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朝廷要实行科举制度之后,朝堂之上,朝臣纷纷上书劝谏杨广,罢行此事。杨广见群情激愤,众说纷纭,一时竟也有些犹豫起来。

    四月三十日,杨广在东都紫薇城乾阳殿召集群臣,商议开科取士之事。

    大早上天还未亮,黄明远便已收拾妥当,准备上朝。今天有一场硬仗要打,这场仗避无可避。

    裴淑宁来给黄明远送早餐,黄明远胡乱吃了两口,便要出门。

    出了家门,漫天星斗,不见人迹。黄明远端坐在马车之中,闭着眼睛,也不知道是醒是睡。而苏邕驾着车,雄阔海骑马在前,一手持棍,一手打着灯笼,在前引路。

    往常上朝,黄明远都是骑马,倒不是有其它原因,而是从上辈子黄明远就没养成早起的习惯,这辈子也一样,为此每次上朝都落到最后,只得骑着马赶路。

    这次大战之前,黄明远要表现自己的从容淡定,因此也就选择乘车了。

    惠训坊离着皇宫也近,没多长时间黄明远便到了端门外。

    此时老丈人裴矩正在端门外,黄明远下了马车,走上前去。黄明远有时候颇不明白,这些人怎么起这么早。

    裴矩上前低声问道:“明远可是考虑清楚了,今日的你可不是一个沙场上搏命的将军,而是一个宰辅,万事都要周全。你可知道开科取士会得罪多少人,有些事马虎不得啊。”

    黄明远说道:“丈人放心,明远一切皆在心中。明远不管是一个将军,还是宰辅,都是天子的臣子,为君分忧,分内之事。”

    裴矩看了看这个女婿,不知道他是真傻还是装傻。

    黄明远没有和裴矩一起入宫,而是一个人大步流星地走进宫门。现在自己争议多,没必要也让老丈人招惹上是非。开科取士的事情是黄明远提的,黄明远也早就料到会产生的争议。

    开科取士的确震惊了所有人,反对者也有之,但支持者也有之。

    黄明远当然明白此事意味着什么,但越是如此,黄明远越毫无畏惧。陈远等人都建议黄明远不要盲目得罪世家大族。但黄明远知道,若是为了未来一份未知的支持去违背自己的内心,那自己是不愿意的。

    因此进入皇城的路上,黄明远一个人拿着笏板,对于四周的议论充耳不闻。这是一场不可失败的仗,是为了中国的未来而蹚出一条荆棘之路,哪怕再是艰险,都不能后退一步。

    在乾阳殿门口,黄明远遇到了宫人扶着的杨昭。杨昭刚想说什么,黄明远一摆手说道:“今日之事乃国之大事,储君到时只需听之即可,无需发一言,切记。”说完也不管杨昭想说什么,头也不回的进入殿中。

    今日算是小朝,来的都是重臣。

    黄明远进殿之后,也不与众人寒暄,而是一个人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端坐闭眼,等待天子。

    众人皆是盯着黄明远,但没人上前。

    杨广到了之后,黄明远便当堂启奏开科取士之事,以为朝廷补充人才。具体到如何实行,黄明远建议“分科举人,考试进用”,朝廷不仅设置明法、明经、明算等科目,同时设置直接选拔授官的“进士科”。

    分科举人汉朝就有之,至于考试,更是历朝历代都有之事。众人对于科举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黄明远提的“三大建议”和“三小建议”。

    三大建议是对于科举制度本身的。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与其它无关;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朝廷统一测试,士人定期赴试。

    至于诸科,黄明远更是要求“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

    而三小建议更让众人无语。第一,考试采用弥封制,统一字体;第二,考试分两场,前一场定去留,后一场定名次,朝廷按名次授官;第三,有至少六到八位大臣负责阅卷,最后由天子定名次。

    三小建议是对科举制度本身设置的,也是为了强化考试的公平。若非这个时代纸张珍贵,读书人也少,黄明远就建议实行誊录制了。

    不过黄明远提出的这些已经简化的东西在众人看来仍旧是惊世骇俗,堂中诸人听后议论纷纷。

    在很多人看来,考试可以,但黄明远提的“三大建议”和“三小建议”却不成。

    这时内史令杨约上前说道:“鲁公之言,虽然看似有理,但实在是大谬啊。如此选官,不问品行,若是选取了道德败坏,残民害民之徒,岂不是坑害了一地百姓。官吏选拔,首重家世德行,此乃亘古未变之道理啊。”

    众人闻之,也是纷纷如此说法。实际上自两汉以来,更重视德行的选拔,黄明远提出只论才学的事情,着实让众人接受不了。

    眼看众人议论纷纷,都不赞同,黄明远与杨广对视一眼,便站出来说道:“杨公,自两汉以来,多以道德、家世选拔人才,然残民害民之徒少乎。科举取士,哪怕所选取的人才有道德缺憾,但至少能力充足,不会贻误政事。而一些号称道德之士,不识稼穑,专好卖弄魏晋遗风,让这样的人去担任官吏,那国家如何大治。”

    杨约哑然。

    “鲁国公此言差矣!”

    这时新上任的民部尚书杨文思站出来说道:“相对于寒门中人,那些世家大族子弟,多家学渊源深厚,耳濡目染,也懂得治国治民之道。而朝廷贸然选人,若是选得一些寒门子弟,虽懂得一些学识,但没有理政经验之传承,一旦轻易为官,怕是会出现祸事。”

    杨文思是杨素的堂叔,出身弘农杨氏,作为天底下前五位的大家族,他当然不支持黄明远的建议。他虽然表面上是担忧科举选拔的士子不擅长理政,实际上还是要天子遵循九品中正制,实行家族传承式的世袭制度。

章节目录

天下安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鸣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鸣奇并收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