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三个人回来的很晚。
而且毕竟是一路舟车劳顿,赶着去见过归开甫之后,第二日就起的很迟。
陈剑儒等的不耐烦起来,索性自己出了门。
他也不带随从,就安步当车,慢慢的溜达。
梧桐县几个城门之中,就是北城门最为热闹,一大早就有无数人进出,有青衫文人,也有贩夫走卒,秩序井然。
出了城门,走不多远,眼前风景便为之一变,此情此景,哪怕唐时锦自己回来,只怕也认不出了,与几年之前相比,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宽敞水平的大路,道边错落着一些青砖瓦房,砖石或者竹子扎起来的院落,明明并不成行成列的,却又并不会坏了景致,衬着青山绿水,一派欣欣向荣。
陈剑儒背着手儿,慢悠悠的往前走。
这段路其实不算短,乡下人都要走大半个时辰,但是因为景致好,溜达着也就到了。
老远就见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来往行人,络绎不绝。
这何止是不逊于府城啊,这繁华堪比京城了好吗!
走近了,就见高门楼上写着“财神城”三字,是炎柏葳的字。
陈剑儒不由得皱了皱眉。
他一直以为财神城只是当地人的俗称,叫习惯了而已,没想到,炎柏葳居然直接把这个城命名为财神城?
一个大儒云集,学术气氛如此浓郁之地,取名叫财神城,岂不格格不入?
他皱眉看了半晌,摇了摇头,正要继续往前,一别眼间,却见道边还有一个破败石碑。
陈剑儒立刻举步过去,然后微怔。
这居然不是一个破败石碑,而是一个新碑。
也是炎柏葳的字,写的是他落难于此,结识唐时锦,唐时锦又为他建下此城,却因他的不妥之行,决绝而去,他深自愧悔,故立此碑记录此事,等等。
字是好的,文章也是好的,但是不知为何,牌上满布各种砍痕,划痕,细细辩别时,还有用尖利之物划下的“伪君子”、“负心人”等等蔑语,层层叠叠,以至于有的地方字迹都模糊不清,看起来极是破败。
陈剑儒大为震惊。
这一处不可能没有皇上的人,也不可能没有发现,他就听任此碑放于此处??
这种种言论,岂非大不敬??
就算不追究,也应该将此碑换了才是!!
陈剑儒打定主意,回去就叫人来,先把此碑撤下,再上书奏请皇上批示。
他这才往里走。
城中更为繁华,却与江南,与京城不一样,建筑带着茂州特有的风格,青山绿水与街道交融在一起,又依着地势,会有巧妙的转折,楼阁分层筑台,商铺乌瓦大檐,步步有景,处处有竹,着实韵味十足,美不胜收。
陈剑儒一路欣赏,赞叹不已,但凡这会儿手中有笔,几幅画都做出来了。
一直到他看到了有名的悬壶之景。
因为新奇,不少人写到过,但是读多少回,都不如亲眼所见,巨大的壶高悬在空中,无所凭依,碧青水流哗哗倒下,水花飞溅,连那“茶碗”边都生出了一圈长草,早春天气中迎风招展,郁郁葱葱。
国人最爱热闹,但凡这种地方,都会有不少闲人,就专为了给旁人解释解释的。
于是他这一驻足,就有人一边吃着大饼一边过来了,跟他道:“老先生头一回来?”
陈剑儒客气的道:“是。”
那人迅速进入正题:“你可知这壶,为何竟能悬在空中?”
陈剑儒道:“正要请教。”
那人于是精神一振,啦啦一通说,陈剑儒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陈剑儒自觉得很客气了,但他是那种阁老的居高临下礼贤下士,在对方看来,就很有架子。
而且反应如此平淡,那人的八卦就讲的很没劲头,点了点头就要走。
陈剑儒问他:“老丈,这财神城,当真是庆王爷一年建成的?”
