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华夏的京剧事业,为了少东家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消除自己这只蝴蝶引起的蝴蝶效应,陈祎找到了东家,打了小报告。
陈祎也不知道老东家是怎么处理的,反正几天后见到长庚时,咱这位少东家有椅子都不敢坐。
“应该是竹笋炒肉!”
一顿“大餐”的效果很明显,之后,少东家又开始了他的炫“成绩”之旅:这几天刚学会了《捉放曹》,才过两天又学会了另外的《战长沙》。
而陈祎也终于摸到了刀和案板,虽然只是负责处理简单的食材,可这也让程老东家有点意外。
当然,摸到了刀,也只是意味着陈祎离大师傅的徒弟近了一步,可陈祎依旧不敢大意,淮扬菜中的刀工可是出了名的变态。
《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过的“变态”菜品文思豆腐,可就是淮扬菜。用刀切嫩豆腐丝,想想陈祎有觉得心寒:没有几十年的水磨功夫,成不了大家。
不知不觉中,一年已经到头了。
很多普通人都开始准备年货了,姑苏菜馆的伙计们,却更忙了。
江南的才子,河北的将,关中自古埋皇上。
明清两边,江浙举子一直都是科考的主力,因此做官的也多,到了年底,请客和被请也就多了。
而背靠八大胡同,可以实现吃喝玩乐一条龙的姑苏菜馆自然成为了很多自诩风流的名士们的首选。
不过,越是忙碌,后厨的一帮厨师、帮工就越小心:伺候的可是官老爷,一不小心饭碗就没了。
忙到夏历年底,陈祎终于获得了休假的机会,还有菜馆老板赏的一袋米和一块腊肉。
新年,陈祎是跟程家父子一起过的,在这个年代,会老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从京师到安庆,足足有几千里地,走几个月都算是快的。
客居他乡,抱团取暖。
新年刚过,长庚就被师父拉着去给人拜年去了,而陈祎也不得不回到菜馆,重新操起了菜刀。
新年之后,对于陈祎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自己终于可以学“刀法”了。
只是,在这个厨艺还没有形成系统理论的年代,师父教的东西有点惊人失望。
陈祎不得不祭出了已经沉寂了半年的脑电脑。
纵然已经“升级”了,可界面还是原来“瘟八”的样子,唯一让陈祎觉得高兴的是,“我的电脑”图标,右键终于有反应了。
点开设备管理器,里面是一大堆陈祎看不懂的名词。
“系统,这些硬件有什么用处吗?”
“可以模拟真正的电脑。”
陈祎的眼睛亮了,随即调出了存放有好几十个版本操作系统的安装盘,挨个试了一下……
二十多个操作系统安装包,陈祎全都试了一遍,就连有可能安装不了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陈祎都试了。
都能装上,也能用。
虽然陈祎不清楚脑袋里可以模拟超级服务器的玩意儿有多强,可只看任务管理器中那怎么折腾也到不了百分之一的CPU占用,就知道这玩意儿有多变态了。
更让陈祎意外的是,不管自己怎么折腾,对自己屁股都没什么影响。
这TM才叫模拟器,哥的黑客技术终于有着落的。
任务之余,有了“消遣”,陈祎当学徒更有激情了,这让经常来菜馆花式炫“进度”的长庚都觉得有点惊讶。
开春,店里客少的时候,大师傅开始让陈祎负责一些不太复杂的食材处理。闲暇的时候了,也时不时地给陈祎递一个糠心儿的潍县萝卜,让他私下里练习刀工……
长庚和陈祎的技能比拼很快就迎来了转折:少年们的变声期到了……
虽然长庚也还能从那里学到新的唱段,可大多数时候,都在吊嗓子,因为唱段空出来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动作和仪态。
而陈祎那日趋精湛的刀工,很快就有了新的用途,切梨。
靠嗓子吃饭的演员,都有清肺火润嗓子的绝招,而梨园行当里,灵丹妙药是梨。
尽管已经存放了小半年的莱阳鸭梨都有点蔫了,可用来润嗓子还是可以的。要是实在是太蔫,还可以熬梨膏……
鸭梨配上川贝、杏仁、半夏、茯苓等药材,经过熬煮之后,就变成了具有止咳化痰、润喉清肺功效的梨膏糖。
对于陈祎这个老中医来说,熬梨膏糖实在是太简单了,称量好了材料之后,直接扔砂锅里,文火熬制。
没多会儿功夫,厨房里出传出了沁人心脾的香气。
眼看着锅里的药汁修炼变稠,陈祎将火调小,等插筷子可以立住时,关火,倒在木制的模子里放凉……
一旁的长庚也顾不得老爹不让随便吃东西的训诫,接过一块方形的梨膏糖就放进嘴里……
“真甜,水生,你也来一块?”
