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谢知的话,立时让会场内一片哗然,这可不是小事,性质太严重了,往小了说是鼠目寸光,往严重了说,有反人类嫌疑!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一个字就可以形容,坑。
不过在场绝大多数都是明白人,这事放在人家身上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当搅屎棍是人家的家族传统手艺,亲爹在欧洲当搅屎棍,亲儿子当然也不甘落后。
所以也不算意外,只不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打脸场面赶上了,不哗然一下显得不够配合外星人,免得外星人认为地球人不给面子。
这时谢知又道:“世界是多元的,变化的,蜂族的到来,就证明了舒适圈只是相对存在,早晚有一天要面对真实的现实。
而今天的现实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可不多,既然真赶上了,有的吃就别嫌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馅儿。
不管怎么说,今天也是地球的幸运日,庆祝一下,碰到我们这么英俊友好的外星人,拯救了地球人不被灭绝,而且提供援助却不求回报,宇宙里也没谁了。
哦,你问。”
基建代表起身道:“请问贵方该如何称呼?我方希望记住是谁帮了地球人。”
“个人名字就不说了,我方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你们只要知道……我们是镭锋星人就行了。”
是的,这次谢知他们什么都不要了,确实也没什么可换的,上次在猎人族世界,各种美食配方都搞齐了,还弄了两只嗯嗯怪。
而如今这个宇宙的地球上,貌似也没什么稀罕玩意了,总不能弄个动物园,家里熊孩子够多了,索性单纯学镭锋,毕竟帮助别人也能收获成就感,有益身心健康。
……
又过了三天,谢知派机器人充当快递小哥,把该送的飞船和科技送货上门。
其中,就包括了霍华德的新元素反应堆技术和成品。
是的,三天前新元素反应堆就造出了成品,以老谢家当今的技术,新元素合成的很顺利。
只是结果让众人有些意外,新元素的聚变效应惊人的强,产生的能量完全超出预计,按照有德的说法,霍华德设计的ARK反应堆都未见得完全释放了其力量,还有改进的余地,因为已经不止是大马拉小车了,根本是大象拉小车。
而且就目前掌握的能量源来说,除了从宇宙魔方中抽出的能量,排第二的,就是新元素了。
不过宇宙魔方不在身边,能量有限得省着用,所以新元素反应堆反倒一跃成为最重要的能源,关键是这东西是可以通过粒子加速器合成出来的,完全不用担心能源枯竭的问题,近乎完美!
当然,这是从可再生的角度而言,真比较起来,抽取星球内核做能源更牛掰,就是这方法过于造孽。
不管如何,来福的能源可以更换了,直接上马新元素反应堆,甚至将来产量上来了,也可以成为哨兵二代的标配。
而针对蜂族的群控装置,以及破解蚁人战衣,设计制造可缩放穿越舱,也相继完成了。
毕竟有了霍华德这位天才的加入,加上有德,双天才配置,还有多个宇宙积攒下来的技术实力,研发工作比想象的快的多。
却说针对蜂族的控制手段,其实不算太便利,毕竟一家子没谁能有查尔斯的能力。
而两位天才的方法,是用了互联网的方式,将脑波强化器、蚂蚁控制器以及蜂族生物装甲的触手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可连接蜂族意识的装置。
尽管蜂族俘虏高达二十八万之多,但能联网就好办多了,毕竟这是个不懂背叛概念的种族。
缺陷也不是没有,总控装置只有一台,只有使用者戴上“电饭锅”,才能发布命令,也没办法,按照蜂族的规矩,一个蜂群只能有一个蜂后,多了它们会懵。
但这是短期临时用,更好的方法也有,就是比较花时间,那就是改造每个蜂族的生物装甲,给其添加无线“WiFi”,那么就可以发送蜂后版微信了,方便实用。
总之,二十多八万蜂族俘虏算是搞定了,最重要的收获,自然是三万多各类型技术人才,无论对研发、制造、维护,都有巨大帮助。
剩下的,基本都是战斗人员,当炮灰也能发挥价值。
不过有一点众人挺满意,蚁人战衣的破解也比想象的要容易的多,其收获也可以用在蜂族身上,针对生命的副作用解决了,众人倒不是可怜蜂族,关键是劳动改造的时间可以延长了。
而蚁人战衣的秘密并没有想的那么夸张,放大了拆解分析后,其中的秘密并不复杂,至少在两位天才眼中是这样的。
原来蚁人战衣的保护作用并非来自材料,想想也对,汉克·皮姆发明蚁人战衣的时代,还是七十年代,那时候的材料学远不如后世。
