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还在吃糠咽菜,他们村却已经能吃饱饭。”
说着这话的时候,三人就正从村子边上走过。
这条路不是笔直的道路,而是呈半圆形的。
“虽说并不是顿顿都吃干饭,可也是闲时吃稀饭,忙时吃干饭。一个月,怎么着也能吃个两三次的肉。”
成嫂子说的,是各个村子一开始的时候。
现在这个村子的日子,早已比以前又好过了不少。
小青村的日子,从开始到现在就一直跟其他村子有着不小的差距。
成嫂子的话,叶倾城是知道的。
别看李大娘热情的招待她们一家三口,一天三顿吃的真是不错。
而且这几天,也没有断过肉。
不说顿顿肉管饱,也都是不缺肉的。
但,这可不是李大娘家平常过的日子。
要是真能这样的话,李大娘家早超过村长等几户人家,成为仅次于人渣那一房的富裕人家了。
平日里,李大娘家也是计算着过日子的。
争取每一个大子儿都不能浪费,能省就一定要省。
不说一个大子儿掰成两个花,也务必要把一个大子儿花出一个半来。
不是看着她们一家三口,李大娘她自己是铁定不舍得这么吃的。
说着话,三人已然走过这个村子,来到一个丁字路口。
丁字路口两边,也是大片大片的田地。
这是南北走向的丁字路,往南朝前走个百八十米,就是一座石板桥。
桥下有三个拱洞,一大两小。
石板桥连通着南北两边的道路,下面是潺潺流淌的小河。
往北直着走,一直走到头的话,是一道大坡。
大坡下面是另外一个村子,远远看过去,那个村子的规模比她们刚刚走过的村子只大不小。
“嫂子,咱们往南还是往北呢?”
叶倾城初来乍到,不知道集市在哪里。
“往南。”
康嫂子说,又带头往那座石板桥走过去。
叶倾城注意到,越是往石板桥那边走,这道的坡度,比往北的要高一点。
不一会,三人就来到桥上。
从桥上往下看,河水潺潺,清澈见底。
就是看不到任何鱼虾,只有潺潺的河水不知疲倦的流向远方。
下了石板桥,再走一段路后,康嫂子往东一拐,就走到另一条比较宽敞的大路上。
在这条大路的尽头,依旧是大片大片的田地。
而在田地最里面,左右各有一个村子。
三人的脚程不慢,等走到大路尽头,也不过是天蒙蒙亮。
而这时候,她们所在的地方,跟丁字路口那里最少也有十公分的落差。
“穿过前面两个村子,就到集上了。”
说着话,康嫂子加快了脚步。
而这时候,叶倾城也看到。
这路上,不再是只有她们三人。
不管是从大路上,还是从田间小路上,陆陆续续的出现了好多手扛肩背的人们。
无一不是朝着康嫂子指的那个方向前进,这些人里竟然有不少都是女人。
看到这些人,叶倾城就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书里某些记载。
比方说,女子不许独自出门抛头露面。
就是要出门的话,要带上帷帽,还要有家里的长辈陪同。
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们,差不多一辈子都是关在后院里。
最多不过是到寺庙里,或是到宴会上走动,散心。
而庄户人家的女子们,一般都要下地,自然不可能戴帷帽,也不可能被关在家里。
但,像成嫂子康嫂子这样能大大方方,领着她去集上可能非常非常的少见。
可能,她来到的这个时空对女子的束缚没有那么严吧。
就是在镇上的匆匆一瞥里,她也看到不是大户人家的女子出门。
不是坐在马车上,而是大大方方的领着丫头,或是三五人一伙,或是独自一人,在街上走动。
还别说,她喜欢这样的气氛。
对她是非常有利的,那么她想要赚钱就不太难。
