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一看见顾锦里,立刻冲上来道:“小鱼,你们那蛇卖了二两八百钱?诶哟,几条破蛇咋这么值钱呢?”
又怪顾锦里:“这么值钱的东西,你去抓的时候也不喊上婶子,要是婶子在,定能帮你们再抓个几十条。”
陈氏肉疼得直抽抽,要是她家也能分钱就好了。
顾锦里看着她,笑眯眯的道:“行啊,下次再去抓蛇,我们一定喊上贵婶子,但能卖钱的蛇都有剧毒,被咬上一口可是没命的事儿,到时候出了啥事儿,贵婶子可不能怪我。”
陈氏怕死,听到这话,脸都抽了,讪讪笑道:“这,这事儿你让婶子再好好想想。”
说话间,田叔父子跟顾大富顾大贵也挑着东西回到粮铺门前。
不多时,罗家父子也买好东西来到粮铺汇合。
罗家买的东西不少,棉花布匹都买得足足的,他们还负责去给几家订了水缸:“一个水缸五百钱,订了五个,要运到村里的话,每个水缸得再加一百钱,我没让送,跟师傅说好了,明天辰时前来搬走。”
明天辰时后,那掌柜一家就要回乡下过年,年后才会回来。
“行,咱们赶紧买完东西回去,晚上早点休息,明天辰时前赶到镇上,把水缸抬回去。”三爷爷说完,带着几人进了粮铺,采办最重要的粮食。
粮铺里摆放着一个个大瓦缸,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粮食,以米、面、豆、署为主。
也卖种子,有粮种、菜种、豆种。
还有茱萸、大小茴香、姜、蒜头、葱头之类,竟然还有干辣椒!
顾锦里看见辣椒,着实惊了,指着辣椒问掌柜的:“大叔,这红红的是什么东西?”
掌柜的看她一眼,没理她,觉得她傻了,连辣椒都不认识。
秦三郎道:“这是辣子,跟茱萸和姜一样,都是辛辣的物什,是前朝的时候,跟蒜头、花生从关外传进来的。”
原来是前朝就有的东西,而且是从关外来的,不是从海上来的。
顾锦里再次惊叹于大楚的混杂,见秦三郎懂得多,又问他:“可有土豆玉米?”在原主的记忆里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只有黄豆红薯野菜。
“土豆玉米?没听说过,那是何物?”秦三郎皱眉问她。
顾锦里道:“是两种能吃的东西,逃荒的时候听几个老人家说过,估计是他们山里产的东西。”
她怕秦三郎深问,说完拿上个布袋就去挑辣椒、蒜头、葱头,各自挑了一斤左右,拎着去看顾大山他们选粮食。
他们买得最多的是红薯跟黄豆,这两种东西便宜,皆是三文钱一斤,买上一麻袋能吃很久。
米面贵,新米新面都卖到三十文一斤;糙米带着谷壳,也卖到二十文一斤;小米十八文,陈米便宜,只要十五文一斤,还有一种霉米更便宜,只要五文钱一斤。
她家买了五十斤黄豆,五十斤红薯,二十斤陈米、十斤小米、还有五斤面。
罗家、顾大木家、顾大富家跟他们买的差不多。
秦三郎没有买黄豆,只买了红薯、糙米跟小米。
田家只买了黄豆跟红薯,跟一斤陈米。
付了银钱后,他们没有立刻回去,而是一家留下一人在粮铺门前等着,其余人去镇上的肉铺买肉,过年要祭祖,怎么也得买点肉。
肉卖得贵,特别是肥肉,卖到三十文一斤,比五花肉贵了整整十文钱,瘦肉又比五花肉便宜十文钱。
顾锦里家买了一斤肥肉跟一斤瘦肉,其他人家,除了田家以外,都买了两斤肉。
买完东西,已经要到下午,几家人不再停留,挑着东西往回赶。因着东西多,顾锦里也要挑木桶陶盆陶碗这些杂物。
路过农人摆的地摊时,他们又买了些鸡蛋,跟其他几样便宜的杂货。
买完之后,一路不停的出镇子,一路急赶忙赶,傍晚的时候,终于回到村里。
路过他们前晚住的那座老土屋时,看见老土屋的院子外围着几个村民,何三癞子正冲着院子里说荤话。
莫老爷子气得跳脚骂人:“你们赶紧滚,再不滚,老头子去找村长,告你们一状!”
三癞子哈哈笑道:“告我们?告我们围着大丰村的老土屋说荤段子吗?这可是大丰村的屋子,不是你们莫家的,你们没给银钱就住着我们大丰村的屋子,还敢去告我们,你们哪来的脸儿!”
