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营,很容易记忆的番号。营长李庚年是所有营长里最年长的一个,今年已经三十五岁的他脸上皱纹不少。然而头戴着有护脸保护的清**盔,倒是极大减少了这种暴露年龄的特征完全展现在众人面前。
中年大叔用中年人的声音喊道:“大伙就跟着老兵学着,别怕,只要听令,咱们都能活!”
第四十营的普通士兵们听着大叔的战前动员,都听得很认真。与第四到第十的营不太一样,四十营组建时间非常靠后,成员中新兵比例高很多。霍崇让四十营这样的新兵部队承担最轻的工作。譬如留守根据地的就是四十三与四十一营。作为佯攻济南的则是第十六与四十二营。
由于番号是从第四营开始,到四十三营。四十营是这个战场上敌我双方中的最年轻的营。
营长李庚年的呼喊让全军新兵都感觉好了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参加了与岳钟琪的战斗。那时候李庚年的要求和现在没什么分别,只是让他们学习老兵,跟着老兵的动作学习。
四十营里头的老兵们都感受到了压力。所谓老兵,也并非是参加了全部三次反围剿战斗。不少只是参加过歼灭济南城外两万清军而已。自己还并未完全摆脱恐惧,就要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要在纷乱的战场上以身作则,老兵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李庚年则继续喊道:“咱们得活下来。霍先生说过,咱们不用追住人杀,就按照说过,练过,能够听令放枪。就这一条,别的没有。都只用这样!新兵看老兵,老兵看班长,班长听排长,排长听连长。连长听我咧!”
整个营从营长李庚年的喊话里头再次接受到了完整的信息,关于整个营的目标,作战模式,以及运行模式的信息。
大家知道了自己身处在何种级别,应该怎么做,就有了主心骨。加上李庚年又强调,大伙只用放枪,不用追击。这就更轻松了。
新兵们尤其感觉轻松。与老兵们相比,新兵们加入霍崇军队的目的更少是报恩之类的。若是想实现自己加入大汉军队的目标,当然要活下来。不管对战争理解了多少,新兵们起码相信,自己尽可能不与清军进行近身战斗,就更能够活下来。
若是战斗和上次一样,新兵们只用跟着老兵一起放枪,那就是安全的。
李庚年大叔的做法在很多营里面进行,尤其是番号数字在十六以以上的营,尤其是如此。
第十六营作为在济南城下佯攻的两个营之一,是要负责各种移动作战的责任。霍崇本就没有想要十六营真正作战,所以番号里面数字比十六要大的营,霍崇并不期待他们能够奋勇杀敌。或者说,这些新兵数量更多的营,他们只用能够如城墙,如森林般站在原地放枪,就已经满足了霍崇的要求。
第四营到第十五营,这十二个营才是运动作战部队。至少是现阶段的运动作战部队。
这边的士兵们也不是大无畏的革命战士,霍崇还没来进行将阶级斗争彻底讲透的政治教育。准备倒是准备了,对剥削阶级的某种揭露,当然也进行了。但是霍崇并不想现在弄到天下皆敌。
倒不是说霍崇害怕自己人被残酷的社会真相吓到,令霍崇苦思冥想的是另外的事情。如果自己进行了全面的阶级斗争的教育,自己人的理解真的会比地主阶级们更深刻么?
如果这种教育没能让自己人觉醒,反倒让敌人先警觉起来。那么这样的教育策略就是失败的。
即便是十分短暂的合作,现在霍崇也有一条‘统一战线’,以反对雍正为何核心的统一战线。京城里的那些人之所以肯提供消息,很大一部分原因如丁举人所说,他们认为霍崇是有可能投奔八爷,在以后的战争中能够为八爷的事业添砖加瓦。
要是这帮人知道霍崇的目标并非是追求个人光宗耀祖,并非是要成为满清大臣,封妻荫子,公侯万代。这些人与霍崇的合作意向就会大大降低。
如果这些人知道霍崇的目标竟然是完全推翻满清,并且摧毁地主士绅阶级,用霍崇期待的全新社会制度替代。这些人大概会立刻投入到雍正这边,与主角死战到底吧。
以前霍崇完全不明白,也没兴趣明白‘统一战线’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霍崇在为了这支由山东百姓组成的军队能够存活,而不得不苦心孤诣寻求路线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明白了统一战线到底是怎么回事。
即便是蒋光头那样**反到了骨髓里,几乎要刻入DNA的人,在抗日时候也不得不违心与TG合作。所以TG在那写阶段也做出了宣传上的调整,也不再提摧毁地主阶级。
也就是不再激化矛盾,而是去维护合作。
如果只是不吵吵,就能获得来自京城内的情报,霍崇愿意接受这样的代价。只是在内部高层进行阶级斗争的教育,在中低层不断揭露地主们恶性,并且保证,霍崇治下的地界,地主们想活下来,就决不能再干这些‘生孩子没X眼’的坏事!