“对啊!”那人也姓贺,一听这个话题,大饼都不吃了,叉着腰就跟吵架一样道,“我就是本村儿的人!我们竹林村的人,都是亲眼看着,一天天建起来的!真的是一天一个样儿!庆王爷走的时候,这一条街……”
他的手来回一比:“就这一条主街,已经差不多全建完了,光剩下招牌什么的还没挂……那边的两条副街,也都画好了图,匠人们只需要依着葫芦画瓢就行了!可惜可惜啊,要是庆王爷自己建,那副街肯定更好更更好,可是她只画了个大概,看着就远不如主街好!”
陈剑儒道:“既都画好了图,谁建还不是一样的?”
那人道:“一听你就是个门外汉,这能一样吗?庆王爷可是财神爷!心思多巧妙?外人的心思连个指甲壳都比不上!你看这儿,这香料坊,是不是特有呐味儿?因为王爷说了,要‘先闻其香再见其室’!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联楼天桥,也都是巧心思,要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显然不是第一回跟人家说这个,明明不通诗书,几个诗文却背的一字不错,滔滔不绝,“我听人家说,就连店铺里摆的布,酒楼里的坛子,招牌上的字……处处都是有门道的!而且什么地方开什么铺子,什么铺子和什么铺子能挨一起,也全都是大学问,咱们这些俗人只知道顺当舒服,卖东西的也只知道卖的多,哪知道这里头处处都是巧心思?”
他说出关键一句,“反正当年皇上都说了,要不是财神留下了草图,他是宁可那边没有副街,也不会硬建的,不然反而会坏了她苦心建出来的景致!”
陈剑儒居然被一个乡下汉子,侃的哑口无言!
他连连称谢,贺老丈满意的走了,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陈剑儒看着,笑着摇了摇头。
他也走累了,就随便上了一间茶楼,要了一壶茶,慢慢的坐着喝。
从茶楼窗口望出去,就见到了一间挺大的书楼,再往那边儿一瞅,又是一间亭子,飞阁流丹,居高临下,绝佳的赏景之处,且都合文人的脾胃。
而且毕竟是一路舟车劳顿,赶着去见过归开甫之后,第二日就起的很迟。
陈剑儒等的不耐烦起来,索性自己出了门。
他也不带随从,就安步当车,慢慢的溜达。
梧桐县几个城门之中,就是北城门最为热闹,一大早就有无数人进出,有青衫文人,也有贩夫走卒,秩序井然。
出了城门,走不多远,眼前风景便为之一变,此情此景,哪怕唐时锦自己回来,只怕也认不出了,与几年之前相比,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宽敞水平的大路,道边错落着一些青砖瓦房,砖石或者竹子扎起来的院落,明明并不成行成列的,却又并不会坏了景致,衬着青山绿水,一派欣欣向荣。
陈剑儒背着手儿,慢悠悠的往前走。
这段路其实不算短,乡下人都要走大半个时辰,但是因为景致好,溜达着也就到了。
老远就见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来往行人,络绎不绝。
这何止是不逊于府城啊,这繁华堪比京城了好吗!
走近了,就见高门楼上写着“财神城”三字,是炎柏葳的字。
陈剑儒不由得皱了皱眉。
他一直以为财神城只是当地人的俗称,叫习惯了而已,没想到,炎柏葳居然直接把这个城命名为财神城?
一个大儒云集,学术气氛如此浓郁之地,取名叫财神城,岂不格格不入?
他皱眉看了半晌,摇了摇头,正要继续往前,一别眼间,却见道边还有一个破败石碑。
陈剑儒立刻举步过去,然后微怔。
这居然不是一个破败石碑,而是一个新碑。
也是炎柏葳的字,写的是他落难于此,结识唐时锦,唐时锦又为他建下此城,却因他的不妥之行,决绝而去,他深自愧悔,故立此碑记录此事,等等。
字是好的,文章也是好的,但是不知为何,牌上满布各种砍痕,划痕,细细辩别时,还有用尖利之物划下的“伪君子”、“负心人”等等蔑语,层层叠叠,以至于有的地方字迹都模糊不清,看起来极是破败。
陈剑儒大为震惊。
这一处不可能没有皇上的人,也不可能没有发现,他就听任此碑放于此处??