“想要不给银钱也成,把你们家大孙女喊出来,让我们亲香亲香,咱们就认你们是大丰村的人。”说完,何三癞子跟几个村民一起坏笑起来,把莫老爷子气得不轻。
有女人的声音从老土屋传来:“早就跟你说了那银钱不能省,你非要扣扣搜搜,如今好了吧!”
三爷爷他们没有停留,快速走过这座老土屋,回来村尾租住的房子。
三奶奶他们早就等急了,看见他们回来,几家的女人孩子全都跑出屋子。
“你们可算是回来了,东西都买完了?”三奶奶问道。
三爷爷卸下担子,揉着肩膀道:“买完了,还有五口水缸,明天早上再去搬。你们今天在家还好吧?”
“好着呢,咱们给了村里银钱,又有秦老跟二郎守着,村里的混子不敢靠近。”
几家的孩子见他们买了这么多东西回来,全都高兴的扒着担子不撒手。
几家大人很无奈,只能一边挑着担子,一边由着他们扒着,一路叽叽喳喳的回了各自的家。
顾锦里家买的东西太多,整整忙活了一个时辰,才把所有东西归置好。
崔氏看着那些棉花跟棉布,心疼的说着:“咋买了这么多的布?买些粗麻布就成,粗麻布也能做衣服。”
“娘,我们会努力赚钱的,您不用这么省。”顾锦里道:“大过年的,穿粗麻衣不好。”
那粗麻布多是用来做孝衣,戴孝之人穿的,他们家还有些银钱,没必要件件衣服都是粗麻衣。
三奶奶虽然也肉疼,但她喜欢孩子,立时帮腔:“小鱼这是想让你们穿得体面点。咱们到了村里,得穿些像样的衣服,穿得太差,更会被村里人瞧不起。”
崔氏听罢,也就不再说了,把棉花跟两匹棉布小心心翼翼的收起来。
一家人把东西整理完之后,匆匆吃过晚饭,便累得睡下。
第二天天还没亮,几家男人就赶去镇上,去抬昨天订下的水缸。
顾锦里起来后,跑去罗家田家,跟他们说了想用院子里磨盘的事儿。
顾锦里想做豆腐,而几家租住的院子里,只有罗家田家的院子有个脏脏的老磨盘。
两家大人自然是同意的。
顾锦里便挑着木桶去打水洗磨盘。
罗慧娘跟她玩得好,过来帮忙:“小鱼,黄豆真能做出那个什么豆腐?”
顾锦里一边刷洗磨盘,一边道:“能啊。这黄豆是个宝,除了豆腐以外,还能做很多吃食,比如豆饼,这个能当主食吃,也能当菜吃。”
又怪顾锦里:“这么值钱的东西,你去抓的时候也不喊上婶子,要是婶子在,定能帮你们再抓个几十条。”
陈氏肉疼得直抽抽,要是她家也能分钱就好了。
顾锦里看着她,笑眯眯的道:“行啊,下次再去抓蛇,我们一定喊上贵婶子,但能卖钱的蛇都有剧毒,被咬上一口可是没命的事儿,到时候出了啥事儿,贵婶子可不能怪我。”
陈氏怕死,听到这话,脸都抽了,讪讪笑道:“这,这事儿你让婶子再好好想想。”
说话间,田叔父子跟顾大富顾大贵也挑着东西回到粮铺门前。
不多时,罗家父子也买好东西来到粮铺汇合。
罗家买的东西不少,棉花布匹都买得足足的,他们还负责去给几家订了水缸:“一个水缸五百钱,订了五个,要运到村里的话,每个水缸得再加一百钱,我没让送,跟师傅说好了,明天辰时前来搬走。”
明天辰时后,那掌柜一家就要回乡下过年,年后才会回来。
“行,咱们赶紧买完东西回去,晚上早点休息,明天辰时前赶到镇上,把水缸抬回去。”三爷爷说完,带着几人进了粮铺,采办最重要的粮食。
粮铺里摆放着一个个大瓦缸,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粮食,以米、面、豆、署为主。
也卖种子,有粮种、菜种、豆种。
还有茱萸、大小茴香、姜、蒜头、葱头之类,竟然还有干辣椒!
顾锦里看见辣椒,着实惊了,指着辣椒问掌柜的:“大叔,这红红的是什么东西?”