果然,等她站到集市入口,更加的相信了女子在这个时空的地位。
集市上有男有女,但大部分都是女人。
有老有少,甚至还有七八岁的小丫头们。
别看这些女人一个个都是布衣荆钗,衣裳上还打着补丁。
小丫头们头上绑着的是布条,而不是漂亮的绢花,金玉珠宝。
有的人脸色不好看,一看就是饿的。
但,她们却一个个脸上带笑,小孩子们还嬉笑着跑来跑去。
并没有愁眉苦脸,或是麻木不仁出现在她们的脸上。
哪怕在怎样艰难困苦,她们也还是抱有着积极过日子的希望。
“来,倾城,咱们就在这里摆摊。”
康嫂子熟门熟路的来到,她和成嫂子常待着摆摊的地方。
这地方既不是最中间的,也不是最偏僻的。
因此当她们走过来的时候,哪怕已经有人摆好摊子了,却没有人过来占这块地。
叶倾城一边跟着把豆腐摊子摆上,一边朝四周看了看。
在她们摊子左边是祖孙俩,老太太满头白发,小丫头岁数更小,才不过五六岁。
看她们的穿戴,比叶倾城家要好。
衣裳随旧,却不是洗了多少遍,都洗得看不出先前的颜色。
而是穿了一年半载,浆洗的干干净净的衣裳。
老太太把小丫头揽在怀里,一边慢条斯理的给她绑着头发,一边叫她快点吃手里的饼。
小丫头安静的靠在老太太的怀里,小口小口的吃着饼。
在这祖孙俩前面,摆放着一个柳条变得筐子。
叶倾城一眼就看到筐子里的东西,是三五只家养的兔子。
有两只灰色的,两只白色的,还有一只黑色的。
这几只兔子,一只只被养的油光水滑的,看上去就很好吃。
在她看着这祖孙俩的时候,老太太也看了过来。
叶倾城笑着点了点头,老太太也回了她一个笑脸,然后又低头看自己的孙女去了。
“那祖孙俩也是个苦命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当家的去服徭役,别人回来了,单她家当家的没有回来。”
成嫂子康嫂子常来集上,对这祖孙俩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
现在人们都是刚刚来到集上,还正忙着收拾自家的摊子,也就顾不上去看其他人家的摊子上都有啥。
说着这话的时候,三人就正从村子边上走过。
这条路不是笔直的道路,而是呈半圆形的。
“虽说并不是顿顿都吃干饭,可也是闲时吃稀饭,忙时吃干饭。一个月,怎么着也能吃个两三次的肉。”
成嫂子说的,是各个村子一开始的时候。
现在这个村子的日子,早已比以前又好过了不少。
小青村的日子,从开始到现在就一直跟其他村子有着不小的差距。
成嫂子的话,叶倾城是知道的。
别看李大娘热情的招待她们一家三口,一天三顿吃的真是不错。
而且这几天,也没有断过肉。
不说顿顿肉管饱,也都是不缺肉的。
但,这可不是李大娘家平常过的日子。
要是真能这样的话,李大娘家早超过村长等几户人家,成为仅次于人渣那一房的富裕人家了。
平日里,李大娘家也是计算着过日子的。
争取每一个大子儿都不能浪费,能省就一定要省。
不说一个大子儿掰成两个花,也务必要把一个大子儿花出一个半来。
不是看着她们一家三口,李大娘她自己是铁定不舍得这么吃的。
说着话,三人已然走过这个村子,来到一个丁字路口。
丁字路口两边,也是大片大片的田地。
这是南北走向的丁字路,往南朝前走个百八十米,就是一座石板桥。
桥下有三个拱洞,一大两小。
石板桥连通着南北两边的道路,下面是潺潺流淌的小河。
往北直着走,一直走到头的话,是一道大坡。
大坡下面是另外一个村子,远远看过去,那个村子的规模比她们刚刚走过的村子只大不小。
“嫂子,咱们往南还是往北呢?”
