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就算到了后世,关于日本6.5×50毫米友板步枪弹穿透能力的争论都一直存在。</p>
在抗日根据地,有三八大盖一枪对穿眼儿的说法,而重庆和米军方面,却有6.5毫米友板步枪弹进入人体后容易翻滚,杀伤力巨大的说法。</p>
陈祎不是专业的军工人员,没见过实际情况,可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做了一些推断。</p>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子弹有三种规格:6.5×50毫米白铜被甲铅芯圆头弹、6.5×50毫米白(黄)铜被甲铅芯尖头弹以及7.7x58mm黄铜被甲铅芯尖头弹。</p>
七点七毫米步枪弹在中国战场上的配发并不多,主要配发给关东军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军队。因此六点五毫米的弹药才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最常使用的弹药。</p>
而六点五毫米的圆头弹和尖头弹,虽然可以混用,可两种子弹的弹道性能是不同的。</p>
六点五毫米圆头弹诞生于1897年,弹头重心靠前,仿自毛瑟步枪,当时步枪以及枪弹的普遍设计,就没有平衡射程和杀伤力,只是一味地追求射程。</p>
因此,六点五毫米圆头弹跟原配的“金钩步枪”配用,能打出将近四千米的最大射程。对于这样的子弹,击中之后“一枪俩眼儿”只是常规操作。</p>
而六点五毫米尖头弹则是圆头弹的改进型,应该是随着三八大盖一起出现的:日俄战争之后,日军收集了战争中金钩步枪和子弹暴露出来的问题,并进行了集中改进,子弹重心靠后,遇到物体容易翻滚。</p>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到了战争后期,资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动用库存的圆头弹,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p>
听自家老头子讲完两种弹药的恩恩怨怨,陈钰脸上露出了笑容:“爹,既然日本人已经动用了库存,那是不是意味着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p>
八年之后还有八百万呢!</p>
陈祎倒不好打击自家闺女,笑着点了点头:“小鬼子,也就还有一年多的光景了!”</p>
“不过……”</p>
陈祎一个转折,将陈钰整迷糊了:“不过什么?”</p>
“越是接近胜利时刻,就要越加小心,”陈祎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很多人都是倒在最后一场战役的最后一次冲锋中的……”</p>
儿子闺女回家,新年自然又重新充满了欢笑声。</p>
1944年,猴年,关键词,反攻。</p>
新年当天,山城方面的广播播出了远征军在缅甸发动反攻的消息。</p>
正月里,新华社播出了新四军冬季攻势的成果:江淮地区的根据地几乎连成片了。</p>
1944年二月下旬,远征军全歼日军第十八师团。</p>
三月初,苏军在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重创汉斯北方集团军……</p>
胜利的曙光似乎已经指日可待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p>
只不过,有些烂泥,就是扶不上墙。又或者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p>
四月中旬,日军为了解救被围困在东南亚的孤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p>
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14.8万日军击溃了中国第一战区蒋鼎文、汤恩伯部8个集团军约30万军队,占领了中原大部。</p>
此战中,某人掘开黄河大堤造成的1942年到1943年大灾荒的恶果终于出现了:中原地区十室九空人烟荒芜,兵员难以补充。</p>
而更让普通民众心寒的是:负责赈灾的经商奇才,被称被列入“水旱皇汤”四害的汤恩伯不仅私吞赈灾粮,还纵容属下奸淫掳掠……</p>
如果只是中原省失陷也就罢了,第一战区还创下了三十七天丢三十八城的世界军事史“奇迹”。</p>
汤恩伯打成这个熊样,五年之后,还是被委以重任,负责守卫长江天险,三民政府内部的黑暗,可见一般。</p>
当然,在这场会战中,第一方面军更是洋相百出:大部队被小股日军追得四处逃窜,小股部队被手无寸铁的平民缴械……</p>
