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玩笑着,却忍不住把人拉进怀里,眷恋的亲了亲她的发顶。
她拿这种姿态开玩笑,才证明真的放下了。
炎柏葳造出来一封假信,仔细的检查了没有问题,就交给她:“先放着,这封没什么指向。等我回去查查,看这个罪名放谁身上合适,然后挑个笔迹再造一封出来,再稍微弄点儿佛香味道上去,万无一失才好。”
唐时锦点了点头,他就抽身走了。
唐时锦就把戚曜灵叫过来,如此这般一通嘱咐,而且还把许天禄叫回来一趟,让他把身上的银票都拿了出来。
因为她才说了叫戚曜灵带着锦衣卫出去,两人正在分派呢,所以他这一走,也确实是“不怕人不知道”。
不过也只是有备无患,毕竟,很大可能,皇上和太子是不会来查的,她只是习惯性的先找好退路而已。
唐时锦把太子的信送出去,又写了一封撒娇卖乖,求皇上给许天禄赐个皇商的信,打发了一批人,把准备好的茶叶,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城。
然后就准备去下头的织坊转转。
算算新蚕也收了两个月了,她早就说要来看看的。
她之前说了,要在这里头找出几个人来,为他们请封皇商。
皇商,当然不可能封很多,这些人背后也大多是有势力的,所以也并不是真的只看丝绸好坏。
好在真有份量的,已经是皇商了,再说她现在官大爵位又高,“势力”们也都没她大,所以,也不算多么为难,做到相对公平是没有问题的。
她就叫人把余知非叫了来,带了几个人下去转转。
因为将来徒弟们要各忙各的,短期内不会像现在这样,天天能聚在一起,所以她准备好好培养培养余知非,一路与他闲聊。
走到半路上,却有一个人闪身出来,跪在道旁,深深施礼。
唐时锦勒马道:“找我的?”
“是,国公爷。”那是一个女子,礼数周全,却并不畏缩,声音不高不低,道:“民女莫忘初,拜见国公爷,民女是莫家织坊的人,染出了纯正的紫色,斗胆请国公爷过去瞧瞧。”
紫色?
古代要染出很纯正的紫色,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唐时锦道:“请起。在何处?”
那莫忘初便谢了站起,道:“回国公爷,就在莫家织坊,离此约摸半里。”
唐时锦便下了马儿,随手把缰绳抛给了后头的锦衣卫,一边走过去一边道:“是你家的织坊?”
她落后半步,恭谨的道:“是。”
唐时锦想了想:“我想起来了,你给我那儿投过帖子是不是?”
莫忘初道:“是。”
唐时锦便道:“你们家送来的丝绸,其实品质不错,但国色园偏玩乐,过去的妇人小娘子,一般来说是不会静心去挑布匹的,所以我没要丝绸铺子,只选了几家成衣铺子。”
莫忘初急道:“民女明白。”
这姑娘看着约摸双十年华,在这个年代来说不小了,却是梳的未婚发式,好像是为了遮掩,把脸涂黄了些,看着容色减了几分,不怎么起眼。
唐时锦看在眼里,也没多问,就一直跟着过去了。
莫家织坊虽声名不显,其实也做的很大,唐时锦抬步进去,余知非也跟着进去了,莫忘初请他们坐下,便叫人捧了一匹丝绸出来。
唐时锦一眼看到,立刻放下茶杯,凑过来细看。
唐时锦身在丝绸之乡,前段时间又收了不少样品,是真的仔细研究过的,这紫色染的光亮澄净,而且是一种极为纯正的,微泛红的紫色,比起如今市面上,微微泛蓝的紫色,更显得华贵大气。
唐时锦道:“这是怎么染的?”
莫忘初一顿,看了她一眼。
唐时锦也恍然,这个年代,染色固色什么的,都是各织坊的秘密,她这么一问,莫忘初该以为她要抢方子了。
于是摆了摆手,笑道:“我失言了,你这染料还有多少,还能多染吗?”
莫忘初道:“看花样,大概还可以染十匹左右。”
唐时锦直接转头跟余知非道:“你叫个人去金家,要两匹新蚕织的丝绸来。”
余知非急出去吩咐了。
莫忘初道:“莫家织坊,有许多独有的花样,侯爷可有兴趣瞧瞧?”