秘密其实是战衣夹层中的一种独特的设备,其作用就是使皮姆粒子形成一个可控的效应区,那么缩放效应就是区域性的,针对的是一个空间,而非直接作用在生命体本身,副作用就不会直接产生。
不过装置的设计其实傻大憨粗的,毫无精致可言,但正如汉克所说,有了皮姆粒子,纳米技术就是个笑话,所以他只需要制造大量的设备,缩小后安排在战衣内形成网络就行了,这也是汉克制造一件战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原因。
只是两位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这设备还有缺陷,多少还是对生命产生遗漏性的影响,需要完善,也难怪,这还是汉克早期的作品,收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注1)
而经过两位天才的完善升级后,再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实验验证,新版本在安全性上可以放心了。
至于缩放穿越舱,采用的载体就是一艘大刀改,看中的自然是它卓越的隐身性能,而且船舱平衡悬挂系统,可以在缩小后无论怎样折腾,待在内部的人都会保持平衡,不会体验做过山车的感觉。
除了在船甲夹层铺设针对缩放的安全设备,对内舱也进行了改装,使之更舒适,哪怕是长期生活也没问题,毕竟穿越后的情况也要随机应变,不适合同行者马上出来的时候,这里就成了秘密基地。
不过不管是谢知,还是霍华德,还都记得汉克他妻子的遭遇,无限缩小进入量子域的教训要牢记,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
所以穿越舱在设计时,就做了缩放倍数固化的设计,让缩小的极限不会发生变化,尽最大可能避免意外的出现。
至于当初汉克为什么不做限制,众人猜测,估计是汉克为了应对特殊情况,保留了这个在关键时刻能反败为胜的设计,只不过,这种胜利的代价太过不菲,非十万火急不可动用。
现在成果有了,蜂族的威胁又远在二十年后,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继续停留的必要,穿越自然再次临近。
只剩一个问题,需要和卡罗尔谈谈了。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一个字就可以形容,坑。
不过在场绝大多数都是明白人,这事放在人家身上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当搅屎棍是人家的家族传统手艺,亲爹在欧洲当搅屎棍,亲儿子当然也不甘落后。
所以也不算意外,只不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打脸场面赶上了,不哗然一下显得不够配合外星人,免得外星人认为地球人不给面子。
这时谢知又道:“世界是多元的,变化的,蜂族的到来,就证明了舒适圈只是相对存在,早晚有一天要面对真实的现实。
而今天的现实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可不多,既然真赶上了,有的吃就别嫌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馅儿。
不管怎么说,今天也是地球的幸运日,庆祝一下,碰到我们这么英俊友好的外星人,拯救了地球人不被灭绝,而且提供援助却不求回报,宇宙里也没谁了。
哦,你问。”
基建代表起身道:“请问贵方该如何称呼?我方希望记住是谁帮了地球人。”
“个人名字就不说了,我方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你们只要知道……我们是镭锋星人就行了。”
是的,这次谢知他们什么都不要了,确实也没什么可换的,上次在猎人族世界,各种美食配方都搞齐了,还弄了两只嗯嗯怪。
而如今这个宇宙的地球上,貌似也没什么稀罕玩意了,总不能弄个动物园,家里熊孩子够多了,索性单纯学镭锋,毕竟帮助别人也能收获成就感,有益身心健康。
……
又过了三天,谢知派机器人充当快递小哥,把该送的飞船和科技送货上门。
其中,就包括了霍华德的新元素反应堆技术和成品。
是的,三天前新元素反应堆就造出了成品,以老谢家当今的技术,新元素合成的很顺利。
只是结果让众人有些意外,新元素的聚变效应惊人的强,产生的能量完全超出预计,按照有德的说法,霍华德设计的ARK反应堆都未见得完全释放了其力量,还有改进的余地,因为已经不止是大马拉小车了,根本是大象拉小车。
而且就目前掌握的能量源来说,除了从宇宙魔方中抽出的能量,排第二的,就是新元素了。
不过宇宙魔方不在身边,能量有限得省着用,所以新元素反应堆反倒一跃成为最重要的能源,关键是这东西是可以通过粒子加速器合成出来的,完全不用担心能源枯竭的问题,近乎完美!
