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元把半个南方占领之后,都还没来得及维稳就该过年了。
这个年萧家过的十分忙碌。
因着老太太过世不久,过年的时候,倒是没有大操大办,安宁只是找了好绣娘给孩子们一人添了两身新衣服,家里的姑娘们就多打了两套头面,旁的都没了。
府里也没有挂红灯笼,也没有贴春联,这年过的素淡的紧。
除夕的时候,萧珏去请老太爷到他那里过年,老太爷说什么都不去,一个人在小宅子里过年。
好在那个宅子里倒是有人伺侯,不怕他无聊。
等过了年,安宁就更加忙碌。
她要忙着过问春种的事情,还忙着去南夷的各县各乡里田间地头上走一走,等着天气一热起来,去年种的秋稻以及小麦就该收割了。
再有就是安宁实验种的那些红薯土豆也快收了,安宁还要准备一个庄子专种红薯土豆,顺便改良品种。
萧元这边也忙的紧。
他要稳定局势,还要把派出去到各地探听消息的探子传来的一些信息汇总,然后从中找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
再有,萧元还要跟北边的朝庭打交道。
如今西北那边有人反了,西南也有人反,江南各地也有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大齐狼烟四起,萧元这个时候不动比动强,他给景庆帝递了请安折子,顺便跟景庆帝讨官。
景庆帝这个时候光是对付四处的乱匪就足够头疼了,根本无力去征讨南夷,萧元递的讨官的折子向景庆帝表示了顺服,这倒是让景庆帝挺高兴的。
在景庆帝眼中,南夷就是荒蛮之地,不值一提的地方,便是真叫人占了也没什么,关键的是,占领南夷的这个没有反朝庭的意思,愿意做朝庭的官,这便好。
于是,景庆帝很大方的封了萧元一个镇南侯,意思便是让他坐镇南夷,也有把南边这几府之地送给萧元的意思。
朝庭的圣旨分布下,萧元有了占领南夷诸府的正经的名义,他行事就更加阔朗起来。
他在海边建了好些盐田,专门晒海盐,还建了好几个玻璃厂,专做玻璃,再有便是好些做精巧物件的厂子。
而安宁也开始鼓励一些百姓种植棉花养蚕,她改良了纺车和织机,使得纺出来的棉线更加的细也更有韧性,织出来的棉布也特别的柔软细腻。
另外,安宁还弄出一种扎染的技术,织好的棉布用这种技术染制,染出来的颜色十分漂亮,而且染的布料还带着花纹图案,这个自然也提升了布料的价值。
南夷染的布料卖到各处,还运到南洋换取各种珍贵的香料以及宝石、玉石和珍珠。
这么忙忙叨叨的,很快就到了水稻和小麦收割的时节。
南夷好些地方去年便种了安宁提供的稻种和麦种,收获粮食的时候,安宁和萧元带着人专门过去瞧了。
上好的水田里一亩地能收一千多斤水稻,便是中等的水田也能收获八九百斤,而小麦的产量也特别高,大部分的田里产量都在一千斤往上。
这让跟随萧元专门过来视察的官员都十分吃惊,吃惊过后便是狂喜。
有了这种高产的粮食,只要南夷没有大灾大害的,用不了几年,南夷几府便富足繁华的很了。
当南夷府各县的粮食收获之后,安宁就让人用别的粮食换了百姓的这些良种,然后运到各府让人种植。
之前萧茵专门让她培养的那些水军做了宣传工作,各府的百姓都知道三爷专门找了粮种给大家种,去年南夷各地都已经种了,而且产量特别高,有的水稻都能达到亩产千斤以上。
有真实的数据在,百姓们自然愿意种的。
当粮种发下,各地的百姓就开始种植这些优良的稻种以及麦子。
安宁也把红薯和土豆种到了庄子上,派了专人照顾,每天都在记录生长情况。
又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整个南夷诸府已经发展的十分的繁华。
因为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齐四处灾害不断,又有流民作乱,百姓日子特别难过。
而萧元派人去各地宣传南夷的安定和繁荣,引的很多百姓南迁,跑到这边来生活。
南夷诸府人口几乎增长了一倍,大齐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但是南夷的村落里却是炊烟袅袅,大齐一些地方看着荒凉的很,南夷不管去哪里都觉得一片欣欣向荣之色。
除了人口的增长,南夷诸府还大修马路,水泥路铺到了村庄里,安宁和萧元还建了好多的作坊,这些作坊的利润也十分惊人。
再就是萧元为了培养人才,南夷诸府的乡间建了学堂,这学堂分为男子学堂和女子学堂,鼓励村子里的孩子都来上学,凡是年满六岁的孩子都可以去学堂读书,甚至在有些地方还硬性规定都要去读书,家里的男孩子去读,女孩子也要读书,否则就要挨罚的。