将失军心,军失民心。</p>
校长的部队打成这个熊样,我党自然会毫不客气地逐鹿中原,放眼华南。</p>
南边的八路军忙着进军中原,北边的八路军也没闲着,重建冀中根据地,扩张晋察冀根据地。而原本不在我党工作重心的城市工作,也被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p>
1944年夏天,陈祎有了新的上级,秦钊。而陈祎的老上级张恒,似乎高升了。</p>
没过几天,陈祎的徒弟李森通过了组织的审查,成为了一名预备役党员。</p>
秦钊上任,就给陈祎和李森带来了组织的决定:将工作的对象逐渐由日军转向山城方面。</p>
宣布决定之后,秦钊怕陈祎和李森不明白,又解释了一句:“放人知心不可无!”</p>
谁知道,秦钊一开口,李森就乐了。</p>
“小李,你……”都是熟人,秦钊也不好意思批评李森。</p>
“老秦,”李森笑了笑,扭头看了看一旁的陈祎,“师父,你可得给我作证,我没有要嘲笑谁的意思!”</p>
陈祎笑着点了点头,从兜里摸出一张名单,推到秦钊跟前:“这是军统方面安插在治安维持会内部的人员名单。”</p>
秦钊愣了一下,接过名单看了一眼,然后抬起头,惊讶地看着陈祎:“老陈,你什么时候……”</p>
“年前,做法医鉴定的时候,我发现东区小队长贾三的死有猫腻,就留心了一下……”</p>
说着,陈祎看了看李森:“后来,借着他们起内讧的时候,我跟小森顺藤摸瓜,弄出了这么一份名单!”</p>
秦钊这才笑着点了点头:“真是没想到呀,你竟然把工作做到前面去了!”</p>
“那个老秦……”陈祎嘿嘿一笑,“你能不能向组织申请一些锄奸或者暗杀的任务?”</p>
秦钊被陈祎的要求给整懵了:“老陈,你的年纪也不小,怎么还跟年轻人似的?”</p>
陈祎苦笑着摇了摇头:“有些活儿,总得有人去做,更不用说,眼下组织正在扩张,人手紧张……”</p>
“也罢……”秦钊叹了口气,“过几天,我跟上边申请一下!”</p>
陈祎松了口气,朝一旁跃跃欲试的林森点了点头。</p>
死在陈祎手上的人,没有一千,也得有八九百了,因此,陈祎对锄奸或者惩恶之类的任务没有特殊的爱好。</p>
这次之所以主动提出来,是为了锻炼李森,用李森自己的话来说,“习武之人要是没见过血,那还算什么武者”?</p>
陈祎并不担心会没有这样的任务,前两年“曲线救国”的人很多,而且有不少人就是奔着对付抗日根据地去的。</p>
没过两天,秦钊就有回信了:“可以!”</p>
与许可一起的,还有一份汉奸名单。</p>
</p>
在抗日根据地,有三八大盖一枪对穿眼儿的说法,而重庆和米军方面,却有6.5毫米友板步枪弹进入人体后容易翻滚,杀伤力巨大的说法。</p>
陈祎不是专业的军工人员,没见过实际情况,可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做了一些推断。</p>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子弹有三种规格:6.5×50毫米白铜被甲铅芯圆头弹、6.5×50毫米白(黄)铜被甲铅芯尖头弹以及7.7x58mm黄铜被甲铅芯尖头弹。</p>
七点七毫米步枪弹在中国战场上的配发并不多,主要配发给关东军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军队。因此六点五毫米的弹药才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最常使用的弹药。</p>
而六点五毫米的圆头弹和尖头弹,虽然可以混用,可两种子弹的弹道性能是不同的。</p>
六点五毫米圆头弹诞生于1897年,弹头重心靠前,仿自毛瑟步枪,当时步枪以及枪弹的普遍设计,就没有平衡射程和杀伤力,只是一味地追求射程。</p>
因此,六点五毫米圆头弹跟原配的“金钩步枪”配用,能打出将近四千米的最大射程。对于这样的子弹,击中之后“一枪俩眼儿”只是常规操作。</p>
而六点五毫米尖头弹则是圆头弹的改进型,应该是随着三八大盖一起出现的:日俄战争之后,日军收集了战争中金钩步枪和子弹暴露出来的问题,并进行了集中改进,子弹重心靠后,遇到物体容易翻滚。</p>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到了战争后期,资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动用库存的圆头弹,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p>
听自家老头子讲完两种弹药的恩恩怨怨,陈钰脸上露出了笑容:“爹,既然日本人已经动用了库存,那是不是意味着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p>
八年之后还有八百万呢!</p>
