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夜晚时分,五十条渡船在河岸边已经准备完毕。今日月色并不明显,人在江边,几乎看不到身影。众人登上渡船,沿着河边向漆峡内驶去。
漆峡两岸的石壁高耸陡峭,且树木茂密,白日里也是不见阳光,而到了夜里,更无月色,伸手不见五指。
众人行船,完全是靠着经验在夜里行驶,简直就是赌运气。
这些被征召的向导、摆渡人见隋军的举动早就被吓破胆了,因此在船上也是战战兢兢。他们虽然平日里也曾在湟水上摆渡、打渔,通晓水性,但整条湟水足够养育他们了,因此哪里横穿过漆峡,更何况是夜间。
向导们刚知道黄明远的要求时,差一点被吓得尿裤子。这官老爷真是胆大敢想啊,哪有横渡漆峡的。不知道“漆峡弯处九十九,渡船难过鱼见愁”。说这漆峡之险,连鱼见了都愁渡,更何况是人呢。
怕死的众人跪在地上不断向黄明远求饶,请求黄明远打消这个念头。任凭黄明远如何威逼利诱,这些人只是不从。后来黄明远恼了,便威胁众人,若是众人不想横渡漆峡,那就通通处死。众人更怕死,只得无奈地同意。
上船之后,黄明离紧握佩刀,半蹲在船头,作为前头渡船领路。
船头迅疾,分开一道道的急流。
他是先锋,因此便带着人在最前面开路。黄明远本人也没有经过这种场面,心中其实也满是紧张,不过作为主将,他不能将紧张传染给身边的士兵,只得紧绷着脸,看向远方。
为了怕船队被激流冲散,隋军将渡船的船头船尾用粗绳子连在一起,分成数列前进。刚开始众人勉强通过月光,观看前进方向。且河面宽广,因此渡船虽然逆流而上,但也勉强而行。
但走到漆峡外,道路突然便窄,水流更急,渡船根本不能向前,反而被水冲得向后。
这时一侧领头的一艘船突然撞到了岸边的礁石之上,船头破裂,船体进水,不多时便沉了下去。
船上众人纷纷落水被冲散四去,其余船只上的人根不来不及搭救。如此场面,使得其余船上的人大惊。
“断绳!”
幸好后船的人眼疾手快,直接将两船相连的绳子给砍断,防止被前船扯下水。
没过多久,又有一艘船撞上了礁石,沉了下去。
黄明离知道,不能再这样了。这里的水情不明,水急浪险,又礁石遍布,若是就此行军,怕是全军都会死在这里。
黄明离压着声音低声喊道:“有谁敢上前去探路?”
这时船上一人对黄明离回道:“郎将,让我去探路!”
黄明离也看不到那人,只得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说道:“回郎将,小人叫闻人遂安,是宣州人,善习水性。之前受大总管派遣,曾前往漆峡之内查探情况。”
黄明离一喜,忙问道:“之前你是游过去的?”
闻人遂安忙答“是”!
黄明离更是惊喜,又问道:“那现在可敢再次游入漆峡之内?”
