
“末将在。”卫新无奈出列。
“宣府兵马还未整顿好,与小王子正面厮杀只怕力有未逮,因此本将命你坚守关隘,本将亲自率本部兵马出关鏖战!”
“将军!”卫新胸腹间升起一团怒火,这话啥意思?
看不起宣府兵马呗,说他们只配守关,不够资格血战于野呗!
不带这么看不起人的好吧!
“你有意见?”朱厚照眼神一斜。
“末将不敢。”卫新抱拳道:“末将镇守宣府多年,和蒙古人鏖战也有数次,我军骑兵力量不足,想要歼灭蒙古数万精骑根本不可能,因此末将以为当以守关为
上,只有守住关隘,疲敝敌军,我军那个时候出关或许方有机会扩大战果,冒失出关正面厮杀,恕末将直言,若有变故,罪责难当。”
朱厚照的眼珠子咕噜咕噜转了转道:“卫将军的意思是让本将当缩头乌龟,或者说本将只敢躲在关里,依靠关墙之坚抵御敌军?”
“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你就是这个意思。”朱厚照冷哼道:“宣府防线纵横千余里,光靠区区关墙如何能防得住,小王子率军来犯,也不是为了破关来的,他的目的是劫掠!卫将军难道让本将眼睁睁的看着草原贼兵趁虚而入,突破宣府防线,然后四下劫掠,最后还扬长而去?”
“末将愿领兵出关!”卫新怒吼一声,他宁愿战死也不能让朱厚照出关。
朱厚照带来的六千兵马确实是精锐,但是要面对的是五万身经百战的精锐骑兵,野外鏖战根本没有丝毫胜算。
卫新想的很简单,就算他战死了也不算什么,至少不会祸及家人,可朱厚照有了闪失,他绝对是满门抄斩!
朱厚照微微一愣,他从卫新的嘶吼当中听出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般的悲壮。
“诸位”朱厚照的身边站出一人,一身的书生装扮,自从朱厚照领兵入宣府以来就如同影子一样在其身边,却丝毫不显存在感。
不过见到此人,朱厚照嘴角还是一咧问道:“督师有何指教?”
“水至清则无鱼,这道理朕懂。”
朱厚炜冷声道:“朕更没想过要将这天底下的官员赶尽杀绝,这不现实,毕竟这天下还要靠读书人去治理,朕只是要让天底下的官员知道他们的头上时时刻刻都悬浮着一柄利剑。
当他们想要盘剥百姓,当他们酷虐民间,当他们收受巨额贿赂的时候多想一想,问一问自己读过的圣贤书中的道理,问问自己的良心当中是否还有一点点的良知。
如果一位官员连问心这一关都过不了自己,朕倒想问问诸位爱卿,让这样的官员坐在官位上到底是福还是祸。
他们当官到底是为了求财还是为了作威作福,又或者是为民请命和造福一方,如果是前者,朕想知道要这样的官坐在官位上有何用处。
这样的官和尸位素餐不一样,尸位素餐只是不作为,而那样的官则是害民,就是地方上的毒瘤,不将之铲除,只会荼毒一方。
朕设天眼,不是为了杀官,贪官也不是靠杀就能杀的绝的,朕要的是震慑,能让天下官员不法之时有所收敛!”
杨廷和不说话了,不想说也懒得说,皇帝拥有天底下最大的话语权,简单点说就是嘴大,不要说现在皇帝和你讲道理,就算他不讲道理,你又能如何?
没来由的,杨廷和竟然开始有些怀念正德皇帝了
正德皇帝朱厚照威武大将军朱寿此刻正在摩拳擦掌!
察哈尔·巴图蒙克,也就是被大明称之为小王子,被蒙古人尊称为达延汗的家伙来了!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小王子的动向,朱厚照向草原派遣了三百精骑,辐射向外两百里充当斥候。
弟弟朱厚炜曾经和他分析过,这最近几年来,小王子犯边几乎已成定例,最长间隔不超过一年半,最短的甚至一年之内数次犯边。
按照统计出来的结果,小王子若是再次犯边,最有可能是在六月到八月之间,没想到才四月,小王子就已悍然来犯!