“少东家,这是药……”
陈祎苦笑着摇了摇头,从兜里掏出一张方子,递了过去,“这是一个食客给我的,你最好是先让东家找个大夫看一下。”
“怕什么,你还能害我不成?”
陈祎苦笑:“唐明皇都还有勒死杨贵妃的时候,梨园行里,盼同行出事的人不在少数……”
长庚沉默了……
春去秋来,雁北飞又南回。
这半年里,长庚终于渡过了危险的变声期,而陈祎修炼地将刀工练得炉火纯青。
中秋之后,陈祎接过了长庚父亲递上的束脩,拜了菜馆里的大师傅为师。拜师之后,陈祎的苦日子来了:整天都需要守在案板旁边,除了切菜就是切菜。
所幸,在那些无聊的日子里,陈祎还可以苦中作乐,研究黑客技术。
当然,拜师也是有好处的:拜师之后,陈祎练习用的一些食材,就可以算到菜馆头上了。
陈祎自然不会傻乎乎地顺杆往上爬,练习的食材,都是花自己的工钱买的。
陈祎如此知趣,掌柜的自然又高看了一眼……
陈祎这边“升格”成功,小伙伴长庚自然是喜不自禁。
当然,在祝贺的同时,傲娇的长庚也没忘了给陈祎来一个惊喜:“我已经开始上台了……”
纵然陈祎是一个顶着少年面孔的老不死的,可面对这样的“惊喜”,还是觉得有点心塞:不带这么打击人的。
心塞之余,陈祎也由衷地替这位小伙伴感到高兴:梨园行的竞争,虽赶不上后世千军万马独木桥的高考,可也是竞争激烈。
虽然陈祎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可通过姑苏菜馆就可以看出来:在技术含量更低的厨师行当里,后厨的一大堆学徒工,能摸到刀和案板的就只有那么寥寥几个,最后能摸着炒勺和锅的,就更少了……
陈祎也不知道老东家是怎么处理的,反正几天后见到长庚时,咱这位少东家有椅子都不敢坐。
“应该是竹笋炒肉!”
一顿“大餐”的效果很明显,之后,少东家又开始了他的炫“成绩”之旅:这几天刚学会了《捉放曹》,才过两天又学会了另外的《战长沙》。
而陈祎也终于摸到了刀和案板,虽然只是负责处理简单的食材,可这也让程老东家有点意外。
当然,摸到了刀,也只是意味着陈祎离大师傅的徒弟近了一步,可陈祎依旧不敢大意,淮扬菜中的刀工可是出了名的变态。
《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过的“变态”菜品文思豆腐,可就是淮扬菜。用刀切嫩豆腐丝,想想陈祎有觉得心寒:没有几十年的水磨功夫,成不了大家。
不知不觉中,一年已经到头了。
很多普通人都开始准备年货了,姑苏菜馆的伙计们,却更忙了。
江南的才子,河北的将,关中自古埋皇上。
明清两边,江浙举子一直都是科考的主力,因此做官的也多,到了年底,请客和被请也就多了。
而背靠八大胡同,可以实现吃喝玩乐一条龙的姑苏菜馆自然成为了很多自诩风流的名士们的首选。
不过,越是忙碌,后厨的一帮厨师、帮工就越小心:伺候的可是官老爷,一不小心饭碗就没了。
忙到夏历年底,陈祎终于获得了休假的机会,还有菜馆老板赏的一袋米和一块腊肉。
新年,陈祎是跟程家父子一起过的,在这个年代,会老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从京师到安庆,足足有几千里地,走几个月都算是快的。
客居他乡,抱团取暖。
新年刚过,长庚就被师父拉着去给人拜年去了,而陈祎也不得不回到菜馆,重新操起了菜刀。
新年之后,对于陈祎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自己终于可以学“刀法”了。
只是,在这个厨艺还没有形成系统理论的年代,师父教的东西有点惊人失望。
陈祎不得不祭出了已经沉寂了半年的脑电脑。
纵然已经“升级”了,可界面还是原来“瘟八”的样子,唯一让陈祎觉得高兴的是,“我的电脑”图标,右键终于有反应了。
点开设备管理器,里面是一大堆陈祎看不懂的名词。
“系统,这些硬件有什么用处吗?”
