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青栀听他这语气,心中当即一沉,万一人家不要年纪小的可就麻烦了!
她屏住呼吸,赶紧小心翼翼的询问。
“官爷,不知小女与幼弟的情况是否符合迁往巢郡的标准?”
面前那个白胖的文书被这话问的无言,对方符合倒是符合,可事情也不是这么看的呀!
在古代,信息不发达,这里的人看似成熟的早,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没有与年龄相匹配的见识。
虽然迁往巢郡的政令早在去年就下来了,但到了今时今日,整个临城的大几百万人口中,也只有不到一万人到了这里。
不是他们不想来或是犹豫以后的生活,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迁移的想法。
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一旦离开了宗族,就意味着失去了靠山,那是别人随便都能踩上一脚的最底层人口。
即便是那些在村子里过得不如意的孩子,心中无限次想着逃离,但真让他们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重新开始,他们十个里九个都是不愿意的,剩下一个愿意的,也没有能力走到临城!
因此,在这里登记的年纪最小的一位户主,今年也已经二十六岁了。
与十岁的严青栀相比,说是差出一辈人都没毛病。
“倒也不是不合适,只是巢郡距离临城路途颇远,要横穿整个合清郡,如今风雪积路,以正常人的脚程都起码要走四十天,稍一耽搁就是两个月不止。又是一路奔波,天寒地冻的,你与幼弟的身体只怕是吃不消啊!”
文书将自己的担忧直接表达出来,他觉得面前这个小女孩儿能站在自己面前,就值得他多说几句。
原本临城迁往巢郡的人就不多,路上死的要是再多些,不止上官不好交代,他也是要吃挂落的。
严青栀哪里看不出对方的心思。
不过人家说的句句属实,又没有为难她的意思,这就让她有些不明分寸了。
犹豫片刻,只好试探说道。
“多谢官爷提点,小女姐弟二人也并非不识好歹。只是临城地贵,实在无处容身,又恰逢其会,便想着到了巢郡哪怕没有多少土地,也总能有处地方落脚,怎也好过如今漂泊。”
严青栀不愿意得罪文书,也不敢公然行贿,便只能用个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决心,深怕此事因为一个文书而出了变故。
听她这么说,文书也确实为难,对方符合条件,听着说话做事也不像冲动的人,可见是有主意的,其实他心中清楚,死不死的都看天命,这一路山高水长,又要改换水土,就算没有严青栀姐弟,也定然会有其它孩子亡故,只是因为对方年幼,他的顾虑才更多而已。
“你若是想好了便好,巢郡比之临城向南,气候与这里也不同,大人尚且禁不住水土改变,你们这等小孩子就更是要多多注意,要是有条件,还是备些药的好。”
一听这话,严青栀顿时把心放回了肚子里,立刻便鞠躬感谢。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
文书皱眉挥手,谢不谢的有什么用,活下去才是正理!
朝廷给了那么多优厚的条件,就是希望能够盘活巢郡这块地方,为此不止给农户待遇优厚,连经手的官吏也都会记上各自的功绩。
文书也有名额压力,但同样的,死亡人数太多,对他也是有影响的。
只有活下来的人越多,他能得到的也才越多。
他拿过了户籍将两人的信息记录了下来,之后又拿出了一份文书递给了严青栀让她画押,严青栀拿过来仔细看了一遍上面所写内容。
文言文的,她看的并不容易,不过这都是制式文书,许多冠冕堂皇的废话都是有没有意义的,抛开了那些虚的,剩下的几句理解起来也就不困难了。
见她识字,文书也意外了一下,即便大赵文风兴盛,可念书到底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因此,他对待严青栀的态度也有了些许的转变,可能这个孩子真的不是一时冲动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静待得对方画押完毕,他方才询问。
“你与弟弟今日住在草寮吗?”
严青栀没有犹豫,直接便拒绝了这个提议,他们还有别的事情,住在草寮并不方便。
“不了,小女姐弟二人已在一位远亲家中借宿了几日,总不差这一晚了。”
文书点头,将户籍路引和一个带着号码的木牌交递给严青栀。
“既这样便不多说!你且记住,咱们明日巳时点人,午时开拔,切记带着弟弟早些来,兴许能分到一辆好车。”
“真是感谢官爷,原本小女还对此行担忧,但见了您,我倒觉得这事真是我们姐弟的运道,想来此番因着您的叮嘱定然会一帆风顺!”