陈祎倒不好打击自家闺女,笑着点了点头:“小鬼子,也就还有一年多的光景了!”</p>
“不过……”</p>
陈祎一个转折,将陈钰整迷糊了:“不过什么?”</p>
“越是接近胜利时刻,就要越加小心,”陈祎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很多人都是倒在最后一场战役的最后一次冲锋中的……”</p>
儿子闺女回家,新年自然又重新充满了欢笑声。</p>
1944年,猴年,关键词,反攻。</p>
新年当天,山城方面的广播播出了远征军在缅甸发动反攻的消息。</p>
正月里,新华社播出了新四军冬季攻势的成果:江淮地区的根据地几乎连成片了。</p>
1944年二月下旬,远征军全歼日军第十八师团。</p>
三月初,苏军在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重创汉斯北方集团军……</p>
胜利的曙光似乎已经指日可待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p>
只不过,有些烂泥,就是扶不上墙。又或者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p>
四月中旬,日军为了解救被围困在东南亚的孤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p>
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14.8万日军击溃了中国第一战区蒋鼎文、汤恩伯部8个集团军约30万军队,占领了中原大部。</p>
此战中,某人掘开黄河大堤造成的1942年到1943年大灾荒的恶果终于出现了:中原地区十室九空人烟荒芜,兵员难以补充。</p>
而更让普通民众心寒的是:负责赈灾的经商奇才,被称被列入“水旱皇汤”四害的汤恩伯不仅私吞赈灾粮,还纵容属下奸淫掳掠……</p>
如果只是中原省失陷也就罢了,第一战区还创下了三十七天丢三十八城的世界军事史“奇迹”。</p>
汤恩伯打成这个熊样,五年之后,还是被委以重任,负责守卫长江天险,三民政府内部的黑暗,可见一般。</p>
当然,在这场会战中,第一方面军更是洋相百出:大部队被小股日军追得四处逃窜,小股部队被手无寸铁的平民缴械……</p>
将失军心,军失民心。</p>
校长的部队打成这个熊样,我党自然会毫不客气地逐鹿中原,放眼华南。</p>
南边的八路军忙着进军中原,北边的八路军也没闲着,重建冀中根据地,扩张晋察冀根据地。而原本不在我党工作重心的城市工作,也被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p>
1944年夏天,陈祎有了新的上级,秦钊。而陈祎的老上级张恒,似乎高升了。</p>
没过几天,陈祎的徒弟李森通过了组织的审查,成为了一名预备役党员。</p>
秦钊上任,就给陈祎和李森带来了组织的决定:将工作的对象逐渐由日军转向山城方面。</p>
宣布决定之后,秦钊怕陈祎和李森不明白,又解释了一句:“放人知心不可无!”</p>
谁知道,秦钊一开口,李森就乐了。</p>
“小李,你……”都是熟人,秦钊也不好意思批评李森。</p>
“老秦,”李森笑了笑,扭头看了看一旁的陈祎,“师父,你可得给我作证,我没有要嘲笑谁的意思!”</p>
陈祎笑着点了点头,从兜里摸出一张名单,推到秦钊跟前:“这是军统方面安插在治安维持会内部的人员名单。”</p>
秦钊愣了一下,接过名单看了一眼,然后抬起头,惊讶地看着陈祎:“老陈,你什么时候……”</p>
“年前,做法医鉴定的时候,我发现东区小队长贾三的死有猫腻,就留心了一下……”</p>
说着,陈祎看了看李森:“后来,借着他们起内讧的时候,我跟小森顺藤摸瓜,弄出了这么一份名单!”</p>
秦钊这才笑着点了点头:“真是没想到呀,你竟然把工作做到前面去了!”</p>
“那个老秦……”陈祎嘿嘿一笑,“你能不能向组织申请一些锄奸或者暗杀的任务?”</p>
秦钊被陈祎的要求给整懵了:“老陈,你的年纪也不小,怎么还跟年轻人似的?”</p>
陈祎苦笑着摇了摇头:“有些活儿,总得有人去做,更不用说,眼下组织正在扩张,人手紧张……”</p>
“也罢……”秦钊叹了口气,“过几天,我跟上边申请一下!”</p>
陈祎松了口气,朝一旁跃跃欲试的林森点了点头。</p>
死在陈祎手上的人,没有一千,也得有八九百了,因此,陈祎对锄奸或者惩恶之类的任务没有特殊的爱好。</p>
这次之所以主动提出来,是为了锻炼李森,用李森自己的话来说,“习武之人要是没见过血,那还算什么武者”?</p>
陈祎并不担心会没有这样的任务,前两年“曲线救国”的人很多,而且有不少人就是奔着对付抗日根据地去的。</p>
没过两天,秦钊就有回信了:“可以!”</p>
与许可一起的,还有一份汉奸名单。</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