唐时锦点了点头:“好。”
于是莫忘初就叫人捧了几种出来。
市面上常见的花样,例如对雉、五福等等,都有很多,各织坊大同小异,但她这织坊的花样,却是以花为主,各种花,用色浓烈,满眼烂漫,看上去华美贵气极了,别具特色。
估计是背后没有势力,所以才没能进商会的,也或者是自己低调不想进商会。
唐时锦道:“很好。”
这时候,锦衣卫也把丝绸取了来,莫忘初一摸到手,就不由得面露喜色,细细的摸了几回。
唐时锦道:“你拿去试染一下,不用怕,就按你自己的想法来染,染好了直接带过来找我,我会交待门房的。”
莫忘初喜出望外,急福身道:“是,多谢国公爷!”
唐时锦点了点头,就转身走了。
她又去看了两家织坊,回去之后,就叫长目飞耳楼查了查这姑娘。
这姑娘其实还挺惨的,她将满十五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她在家守了三年孝,照顾着两岁的幼弟,出了孝已经是老姑娘了,还没议亲呢,父亲又去世了。
于是这姑娘只能守着诺大的家业,照顾着弟弟,一耽搁又是三年。
到了这个年龄,看上她的都是图家业的,她索性熄了这个心思,只带着弟弟过。
好在这姑娘虽然年纪不大,却性子坚定,又有手段,就这么把诺大织坊撑了下来,如今她已经二十三了,弟弟也十岁了,姐弟俩也没什么亲近的亲戚,就这么相依为命。
至于花样,当年莫父是个才子,擅画花卉,这莫家绣坊的花样,全都是出自他手,所以莫家的丝绸,又叫繁华锦,在江宁府小有名气。
而紫色,据说是莫父无意中发现的,只是那时候染的少,一年也就两三匹,后来到了莫忘初手里,不知道怎么的,渐渐就能多染些了,只是平民不能穿紫,到头来都到了赵知府手上,也赚不到什么银子。
唐时锦怀疑她是在养胭脂虫,也就是胭珠蚧,这东西有时候提取出胭脂虫红能用到口红里。
这是一种长在仙人掌上的虫子,是可以饲养的,但是她记的这种东西不是华国本土产物啊!
她有点好奇,但这是人家赖以生存的本事,她也没想非得打探清楚,反正她能染就行呗。
她拿这种姿态开玩笑,才证明真的放下了。
炎柏葳造出来一封假信,仔细的检查了没有问题,就交给她:“先放着,这封没什么指向。等我回去查查,看这个罪名放谁身上合适,然后挑个笔迹再造一封出来,再稍微弄点儿佛香味道上去,万无一失才好。”
唐时锦点了点头,他就抽身走了。
唐时锦就把戚曜灵叫过来,如此这般一通嘱咐,而且还把许天禄叫回来一趟,让他把身上的银票都拿了出来。
因为她才说了叫戚曜灵带着锦衣卫出去,两人正在分派呢,所以他这一走,也确实是“不怕人不知道”。
不过也只是有备无患,毕竟,很大可能,皇上和太子是不会来查的,她只是习惯性的先找好退路而已。
唐时锦把太子的信送出去,又写了一封撒娇卖乖,求皇上给许天禄赐个皇商的信,打发了一批人,把准备好的茶叶,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城。
然后就准备去下头的织坊转转。
算算新蚕也收了两个月了,她早就说要来看看的。
她之前说了,要在这里头找出几个人来,为他们请封皇商。
皇商,当然不可能封很多,这些人背后也大多是有势力的,所以也并不是真的只看丝绸好坏。
好在真有份量的,已经是皇商了,再说她现在官大爵位又高,“势力”们也都没她大,所以,也不算多么为难,做到相对公平是没有问题的。
她就叫人把余知非叫了来,带了几个人下去转转。
因为将来徒弟们要各忙各的,短期内不会像现在这样,天天能聚在一起,所以她准备好好培养培养余知非,一路与他闲聊。
走到半路上,却有一个人闪身出来,跪在道旁,深深施礼。
唐时锦勒马道:“找我的?”
“是,国公爷。”那是一个女子,礼数周全,却并不畏缩,声音不高不低,道:“民女莫忘初,拜见国公爷,民女是莫家织坊的人,染出了纯正的紫色,斗胆请国公爷过去瞧瞧。”
紫色?
古代要染出很纯正的紫色,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唐时锦道:“请起。在何处?”