严青栀这话说的文书也散了口郁气,便挥手要将她打发,严青栀却没有走,而是继续追问。
“官爷,不知这一路可有补给的地方,小女一会儿回去准备的时候,也好有个抓手。”
“你们没有路引,无法入城。”
经他一说,严青栀才反应过来,村中里正开的路引最多只能到当地所属郡城和外地县乡,想要进入更高一个级别的地方,就要向上报备了。
看来他们也怕这些人到了巢郡不好好过日子,拿着路引逃跑,所以才用这种方式,把所有人绑在一起,让大家跟住大部队,少起幺蛾子。
制度倒是还行。
不过,补给确实是个问题。
尽管一路上会有朝廷的车马护送,一日也有两餐分发,但对于姐弟二人如今的食量来说,那两餐可能连维持生命都勉强。
还好她提前问了,这准备工作就要做的更多一些了!
离开了登记的地方,严青栀赶忙回了城中,她在空间里给严青竹留了字条。
跟着便先去了当铺,在那里买了几套她与严青竹能穿的二手成衣、几双尺寸差不多的结实皮靴和两套干净厚重的铺盖。
又在布庄里买了十匹质地不错,颜色庄重的布料,和一些零碎的针头线脑,背着这些东西,她才去切了十斤猪肉,回了大车店。
严青竹早在房中,将东西都整理好了,见她买了这些东西回来,也没有意外。
东西一放下,严青栀便跟他说道。
“我一会儿还要去医馆一趟,多买些路上要用的药品,我估计,就算是到了巢郡以后,想要买药可能也不容易。”
严青竹认可这话。
“除了医馆的丸药,再有些参片什么的也买上点备用,反正咱们不怕放不住东西,只怕用的时候没有。”
严青栀点点头,跟着就开始换衣服,前些天她们没有合适的机会买上几套体面的衣服,一直穿的破破烂烂的。
现在有了自然要穿上,当铺的二手衣物也都是处理过的,清洗的很干净,保护的也很好,一股樟脑球的味道。
布料不好不坏,比言家那几个少爷平时穿的要差上两个档次,但对那些贫苦百姓来说,又算是体面的打扮了。
她买的还是男装,除了短袄和棉裤,她还买了一身灰布的对襟长袄套在外面,用一条腰带束好,并不打眼,方便又保暖。
给严青竹买的跟自己的也差不多,不过多了一个红色的粗布棉斗篷。
除了这两套棉衣,她剩下买的都是夹衣或者单衣,不占地方,款式一般,胜在便宜,而且尺寸都比两人现在的尺码大了不少,正经能够他们穿上一段时间。
就算以后到了换季的时候,也不会出现没有换洗衣服的窘境。
换好了衣服,她便出去打了一大桶水进屋,又跟老板租了刀和砧板,让严青竹在屋里把肉切了,等她回来做些肉饼。
交代好了这些,才去医馆。
不少的常备药都是她要准备的,除此之外,她还让大夫给她配了一些药带上,以后要是遇上了什么情况,翻出来煎上一碗就能应急。
医馆的大夫最近接待了不少这样的人,不用打听都知道他们肯定是要去往外地的。
见严青栀说话逻辑清晰,衣着也很得体,便在小童抓药的时候,多余嘱咐了严青栀几句。
都是长途跋涉需要注意的事情。
严青栀听的十分认真,也忙不迭的感谢,顺便又按照老大夫的说法,买了一些治疗疑难杂症的药,甚至还多买了几瓶解毒丸。
走的时候小童把她送出来的,笑的眉开眼笑。
严青栀以前也在县城里买过药,对于要价有些了解,这里的药并不贵,她也不算花了冤枉钱,能有这样的待遇可能是她表现出来的怕死,让这小童感触颇多!
药也买好,两人所需要准备的东西就算是告一段落。
他们再想要多准备一些,也不现实。
就他们俩加上那么大点的空间,再带东西已经不会成为助力,只会成为两人的拖累了!
严青栀的心里年龄不小了,这些事情不会看不透,只是因为突然变成了孩子,让她心里的迷茫太多,才会一直没有安全感。
这种感觉很快就会随着她对这个身份的适应渐渐平复的。
她屏住呼吸,赶紧小心翼翼的询问。
“官爷,不知小女与幼弟的情况是否符合迁往巢郡的标准?”