掌柜的看她一眼,没理她,觉得她傻了,连辣椒都不认识。
秦三郎道:“这是辣子,跟茱萸和姜一样,都是辛辣的物什,是前朝的时候,跟蒜头、花生从关外传进来的。”
原来是前朝就有的东西,而且是从关外来的,不是从海上来的。
顾锦里再次惊叹于大楚的混杂,见秦三郎懂得多,又问他:“可有土豆玉米?”在原主的记忆里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只有黄豆红薯野菜。
“土豆玉米?没听说过,那是何物?”秦三郎皱眉问她。
顾锦里道:“是两种能吃的东西,逃荒的时候听几个老人家说过,估计是他们山里产的东西。”
她怕秦三郎深问,说完拿上个布袋就去挑辣椒、蒜头、葱头,各自挑了一斤左右,拎着去看顾大山他们选粮食。
他们买得最多的是红薯跟黄豆,这两种东西便宜,皆是三文钱一斤,买上一麻袋能吃很久。
米面贵,新米新面都卖到三十文一斤;糙米带着谷壳,也卖到二十文一斤;小米十八文,陈米便宜,只要十五文一斤,还有一种霉米更便宜,只要五文钱一斤。
她家买了五十斤黄豆,五十斤红薯,二十斤陈米、十斤小米、还有五斤面。
罗家、顾大木家、顾大富家跟他们买的差不多。
秦三郎没有买黄豆,只买了红薯、糙米跟小米。
田家只买了黄豆跟红薯,跟一斤陈米。
付了银钱后,他们没有立刻回去,而是一家留下一人在粮铺门前等着,其余人去镇上的肉铺买肉,过年要祭祖,怎么也得买点肉。
肉卖得贵,特别是肥肉,卖到三十文一斤,比五花肉贵了整整十文钱,瘦肉又比五花肉便宜十文钱。
顾锦里家买了一斤肥肉跟一斤瘦肉,其他人家,除了田家以外,都买了两斤肉。
买完东西,已经要到下午,几家人不再停留,挑着东西往回赶。因着东西多,顾锦里也要挑木桶陶盆陶碗这些杂物。
路过农人摆的地摊时,他们又买了些鸡蛋,跟其他几样便宜的杂货。
买完之后,一路不停的出镇子,一路急赶忙赶,傍晚的时候,终于回到村里。
路过他们前晚住的那座老土屋时,看见老土屋的院子外围着几个村民,何三癞子正冲着院子里说荤话。
莫老爷子气得跳脚骂人:“你们赶紧滚,再不滚,老头子去找村长,告你们一状!”
三癞子哈哈笑道:“告我们?告我们围着大丰村的老土屋说荤段子吗?这可是大丰村的屋子,不是你们莫家的,你们没给银钱就住着我们大丰村的屋子,还敢去告我们,你们哪来的脸儿!”
“想要不给银钱也成,把你们家大孙女喊出来,让我们亲香亲香,咱们就认你们是大丰村的人。”说完,何三癞子跟几个村民一起坏笑起来,把莫老爷子气得不轻。
有女人的声音从老土屋传来:“早就跟你说了那银钱不能省,你非要扣扣搜搜,如今好了吧!”
三爷爷他们没有停留,快速走过这座老土屋,回来村尾租住的房子。
三奶奶他们早就等急了,看见他们回来,几家的女人孩子全都跑出屋子。
“你们可算是回来了,东西都买完了?”三奶奶问道。
三爷爷卸下担子,揉着肩膀道:“买完了,还有五口水缸,明天早上再去搬。你们今天在家还好吧?”
“好着呢,咱们给了村里银钱,又有秦老跟二郎守着,村里的混子不敢靠近。”
几家的孩子见他们买了这么多东西回来,全都高兴的扒着担子不撒手。
几家大人很无奈,只能一边挑着担子,一边由着他们扒着,一路叽叽喳喳的回了各自的家。
顾锦里家买的东西太多,整整忙活了一个时辰,才把所有东西归置好。
崔氏看着那些棉花跟棉布,心疼的说着:“咋买了这么多的布?买些粗麻布就成,粗麻布也能做衣服。”
“娘,我们会努力赚钱的,您不用这么省。”顾锦里道:“大过年的,穿粗麻衣不好。”
那粗麻布多是用来做孝衣,戴孝之人穿的,他们家还有些银钱,没必要件件衣服都是粗麻衣。
三奶奶虽然也肉疼,但她喜欢孩子,立时帮腔:“小鱼这是想让你们穿得体面点。咱们到了村里,得穿些像样的衣服,穿得太差,更会被村里人瞧不起。”
崔氏听罢,也就不再说了,把棉花跟两匹棉布小心心翼翼的收起来。
一家人把东西整理完之后,匆匆吃过晚饭,便累得睡下。
第二天天还没亮,几家男人就赶去镇上,去抬昨天订下的水缸。
顾锦里起来后,跑去罗家田家,跟他们说了想用院子里磨盘的事儿。
顾锦里想做豆腐,而几家租住的院子里,只有罗家田家的院子有个脏脏的老磨盘。
两家大人自然是同意的。
顾锦里便挑着木桶去打水洗磨盘。
罗慧娘跟她玩得好,过来帮忙:“小鱼,黄豆真能做出那个什么豆腐?”
顾锦里一边刷洗磨盘,一边道:“能啊。这黄豆是个宝,除了豆腐以外,还能做很多吃食,比如豆饼,这个能当主食吃,也能当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