“那有何不敢?小人自小是个弄潮儿,在大江里能没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似一根白条。”
提起自己的本事,闻人遂安傲气的很。
黄明离便让闻人遂安背上绳子,从船上跃入水中。
这江南的弄潮儿果然好本事,浮沉之中,丝毫不惧。再大的风浪闻人遂安也见过,心中有数,因此并不急于探出头来,直到找准了方向,才浮出水面,一路逆流而向峡谷中而去。
原本闻人遂安探查谷内情形之时,便记得谷内大部礁石的位置,因此便引着众人向水深处而行。
不过这水流实在太急,单靠人力,渡船实在是难以前进。
闻人遂安想到谷口内一侧有一块巨型礁石凸起,若是借助礁石之力,或许能把大军引入。因此他奋力向着礁石方向游去,逐风排浪,终于到了礁石伏击。这礁石巨大,看着似乎很坚固。
闻人遂安遂将背上的绳子绑在了礁石之上,固定住了位置。
有了礁石的阻挡,入谷的船只终于能够稳住阵脚。
黄明离乃在前引路,指挥残存的船只缓缓向礁石而去。
这时闻人遂安伏在礁石旁,等到黄明离的船到附近,才爬了上去。一上船他便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经过今日一番浮沉,早已经是筋疲力竭。
黄明离握着闻人遂安的手说道:“今日若我能活着回去,必向兄长举荐你之大功。只是前途仍然风险极大,为了减少伤亡,我们只能靠这般以礁石定点的方式前进,汝可再敢为大军探路。”
闻人遂安浑身湿哒哒的,乃喘着粗气,大声说道:“为大总管效死,有何不敢?”于是背上麻绳,再次翻身跳入水中。
河水湍急,冰凉刺骨。
闻人遂安靠着自己对谷中地形的记忆,带着大军避开一个个礁石的阻隔,成功穿过漆峡之中。
过了漆峡口,河面变宽,此时湟水向北分出一道支流,便是长宁川水。众人进入长宁川水之后,水流逐渐变得平缓起来,沿岸悬崖峭壁也少了许多。
众人继续向北而行,视野也变得越发开阔起来。
黄明离率军继续在前面探路,过了没多久便看到低矮的浅滩。
透过夜色,黄明离隐约看到东面的土楼山,而他们也成功偷渡到土楼山的西面。黄明离乃下令各船寻机登岸,在河边集结。
此时众人从戌时左右出发,一路不停,到现在整整过了近四个时辰。
众人在岸上集结,突袭队只剩下三十余条船和六百余人,其余人等,尽落入水中,不知生死。一道峡谷,让偷渡队伍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兵力。
而完成任务的闻人遂安强撑着最后的力气爬到了河床之上,筋疲力竭,再也起不来了。
黄明离上前拉着闻人遂安的手说道:“今日大功,卿居第一。”
闻人遂安也无法再出击了,主将段文操遂把闻人遂安和其余一些失去战斗力的士兵全留在了此地看守战船,而其余六百名士兵则趁机向山上的吐谷浑人杀去。
漆峡两岸的石壁高耸陡峭,且树木茂密,白日里也是不见阳光,而到了夜里,更无月色,伸手不见五指。
众人行船,完全是靠着经验在夜里行驶,简直就是赌运气。
这些被征召的向导、摆渡人见隋军的举动早就被吓破胆了,因此在船上也是战战兢兢。他们虽然平日里也曾在湟水上摆渡、打渔,通晓水性,但整条湟水足够养育他们了,因此哪里横穿过漆峡,更何况是夜间。
向导们刚知道黄明远的要求时,差一点被吓得尿裤子。这官老爷真是胆大敢想啊,哪有横渡漆峡的。不知道“漆峡弯处九十九,渡船难过鱼见愁”。说这漆峡之险,连鱼见了都愁渡,更何况是人呢。
怕死的众人跪在地上不断向黄明远求饶,请求黄明远打消这个念头。任凭黄明远如何威逼利诱,这些人只是不从。后来黄明远恼了,便威胁众人,若是众人不想横渡漆峡,那就通通处死。众人更怕死,只得无奈地同意。
上船之后,黄明离紧握佩刀,半蹲在船头,作为前头渡船领路。
船头迅疾,分开一道道的急流。
他是先锋,因此便带着人在最前面开路。黄明远本人也没有经过这种场面,心中其实也满是紧张,不过作为主将,他不能将紧张传染给身边的士兵,只得紧绷着脸,看向远方。
为了怕船队被激流冲散,隋军将渡船的船头船尾用粗绳子连在一起,分成数列前进。刚开始众人勉强通过月光,观看前进方向。且河面宽广,因此渡船虽然逆流而上,但也勉强而行。
但走到漆峡外,道路突然便窄,水流更急,渡船根本不能向前,反而被水冲得向后。
这时一侧领头的一艘船突然撞到了岸边的礁石之上,船头破裂,船体进水,不多时便沉了下去。
船上众人纷纷落水被冲散四去,其余船只上的人根不来不及搭救。如此场面,使得其余船上的人大惊。
“断绳!”