同样,霍崇也进行着宣传,对面这些清军就是满清皇帝的走狗。而满清皇帝则是代表着地主士绅的利益,因为满清皇帝就是这帮地主士绅们的‘带头大哥’。
带着这样的认知,大汉军队与满清军队在大清河以北的地区开始依次接战。
南阳镇总兵知道自己若是再败,只怕就没有机会得到雍正的赦免。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南阳镇总兵也不清楚。
或许是听说了太多雍正皇帝对八爷党的追杀,对兄弟们的暴行。南阳镇总兵觉得自己连雍正的兄弟都不是,自然下场就比雍正的兄弟更惨。
带着这样的认知,受命进攻东边的南阳镇总兵催促着自己仅剩的四千人人马向着前面看着不到千人的霍崇人马开始猛攻。
负责把守这边的是第四十营与第十营。眼见清军排出了横队,四十营的营长李庚年还没什么感觉,只是学到的应对手段决定将队形也改成横列。四十营的军官们接到命令,依照训练的流程,让部队移动位置,排成了一个横列的队伍。
胡说……不,应该是第十营营长胡悦则是看的想笑。
也不知道河南总兵是不是吃错了药,又或者是脑筋是榆木疙瘩。采取了这么一个超级没用的阵型。
在营级军官培训班上,霍崇讲述过不少作战模式。专门指出,只有在火力优势一方,才要使用横列。如果火力不处于优势,就得考虑纵队切入敌人阵型,实施近战。
如果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实力,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拥有火力优势一方只是引发作战效率下降的问题,而不具备火力优势的一方,则会面对巨大的损失。
虽然已经在战前做过动员,胡悦还是再次对部下们喊道:“大伙一会儿什么都别怕,战士们跟着组长冲。组长看班长,班长听排长,排长听连长。还有啊!大伙的仇就是俺的仇,这一仗打完,就该秋收了!收完了粮食,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咱们这么多兄弟,绝不会让大伙吃亏!听到没有!”
“听……到……了。”战士们大声喊道。
胡悦点点头,有点不放心,又叮嘱的喊道:“大伙记住,别怕,别慌。只用看住自己该看的人,听命令,听指挥。咱们都能活下来!命不好是命,可别自己作啊!”
全营官兵都知道胡悦不是在胡说,这话听起来不好听,却是胡悦的心里话。也是这么多次战斗中大伙能够活下来的原因。
做完了最后的动员和心理建设,胡悦就准备着。清军果然采取了在胡悦看来最愚蠢的选择,利用人数优势组成了一个横队。
如果清军面对的是普通农民起义者,这么干是没错的。因为农民起义者手中的武器明显比清军弱。只要占据了最大限度的作战空间,光靠清军的火枪与弓箭就可以让穿着破衣烂衫的农民起义军完蛋。
当下,清军前排的火枪手们开始停下脚步,试着给沉重的火绳枪装填弹药的时候,从这些火绳枪手后方突然飞出了一排排的羽箭。原来是跟在火枪手背后的弓箭手们发动了突然袭击,希望用这样的手法来击破扰乱大汉军队。
弓箭相当有准头的落入到了两个营的阵地上,不少弓箭直接射中了战士。此时的满清弓箭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射程可以超过两百米,准头也明显超过此时的火绳枪。如果是火绳枪的射击,能够击中大汉军队官兵的数量定然比弓箭要少的多的多。
如果大汉军队穿的还是霍崇刚造反时候的装束,搞不好就让这些清军得逞了。然而经过上一次战斗,经过战后的缴获与紧急修复,霍崇的这一万六千人马总算是凑齐了全部棉甲。
满清的弓箭射到满清的棉甲上,何方胜?