但是大明的北境实在是太漫长了,谁都不知道小王子会选择哪里下手,朱厚照甚至都已经做好,一旦敌军入侵,他就长途奔袭的打算。
但是朱厚照没想到自己的运气竟然这么好,就好像天上掉下来一块巨大的馅饼,然后狠狠砸在了他的头上一般。
小王子率五万精锐骑兵直扑宣府!
“巴图蒙克这狗贼袭扰我大明边疆十几年,抢掠我大明无数的财物和女人,如今悍然进犯宣府,本将要让他有来无回!”总兵府内,朱厚照狠狠一拍桌子,双眼掩饰不住的兴奋。
卫新等一干将领尽皆无语,好好的皇帝不做,非要跑来这边塞喝风,当什么将军,纵观古今,这样极品奇葩的皇帝恐怕也就正德这独一份了
而且你看看这家伙兴奋的劲以前他们都巴不得蒙古人不进入自己守卫的边境,现在到这位这里倒好,似乎巴不得小王子来宣府似的。
现在竟然还说要让小王子有来无回那可是五万精锐骑兵,整个宣府骑兵加起来也不到三千,让小王子有来无回,咋想的?
御书房里的阁老们感叹皇帝嘴大,如今宣府的原班将领们同样感叹朱厚照嘴大,身为守将自当以守为主,只要能打退敌军,那就是大功一件。
出关鏖战,胜了无法扩大战果,可一旦败了,那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不能怪边境将领怯战甚至避战,主要是被突破关隘的责任没有任何人能够承担的起,更何况如今镇守宣府的是朱厚照。
这位爷要是出了事,卫新敢肯定,京城那位能把宣府上下全活祭了。
现在朱厚照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很显然是打算开关和小王子正面硬战,卫新已经在考虑怎么劝阻了。
“卫将军!”
“末将在。”卫新无奈出列。
“宣府兵马还未整顿好,与小王子正面厮杀只怕力有未逮,因此本将命你坚守关隘,本将亲自率本部兵马出关鏖战!”
“将军!”卫新胸腹间升起一团怒火,这话啥意思?
看不起宣府兵马呗,说他们只配守关,不够资格血战于野呗!
不带这么看不起人的好吧!
“你有意见?”朱厚照眼神一斜。
“末将不敢。”卫新抱拳道:“末将镇守宣府多年,和蒙古人鏖战也有数次,我军骑兵力量不足,想要歼灭蒙古数万精骑根本不可能,因此末将以为当以守关为
上,只有守住关隘,疲敝敌军,我军那个时候出关或许方有机会扩大战果,冒失出关正面厮杀,恕末将直言,若有变故,罪责难当。”
朱厚照的眼珠子咕噜咕噜转了转道:“卫将军的意思是让本将当缩头乌龟,或者说本将只敢躲在关里,依靠关墙之坚抵御敌军?”
“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你就是这个意思。”朱厚照冷哼道:“宣府防线纵横千余里,光靠区区关墙如何能防得住,小王子率军来犯,也不是为了破关来的,他的目的是劫掠!卫将军难道让本将眼睁睁的看着草原贼兵趁虚而入,突破宣府防线,然后四下劫掠,最后还扬长而去?”
“末将愿领兵出关!”卫新怒吼一声,他宁愿战死也不能让朱厚照出关。
朱厚照带来的六千兵马确实是精锐,但是要面对的是五万身经百战的精锐骑兵,野外鏖战根本没有丝毫胜算。
卫新想的很简单,就算他战死了也不算什么,至少不会祸及家人,可朱厚照有了闪失,他绝对是满门抄斩!
朱厚照微微一愣,他从卫新的嘶吼当中听出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般的悲壮。
“诸位”朱厚照的身边站出一人,一身的书生装扮,自从朱厚照领兵入宣府以来就如同影子一样在其身边,却丝毫不显存在感。
不过见到此人,朱厚照嘴角还是一咧问道:“督师有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