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到底是不是昏君?或许以前的姜云明会斩钉截铁的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但是在亲自经历了这只记载在书中的封建朝代之后姜云明才知道有些事情你所了解的并不就是真实的。
其实隋炀帝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明君的材料。
他结束了中原接近四百年的混乱局面,把自东汉以来崛起的各种势力都平定了下来,让中原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大力推行了科举制度。虽然在姜云明看来需要官员举荐的科举制度有些可笑,但是在当时看来已经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他历时六年,排除了所有的反对之声修建了大运河。后世大部分人认为隋炀帝修建运河是为了自己的享受,为了他下江南时的方便。但是在他修建大运河之前南方就已经出现了很多人工开凿的沟渠,只是他的工程太大的,上到了一个王朝的根基。
他三征高句丽虽然失败了,但是也险些灭掉了高句丽的政权,让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高句丽都处于苟延残喘的境地。如果不是他三征高句丽的举动,那么李世民即位的时候如颉利一般长驱直入的可能就要多一个高句丽了。
晚年的享乐让隋炀帝被后人诟病,当初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修建的大运河也被人们认为是为了他自己的享乐才去修建的。
纵百恶而行一善则为善,行百善而为一恶则为恶。
不得不说早期的隋炀帝还是一个心怀抱负的君主,但是受到打击而开始贪图享乐的晚年让他在史书上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昏君。姜云明不会把自己的性命交到这样一个人的手中,哪怕是他早年间也是一个出色的皇帝。
“在下不是和公主争论对错的。”姜云明打断了想要说话的义成公主,他知道她想说的是什么。“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只能说在下和炀帝可能不太合,不然的话上天也不会安排我出现在这大唐崛起的时候,不是吗?”
姜云明并不想和义成公主争论,大唐得到的东西能不能让隋朝再续几口气他不知道,他也不会狂妄的认为凭着一己之力就能改变一个王朝衰败的命运,他所做的一切只能给强盛的王朝锦上添花,却不能让衰败的王朝起死回生。
“天意啊。”被姜云明从希望和臆想中拉回,义成公主很是挫败。
“在下不日将会返回长安,原因想必公主也清楚,若是公主还有什么愿望的话可以告知在下,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话在下都可以试试。”一个为自己的母朝奉献了贞洁和一生的女人,姜云明很是敬佩,他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愍儿,你过来。”义成公主回复了一些精神,朝着藏在萧皇后身后的杨政道招手。
有些畏怯的杨政道看了一眼萧皇后,在萧皇后点头之后有些犹豫的走到了义成公主的面前。
“你是大隋最后的血脉了。”放下了心中信仰和坚持的义成公主此时有些慈祥,仿佛是一个平常人家的长辈一般给杨政道整理着发髻和衣着。“答应姑奶奶,以后不要有什么别的想法,过好你自己的人生,把杨家的血脉传续下去。”
“嫂嫂。”看着有些畏惧她的杨政道,她知道这些年自己对这个侄孙有些过于严苛了,她无时无刻都想让这个侄孙扛起杨家男儿的责任。
有些多愁善感的萧皇后看着自己的小姑子,嗓子似是被哽住了一般。
“愍儿就交给您了,这些年我给他的压力太重了,让大隋复国的念头已经让我有些痴狂。”义成公主看着萧皇后泪眼婆娑。“现在回想起来嫂嫂您才是对的,这些年,嫂嫂您受苦了。”
两个女人抱在一起埋头哭泣,她们其实都是被他人的欲望所折磨着的人。被压抑的心情一旦放开,所迎来的就无尽的发泄。
两个女人的哭泣并没有让姜云明有厌烦的感觉,他隐隐的有一种感觉。
发泄过后的义成公主整理了一下仪表,出身贵胄的她不允许自己在和外人交谈之时有不得体的行为,但是她接下来的话却让姜云明有些凌乱。
“姜先生。”义成公主端端正正的朝着姜云明行了一礼。
“不敢!公主折煞在下了。”姜云明赶紧对着义成公主行礼,在这个时代,先生这个词可不是见面时的称呼。
“希望先生能够照拂一下我杨家最后的血脉,不求荣华富贵甚至恢复以往的荣光,只求他能够安安稳稳的渡过一声,哪怕是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
“在下自会尽力而为,但是......”
“无妨,无论如何都多谢先生了。”
义成公主的回答让姜云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应下这事儿其中有些冲动的成分,但是这也是在他知道历史上杨政道的结果如何的前提下才答应的,若是老丈人不同意的话他也不会强求,毕竟他和义成公主又没什么交情。
他只是觉得义成公主这个人让他敬佩而已,也是出于对一个王朝覆灭之后的同情心罢了。
在得到姜云明的答复之后义成公主松了一口气,虽然并不是坚定且肯定的回答,但是她目前能够求得到的也就只有姜云明了,不然的话她还能去求谁?前隋的旧臣李靖吗?