无疑,棉甲有效的抵挡住了弓箭。
见到自己这身甲竟然刀枪不入,战士们精神大振。在指挥下,新兵们虽然动作还是不流畅,却已经跟着老兵们举起火枪,随着命令扣下扳机。
中年大叔用中年人的声音喊道:“大伙就跟着老兵学着,别怕,只要听令,咱们都能活!”
第四十营的普通士兵们听着大叔的战前动员,都听得很认真。与第四到第十的营不太一样,四十营组建时间非常靠后,成员中新兵比例高很多。霍崇让四十营这样的新兵部队承担最轻的工作。譬如留守根据地的就是四十三与四十一营。作为佯攻济南的则是第十六与四十二营。
由于番号是从第四营开始,到四十三营。四十营是这个战场上敌我双方中的最年轻的营。
营长李庚年的呼喊让全军新兵都感觉好了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参加了与岳钟琪的战斗。那时候李庚年的要求和现在没什么分别,只是让他们学习老兵,跟着老兵的动作学习。
四十营里头的老兵们都感受到了压力。所谓老兵,也并非是参加了全部三次反围剿战斗。不少只是参加过歼灭济南城外两万清军而已。自己还并未完全摆脱恐惧,就要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要在纷乱的战场上以身作则,老兵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李庚年则继续喊道:“咱们得活下来。霍先生说过,咱们不用追住人杀,就按照说过,练过,能够听令放枪。就这一条,别的没有。都只用这样!新兵看老兵,老兵看班长,班长听排长,排长听连长。连长听我咧!”
整个营从营长李庚年的喊话里头再次接受到了完整的信息,关于整个营的目标,作战模式,以及运行模式的信息。
大家知道了自己身处在何种级别,应该怎么做,就有了主心骨。加上李庚年又强调,大伙只用放枪,不用追击。这就更轻松了。
新兵们尤其感觉轻松。与老兵们相比,新兵们加入霍崇军队的目的更少是报恩之类的。若是想实现自己加入大汉军队的目标,当然要活下来。不管对战争理解了多少,新兵们起码相信,自己尽可能不与清军进行近身战斗,就更能够活下来。
若是战斗和上次一样,新兵们只用跟着老兵一起放枪,那就是安全的。
李庚年大叔的做法在很多营里面进行,尤其是番号数字在十六以以上的营,尤其是如此。
第十六营作为在济南城下佯攻的两个营之一,是要负责各种移动作战的责任。霍崇本就没有想要十六营真正作战,所以番号里面数字比十六要大的营,霍崇并不期待他们能够奋勇杀敌。或者说,这些新兵数量更多的营,他们只用能够如城墙,如森林般站在原地放枪,就已经满足了霍崇的要求。
第四营到第十五营,这十二个营才是运动作战部队。至少是现阶段的运动作战部队。
这边的士兵们也不是大无畏的革命战士,霍崇还没来进行将阶级斗争彻底讲透的政治教育。准备倒是准备了,对剥削阶级的某种揭露,当然也进行了。但是霍崇并不想现在弄到天下皆敌。
倒不是说霍崇害怕自己人被残酷的社会真相吓到,令霍崇苦思冥想的是另外的事情。如果自己进行了全面的阶级斗争的教育,自己人的理解真的会比地主阶级们更深刻么?
如果这种教育没能让自己人觉醒,反倒让敌人先警觉起来。那么这样的教育策略就是失败的。
即便是十分短暂的合作,现在霍崇也有一条‘统一战线’,以反对雍正为何核心的统一战线。京城里的那些人之所以肯提供消息,很大一部分原因如丁举人所说,他们认为霍崇是有可能投奔八爷,在以后的战争中能够为八爷的事业添砖加瓦。
要是这帮人知道霍崇的目标并非是追求个人光宗耀祖,并非是要成为满清大臣,封妻荫子,公侯万代。这些人与霍崇的合作意向就会大大降低。
如果这些人知道霍崇的目标竟然是完全推翻满清,并且摧毁地主士绅阶级,用霍崇期待的全新社会制度替代。这些人大概会立刻投入到雍正这边,与主角死战到底吧。
以前霍崇完全不明白,也没兴趣明白‘统一战线’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霍崇在为了这支由山东百姓组成的军队能够存活,而不得不苦心孤诣寻求路线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明白了统一战线到底是怎么回事。
即便是蒋光头那样**反到了骨髓里,几乎要刻入DNA的人,在抗日时候也不得不违心与TG合作。所以TG在那写阶段也做出了宣传上的调整,也不再提摧毁地主阶级。
也就是不再激化矛盾,而是去维护合作。
如果只是不吵吵,就能获得来自京城内的情报,霍崇愿意接受这样的代价。只是在内部高层进行阶级斗争的教育,在中低层不断揭露地主们恶性,并且保证,霍崇治下的地界,地主们想活下来,就决不能再干这些‘生孩子没X眼’的坏事!
