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仁恕圆满的完成了出使西突厥的任务,便决定返回中原。
一众人自析罗漫山向东南方向前进,沿途便经过了伊吾国。因为大隋进入西域的第一站便是伊吾国,崔仁恕也不想与对方交恶,因此便沿着边境线而走,不愿进入伊吾境内。
众人向东南走了一段时间,便有伊吾国的军队从后面赶了上来,拦住了崔仁恕的队伍。
对方自言是奉伊吾国国王石羔的命令前来迎接大隋天使。对方人多势众,崔仁恕不愿多生事端,便选择跟随对方返回伊吾城。
如今的伊吾国并非当地的土著所建,而是来自于河中地区昭武九姓的石国人建立的。
传说康居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至两河流域,子孙繁衍,分王九国,总称昭武九姓,而石国便是其中一个大国。
石国人的一支东进,消灭了原本的伊吾国,而在伊吾的土地上建立了新的伊吾国。
石羔自知位于西域与大隋的要道之上,因此对来往的隋人极为关注。他知道大隋日渐强盛,也了解一些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事情,因此很清楚若是大隋有意返回西域,而伊吾便是首当其冲。
这一次石羔发现了崔仁恕的队伍,异常吃惊,有隋朝时节出没于西域,这说明离隋人返回西域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若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大多以羁縻之,但伊吾地理位置关键,隋朝一定会谋取伊吾的控制权,这是毋庸置疑的。石羔这国王好好地坐着,在丝绸之路这个风水宝地,光靠收过路费便赚的盆满钵满,他当然不愿意将伊吾这个宝地拱手让出。
所以发现隋人使节之后,石羔便第一时间下令将这些人控制起来,带回国都,他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置他们。
崔仁恕等人被带到伊吾之后,伊吾的国相等人接见了他们,但石羔本人却一直不露头。崔仁恕想离开,但数次为伊吾人劝阻。崔仁恕明白,他们是被对方软禁了。
伊吾国作为一个小国,又位于交通要道之上,不可避免的便出现了亲突厥派和亲汉人派。而石羔本人则一直态度不明,希望左右逢源来维持自己的独立地位。
这一次隋使进入伊吾城,石羔又态度不明,自然而然地让人以为石羔选择了大隋。因此国内的亲汉人派备受鼓舞,而亲突厥派却异常紧张。
政治斗争,你死我活,一旦亲汉人派得势,到最后他们都不会有好下场。这时亲突厥派的首脑人物石首归遂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这些隋朝使者全部杀死,到时候石羔骑虎难下,必定会投向另一方。至于大隋的报复,他们并不担心,天高皇帝远,只要将这些汉人全部杀死,谁有知道是他们动得手。至于石羔,怕是会想尽办法去遮掩。
石首归便调集重兵,准备袭杀隋使。
崔仁恕被囚禁了数日,心中也只犯嘀咕,对方到底想做什么。这时未虑胜先虑败,黄明诚担心对方会对他们不利,便劝说崔仁恕尽走离开伊吾。
只是身处城中,他们也没办法逃走。
黄明诚便买通了城中的看守,令其给他们通报情况。而黄明诚也在落脚的驿馆之中步下埋伏。
这日石首归要突袭隋朝使者,不过很快便被在驿馆四周布控的黄明诚发现,预先设下了埋伏,等石首归的部队突然闯入驿馆之后,黄明诚率早就准备好的部队一阵箭雨,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在石首归没反应过来之前,隋军众人便各骑战马,向城门冲过去。
对于逃生路线,黄明诚早就预演了无数遍,因此众人冲出驿馆,沿途有阻拦者,全部杀散。
等到众人跑到城门处时,守门官兵不知情况,正欲上前追问,便被隋骑直接踏翻。