当然,这些学堂也都是的。
除了学堂,萧元还让人从大齐请了好些个大夫来南夷这边,他帮着这些大夫建了好些诊疗室,帮着村子里的人看病就医。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种植优质粮种,南夷诸府的百姓日子过的特别富足。
这边地广人稀,谁家都有自己的耕地,哪家都有十几亩到几十亩地。
早先产量低的时候,十几亩地的出产除去秋税,是不够一家嚼用的。
那个时候上好的水田也不过一年产三百来斤的稻子,十几亩地也不过几千斤。
可如今不一样了,上好的水田一年两季种,一亩地一季一千多斤,一年就是两千多斤,十几亩地就是三万来斤稻子,怎么吃都吃不完的。
还有的人家一家就种了几十亩地,一年里头就有几万斤的稻子。
自从萧元掌了南夷,他重新定制了农税,每年秋税征收的真的不多,而且他还禁止底下的官员胡乱加税,不让小吏滥收税务,更是让乡间秋税透明,告诉百姓该交多少,如果征的多了,可以去官府告发什么的。
因此,底下的人还算是比较廉洁的,起码比早先要好多了。
早先是十抽四的税,而萧元只是十抽二,用他的话来说,以后还会更少。
一家如果一年收五万斤稻子的话,也不过交一万斤的税,还能余下四万斤,这四万斤,一天三顿白米饭那也是吃不完的,百姓的日子可不富足么。
南夷的百姓那简直就要把萧元供奉起来了。
萧元在南夷,那就是神明一般的存在,但凡有人说他不好,不用官府出面,光是百姓就直接能把这人给骂死。
有那脾气暴的,你要敢当着他的面说萧元不好,他真敢抽刀子和你拼命。
用百姓的话来说,谁要是骂萧三爷,那纯粹是好日子过够了。
萧三爷不好,那谁好?
萧三爷让大家吃饱穿暖也就算了,还给大伙修了好走的路,还给各地建了学堂,让家里的男娃女娃都能读书,萧三爷怕大家生病没地方瞧病,特地请了好多的大夫,在乡间都建了诊疗室专门给大伙看病,他为老百姓把能想的都想到了,你还想他怎么样?
萧三爷管着大家衣食无忧,让大伙不怕生病,看得起病,还让孩子能读书,自家的爹娘都不见得做的有他好呢。
可不就是么,早先萧三爷没来的时候,寻常百姓家,谁家的亲爹娘都能让家里的孩子读书识字?敢保证你一天三顿大米饭管饱?让你十天半月的就能吃得上一顿肉?
别说笑了,稀米汤能糊弄饱肚子就真不错了。
如今南夷诸府的百姓唱歌都唱萧元的好,那是打心底里真正的爱戴。
这个年萧家过的十分忙碌。
因着老太太过世不久,过年的时候,倒是没有大操大办,安宁只是找了好绣娘给孩子们一人添了两身新衣服,家里的姑娘们就多打了两套头面,旁的都没了。
府里也没有挂红灯笼,也没有贴春联,这年过的素淡的紧。
除夕的时候,萧珏去请老太爷到他那里过年,老太爷说什么都不去,一个人在小宅子里过年。
好在那个宅子里倒是有人伺侯,不怕他无聊。
等过了年,安宁就更加忙碌。
她要忙着过问春种的事情,还忙着去南夷的各县各乡里田间地头上走一走,等着天气一热起来,去年种的秋稻以及小麦就该收割了。
再有就是安宁实验种的那些红薯土豆也快收了,安宁还要准备一个庄子专种红薯土豆,顺便改良品种。
萧元这边也忙的紧。
他要稳定局势,还要把派出去到各地探听消息的探子传来的一些信息汇总,然后从中找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
再有,萧元还要跟北边的朝庭打交道。
如今西北那边有人反了,西南也有人反,江南各地也有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大齐狼烟四起,萧元这个时候不动比动强,他给景庆帝递了请安折子,顺便跟景庆帝讨官。
景庆帝这个时候光是对付四处的乱匪就足够头疼了,根本无力去征讨南夷,萧元递的讨官的折子向景庆帝表示了顺服,这倒是让景庆帝挺高兴的。
在景庆帝眼中,南夷就是荒蛮之地,不值一提的地方,便是真叫人占了也没什么,关键的是,占领南夷的这个没有反朝庭的意思,愿意做朝庭的官,这便好。
于是,景庆帝很大方的封了萧元一个镇南侯,意思便是让他坐镇南夷,也有把南边这几府之地送给萧元的意思。
朝庭的圣旨分布下,萧元有了占领南夷诸府的正经的名义,他行事就更加阔朗起来。
他在海边建了好些盐田,专门晒海盐,还建了好几个玻璃厂,专做玻璃,再有便是好些做精巧物件的厂子。
而安宁也开始鼓励一些百姓种植棉花养蚕,她改良了纺车和织机,使得纺出来的棉线更加的细也更有韧性,织出来的棉布也特别的柔软细腻。
另外,安宁还弄出一种扎染的技术,织好的棉布用这种技术染制,染出来的颜色十分漂亮,而且染的布料还带着花纹图案,这个自然也提升了布料的价值。