那莫忘初便谢了站起,道:“回国公爷,就在莫家织坊,离此约摸半里。”
唐时锦便下了马儿,随手把缰绳抛给了后头的锦衣卫,一边走过去一边道:“是你家的织坊?”
她落后半步,恭谨的道:“是。”
唐时锦想了想:“我想起来了,你给我那儿投过帖子是不是?”
莫忘初道:“是。”
唐时锦便道:“你们家送来的丝绸,其实品质不错,但国色园偏玩乐,过去的妇人小娘子,一般来说是不会静心去挑布匹的,所以我没要丝绸铺子,只选了几家成衣铺子。”
莫忘初急道:“民女明白。”
这姑娘看着约摸双十年华,在这个年代来说不小了,却是梳的未婚发式,好像是为了遮掩,把脸涂黄了些,看着容色减了几分,不怎么起眼。
唐时锦看在眼里,也没多问,就一直跟着过去了。
莫家织坊虽声名不显,其实也做的很大,唐时锦抬步进去,余知非也跟着进去了,莫忘初请他们坐下,便叫人捧了一匹丝绸出来。
唐时锦一眼看到,立刻放下茶杯,凑过来细看。
唐时锦身在丝绸之乡,前段时间又收了不少样品,是真的仔细研究过的,这紫色染的光亮澄净,而且是一种极为纯正的,微泛红的紫色,比起如今市面上,微微泛蓝的紫色,更显得华贵大气。
唐时锦道:“这是怎么染的?”
莫忘初一顿,看了她一眼。
唐时锦也恍然,这个年代,染色固色什么的,都是各织坊的秘密,她这么一问,莫忘初该以为她要抢方子了。
于是摆了摆手,笑道:“我失言了,你这染料还有多少,还能多染吗?”
莫忘初道:“看花样,大概还可以染十匹左右。”
唐时锦直接转头跟余知非道:“你叫个人去金家,要两匹新蚕织的丝绸来。”
余知非急出去吩咐了。
莫忘初道:“莫家织坊,有许多独有的花样,侯爷可有兴趣瞧瞧?”
唐时锦点了点头:“好。”
于是莫忘初就叫人捧了几种出来。
市面上常见的花样,例如对雉、五福等等,都有很多,各织坊大同小异,但她这织坊的花样,却是以花为主,各种花,用色浓烈,满眼烂漫,看上去华美贵气极了,别具特色。
估计是背后没有势力,所以才没能进商会的,也或者是自己低调不想进商会。
唐时锦道:“很好。”
这时候,锦衣卫也把丝绸取了来,莫忘初一摸到手,就不由得面露喜色,细细的摸了几回。
唐时锦道:“你拿去试染一下,不用怕,就按你自己的想法来染,染好了直接带过来找我,我会交待门房的。”
莫忘初喜出望外,急福身道:“是,多谢国公爷!”
唐时锦点了点头,就转身走了。
她又去看了两家织坊,回去之后,就叫长目飞耳楼查了查这姑娘。
这姑娘其实还挺惨的,她将满十五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她在家守了三年孝,照顾着两岁的幼弟,出了孝已经是老姑娘了,还没议亲呢,父亲又去世了。
于是这姑娘只能守着诺大的家业,照顾着弟弟,一耽搁又是三年。
到了这个年龄,看上她的都是图家业的,她索性熄了这个心思,只带着弟弟过。
好在这姑娘虽然年纪不大,却性子坚定,又有手段,就这么把诺大织坊撑了下来,如今她已经二十三了,弟弟也十岁了,姐弟俩也没什么亲近的亲戚,就这么相依为命。
至于花样,当年莫父是个才子,擅画花卉,这莫家绣坊的花样,全都是出自他手,所以莫家的丝绸,又叫繁华锦,在江宁府小有名气。
而紫色,据说是莫父无意中发现的,只是那时候染的少,一年也就两三匹,后来到了莫忘初手里,不知道怎么的,渐渐就能多染些了,只是平民不能穿紫,到头来都到了赵知府手上,也赚不到什么银子。
唐时锦怀疑她是在养胭脂虫,也就是胭珠蚧,这东西有时候提取出胭脂虫红能用到口红里。
这是一种长在仙人掌上的虫子,是可以饲养的,但是她记的这种东西不是华国本土产物啊!
她有点好奇,但这是人家赖以生存的本事,她也没想非得打探清楚,反正她能染就行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