面前那个白胖的文书被这话问的无言,对方符合倒是符合,可事情也不是这么看的呀!
在古代,信息不发达,这里的人看似成熟的早,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没有与年龄相匹配的见识。
虽然迁往巢郡的政令早在去年就下来了,但到了今时今日,整个临城的大几百万人口中,也只有不到一万人到了这里。
不是他们不想来或是犹豫以后的生活,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迁移的想法。
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一旦离开了宗族,就意味着失去了靠山,那是别人随便都能踩上一脚的最底层人口。
即便是那些在村子里过得不如意的孩子,心中无限次想着逃离,但真让他们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重新开始,他们十个里九个都是不愿意的,剩下一个愿意的,也没有能力走到临城!
因此,在这里登记的年纪最小的一位户主,今年也已经二十六岁了。
与十岁的严青栀相比,说是差出一辈人都没毛病。
“倒也不是不合适,只是巢郡距离临城路途颇远,要横穿整个合清郡,如今风雪积路,以正常人的脚程都起码要走四十天,稍一耽搁就是两个月不止。又是一路奔波,天寒地冻的,你与幼弟的身体只怕是吃不消啊!”
文书将自己的担忧直接表达出来,他觉得面前这个小女孩儿能站在自己面前,就值得他多说几句。
原本临城迁往巢郡的人就不多,路上死的要是再多些,不止上官不好交代,他也是要吃挂落的。
严青栀哪里看不出对方的心思。
不过人家说的句句属实,又没有为难她的意思,这就让她有些不明分寸了。
犹豫片刻,只好试探说道。
“多谢官爷提点,小女姐弟二人也并非不识好歹。只是临城地贵,实在无处容身,又恰逢其会,便想着到了巢郡哪怕没有多少土地,也总能有处地方落脚,怎也好过如今漂泊。”
严青栀不愿意得罪文书,也不敢公然行贿,便只能用个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决心,深怕此事因为一个文书而出了变故。
听她这么说,文书也确实为难,对方符合条件,听着说话做事也不像冲动的人,可见是有主意的,其实他心中清楚,死不死的都看天命,这一路山高水长,又要改换水土,就算没有严青栀姐弟,也定然会有其它孩子亡故,只是因为对方年幼,他的顾虑才更多而已。
“你若是想好了便好,巢郡比之临城向南,气候与这里也不同,大人尚且禁不住水土改变,你们这等小孩子就更是要多多注意,要是有条件,还是备些药的好。”
一听这话,严青栀顿时把心放回了肚子里,立刻便鞠躬感谢。
“多谢官爷!多谢官爷!”
文书皱眉挥手,谢不谢的有什么用,活下去才是正理!
朝廷给了那么多优厚的条件,就是希望能够盘活巢郡这块地方,为此不止给农户待遇优厚,连经手的官吏也都会记上各自的功绩。
文书也有名额压力,但同样的,死亡人数太多,对他也是有影响的。
只有活下来的人越多,他能得到的也才越多。
他拿过了户籍将两人的信息记录了下来,之后又拿出了一份文书递给了严青栀让她画押,严青栀拿过来仔细看了一遍上面所写内容。
文言文的,她看的并不容易,不过这都是制式文书,许多冠冕堂皇的废话都是有没有意义的,抛开了那些虚的,剩下的几句理解起来也就不困难了。
见她识字,文书也意外了一下,即便大赵文风兴盛,可念书到底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因此,他对待严青栀的态度也有了些许的转变,可能这个孩子真的不是一时冲动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静待得对方画押完毕,他方才询问。
“你与弟弟今日住在草寮吗?”
严青栀没有犹豫,直接便拒绝了这个提议,他们还有别的事情,住在草寮并不方便。
“不了,小女姐弟二人已在一位远亲家中借宿了几日,总不差这一晚了。”
文书点头,将户籍路引和一个带着号码的木牌交递给严青栀。
“既这样便不多说!你且记住,咱们明日巳时点人,午时开拔,切记带着弟弟早些来,兴许能分到一辆好车。”
“真是感谢官爷,原本小女还对此行担忧,但见了您,我倒觉得这事真是我们姐弟的运道,想来此番因着您的叮嘱定然会一帆风顺!”