黄明诚一马当先,冲到门前,命人打开城门。伊吾国的城门有两道,外面便是连接护城河的吊桥,用铁链连着。
众人一时之间,拉不开铁链,黄明诚便抽出腰间宝剑,对着铁链连砍数十下,只听“轰”的一声,吊桥落地。
这宝剑是黄明远赐予黄明诚的,乃是齐公冶用精铁百炼成钢所打造,极其锋利。这一次为了砍断铁链,竟然卷了刃。黄明诚暗叫可惜,却也顾不得这宝剑,便带着人马从城内冲了出去。
此时伊吾城内一片混乱,消息终于传到了国王石羔那里。
石羔听后大惊,恨不得杀了石首归,这隋人是可以随意招惹的。
这时石羔身边的国相石柏龙劝石羔道:“若是没有今日之事,大王自可选择交好隋朝。但今日隋使被突袭,无论生死,其人必定以为今日之事是大王所为,怕是会对大王恨之入骨。一旦让这些隋使逃到大隋,隋人势必会展开报复。隋军强盛,我军难以敌之,伊吾国便要遭受灭顶之灾。为今之计,只有杀光这些隋使,掩盖其踪迹,使得死无对证,才能逃过这一截。”
石羔听了脸色数变,最终满是无奈。
石羔也不是小孩子了,知道石柏龙的话怕是要成真。隋使遇袭远遁,哪怕他亲自前往分说,对方也未必会相信他,而隋人的报复一旦展开,根本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石羔握着石柏龙的手说道:“老相国,你亲自带人追杀隋使,务必要斩尽杀绝,不留后患。”
“大王放心,隋人突出重围,必无准备,老臣必当将隋使留在伊吾。”
石柏龙带人一路向东南方向追击,而隋军由于道路不熟悉,数次被对方发现,又经历数场血战,才侥幸突出对方的包围圈。
石柏龙小瞧了隋军的准备,自从发现伊吾人可能会对他们不利,黄明诚便提前准备好充足的粮草,马匹,准备跑路。
黄明诚之前在草原之中,最擅长的便是游击战,数次以少胜多,也经历过被胡人追赶的事情。因此石柏龙虽然调动了全国的力量追杀他们,但黄明诚却带着部队神奇地突围而出。
十余日之后,黄明诚和崔仁恕杀入玉门关,而尽二百人的使节队伍,只剩下十三人。
一众人自析罗漫山向东南方向前进,沿途便经过了伊吾国。因为大隋进入西域的第一站便是伊吾国,崔仁恕也不想与对方交恶,因此便沿着边境线而走,不愿进入伊吾境内。
众人向东南走了一段时间,便有伊吾国的军队从后面赶了上来,拦住了崔仁恕的队伍。
对方自言是奉伊吾国国王石羔的命令前来迎接大隋天使。对方人多势众,崔仁恕不愿多生事端,便选择跟随对方返回伊吾城。
如今的伊吾国并非当地的土著所建,而是来自于河中地区昭武九姓的石国人建立的。
传说康居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至两河流域,子孙繁衍,分王九国,总称昭武九姓,而石国便是其中一个大国。
石国人的一支东进,消灭了原本的伊吾国,而在伊吾的土地上建立了新的伊吾国。
石羔自知位于西域与大隋的要道之上,因此对来往的隋人极为关注。他知道大隋日渐强盛,也了解一些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事情,因此很清楚若是大隋有意返回西域,而伊吾便是首当其冲。
这一次石羔发现了崔仁恕的队伍,异常吃惊,有隋朝时节出没于西域,这说明离隋人返回西域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若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大多以羁縻之,但伊吾地理位置关键,隋朝一定会谋取伊吾的控制权,这是毋庸置疑的。石羔这国王好好地坐着,在丝绸之路这个风水宝地,光靠收过路费便赚的盆满钵满,他当然不愿意将伊吾这个宝地拱手让出。
所以发现隋人使节之后,石羔便第一时间下令将这些人控制起来,带回国都,他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置他们。
