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太平军北伐部队一句北进的时候,另外一股农民起义部队也冒了头。
捻军。
如果不是听人提及,陈祎都差点忘了这个名字。
陈祎脑海中,跟捻军有关的记忆已经相当模糊了:应该是在一本本省自编的历史课本中,一名捻军普通士兵,将清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砍死在农田里。
北伐的太平军最终还是被扼杀在直隶地区,而跟太平天国有合作的捻军,依然活动在大江大河之间。
当然,这只是清政府需要面对的一系列危机中的一部分。
1856年,也就是咸丰六年,英国借亚罗号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借马神甫事件,跟英国人沆瀣一气。
京城人民的噩梦降临了……
本就瘸腿的咸丰,因为不停地逃跑,疲于奔命,积劳成疾,死在了咸丰十一年。
经过了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斗争之后,大清朝有了新的年号
同治。
皇帝年幼,两宫太后同朝而治。
1861年,京城又出现了一个陈祎熟悉的名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大劫过后,垂帘听政的慈禧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被烧毁的圆明园,只是很可惜,大清朝的财政状况已经窘迫到不允许重修那些被烧毁的瑰宝了……
内忧外患之下,京城梨园依旧是风生水起。
劫后余生,何以宽心?
唯有报复性地娱乐。
听戏的人多了,唱戏的人也变多了。
我大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表现,伤了很多读书人的心:第一次,你还能说成是“大意了”,第二次,你还大意?家里精美的后花园都被人烧了!
有不少的读书人直接放弃了当官念想,投入到了京剧大业中,最起码京剧不会让人失望:剧中有斗智斗勇,有明君贤臣,更有数不胜数的大捷、完胜……
长庚惦记了好久的卢小哥,最终还是投入了三庆班的怀抱。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家里人打死,卢小哥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卢胜奎。
对京剧发展历史不太熟悉的陈祎,“避祸归来”之后,对于卢胜奎的加入并不是太意外。
真正让陈祎意外的是三庆班的老票友刘保山,以前这位也时不时地登台演出,可一年多没见,这位竟然唱起了丑角,还有了绰号,“刘赶三”。
得,又一个熟人。
陈祎关于京剧的为数不多的记忆中,有一部电视剧《天下第一次丑》,说的好像就是这位刘保山。
只是,剧中扮演刘保山的夏雨,可比现实中的刘保山帅气多了……
这时候,当陈祎再回过头来回顾京剧的发展历程时,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好了。
说它是乱世之中的纸醉金迷?
好像有点过分了。京剧中弘扬的可都是“忠孝礼仪仁智信”,十分有正能量那一套。
最后,陈祎只能做出了这样一个评价:清政府实在是太无能、太腐朽了,以至于普通人只有在京剧中才能找到那一丝慰藉,找到那一丝可怜的安全感。
再一再二,不再三四。
挨了两次胖揍的清政府,终于想挣扎了:在镇压太平天国中尝到了洋枪洋炮甜头的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攒够了政治资本,履新之后,风风火火地搞起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局……
陈祎在三庆班刚露头,就有人找到了他。
“水生叔,父亲找你!”
听到声音,回头一看,是老程从兄弟那边过继过来的儿子,程章圃。
“大少爷。”
人家给脸喊自己叔,陈祎却不能当真,微微一躬身,笑呵呵地看着程章圃。
这位被陈祎一句大少爷给喊懵了。
程长庚过继来的两个儿子,也只有程章圃从事的是跟京剧沾边的鼓板行当,平时见人都是低头哈腰的,很少被人当回事。
“水生叔,客气了,”程章圃嘿嘿一笑,“父亲叫你过去!”
陈祎只得乖乖地跟在程章圃身后,进了戏园后台。
“……”
三四年没见面,重逢之后,老程只是微微地叹了口气,也没有问陈祎这几年去哪里了。
沉默了一阵子之后,老程抬头看了看陈祎:“水生,你年纪也不小了。”
“东家,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程长庚有点无语,苦笑着摇了摇头:“你呀……算了!叫你过来,是想求你个事儿……”
说着,老程扫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儿子:“章圃进了梨园行,虽然不是角儿,可也需要混饭的手艺。”
陈祎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然后,陈祎又不得不重新捡起了扔了许久的京胡。
进了三庆班的排练场,陈祎才发现:眼下的三庆班已经不是多年前那个只有二三十号人的草台班子了;生旦净末丑,每种角色上都有一群“备胎”,而伴奏队伍,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三十多人。
三庆班的一些老人,见到陈祎那熟悉的面孔,笑呵呵地凑上前打招呼。
“呦,程管家,好几年没见了!”