叶倾城初来乍到,不知道集市在哪里。
“往南。”
康嫂子说,又带头往那座石板桥走过去。
叶倾城注意到,越是往石板桥那边走,这道的坡度,比往北的要高一点。
不一会,三人就来到桥上。
从桥上往下看,河水潺潺,清澈见底。
就是看不到任何鱼虾,只有潺潺的河水不知疲倦的流向远方。
下了石板桥,再走一段路后,康嫂子往东一拐,就走到另一条比较宽敞的大路上。
在这条大路的尽头,依旧是大片大片的田地。
而在田地最里面,左右各有一个村子。
三人的脚程不慢,等走到大路尽头,也不过是天蒙蒙亮。
而这时候,她们所在的地方,跟丁字路口那里最少也有十公分的落差。
“穿过前面两个村子,就到集上了。”
说着话,康嫂子加快了脚步。
而这时候,叶倾城也看到。
这路上,不再是只有她们三人。
不管是从大路上,还是从田间小路上,陆陆续续的出现了好多手扛肩背的人们。
无一不是朝着康嫂子指的那个方向前进,这些人里竟然有不少都是女人。
看到这些人,叶倾城就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书里某些记载。
比方说,女子不许独自出门抛头露面。
就是要出门的话,要带上帷帽,还要有家里的长辈陪同。
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们,差不多一辈子都是关在后院里。
最多不过是到寺庙里,或是到宴会上走动,散心。
而庄户人家的女子们,一般都要下地,自然不可能戴帷帽,也不可能被关在家里。
但,像成嫂子康嫂子这样能大大方方,领着她去集上可能非常非常的少见。
可能,她来到的这个时空对女子的束缚没有那么严吧。
就是在镇上的匆匆一瞥里,她也看到不是大户人家的女子出门。
不是坐在马车上,而是大大方方的领着丫头,或是三五人一伙,或是独自一人,在街上走动。
还别说,她喜欢这样的气氛。
对她是非常有利的,那么她想要赚钱就不太难。
果然,等她站到集市入口,更加的相信了女子在这个时空的地位。
集市上有男有女,但大部分都是女人。
有老有少,甚至还有七八岁的小丫头们。
别看这些女人一个个都是布衣荆钗,衣裳上还打着补丁。
小丫头们头上绑着的是布条,而不是漂亮的绢花,金玉珠宝。
有的人脸色不好看,一看就是饿的。
但,她们却一个个脸上带笑,小孩子们还嬉笑着跑来跑去。
并没有愁眉苦脸,或是麻木不仁出现在她们的脸上。
哪怕在怎样艰难困苦,她们也还是抱有着积极过日子的希望。
“来,倾城,咱们就在这里摆摊。”
康嫂子熟门熟路的来到,她和成嫂子常待着摆摊的地方。
这地方既不是最中间的,也不是最偏僻的。
因此当她们走过来的时候,哪怕已经有人摆好摊子了,却没有人过来占这块地。
叶倾城一边跟着把豆腐摊子摆上,一边朝四周看了看。
在她们摊子左边是祖孙俩,老太太满头白发,小丫头岁数更小,才不过五六岁。
看她们的穿戴,比叶倾城家要好。
衣裳随旧,却不是洗了多少遍,都洗得看不出先前的颜色。
而是穿了一年半载,浆洗的干干净净的衣裳。
老太太把小丫头揽在怀里,一边慢条斯理的给她绑着头发,一边叫她快点吃手里的饼。
小丫头安静的靠在老太太的怀里,小口小口的吃着饼。
在这祖孙俩前面,摆放着一个柳条变得筐子。
叶倾城一眼就看到筐子里的东西,是三五只家养的兔子。
有两只灰色的,两只白色的,还有一只黑色的。
这几只兔子,一只只被养的油光水滑的,看上去就很好吃。
在她看着这祖孙俩的时候,老太太也看了过来。
叶倾城笑着点了点头,老太太也回了她一个笑脸,然后又低头看自己的孙女去了。
“那祖孙俩也是个苦命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当家的去服徭役,别人回来了,单她家当家的没有回来。”
成嫂子康嫂子常来集上,对这祖孙俩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
现在人们都是刚刚来到集上,还正忙着收拾自家的摊子,也就顾不上去看其他人家的摊子上都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