当然,这是从可再生的角度而言,真比较起来,抽取星球内核做能源更牛掰,就是这方法过于造孽。
不管如何,来福的能源可以更换了,直接上马新元素反应堆,甚至将来产量上来了,也可以成为哨兵二代的标配。
而针对蜂族的群控装置,以及破解蚁人战衣,设计制造可缩放穿越舱,也相继完成了。
毕竟有了霍华德这位天才的加入,加上有德,双天才配置,还有多个宇宙积攒下来的技术实力,研发工作比想象的快的多。
却说针对蜂族的控制手段,其实不算太便利,毕竟一家子没谁能有查尔斯的能力。
而两位天才的方法,是用了互联网的方式,将脑波强化器、蚂蚁控制器以及蜂族生物装甲的触手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可连接蜂族意识的装置。
尽管蜂族俘虏高达二十八万之多,但能联网就好办多了,毕竟这是个不懂背叛概念的种族。
缺陷也不是没有,总控装置只有一台,只有使用者戴上“电饭锅”,才能发布命令,也没办法,按照蜂族的规矩,一个蜂群只能有一个蜂后,多了它们会懵。
但这是短期临时用,更好的方法也有,就是比较花时间,那就是改造每个蜂族的生物装甲,给其添加无线“WiFi”,那么就可以发送蜂后版微信了,方便实用。
总之,二十多八万蜂族俘虏算是搞定了,最重要的收获,自然是三万多各类型技术人才,无论对研发、制造、维护,都有巨大帮助。
剩下的,基本都是战斗人员,当炮灰也能发挥价值。
不过有一点众人挺满意,蚁人战衣的破解也比想象的要容易的多,其收获也可以用在蜂族身上,针对生命的副作用解决了,众人倒不是可怜蜂族,关键是劳动改造的时间可以延长了。
而蚁人战衣的秘密并没有想的那么夸张,放大了拆解分析后,其中的秘密并不复杂,至少在两位天才眼中是这样的。
原来蚁人战衣的保护作用并非来自材料,想想也对,汉克·皮姆发明蚁人战衣的时代,还是七十年代,那时候的材料学远不如后世。
秘密其实是战衣夹层中的一种独特的设备,其作用就是使皮姆粒子形成一个可控的效应区,那么缩放效应就是区域性的,针对的是一个空间,而非直接作用在生命体本身,副作用就不会直接产生。
不过装置的设计其实傻大憨粗的,毫无精致可言,但正如汉克所说,有了皮姆粒子,纳米技术就是个笑话,所以他只需要制造大量的设备,缩小后安排在战衣内形成网络就行了,这也是汉克制造一件战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原因。
只是两位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这设备还有缺陷,多少还是对生命产生遗漏性的影响,需要完善,也难怪,这还是汉克早期的作品,收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注1)
而经过两位天才的完善升级后,再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实验验证,新版本在安全性上可以放心了。
至于缩放穿越舱,采用的载体就是一艘大刀改,看中的自然是它卓越的隐身性能,而且船舱平衡悬挂系统,可以在缩小后无论怎样折腾,待在内部的人都会保持平衡,不会体验做过山车的感觉。
除了在船甲夹层铺设针对缩放的安全设备,对内舱也进行了改装,使之更舒适,哪怕是长期生活也没问题,毕竟穿越后的情况也要随机应变,不适合同行者马上出来的时候,这里就成了秘密基地。
不过不管是谢知,还是霍华德,还都记得汉克他妻子的遭遇,无限缩小进入量子域的教训要牢记,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
所以穿越舱在设计时,就做了缩放倍数固化的设计,让缩小的极限不会发生变化,尽最大可能避免意外的出现。
至于当初汉克为什么不做限制,众人猜测,估计是汉克为了应对特殊情况,保留了这个在关键时刻能反败为胜的设计,只不过,这种胜利的代价太过不菲,非十万火急不可动用。
现在成果有了,蜂族的威胁又远在二十年后,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继续停留的必要,穿越自然再次临近。
只剩一个问题,需要和卡罗尔谈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