“水生,这几年去哪了?”
“回老家了!”
陈祎只能不停地点头哈腰,打招呼。
成功地混进了三庆班之后,陈祎就开始教程章圃拉京胡。上初中时候接受的那些素质教育,陈祎又原封不动地教给了程章圃。
闲暇之余,陈祎也会跟三庆班的新人插科打诨。时间长了,陈祎逐渐地摸清楚了新人们的底细。
最值得关注的是卢胜奎。
出身书香世家,将诸葛亮演得活灵活现不说,还会编戏。
老程真是捡到宝贝了!
尽管程水生跟长庚同岁,可由于道家内丹术的缘故,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而且陈祎也没什么架子,再加上陈祎又有一手好厨艺,因此,三庆班的一群年轻人都喜欢往陈祎跟前凑。
时间长了,陈祎成功地跟一群年轻人打成一片。
当然,这里面也有老程一份功劳。
由于老程喜欢琢磨角色的心理以及表情,就算是闲暇也不例外,因此,老程平时的威势很重,而且也不喜欢笑。
三庆班就那么几个老资格,没什么架子的陈祎受欢迎,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了孽的英国和法国人很快就从京城人民的脑海里消失了,很多喜欢时政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已经日薄西山的太平天国。
尽管清廷和太平天国的战争已经到了相持状态,双方互有胜负,可清廷一般都报喜不报忧,因此,在京城人民的印象中,太平天国已经岌岌可危了。
只是,很多人忘了一件事,滥船还有三斤铁:就算太平天国经历了内讧,剩余的军事力量依旧不可小觑……
就在太平军北伐部队一句北进的时候,另外一股农民起义部队也冒了头。
捻军。
如果不是听人提及,陈祎都差点忘了这个名字。
陈祎脑海中,跟捻军有关的记忆已经相当模糊了:应该是在一本本省自编的历史课本中,一名捻军普通士兵,将清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砍死在农田里。
北伐的太平军最终还是被扼杀在直隶地区,而跟太平天国有合作的捻军,依然活动在大江大河之间。
当然,这只是清政府需要面对的一系列危机中的一部分。
1856年,也就是咸丰六年,英国借亚罗号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法国借马神甫事件,跟英国人沆瀣一气。
京城人民的噩梦降临了……
本就瘸腿的咸丰,因为不停地逃跑,疲于奔命,积劳成疾,死在了咸丰十一年。
经过了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斗争之后,大清朝有了新的年号
同治。
皇帝年幼,两宫太后同朝而治。
1861年,京城又出现了一个陈祎熟悉的名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大劫过后,垂帘听政的慈禧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被烧毁的圆明园,只是很可惜,大清朝的财政状况已经窘迫到不允许重修那些被烧毁的瑰宝了……
内忧外患之下,京城梨园依旧是风生水起。
劫后余生,何以宽心?
唯有报复性地娱乐。
听戏的人多了,唱戏的人也变多了。
我大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表现,伤了很多读书人的心:第一次,你还能说成是“大意了”,第二次,你还大意?家里精美的后花园都被人烧了!
有不少的读书人直接放弃了当官念想,投入到了京剧大业中,最起码京剧不会让人失望:剧中有斗智斗勇,有明君贤臣,更有数不胜数的大捷、完胜……
长庚惦记了好久的卢小哥,最终还是投入了三庆班的怀抱。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家里人打死,卢小哥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卢胜奎。
对京剧发展历史不太熟悉的陈祎,“避祸归来”之后,对于卢胜奎的加入并不是太意外。
真正让陈祎意外的是三庆班的老票友刘保山,以前这位也时不时地登台演出,可一年多没见,这位竟然唱起了丑角,还有了绰号,“刘赶三”。
得,又一个熟人。
陈祎关于京剧的为数不多的记忆中,有一部电视剧《天下第一次丑》,说的好像就是这位刘保山。
只是,剧中扮演刘保山的夏雨,可比现实中的刘保山帅气多了……
这时候,当陈祎再回过头来回顾京剧的发展历程时,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好了。
说它是乱世之中的纸醉金迷?