崔仁恕等人被带到伊吾之后,伊吾的国相等人接见了他们,但石羔本人却一直不露头。崔仁恕想离开,但数次为伊吾人劝阻。崔仁恕明白,他们是被对方软禁了。
伊吾国作为一个小国,又位于交通要道之上,不可避免的便出现了亲突厥派和亲汉人派。而石羔本人则一直态度不明,希望左右逢源来维持自己的独立地位。
这一次隋使进入伊吾城,石羔又态度不明,自然而然地让人以为石羔选择了大隋。因此国内的亲汉人派备受鼓舞,而亲突厥派却异常紧张。
政治斗争,你死我活,一旦亲汉人派得势,到最后他们都不会有好下场。这时亲突厥派的首脑人物石首归遂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这些隋朝使者全部杀死,到时候石羔骑虎难下,必定会投向另一方。至于大隋的报复,他们并不担心,天高皇帝远,只要将这些汉人全部杀死,谁有知道是他们动得手。至于石羔,怕是会想尽办法去遮掩。
石首归便调集重兵,准备袭杀隋使。
崔仁恕被囚禁了数日,心中也只犯嘀咕,对方到底想做什么。这时未虑胜先虑败,黄明诚担心对方会对他们不利,便劝说崔仁恕尽走离开伊吾。
只是身处城中,他们也没办法逃走。
黄明诚便买通了城中的看守,令其给他们通报情况。而黄明诚也在落脚的驿馆之中步下埋伏。
这日石首归要突袭隋朝使者,不过很快便被在驿馆四周布控的黄明诚发现,预先设下了埋伏,等石首归的部队突然闯入驿馆之后,黄明诚率早就准备好的部队一阵箭雨,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在石首归没反应过来之前,隋军众人便各骑战马,向城门冲过去。
对于逃生路线,黄明诚早就预演了无数遍,因此众人冲出驿馆,沿途有阻拦者,全部杀散。
等到众人跑到城门处时,守门官兵不知情况,正欲上前追问,便被隋骑直接踏翻。
黄明诚一马当先,冲到门前,命人打开城门。伊吾国的城门有两道,外面便是连接护城河的吊桥,用铁链连着。
众人一时之间,拉不开铁链,黄明诚便抽出腰间宝剑,对着铁链连砍数十下,只听“轰”的一声,吊桥落地。
这宝剑是黄明远赐予黄明诚的,乃是齐公冶用精铁百炼成钢所打造,极其锋利。这一次为了砍断铁链,竟然卷了刃。黄明诚暗叫可惜,却也顾不得这宝剑,便带着人马从城内冲了出去。
此时伊吾城内一片混乱,消息终于传到了国王石羔那里。
石羔听后大惊,恨不得杀了石首归,这隋人是可以随意招惹的。
这时石羔身边的国相石柏龙劝石羔道:“若是没有今日之事,大王自可选择交好隋朝。但今日隋使被突袭,无论生死,其人必定以为今日之事是大王所为,怕是会对大王恨之入骨。一旦让这些隋使逃到大隋,隋人势必会展开报复。隋军强盛,我军难以敌之,伊吾国便要遭受灭顶之灾。为今之计,只有杀光这些隋使,掩盖其踪迹,使得死无对证,才能逃过这一截。”
石羔听了脸色数变,最终满是无奈。
石羔也不是小孩子了,知道石柏龙的话怕是要成真。隋使遇袭远遁,哪怕他亲自前往分说,对方也未必会相信他,而隋人的报复一旦展开,根本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石羔握着石柏龙的手说道:“老相国,你亲自带人追杀隋使,务必要斩尽杀绝,不留后患。”
“大王放心,隋人突出重围,必无准备,老臣必当将隋使留在伊吾。”
石柏龙带人一路向东南方向追击,而隋军由于道路不熟悉,数次被对方发现,又经历数场血战,才侥幸突出对方的包围圈。
石柏龙小瞧了隋军的准备,自从发现伊吾人可能会对他们不利,黄明诚便提前准备好充足的粮草,马匹,准备跑路。
黄明诚之前在草原之中,最擅长的便是游击战,数次以少胜多,也经历过被胡人追赶的事情。因此石柏龙虽然调动了全国的力量追杀他们,但黄明诚却带着部队神奇地突围而出。
十余日之后,黄明诚和崔仁恕杀入玉门关,而尽二百人的使节队伍,只剩下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