这种种言论,岂非大不敬??
就算不追究,也应该将此碑换了才是!!
陈剑儒打定主意,回去就叫人来,先把此碑撤下,再上书奏请皇上批示。
他这才往里走。
城中更为繁华,却与江南,与京城不一样,建筑带着茂州特有的风格,青山绿水与街道交融在一起,又依着地势,会有巧妙的转折,楼阁分层筑台,商铺乌瓦大檐,步步有景,处处有竹,着实韵味十足,美不胜收。
陈剑儒一路欣赏,赞叹不已,但凡这会儿手中有笔,几幅画都做出来了。
一直到他看到了有名的悬壶之景。
因为新奇,不少人写到过,但是读多少回,都不如亲眼所见,巨大的壶高悬在空中,无所凭依,碧青水流哗哗倒下,水花飞溅,连那“茶碗”边都生出了一圈长草,早春天气中迎风招展,郁郁葱葱。
国人最爱热闹,但凡这种地方,都会有不少闲人,就专为了给旁人解释解释的。
于是他这一驻足,就有人一边吃着大饼一边过来了,跟他道:“老先生头一回来?”
陈剑儒客气的道:“是。”
那人迅速进入正题:“你可知这壶,为何竟能悬在空中?”
陈剑儒道:“正要请教。”
那人于是精神一振,啦啦一通说,陈剑儒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陈剑儒自觉得很客气了,但他是那种阁老的居高临下礼贤下士,在对方看来,就很有架子。
而且反应如此平淡,那人的八卦就讲的很没劲头,点了点头就要走。
陈剑儒问他:“老丈,这财神城,当真是庆王爷一年建成的?”
“对啊!”那人也姓贺,一听这个话题,大饼都不吃了,叉着腰就跟吵架一样道,“我就是本村儿的人!我们竹林村的人,都是亲眼看着,一天天建起来的!真的是一天一个样儿!庆王爷走的时候,这一条街……”
他的手来回一比:“就这一条主街,已经差不多全建完了,光剩下招牌什么的还没挂……那边的两条副街,也都画好了图,匠人们只需要依着葫芦画瓢就行了!可惜可惜啊,要是庆王爷自己建,那副街肯定更好更更好,可是她只画了个大概,看着就远不如主街好!”
陈剑儒道:“既都画好了图,谁建还不是一样的?”
那人道:“一听你就是个门外汉,这能一样吗?庆王爷可是财神爷!心思多巧妙?外人的心思连个指甲壳都比不上!你看这儿,这香料坊,是不是特有呐味儿?因为王爷说了,要‘先闻其香再见其室’!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联楼天桥,也都是巧心思,要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显然不是第一回跟人家说这个,明明不通诗书,几个诗文却背的一字不错,滔滔不绝,“我听人家说,就连店铺里摆的布,酒楼里的坛子,招牌上的字……处处都是有门道的!而且什么地方开什么铺子,什么铺子和什么铺子能挨一起,也全都是大学问,咱们这些俗人只知道顺当舒服,卖东西的也只知道卖的多,哪知道这里头处处都是巧心思?”
他说出关键一句,“反正当年皇上都说了,要不是财神留下了草图,他是宁可那边没有副街,也不会硬建的,不然反而会坏了她苦心建出来的景致!”
陈剑儒居然被一个乡下汉子,侃的哑口无言!
他连连称谢,贺老丈满意的走了,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陈剑儒看着,笑着摇了摇头。
他也走累了,就随便上了一间茶楼,要了一壶茶,慢慢的坐着喝。
从茶楼窗口望出去,就见到了一间挺大的书楼,再往那边儿一瞅,又是一间亭子,飞阁流丹,居高临下,绝佳的赏景之处,且都合文人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