“可以模拟真正的电脑。”
陈祎的眼睛亮了,随即调出了存放有好几十个版本操作系统的安装盘,挨个试了一下……
二十多个操作系统安装包,陈祎全都试了一遍,就连有可能安装不了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陈祎都试了。
都能装上,也能用。
虽然陈祎不清楚脑袋里可以模拟超级服务器的玩意儿有多强,可只看任务管理器中那怎么折腾也到不了百分之一的CPU占用,就知道这玩意儿有多变态了。
更让陈祎意外的是,不管自己怎么折腾,对自己屁股都没什么影响。
这TM才叫模拟器,哥的黑客技术终于有着落的。
任务之余,有了“消遣”,陈祎当学徒更有激情了,这让经常来菜馆花式炫“进度”的长庚都觉得有点惊讶。
开春,店里客少的时候,大师傅开始让陈祎负责一些不太复杂的食材处理。闲暇的时候了,也时不时地给陈祎递一个糠心儿的潍县萝卜,让他私下里练习刀工……
长庚和陈祎的技能比拼很快就迎来了转折:少年们的变声期到了……
虽然长庚也还能从那里学到新的唱段,可大多数时候,都在吊嗓子,因为唱段空出来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动作和仪态。
而陈祎那日趋精湛的刀工,很快就有了新的用途,切梨。
靠嗓子吃饭的演员,都有清肺火润嗓子的绝招,而梨园行当里,灵丹妙药是梨。
尽管已经存放了小半年的莱阳鸭梨都有点蔫了,可用来润嗓子还是可以的。要是实在是太蔫,还可以熬梨膏……
鸭梨配上川贝、杏仁、半夏、茯苓等药材,经过熬煮之后,就变成了具有止咳化痰、润喉清肺功效的梨膏糖。
对于陈祎这个老中医来说,熬梨膏糖实在是太简单了,称量好了材料之后,直接扔砂锅里,文火熬制。
没多会儿功夫,厨房里出传出了沁人心脾的香气。
眼看着锅里的药汁修炼变稠,陈祎将火调小,等插筷子可以立住时,关火,倒在木制的模子里放凉……
一旁的长庚也顾不得老爹不让随便吃东西的训诫,接过一块方形的梨膏糖就放进嘴里……
“真甜,水生,你也来一块?”
“少东家,这是药……”
陈祎苦笑着摇了摇头,从兜里掏出一张方子,递了过去,“这是一个食客给我的,你最好是先让东家找个大夫看一下。”
“怕什么,你还能害我不成?”
陈祎苦笑:“唐明皇都还有勒死杨贵妃的时候,梨园行里,盼同行出事的人不在少数……”
长庚沉默了……
春去秋来,雁北飞又南回。
这半年里,长庚终于渡过了危险的变声期,而陈祎修炼地将刀工练得炉火纯青。
中秋之后,陈祎接过了长庚父亲递上的束脩,拜了菜馆里的大师傅为师。拜师之后,陈祎的苦日子来了:整天都需要守在案板旁边,除了切菜就是切菜。
所幸,在那些无聊的日子里,陈祎还可以苦中作乐,研究黑客技术。
当然,拜师也是有好处的:拜师之后,陈祎练习用的一些食材,就可以算到菜馆头上了。
陈祎自然不会傻乎乎地顺杆往上爬,练习的食材,都是花自己的工钱买的。
陈祎如此知趣,掌柜的自然又高看了一眼……
陈祎这边“升格”成功,小伙伴长庚自然是喜不自禁。
当然,在祝贺的同时,傲娇的长庚也没忘了给陈祎来一个惊喜:“我已经开始上台了……”
纵然陈祎是一个顶着少年面孔的老不死的,可面对这样的“惊喜”,还是觉得有点心塞:不带这么打击人的。
心塞之余,陈祎也由衷地替这位小伙伴感到高兴:梨园行的竞争,虽赶不上后世千军万马独木桥的高考,可也是竞争激烈。
虽然陈祎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可通过姑苏菜馆就可以看出来:在技术含量更低的厨师行当里,后厨的一大堆学徒工,能摸到刀和案板的就只有那么寥寥几个,最后能摸着炒勺和锅的,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