同样,霍崇也进行着宣传,对面这些清军就是满清皇帝的走狗。而满清皇帝则是代表着地主士绅的利益,因为满清皇帝就是这帮地主士绅们的‘带头大哥’。
带着这样的认知,大汉军队与满清军队在大清河以北的地区开始依次接战。
南阳镇总兵知道自己若是再败,只怕就没有机会得到雍正的赦免。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南阳镇总兵也不清楚。
或许是听说了太多雍正皇帝对八爷党的追杀,对兄弟们的暴行。南阳镇总兵觉得自己连雍正的兄弟都不是,自然下场就比雍正的兄弟更惨。
带着这样的认知,受命进攻东边的南阳镇总兵催促着自己仅剩的四千人人马向着前面看着不到千人的霍崇人马开始猛攻。
负责把守这边的是第四十营与第十营。眼见清军排出了横队,四十营的营长李庚年还没什么感觉,只是学到的应对手段决定将队形也改成横列。四十营的军官们接到命令,依照训练的流程,让部队移动位置,排成了一个横列的队伍。
胡说……不,应该是第十营营长胡悦则是看的想笑。
也不知道河南总兵是不是吃错了药,又或者是脑筋是榆木疙瘩。采取了这么一个超级没用的阵型。
在营级军官培训班上,霍崇讲述过不少作战模式。专门指出,只有在火力优势一方,才要使用横列。如果火力不处于优势,就得考虑纵队切入敌人阵型,实施近战。
如果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实力,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拥有火力优势一方只是引发作战效率下降的问题,而不具备火力优势的一方,则会面对巨大的损失。
虽然已经在战前做过动员,胡悦还是再次对部下们喊道:“大伙一会儿什么都别怕,战士们跟着组长冲。组长看班长,班长听排长,排长听连长。还有啊!大伙的仇就是俺的仇,这一仗打完,就该秋收了!收完了粮食,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咱们这么多兄弟,绝不会让大伙吃亏!听到没有!”
“听……到……了。”战士们大声喊道。
胡悦点点头,有点不放心,又叮嘱的喊道:“大伙记住,别怕,别慌。只用看住自己该看的人,听命令,听指挥。咱们都能活下来!命不好是命,可别自己作啊!”
全营官兵都知道胡悦不是在胡说,这话听起来不好听,却是胡悦的心里话。也是这么多次战斗中大伙能够活下来的原因。
做完了最后的动员和心理建设,胡悦就准备着。清军果然采取了在胡悦看来最愚蠢的选择,利用人数优势组成了一个横队。
如果清军面对的是普通农民起义者,这么干是没错的。因为农民起义者手中的武器明显比清军弱。只要占据了最大限度的作战空间,光靠清军的火枪与弓箭就可以让穿着破衣烂衫的农民起义军完蛋。
当下,清军前排的火枪手们开始停下脚步,试着给沉重的火绳枪装填弹药的时候,从这些火绳枪手后方突然飞出了一排排的羽箭。原来是跟在火枪手背后的弓箭手们发动了突然袭击,希望用这样的手法来击破扰乱大汉军队。
弓箭相当有准头的落入到了两个营的阵地上,不少弓箭直接射中了战士。此时的满清弓箭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射程可以超过两百米,准头也明显超过此时的火绳枪。如果是火绳枪的射击,能够击中大汉军队官兵的数量定然比弓箭要少的多的多。
如果大汉军队穿的还是霍崇刚造反时候的装束,搞不好就让这些清军得逞了。然而经过上一次战斗,经过战后的缴获与紧急修复,霍崇的这一万六千人马总算是凑齐了全部棉甲。
满清的弓箭射到满清的棉甲上,何方胜?
无疑,棉甲有效的抵挡住了弓箭。
见到自己这身甲竟然刀枪不入,战士们精神大振。在指挥下,新兵们虽然动作还是不流畅,却已经跟着老兵们举起火枪,随着命令扣下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