虽然义成公主算不上是长辈,但是再怎么说也比姜云明打上二十多岁,直到她起身之后姜云明才放松了下来,年长的人给他这种少年人行礼,折寿的。
放下了心中最后的一丝牵挂,义成公主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她转过身自怀中掏出了一样东西,而萧皇后在看到她的举动之后拉过了杨政道,从他的脖子上取下了一枚挂坠。
义成公主接过了萧皇后手中的挂坠,将其拼合在一起之后双手托起,递到了姜云明的面前。
“这是妾身唯一能拿得出来的东西了,先生答应了妾身无理的请求就已是大恩,事情无论成败与结果如何,此物都当做是谢礼送与先生。”
其实隋炀帝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这个人并不是一个明君的材料。
他结束了中原接近四百年的混乱局面,把自东汉以来崛起的各种势力都平定了下来,让中原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大力推行了科举制度。虽然在姜云明看来需要官员举荐的科举制度有些可笑,但是在当时看来已经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他历时六年,排除了所有的反对之声修建了大运河。后世大部分人认为隋炀帝修建运河是为了自己的享受,为了他下江南时的方便。但是在他修建大运河之前南方就已经出现了很多人工开凿的沟渠,只是他的工程太大的,上到了一个王朝的根基。
他三征高句丽虽然失败了,但是也险些灭掉了高句丽的政权,让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高句丽都处于苟延残喘的境地。如果不是他三征高句丽的举动,那么李世民即位的时候如颉利一般长驱直入的可能就要多一个高句丽了。
晚年的享乐让隋炀帝被后人诟病,当初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修建的大运河也被人们认为是为了他自己的享乐才去修建的。
纵百恶而行一善则为善,行百善而为一恶则为恶。
不得不说早期的隋炀帝还是一个心怀抱负的君主,但是受到打击而开始贪图享乐的晚年让他在史书上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昏君。姜云明不会把自己的性命交到这样一个人的手中,哪怕是他早年间也是一个出色的皇帝。
“在下不是和公主争论对错的。”姜云明打断了想要说话的义成公主,他知道她想说的是什么。“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只能说在下和炀帝可能不太合,不然的话上天也不会安排我出现在这大唐崛起的时候,不是吗?”
姜云明并不想和义成公主争论,大唐得到的东西能不能让隋朝再续几口气他不知道,他也不会狂妄的认为凭着一己之力就能改变一个王朝衰败的命运,他所做的一切只能给强盛的王朝锦上添花,却不能让衰败的王朝起死回生。
“天意啊。”被姜云明从希望和臆想中拉回,义成公主很是挫败。
“在下不日将会返回长安,原因想必公主也清楚,若是公主还有什么愿望的话可以告知在下,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话在下都可以试试。”一个为自己的母朝奉献了贞洁和一生的女人,姜云明很是敬佩,他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愍儿,你过来。”义成公主回复了一些精神,朝着藏在萧皇后身后的杨政道招手。
有些畏怯的杨政道看了一眼萧皇后,在萧皇后点头之后有些犹豫的走到了义成公主的面前。
“你是大隋最后的血脉了。”放下了心中信仰和坚持的义成公主此时有些慈祥,仿佛是一个平常人家的长辈一般给杨政道整理着发髻和衣着。“答应姑奶奶,以后不要有什么别的想法,过好你自己的人生,把杨家的血脉传续下去。”
“嫂嫂。”看着有些畏惧她的杨政道,她知道这些年自己对这个侄孙有些过于严苛了,她无时无刻都想让这个侄孙扛起杨家男儿的责任。
有些多愁善感的萧皇后看着自己的小姑子,嗓子似是被哽住了一般。
“愍儿就交给您了,这些年我给他的压力太重了,让大隋复国的念头已经让我有些痴狂。”义成公主看着萧皇后泪眼婆娑。“现在回想起来嫂嫂您才是对的,这些年,嫂嫂您受苦了。”
两个女人抱在一起埋头哭泣,她们其实都是被他人的欲望所折磨着的人。被压抑的心情一旦放开,所迎来的就无尽的发泄。
两个女人的哭泣并没有让姜云明有厌烦的感觉,他隐隐的有一种感觉。
发泄过后的义成公主整理了一下仪表,出身贵胄的她不允许自己在和外人交谈之时有不得体的行为,但是她接下来的话却让姜云明有些凌乱。
“姜先生。”义成公主端端正正的朝着姜云明行了一礼。
“不敢!公主折煞在下了。”姜云明赶紧对着义成公主行礼,在这个时代,先生这个词可不是见面时的称呼。
“希望先生能够照拂一下我杨家最后的血脉,不求荣华富贵甚至恢复以往的荣光,只求他能够安安稳稳的渡过一声,哪怕是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
“在下自会尽力而为,但是......”
“无妨,无论如何都多谢先生了。”
义成公主的回答让姜云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应下这事儿其中有些冲动的成分,但是这也是在他知道历史上杨政道的结果如何的前提下才答应的,若是老丈人不同意的话他也不会强求,毕竟他和义成公主又没什么交情。
他只是觉得义成公主这个人让他敬佩而已,也是出于对一个王朝覆灭之后的同情心罢了。
在得到姜云明的答复之后义成公主松了一口气,虽然并不是坚定且肯定的回答,但是她目前能够求得到的也就只有姜云明了,不然的话她还能去求谁?前隋的旧臣李靖吗?
虽然义成公主算不上是长辈,但是再怎么说也比姜云明打上二十多岁,直到她起身之后姜云明才放松了下来,年长的人给他这种少年人行礼,折寿的。
放下了心中最后的一丝牵挂,义成公主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她转过身自怀中掏出了一样东西,而萧皇后在看到她的举动之后拉过了杨政道,从他的脖子上取下了一枚挂坠。
义成公主接过了萧皇后手中的挂坠,将其拼合在一起之后双手托起,递到了姜云明的面前。
“这是妾身唯一能拿得出来的东西了,先生答应了妾身无理的请求就已是大恩,事情无论成败与结果如何,此物都当做是谢礼送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