南夷染的布料卖到各处,还运到南洋换取各种珍贵的香料以及宝石、玉石和珍珠。
这么忙忙叨叨的,很快就到了水稻和小麦收割的时节。
南夷好些地方去年便种了安宁提供的稻种和麦种,收获粮食的时候,安宁和萧元带着人专门过去瞧了。
上好的水田里一亩地能收一千多斤水稻,便是中等的水田也能收获八九百斤,而小麦的产量也特别高,大部分的田里产量都在一千斤往上。
这让跟随萧元专门过来视察的官员都十分吃惊,吃惊过后便是狂喜。
有了这种高产的粮食,只要南夷没有大灾大害的,用不了几年,南夷几府便富足繁华的很了。
当南夷府各县的粮食收获之后,安宁就让人用别的粮食换了百姓的这些良种,然后运到各府让人种植。
之前萧茵专门让她培养的那些水军做了宣传工作,各府的百姓都知道三爷专门找了粮种给大家种,去年南夷各地都已经种了,而且产量特别高,有的水稻都能达到亩产千斤以上。
有真实的数据在,百姓们自然愿意种的。
当粮种发下,各地的百姓就开始种植这些优良的稻种以及麦子。
安宁也把红薯和土豆种到了庄子上,派了专人照顾,每天都在记录生长情况。
又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整个南夷诸府已经发展的十分的繁华。
因为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齐四处灾害不断,又有流民作乱,百姓日子特别难过。
而萧元派人去各地宣传南夷的安定和繁荣,引的很多百姓南迁,跑到这边来生活。
南夷诸府人口几乎增长了一倍,大齐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但是南夷的村落里却是炊烟袅袅,大齐一些地方看着荒凉的很,南夷不管去哪里都觉得一片欣欣向荣之色。
除了人口的增长,南夷诸府还大修马路,水泥路铺到了村庄里,安宁和萧元还建了好多的作坊,这些作坊的利润也十分惊人。
再就是萧元为了培养人才,南夷诸府的乡间建了学堂,这学堂分为男子学堂和女子学堂,鼓励村子里的孩子都来上学,凡是年满六岁的孩子都可以去学堂读书,甚至在有些地方还硬性规定都要去读书,家里的男孩子去读,女孩子也要读书,否则就要挨罚的。
当然,这些学堂也都是的。
除了学堂,萧元还让人从大齐请了好些个大夫来南夷这边,他帮着这些大夫建了好些诊疗室,帮着村子里的人看病就医。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种植优质粮种,南夷诸府的百姓日子过的特别富足。
这边地广人稀,谁家都有自己的耕地,哪家都有十几亩到几十亩地。
早先产量低的时候,十几亩地的出产除去秋税,是不够一家嚼用的。
那个时候上好的水田也不过一年产三百来斤的稻子,十几亩地也不过几千斤。
可如今不一样了,上好的水田一年两季种,一亩地一季一千多斤,一年就是两千多斤,十几亩地就是三万来斤稻子,怎么吃都吃不完的。
还有的人家一家就种了几十亩地,一年里头就有几万斤的稻子。
自从萧元掌了南夷,他重新定制了农税,每年秋税征收的真的不多,而且他还禁止底下的官员胡乱加税,不让小吏滥收税务,更是让乡间秋税透明,告诉百姓该交多少,如果征的多了,可以去官府告发什么的。
因此,底下的人还算是比较廉洁的,起码比早先要好多了。
早先是十抽四的税,而萧元只是十抽二,用他的话来说,以后还会更少。
一家如果一年收五万斤稻子的话,也不过交一万斤的税,还能余下四万斤,这四万斤,一天三顿白米饭那也是吃不完的,百姓的日子可不富足么。
南夷的百姓那简直就要把萧元供奉起来了。
萧元在南夷,那就是神明一般的存在,但凡有人说他不好,不用官府出面,光是百姓就直接能把这人给骂死。
有那脾气暴的,你要敢当着他的面说萧元不好,他真敢抽刀子和你拼命。
用百姓的话来说,谁要是骂萧三爷,那纯粹是好日子过够了。
萧三爷不好,那谁好?
萧三爷让大家吃饱穿暖也就算了,还给大伙修了好走的路,还给各地建了学堂,让家里的男娃女娃都能读书,萧三爷怕大家生病没地方瞧病,特地请了好多的大夫,在乡间都建了诊疗室专门给大伙看病,他为老百姓把能想的都想到了,你还想他怎么样?
萧三爷管着大家衣食无忧,让大伙不怕生病,看得起病,还让孩子能读书,自家的爹娘都不见得做的有他好呢。
可不就是么,早先萧三爷没来的时候,寻常百姓家,谁家的亲爹娘都能让家里的孩子读书识字?敢保证你一天三顿大米饭管饱?让你十天半月的就能吃得上一顿肉?
别说笑了,稀米汤能糊弄饱肚子就真不错了。
如今南夷诸府的百姓唱歌都唱萧元的好,那是打心底里真正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