幸好后船的人眼疾手快,直接将两船相连的绳子给砍断,防止被前船扯下水。
没过多久,又有一艘船撞上了礁石,沉了下去。
黄明离知道,不能再这样了。这里的水情不明,水急浪险,又礁石遍布,若是就此行军,怕是全军都会死在这里。
黄明离压着声音低声喊道:“有谁敢上前去探路?”
这时船上一人对黄明离回道:“郎将,让我去探路!”
黄明离也看不到那人,只得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说道:“回郎将,小人叫闻人遂安,是宣州人,善习水性。之前受大总管派遣,曾前往漆峡之内查探情况。”
黄明离一喜,忙问道:“之前你是游过去的?”
闻人遂安忙答“是”!
黄明离更是惊喜,又问道:“那现在可敢再次游入漆峡之内?”
“那有何不敢?小人自小是个弄潮儿,在大江里能没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似一根白条。”
提起自己的本事,闻人遂安傲气的很。
黄明离便让闻人遂安背上绳子,从船上跃入水中。
这江南的弄潮儿果然好本事,浮沉之中,丝毫不惧。再大的风浪闻人遂安也见过,心中有数,因此并不急于探出头来,直到找准了方向,才浮出水面,一路逆流而向峡谷中而去。
原本闻人遂安探查谷内情形之时,便记得谷内大部礁石的位置,因此便引着众人向水深处而行。
不过这水流实在太急,单靠人力,渡船实在是难以前进。
闻人遂安想到谷口内一侧有一块巨型礁石凸起,若是借助礁石之力,或许能把大军引入。因此他奋力向着礁石方向游去,逐风排浪,终于到了礁石伏击。这礁石巨大,看着似乎很坚固。
闻人遂安遂将背上的绳子绑在了礁石之上,固定住了位置。
有了礁石的阻挡,入谷的船只终于能够稳住阵脚。
黄明离乃在前引路,指挥残存的船只缓缓向礁石而去。
这时闻人遂安伏在礁石旁,等到黄明离的船到附近,才爬了上去。一上船他便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经过今日一番浮沉,早已经是筋疲力竭。
黄明离握着闻人遂安的手说道:“今日若我能活着回去,必向兄长举荐你之大功。只是前途仍然风险极大,为了减少伤亡,我们只能靠这般以礁石定点的方式前进,汝可再敢为大军探路。”
闻人遂安浑身湿哒哒的,乃喘着粗气,大声说道:“为大总管效死,有何不敢?”于是背上麻绳,再次翻身跳入水中。
河水湍急,冰凉刺骨。
闻人遂安靠着自己对谷中地形的记忆,带着大军避开一个个礁石的阻隔,成功穿过漆峡之中。
过了漆峡口,河面变宽,此时湟水向北分出一道支流,便是长宁川水。众人进入长宁川水之后,水流逐渐变得平缓起来,沿岸悬崖峭壁也少了许多。
众人继续向北而行,视野也变得越发开阔起来。
黄明离率军继续在前面探路,过了没多久便看到低矮的浅滩。
透过夜色,黄明离隐约看到东面的土楼山,而他们也成功偷渡到土楼山的西面。黄明离乃下令各船寻机登岸,在河边集结。
此时众人从戌时左右出发,一路不停,到现在整整过了近四个时辰。
众人在岸上集结,突袭队只剩下三十余条船和六百余人,其余人等,尽落入水中,不知生死。一道峡谷,让偷渡队伍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兵力。
而完成任务的闻人遂安强撑着最后的力气爬到了河床之上,筋疲力竭,再也起不来了。
黄明离上前拉着闻人遂安的手说道:“今日大功,卿居第一。”
闻人遂安也无法再出击了,主将段文操遂把闻人遂安和其余一些失去战斗力的士兵全留在了此地看守战船,而其余六百名士兵则趁机向山上的吐谷浑人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