严青栀这话说的文书也散了口郁气,便挥手要将她打发,严青栀却没有走,而是继续追问。
“官爷,不知这一路可有补给的地方,小女一会儿回去准备的时候,也好有个抓手。”
“你们没有路引,无法入城。”
经他一说,严青栀才反应过来,村中里正开的路引最多只能到当地所属郡城和外地县乡,想要进入更高一个级别的地方,就要向上报备了。
看来他们也怕这些人到了巢郡不好好过日子,拿着路引逃跑,所以才用这种方式,把所有人绑在一起,让大家跟住大部队,少起幺蛾子。
制度倒是还行。
不过,补给确实是个问题。
尽管一路上会有朝廷的车马护送,一日也有两餐分发,但对于姐弟二人如今的食量来说,那两餐可能连维持生命都勉强。
还好她提前问了,这准备工作就要做的更多一些了!
离开了登记的地方,严青栀赶忙回了城中,她在空间里给严青竹留了字条。
跟着便先去了当铺,在那里买了几套她与严青竹能穿的二手成衣、几双尺寸差不多的结实皮靴和两套干净厚重的铺盖。
又在布庄里买了十匹质地不错,颜色庄重的布料,和一些零碎的针头线脑,背着这些东西,她才去切了十斤猪肉,回了大车店。
严青竹早在房中,将东西都整理好了,见她买了这些东西回来,也没有意外。
东西一放下,严青栀便跟他说道。
“我一会儿还要去医馆一趟,多买些路上要用的药品,我估计,就算是到了巢郡以后,想要买药可能也不容易。”
严青竹认可这话。
“除了医馆的丸药,再有些参片什么的也买上点备用,反正咱们不怕放不住东西,只怕用的时候没有。”
严青栀点点头,跟着就开始换衣服,前些天她们没有合适的机会买上几套体面的衣服,一直穿的破破烂烂的。
现在有了自然要穿上,当铺的二手衣物也都是处理过的,清洗的很干净,保护的也很好,一股樟脑球的味道。
布料不好不坏,比言家那几个少爷平时穿的要差上两个档次,但对那些贫苦百姓来说,又算是体面的打扮了。
她买的还是男装,除了短袄和棉裤,她还买了一身灰布的对襟长袄套在外面,用一条腰带束好,并不打眼,方便又保暖。
给严青竹买的跟自己的也差不多,不过多了一个红色的粗布棉斗篷。
除了这两套棉衣,她剩下买的都是夹衣或者单衣,不占地方,款式一般,胜在便宜,而且尺寸都比两人现在的尺码大了不少,正经能够他们穿上一段时间。
就算以后到了换季的时候,也不会出现没有换洗衣服的窘境。
换好了衣服,她便出去打了一大桶水进屋,又跟老板租了刀和砧板,让严青竹在屋里把肉切了,等她回来做些肉饼。
交代好了这些,才去医馆。
不少的常备药都是她要准备的,除此之外,她还让大夫给她配了一些药带上,以后要是遇上了什么情况,翻出来煎上一碗就能应急。
医馆的大夫最近接待了不少这样的人,不用打听都知道他们肯定是要去往外地的。
见严青栀说话逻辑清晰,衣着也很得体,便在小童抓药的时候,多余嘱咐了严青栀几句。
都是长途跋涉需要注意的事情。
严青栀听的十分认真,也忙不迭的感谢,顺便又按照老大夫的说法,买了一些治疗疑难杂症的药,甚至还多买了几瓶解毒丸。
走的时候小童把她送出来的,笑的眉开眼笑。
严青栀以前也在县城里买过药,对于要价有些了解,这里的药并不贵,她也不算花了冤枉钱,能有这样的待遇可能是她表现出来的怕死,让这小童感触颇多!
药也买好,两人所需要准备的东西就算是告一段落。
他们再想要多准备一些,也不现实。
就他们俩加上那么大点的空间,再带东西已经不会成为助力,只会成为两人的拖累了!
严青栀的心里年龄不小了,这些事情不会看不透,只是因为突然变成了孩子,让她心里的迷茫太多,才会一直没有安全感。
这种感觉很快就会随着她对这个身份的适应渐渐平复的。