好像有点过分了。京剧中弘扬的可都是“忠孝礼仪仁智信”,十分有正能量那一套。
最后,陈祎只能做出了这样一个评价:清政府实在是太无能、太腐朽了,以至于普通人只有在京剧中才能找到那一丝慰藉,找到那一丝可怜的安全感。
再一再二,不再三四。
挨了两次胖揍的清政府,终于想挣扎了:在镇压太平天国中尝到了洋枪洋炮甜头的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攒够了政治资本,履新之后,风风火火地搞起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局……
陈祎在三庆班刚露头,就有人找到了他。
“水生叔,父亲找你!”
听到声音,回头一看,是老程从兄弟那边过继过来的儿子,程章圃。
“大少爷。”
人家给脸喊自己叔,陈祎却不能当真,微微一躬身,笑呵呵地看着程章圃。
这位被陈祎一句大少爷给喊懵了。
程长庚过继来的两个儿子,也只有程章圃从事的是跟京剧沾边的鼓板行当,平时见人都是低头哈腰的,很少被人当回事。
“水生叔,客气了,”程章圃嘿嘿一笑,“父亲叫你过去!”
陈祎只得乖乖地跟在程章圃身后,进了戏园后台。
“……”
三四年没见面,重逢之后,老程只是微微地叹了口气,也没有问陈祎这几年去哪里了。
沉默了一阵子之后,老程抬头看了看陈祎:“水生,你年纪也不小了。”
“东家,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程长庚有点无语,苦笑着摇了摇头:“你呀……算了!叫你过来,是想求你个事儿……”
说着,老程扫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儿子:“章圃进了梨园行,虽然不是角儿,可也需要混饭的手艺。”
陈祎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然后,陈祎又不得不重新捡起了扔了许久的京胡。
进了三庆班的排练场,陈祎才发现:眼下的三庆班已经不是多年前那个只有二三十号人的草台班子了;生旦净末丑,每种角色上都有一群“备胎”,而伴奏队伍,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三十多人。
三庆班的一些老人,见到陈祎那熟悉的面孔,笑呵呵地凑上前打招呼。
“呦,程管家,好几年没见了!”
“水生,这几年去哪了?”
“回老家了!”
陈祎只能不停地点头哈腰,打招呼。
成功地混进了三庆班之后,陈祎就开始教程章圃拉京胡。上初中时候接受的那些素质教育,陈祎又原封不动地教给了程章圃。
闲暇之余,陈祎也会跟三庆班的新人插科打诨。时间长了,陈祎逐渐地摸清楚了新人们的底细。
最值得关注的是卢胜奎。
出身书香世家,将诸葛亮演得活灵活现不说,还会编戏。
老程真是捡到宝贝了!
尽管程水生跟长庚同岁,可由于道家内丹术的缘故,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而且陈祎也没什么架子,再加上陈祎又有一手好厨艺,因此,三庆班的一群年轻人都喜欢往陈祎跟前凑。
时间长了,陈祎成功地跟一群年轻人打成一片。
当然,这里面也有老程一份功劳。
由于老程喜欢琢磨角色的心理以及表情,就算是闲暇也不例外,因此,老程平时的威势很重,而且也不喜欢笑。
三庆班就那么几个老资格,没什么架子的陈祎受欢迎,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了孽的英国和法国人很快就从京城人民的脑海里消失了,很多喜欢时政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已经日薄西山的太平天国。
尽管清廷和太平天国的战争已经到了相持状态,双方互有胜负,可清廷一般都报喜不报忧,因此,在京城人民的印象中,太平天国已经岌岌可危了。
只是,很多人忘了一件事,滥船还有三斤铁:就算太平天国经历了内讧,剩余的军事力量依旧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